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类教材的改革与思考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peng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全国各大中医院校乃至于其他综合院校使用的《中药学》教材版本多,仔细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祈望得以规范。本文试从教材名称、教材内容、提供教材使用指导说明三方面阐述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建议,望同行予以高度关注,以促进《中药学》类教材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中药学》教材;问题;建议
  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重要工作之一。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而培养和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中医药学科人才,又是推进中医现代化建设和向高层次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中医药界,自1959年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凌一揆教授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第1版《中药学》教材以来,便构建了《中药学》教材的理论框架,确立了当代高等中医院校中药教学的基本构架与内容,为培养我国中药学专业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础。其后的第2、3、4、5版《中药学》教材,均由凌一揆教授主持修订,这在上个世纪中医药教育界深受欢迎,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教材建设和改革在全国中医院校的兴起和发展,面向各层次使用的《中药学》类教材层出不穷,其主体构架依然沿袭了前述《中药学》教材,在此基础上也有所改革、发展。目前,全国各大中医院校乃至于其他综合院校使用的《中药学》教材版本多,仔细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祈望得以规范。
  一、教材名称
  目前,综观中医院校本科各个专业使用的教材,有《中药学》和《临床中药学》两种。代表性的有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供中医七年制使用的《临床中药学》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临床中药学》;另有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学敏教授主编,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临床中药学》(专著),其余无论是教材,还是执业医师、执业药师考试指南,均使用《中药学》名称。
  张廷模教授在其主编的精编《临床中药学》教材中指出:“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应用知识和技能以及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药材鉴别、种植(或养殖)、采收、贮存、加工炮制、制剂、性能、功效、应用、药理、化学成分等一切与中药有关的一门一级学科”,又将其称为“广义的中药学”。由于学科不断分化,将专门研究中药基源、鉴定、化学、炮制、制剂、临床应用等作为二级分支学科。狭义的中药学既是中医学的一门二级学科,也是中药学的一门二级学科。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拟定的专业学科目录中,中药学与中医学并列属于一级学科,为符合逻辑层次,避免名称混淆,故将临床中药学作为中医学和中药学学科项下的二级学科。临床中药学,是以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为目的,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药临床应用的一门二级学科,其与狭义中药学的内涵类似。倘若使用《临床中药学》名称,既与学科目录吻合,又与专业研究方向吻合。可见,随时代发展,学科分化,教材名称也有必要进行规范和统一。
  建议在中医药界组织行业专家进行深入研讨,反复论证,达成共识,对其进行规范、统一。若按二级学科目录定为《临床中药学》,则有利于教学和学科建设,乃至人才培养。
  二、教材内容有待规范
  迄今,狭义的《中药学》与《临床中药学》教材名称虽不同,但内容构架大体相近,大致分为总论与各论两大部分。但仔细观其内涵结构上,也有不少差异。
  (一)内容构架与载药味数
  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常用的《中药学》或《临床中药学》教材,其总论与各论章节数以及收载药味数方面不尽一致,应试类指南以及专著,也存在差异,如表1所示。而且,总论部分涵盖内容结构、组合方式存在差异,如表2所示。
  由常章富教授主编,2008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执业药师《中药学》应试指南,其载药360味,按大纲要求掌握180味,熟悉120味,了解60味。
  表1显示,教材记载的药味数多寡不均,三级要求药味数亦不尽一致。迄今各院校开设《中药学》或《临床中药学》课程学时数有限,通常在54~108学时之间。由于学时数限制,三级要求药味过多,势必加重学习负担。再者,应当考虑到所选药物和所载的药味数应为其后的临床应用以及执业医药师和研究生应试奠定学习基础。
  表2显示,除高学敏教授主编的《临床中药学》专著外,其余总论大同小异。有学者提出《中药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重要的是规范教学内容,并强调应突出学科特色,关注其研究核心,即中药的理论与临床应用。教材既是传授知识的载体,也是指导其后“运用”、“应试”的工具,虽可突出教材特色,但也应相对规范。倘若依据二级学科,名称统一为《临床中药学》,那么教材内容应当与其研究核心吻合,重点突出中药的基本理论与“性——效——用”特点,充分反映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合理性。
  建议:①总论突出中药基础理论特色,以中药性能、功效、配伍应用理论为核心,增加“辨证用药原则与规律”,适度反映常用有效“药对配伍用药特点”,以突出临床用药特色;引入中药不良反应与用药警戒思想以及“中毒解救”等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反映“安全用药”特点。②各论纳入药物,应在具有广泛性的基础上,突出适用性,收载药味数应适中。对于不常用,仅属地区用药,不宜放在正药的三级要求中。③药物分类,应依据药物的实际使用情况予以改革、调整。如麻黄现今多用于治疗各种喘咳,而用以发汗解表频率相对较少,可将其归入止咳平喘药。再有厚朴,其主要功效是行气消积,即便有“燥湿”之功,但主要通过行气以改善湿滞中焦、脘腹胀满之症,故建议将其归入“行气药”为妥。
  (二)功效术语
  不同版本《中药学》对具体中药的功效术语表述上不尽相同,欠规范之处颇多。为此,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专门培养两名博士生,对中药功效术语进行研究,拟予以规范。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陈蛹于2004年撰著“中药功效术语规范化初步研究”,重点对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教材《中药学》(第6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0版)的功效术语进行了统计调查,根据术语应用的广、频程度从众多的功效术语中,选取了部分术语进行规范研究,提出了建议术语。2008年,曾祥发博士撰著的“部分常用中药功效规范化表述的初步研究”,从历代本草文献、历代方剂研究、药理研究及现代临床报道四个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中华本草》(精选本)及七版《中药学》教材中记述不规范的部分中药功效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规范化建议。此外,王绪前发表学术文章,对《中药学》五版和六版教材中的部分药物功效术语进行了评述。还对中南五省教材载桂枝的功效就有三种:“发汗解表”、“发汗解肌”、“解肌发汗”;“温经通阳”、“温通经脉”、“温阳止痛”;“助阳化气”、“化气利水”、“温助阳气”、“通阳化气”、“通阳”,以致桂枝的功效出现了多样化。
  综上可见,中药功效术语既是联系和反映性能的重要语言基础,也是与主治密切关联的重要内容。教材中功效术语的规范应用,不仅便于学生正确认知和把握药物特点“性——效——用”特点,而且对今后的应试也有帮助。建议:在中医药界应当专门对中药功效术语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研究,也为走向国际奠定基础。
  三、提供教材使用指导说明
  目前使用的《中药学》、《临床中药学》教材较之以往有很大进步,如在章节前增加学习要求,有的含章节小结,便于学生掌握,有的含有思考题,以便学生练习、思考。
  但由于多数中医药高校的中医学、中药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同,学时数不同,对有经验的教师,容易对教材内容合理取舍,而对于一些年轻教师,或者专业背景不同的教师而言,如果使用此类教材,则对教材内容取舍感到困难,故建议在编写教材时,应由主编附上专篇介绍教材使用方法的指导说明,便于教师好教、好用,学生好学。
  如教材使用说明中,除学习要求外,应重点强调教材教授的核心,让学生把握知识重点。针对学时数少者,提示教师怎样恰当选择教材内容,授予学生;针对学时数充足者,又怎样讲解和充实内容,作一些示范性、方法学指导。这样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有裨益。
  以上仅为个人在长期从事《中药学》、《临床中药学》教学和撰写中医药类教材中的思考,纯属管见,但望同行予以高度关注,以促进《中药学》类教材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张廷模,张钟利.“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浅谈《临床中药学》的教、学方法[J].中药与临床,2010,1(2):40-42.
  [3]周祯祥.《中药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0,2(1):60-61.
  [4]陈蛹.中药功效术语规范化初步研究[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4.
  [5]曾祥法.部分常用中药功效规范化表述的初步研究[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6]王绪前.中药功效术语亟待规范[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3,5(3):11-12.
其他文献
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发展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改革的成败。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师的现状、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
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文章中提出了共产党员进行修养的必要性、修养的标准、方法和途径及内容,填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党员修养的理论空白。在全
目的分析怒族居民个人健康状况及慢性病的相关生活方式和行为,了解15岁及以上怒族居民超重或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知晓及控制情况,为开展慢性病防治健康教
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理课程,对于学生在认识世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作者从教材编写、地方和学校开发建设课程
领导观念是领导者在从事政府管理和决策过程时潜意识里或所体现出来的看法、观点或信念。十八大中“中国道路”的描述对我国西部政府领导者的观念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基
传统的领导学理论将领导者的主要职能设定为决策和用人,领导者的活动主要集中在组织内部,这种领导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高风险、变化快、超复杂的特点。现代社会优秀的领导者
新时期,组织领导者面临着伦理、利益相关者和环境多样化等多方面的挑战,时代对领导者的能力和素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呼唤责任型领导。责任型领导需要通过培育伦理意识、创
2018年1月17日,爱立信全球正式发布首个5G小基站,同时在北京向媒体介绍了5G最新研发情况并为5G商用前提出了建议。而在此之前一天的1月16日,我国发布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规范
当今社会,每个学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本文分析了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化的理论依据,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达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改变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它一方面要求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另一方面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