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四合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池中鱼
  口罩将我对这个世界所有的认知,各从其类
  嘴角轻含的、陨灭的,谷雨生挺万物
  城市静默了些,我和真相背驰坐在一张长条的
  掸过尘的防腐凳上。天空中激忿的声音又轻了一些
  清晨,我从浅水中看见巢湖钓回的鱼
  开始在家池里互动,不断探出水面的嘴皮
  就如我四月的讨生一样,从一个池子里
  明白险恶,又在一个池子里忘记
  自由。那就很显然了,春风又临
  我和家池中的鱼都渴望呼吸(踩在距离站台
  十米的盲道上,我像一只翻着肚皮、挣扎的鱼)
  摘下口罩的时候,只有山石记得我
  凛冽冬风中满口飞沫的样子。在满地疮痍的大地上
  除了鱼和谷雨。万物都戴上了口罩
  空中鸟
  每天这个时候,都有一只巨手捂紧我厚厚的
  流唇。匡河两侧憎恶分明的举动、站立面
  以及灰鹊的声音,都比往年,微弱了些
  谷雨后的梅枝头,有被击落的散花
  还掺和着使命,在枝干的表面
  塑造着生离死别一样的沉重
  我知道。每一个破土而出的生命
  都应该有不被侵犯的权利。一个、两个、三个
  正在挣扎的最后的表情和渴念
  ——只是活着。越是羸小的鸟,它们
  振羽穿云的样子越是没有拘谨,我的眼光延
  着雨点逆流向上。仅仅一河之隔的南岸和北岸
  丛草和层植,似乎正建立起轮廓分明的对比
  天空像一只巨形口罩,捂住了谷雨的声音
  坛中花
  清晨,我模仿着春天的样子,给檐台
  上错落的绿植造着谷雨,我故意抬高壶口
  想让施予更匀称些
  扬头后,我找不到谷雨自天而下的出处
  散落的狭细
  雾丝,也在模仿春天。腾起的气流
  穿过穹顶,兼和了两种认知、两种人格,以及
  两种活着的勇气。大多的麻木,是忽视了外界事物的刺痛感
  不同于麻痹。后者是病变后的丧失
  万物的源口,有一个抬高壶口、让雨点更莹润的造物者
  我成了淋過谷雨的坛子里的茶花——集体“失声”。
  (宁愿成为一种集体嗜好,来保证接下来活着)
  泡在沸水中,疼痛撕裂后的声音,像重生
  又像是身体更轻灵了一些
  润土
  难以想象,轻落的谷雨在入土后真实的去向
  也难以想象,那些扎入壤层的根系会高举武器
  争抢春天最后身份的样子。进入均衡的关系中
  结构性的动物和简单的灌木,都会以一种生命的形态
  去争夺生命。持续性,成了阻碍关系的墙
  (垒墙易,阖门安,侵犯似乎成了墙的产物,以一种形态
  替代形态,土壤成了墙体中最坚硬的部分)
  “世界的”和“它的”,谷雨降润在土壤后,都不成立
  青墨有着区分的涩芽,只有尘土和水能相互成立
  谷雨之后,那些充盈的万物也成立了
  土膏隆动,各类依次成立,每一个植物的皮胚
  都指向大地的和平,灰雀立在枝头,万物抟云而上
  这规律,本是斗柄指向东南的样子
  改变舌口后:墙,成了生命之间,最难以穿透的隔物
  巢夫子,原名张凡,1990年出生,安徽合肥人。诗歌散见于《鸭绿江》《散文诗》等刊。出版作品集《陪你捡起青涩时光》等。
其他文献
一  睡不着,不管怎么折腾还是睡不着。马三宝就在黑暗中数数字,起了几次头,数着数着就乱成了一锅粥。他记得有人说数数字有困难,可以把数字当动物,后来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崖畔上放过羊。他仿佛看到毛茸茸的羊在蓝蓝的天空下静静地吃草。他的手指开始在空中盘旋,好像是在清点着一只一只的绵羊,羊群在他的手指下缓缓地走过去,他不自觉地发出了轻微的声音。  夜晚的空气中弥漫着燃烧的气味,房子似乎变成了一个火炉,天气热得
期刊
经验写作来自于生活和生命的真切体验,知识写作有赖于书本和理论体系强大的支持。不同的思维方式与不同的写作方式,之间形成的差异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写作的不同样貌。  如果谈到经验写作与知识写作哪个重要,孰轻孰重,显然不能绝对化。把经验写作与知识写作全然分开,也是不可取的。随着作家的身份出现多重化,经验写作与知识写作变得不可分割,两者之间的互补性越来越重要。从整体上来说,此前普遍认为非常重要的经验写作
期刊
幼时,常去村口的塘边玩耍。某个夏日,去塘边途中,突感便意汹涌而至,随即就近找一茅厕蹲坑。就在我哼唧哼唧用力卸载时,一抬头,发现毛厕围墙上攀附了几株无花果树,透过并不密匝的绿叶,赫然发现数颗已经泛红的无花果突兀地挂在眼前。  面对那些圆圆胖胖、绿里透红的果子,那时的我是没有自制力的,虽然明知此物非我家所有,但哪里抵得过肚子里馋虫的诱惑,几乎没有犹豫便摘了下来。摘下无花果后,便迅速提裤逃离茅厕,手里紧
期刊
03-01 阴  晚上,父亲打电话给我,说:想把二楼偏厅装潢一下,已和匠人说好,下雨天来家,你既休假在家,回家帮几天忙吧。又补充:天气预报明天有雨呢。  我说好,明天回家。计划好由公司转家。  夫问,你去几天?我说,到时候再说。  03-02 阴  7:00 交待好一切,收拾包包乘上班车。  8:00 车停,公司到了。因为裁员员工闹事,两年年假一起休,休得昏天黑地的我,下车时竟有点激动。  多人电
期刊
宋素珍在我印象里是一位诗人,是国内90后诗人位居前沿的代表之一。这次是第一次读到她的小说。  整个文本并不长,浓密的‘情绪’意味烘托也支撑推进着作者稔熟而节制的叙述,她设置的这种情绪环境,其代入性和渲染性,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闷和抑,但好在她的细节性描写平衡了这种可能的阻碍,并因此产生可读性或阅读期待。当然,如果说到如果有阅读的阻碍,或许也恰好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一代人里的一个人——的生活以及精神层面
期刊
下班后,总爱沿着南明河的一段支流行走。  河水拐弯处有一堵高墙,墙内有一树横逸出墙头的石榴。这个小说似乎是从这里开始酝酿的。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我从大学毕业,没来得及和校园合影,便被匆匆挤入生活。这一年,除节假日,我每日从石榴树下经过,看它开红花,看它结小果,看它红透后被飞鸟啄食。  石榴树下常有人题字,大多是再见贵阳之如此类的。偶尔,我也会看到城市的流浪者在树下一夜而眠。高墙上有一只猫
期刊
在这句话的前面,似乎还应该加上一句:文学模仿现实。  我们知道,“模仿论”是最古老的美学观念和文艺理论,曾一度成为主流,至今依然影响甚至左右人们的思维和认知。当然,这里的“模仿”有丰富的内涵,不限于字面意思。  19世纪的王尔德曾大胆提出:生活模仿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而20世纪的布罗茨基更决绝,他认为:不是艺术在模仿现实,而是现实在模仿艺术。在艺术和现实的传统关系中,他们显然进行了翻转或颠覆—
期刊
盐的幻象  是人间最小的碎银  是高地上灼热的霜粒  是抱紧自己的银质的言辞  是大海的倒影  我的手,捧起一片片涛声  却捧不起一爿大湖的光芒  暗夜里,在它的体内  一粒粒的盐晶,为我们赎回  一个璀璨而巨大的星空  一场雨,让我生出草木之心  大雨之后  我去看苦马豆,地八角,海乳草  紫苜蓿,草木樨。乳苣开得安宁艳丽  吮吸多汁的露水  我看见羽扇豆  正伸出蓝色的翅膀  野慈菇的裙袂上 
期刊
爷爷晓事那阵,太爷爷手上已有几十亩田地、三进四合院和一铺酿酒作坊。这光景在蒲庄确实叫人眼馋。蒲庄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太爷爷是个大善人,虽然精于盘算,把酒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但他乐善好施,普世济人,散去了不少家财。也因此,太爷爷在蒲庄威望之高,没得人比。  太爷爷的父亲做过茶房伙计,十来岁起跑了四年堂,随后又扛了十三年长工,快近30岁光景,还没干出个名堂。有年春天,他站在东家一大块上好的水田边叹息说
期刊
雨中乱飞的山雀  避世的草木讨厌陈词滥调的主义  雨水进入了狭窄的缝隙  时光阔绰,姓氏扎入了根脉  披着河流的山峦,地老天荒  穿梭于现实,天空抖动闪电的枝叶  雨水弥漫,淋着石桥  钻过拱门,踏着塔尖  扫荡的剑光,锋利地向季节深处掘进  山雀徘徊,天地躲藏  光阴沉沦、坍塌、崩溃  雨天的山雀,以烈火之勇  淹没喧嚣的笛鸣,吞噬锐利的钢铁  疲于奔命的山雀  如何能将天地风雨全部接纳  让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