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微型燃气轮机为主题,探讨微网控制策略方面的问题。首先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从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及并网、微型燃气轮机微网结构方面展开具体的论述;并以此为基础,重点从PV控制、P/f下垂控制、Q/V下垂控制三个方面讨论了微网的控制策略。希望通过本文初步分析,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与交流,同时,希望可以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实践应用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型燃气轮机;微网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TM74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2-001-49
在资源匮乏、能源减少的情况下,分布式电源技术的发明,显示出了独特的价值,比如,在环保、在经济性方面,性价比非常之高;从微网方面看,可以分为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风力发电,以及各种储能装置等等;其中,较为突显的即是微型燃气轮机,主要通过利用发电余热,达到“冷—热—电”之间的联供,有效的提升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另外,通过对微型燃气轮机的科学布置,选择合宜的冷热负荷位置,则有利于节省铺设管道成本、降低对热量的损耗,以此增加经济效益。
一、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及并网
选择主从控制策略,以电压源逆变器、通信设备保护系统为主,容易使成本增加,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增大;若选择微网综合控制方法,孤岛运行情况估计不足,所以,需要自动控制限制出力,以此达到对储能设备的防护与保障。另外,若想使即插即用这一功能得到体现,则需要通过下垂控制特性的对等控制来实现等等。具体如下所述。
首先,在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会有高频交流电生成,因此,以整流逆变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确保并网运行的可能性;注意,在并网逆变器方面,以电压源逆变器为主,主要是基于脉宽调制的电流控制;如下图1所示。
图解:母线电压为e ,逆变器出口电压为Uinv;母线电压幅值为E,相角为θ;输入逆变器参考电压幅值为U,相角为δ; 微型燃气机轮轮出有功功率为P、无功功率为Q;微型燃气轮机出口电流为i;滤波电感为Lf、电容为Cf;藕合电容为Lc。从图中可以看出,本次实验中,给每个燃气轮机设置了储能设备,从而实现微网从并网运行——孤岛运行间的切换,并确保其快速功率的平衡性、微网动态的响应快速性、各燃气轮机的对等性。
二、微型燃气轮机微网结构
首先,在选择接入主配网时,以公共连接点、主配网联接并列运行;若主配网发生问题,则以微网断开与主配网间的联接,选择孤岛运行模式;此时,负荷供电是独立、向内的;可靠性高、能够有效的满足负荷电能质量需求及相关标准。其次,本次实验中,采用微型燃气轮机(2台),其中,DG1功率=1.35兆瓦、DG2功率=1.835兆瓦;出口电均=10.5千伏特;10千伏线路参数:R=0.325欧姆每千米、X=0.273欧姆每千米;本组出于综合考量,以单线线接方案为主。
三、微网控制策略
首先,对2台燃气轮机的联网均采用PV控制,即能体现出其“以热定电”的主要特征,又可以对有功输出、电压恒定加以有效控制;在逆变器控制方面,有功输出、局部电压幅值以指定的Pref、Uref为准,通过对比P、U测量值,将误差部分以比例积分环节进行输出。具体如下图2所示。
其次,当断开联接,进入到孤岛运行模式中时,由于主配网功率交换与参考频率、电压的缺失,因此,需通过对每台微型燃气轮机进行协调控制,并确保其有效性;从本文中的讨论来看,选择基于P/f下垂控制、Q/V下垂控制的对等控制方法,整个的逆变器控制实现策略可通过下图3实现。
图解:Po=额定角频率(ωo时)有功输出;Eo=所需逆变器出口电压幅值;Ereq=外部电压幅值;设X为逆变器端口滤波器Lf、Cf与滤波电感Lc的等效电抗阻;δ是Uinv、E之间的夹角,则可以根据公式P= ,可求得相应的P值。
孤岛运行中,电源间的功角会发生变化,重新分配每台燃气轮机的出力,所以,有功下垂增益,就可表述为Mp= ;其中, = -Mp(Poi-pi)+△ +△ 。具体如下图4所示。
当调整外部电压Ereq作为Eo限制无功电流时,则无功下垂增益MQ= ;因此,逆变器的容量限制了可注入无功Qmax,它能够使Ereq的最大变动范围得到一定的控制或者限制。具体如下图5所示。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时代,就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在微型燃气轮机中,以热定电为特征,联网运行中,需要通过PV控制达到每台燃气轮机间的关联控制;另一方面,在微型燃气轮机的即插即用的特征体现,孤岛运行需通过P/f下垂控制、Q/V下垂控制,实现对等控制,主要是以其本地信息加以协调控制,并进行负荷分配,降低负荷变化,从而满足电压、频率;功率输出限制环节的增加,有效的保护了直流侧储能设备的安全运行;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燃气轮机微网在联网、孤岛运行方式下,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可行性,因此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成山,肖朝霞,王守相. 微网综合控制与分析[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07)
[2] 葛志超,方念,杨凡凡,黄成思,陈丹霏. 微网技术综述[J]. 电气开关. 2013(03)
[3] 别朝红,林雁翎,张建华. 微网技术及其标准体系的研究[J]. 高电压技术. 2015(10)
[4] 邓虹,杨秀,刘舒,张美霞,刘方,郭鹏超. 微网多级多重保护协调配置与实现[J]. 电网技术. 2014(11)
[5] 王成山,杨占刚,王守相,车延博. 微网实验系统结构特征及控制模式分析[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01)
关键词:微型燃气轮机;微网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TM74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2-001-49
在资源匮乏、能源减少的情况下,分布式电源技术的发明,显示出了独特的价值,比如,在环保、在经济性方面,性价比非常之高;从微网方面看,可以分为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风力发电,以及各种储能装置等等;其中,较为突显的即是微型燃气轮机,主要通过利用发电余热,达到“冷—热—电”之间的联供,有效的提升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另外,通过对微型燃气轮机的科学布置,选择合宜的冷热负荷位置,则有利于节省铺设管道成本、降低对热量的损耗,以此增加经济效益。
一、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及并网
选择主从控制策略,以电压源逆变器、通信设备保护系统为主,容易使成本增加,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增大;若选择微网综合控制方法,孤岛运行情况估计不足,所以,需要自动控制限制出力,以此达到对储能设备的防护与保障。另外,若想使即插即用这一功能得到体现,则需要通过下垂控制特性的对等控制来实现等等。具体如下所述。
首先,在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会有高频交流电生成,因此,以整流逆变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确保并网运行的可能性;注意,在并网逆变器方面,以电压源逆变器为主,主要是基于脉宽调制的电流控制;如下图1所示。
图解:母线电压为e ,逆变器出口电压为Uinv;母线电压幅值为E,相角为θ;输入逆变器参考电压幅值为U,相角为δ; 微型燃气机轮轮出有功功率为P、无功功率为Q;微型燃气轮机出口电流为i;滤波电感为Lf、电容为Cf;藕合电容为Lc。从图中可以看出,本次实验中,给每个燃气轮机设置了储能设备,从而实现微网从并网运行——孤岛运行间的切换,并确保其快速功率的平衡性、微网动态的响应快速性、各燃气轮机的对等性。
二、微型燃气轮机微网结构
首先,在选择接入主配网时,以公共连接点、主配网联接并列运行;若主配网发生问题,则以微网断开与主配网间的联接,选择孤岛运行模式;此时,负荷供电是独立、向内的;可靠性高、能够有效的满足负荷电能质量需求及相关标准。其次,本次实验中,采用微型燃气轮机(2台),其中,DG1功率=1.35兆瓦、DG2功率=1.835兆瓦;出口电均=10.5千伏特;10千伏线路参数:R=0.325欧姆每千米、X=0.273欧姆每千米;本组出于综合考量,以单线线接方案为主。
三、微网控制策略
首先,对2台燃气轮机的联网均采用PV控制,即能体现出其“以热定电”的主要特征,又可以对有功输出、电压恒定加以有效控制;在逆变器控制方面,有功输出、局部电压幅值以指定的Pref、Uref为准,通过对比P、U测量值,将误差部分以比例积分环节进行输出。具体如下图2所示。
其次,当断开联接,进入到孤岛运行模式中时,由于主配网功率交换与参考频率、电压的缺失,因此,需通过对每台微型燃气轮机进行协调控制,并确保其有效性;从本文中的讨论来看,选择基于P/f下垂控制、Q/V下垂控制的对等控制方法,整个的逆变器控制实现策略可通过下图3实现。
图解:Po=额定角频率(ωo时)有功输出;Eo=所需逆变器出口电压幅值;Ereq=外部电压幅值;设X为逆变器端口滤波器Lf、Cf与滤波电感Lc的等效电抗阻;δ是Uinv、E之间的夹角,则可以根据公式P= ,可求得相应的P值。
孤岛运行中,电源间的功角会发生变化,重新分配每台燃气轮机的出力,所以,有功下垂增益,就可表述为Mp= ;其中, = -Mp(Poi-pi)+△ +△ 。具体如下图4所示。
当调整外部电压Ereq作为Eo限制无功电流时,则无功下垂增益MQ= ;因此,逆变器的容量限制了可注入无功Qmax,它能够使Ereq的最大变动范围得到一定的控制或者限制。具体如下图5所示。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时代,就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在微型燃气轮机中,以热定电为特征,联网运行中,需要通过PV控制达到每台燃气轮机间的关联控制;另一方面,在微型燃气轮机的即插即用的特征体现,孤岛运行需通过P/f下垂控制、Q/V下垂控制,实现对等控制,主要是以其本地信息加以协调控制,并进行负荷分配,降低负荷变化,从而满足电压、频率;功率输出限制环节的增加,有效的保护了直流侧储能设备的安全运行;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燃气轮机微网在联网、孤岛运行方式下,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可行性,因此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成山,肖朝霞,王守相. 微网综合控制与分析[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07)
[2] 葛志超,方念,杨凡凡,黄成思,陈丹霏. 微网技术综述[J]. 电气开关. 2013(03)
[3] 别朝红,林雁翎,张建华. 微网技术及其标准体系的研究[J]. 高电压技术. 2015(10)
[4] 邓虹,杨秀,刘舒,张美霞,刘方,郭鹏超. 微网多级多重保护协调配置与实现[J]. 电网技术. 2014(11)
[5] 王成山,杨占刚,王守相,车延博. 微网实验系统结构特征及控制模式分析[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