【摘 要】
: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联合儿心量表在预测胆红素神经毒性中的价值.方法 将2006年1~12月收治的足月无缺氧、窒息病史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6例,根据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表现分成A、B、C三组,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7、14 d的NBNA总分及随访至1岁行儿心量表检测的发育商(DQ),分析NBNA及儿心量表与ABR的相关性.结果 与A、B组比较,C组NBNA及儿心量表明显
【机 构】
:
525300,广东省茂名市信宜人民医院儿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联合儿心量表在预测胆红素神经毒性中的价值.方法 将2006年1~12月收治的足月无缺氧、窒息病史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6例,根据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表现分成A、B、C三组,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7、14 d的NBNA总分及随访至1岁行儿心量表检测的发育商(DQ),分析NBNA及儿心量表与ABR的相关性.结果 与A、B组比较,C组NBNA及儿心量表明显异常,可见NBNA及儿心量表与ABR的异常密切相关.结论 NBNA联合儿心量表是预测胆红素神经毒性的良好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诊治情况.首次胃切除以胃溃疡为主,占68.2%,首次手术采用毕Ⅱ式占84.8%.结果 66例残胃癌手术切除率及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90.9%和54.5%,根治性切除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86.1%、72.2%.结论 定期胃镜检查是早期诊断残胃癌的关键,合理的根治性手术是治疗残胃癌的主要方法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
目的 比较2型糖尿病大鼠和正常大鼠骨骼肌和脂肪组织脂蛋白脂酶(LPL)基因表达的差异,探讨组织特异性LPL表达异常在胰岛素抵抗(IR)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实验大鼠22只分2组:正常对照组10只,2型糖尿病组12只;分别取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只大鼠同侧大腿骨骼肌组织及腹部大网膜脂肪,同时取骨骼肌组织送电镜检查;分别从骨骼肌及脂肪组织中抽提RNA,经逆转录分别用Cy3、Cy5荧光标记,获得两组动物
GPC3是一种膜性(membranous)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heparansulfate proteoglycan,HSPG),通过磷脂酰肌醇锚定在细胞膜上.GPC3在细胞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不同的恶性肿瘤中表达差异很大,可能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新近研究最多的是GPC3是否可以作为肝癌、黑色素瘤、睾丸生殖细胞诊断的一个标记物,GPC3与肿瘤的免疫治疗及GPC3与Wnt通路的关系。
目的 探讨妥善建立大鼠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方法 ,研究肺血管重构和右心室的改变.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141只,随机分为12组,采血加入凝血酶200 U/ml,体外制备栓子,经颈静脉注入栓子,制备肺栓塞模型,2周后同法进行二次栓塞,全程腹腔注射纤溶抑制剂氨甲环酸,达目标时间后用右心导管法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开胸取肺组织,HE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观察肺组织和肺血管结构的变化;用病理图像
目的 探讨骨科损伤控制(DCO)在严重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2004年1月~2006年1月应用DCO方法指导治疗的15例严重骨盆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2003年1月~2006年1月未采用DCO方法指导治疗的15例严重骨盆骨折患者作为对照.治疗组中5例骨盆骨折以外固定支架作为终极手术治疗,10例一期行外固定支架治疗,待患者一般情况稳定后二期采用切开复位方法治疗."开书状"骨盆前环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86例食管癌术后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92例施行EEN,对照组94例未施行EEN.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血清白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肌酐和血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6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28例,其中试验组8例(8.7%),对照组20例(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