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莆田第二十七中学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出适合高中政治课各个环节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高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6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更严重地暴露出来。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依然是“满堂灌”;大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对政治课兴趣不大,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是指以尽量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即在单位时间里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体现思想政治课既教书又育人的德育功能;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相长”过程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参与探究合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辩证思维的能力。
“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育教学活动架构和活动程序。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中涌现出了许多课堂教学模式,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讲学稿”模式、自主学习模式等,它们成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典范。下面从高中政治课的各个环节出发,探索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导入新课模式:创设情境为主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要尽力创设契合教学内容的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主动地学习。情境设置要故事化、情景化、形象化。例如,在讲解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现象,然后用忧愁的语言导入,分析政府应如何履行职能,其效果将是深刻感人的。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所设情境尽量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体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使所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其次,要保持情境的多样化,避免单一乏味。俗话说“天天大鱼大肉也会吃腻”,再好的情境如果没有创新也会“审美疲劳”。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人而异,因此在教学中设置悬念法、时政材料法、图片展示法、走进现场法等都可以尝试。这些方法各有千秋,经常变化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延伸课堂深度和广度,充实丰富课堂内容。
再次,要精选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情境材料。为了使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所设情境不宜“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而应紧扣教学目标,有的放矢。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在较少的时间里自主获取更多的信息。
二、课堂提问模式:启发探究为主
启发法注重启发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学生解疑的动力和兴趣。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道理,教师要在学生实在无法想明白时再去开导,在学生心里明白但不知如何表达时再去开导,直接的帮助有时会使学生养成不爱思考的坏习惯。“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通过“启发”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当然,设疑、启发、探究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1.启发探究要有利于师生交流。所以教师要明确探究目的,精心选择探究内容,要以教材知识点为核心寻找、发现、利用更多更好的资源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启发探究要有利于激发思维。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这一课中,通过设疑“谈谈你从古代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中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结合课件与教材提供的材料畅所欲言。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化从衰微走向重振的根本原因”“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等问题。
3.启发探究要有利于培养人文精神,要有利于体现思想性、注重实践性、彰显时代性、强调综合性。
三、课堂练习模式:宁缺毋滥、宁简勿繁、紧扣时政
课堂练习检测是高效课堂的必要环节,课堂练习检测宜简不宜繁,要面向全体,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紧扣时政才能有的放矢,与时俱进。教师要从宏观出发,微观入手,通过练习检测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练习检测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兴趣。如,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再用生活现象印证所学知识,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不断加深理解。二是要展示学习目标,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做到重点有突出,难点有突破。三是有利于解疑释惑,通过检测和练习可以知道学生学习的效果,掌握他们学习领悟的程度,进而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例如,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一课中,笔者要求学生结合发生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后党和国家立即采取的救灾措施,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及如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让学生自己思考后发表看法,并加以点评、总结,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课堂效果。
四、课堂阅读模式: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加以点拨
英国剑桥大学是一所培养了二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约三分之二英国首相的名校,它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每周至少一次的师生一对一面谈。它实行导师制,导师一般先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书籍,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报告,然后与学生进行讨论。导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的讲评并不是评分,这体现了师生的一种和谐关系。
在教学中笔者也尝试采用“发现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爱因斯坦认为发现问题有时要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强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指导他们自主阅读,带着问题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后自主讨论并尝试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加以点拨指导。在学生自主阅读后教师要精讲,即抓住知识的关键点、易错点、疑惑点来讲。此外,教师进行点拨要注意“三讲”,即讲重点、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讲易漏点。也要注意“三不讲”,即学生自主学习能学会的不讲,学生合作学习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还是不会的不讲。
[关键词]农村高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6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更严重地暴露出来。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依然是“满堂灌”;大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对政治课兴趣不大,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是指以尽量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即在单位时间里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体现思想政治课既教书又育人的德育功能;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相长”过程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参与探究合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辩证思维的能力。
“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育教学活动架构和活动程序。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中涌现出了许多课堂教学模式,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讲学稿”模式、自主学习模式等,它们成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典范。下面从高中政治课的各个环节出发,探索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导入新课模式:创设情境为主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要尽力创设契合教学内容的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主动地学习。情境设置要故事化、情景化、形象化。例如,在讲解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各种污染和破坏环境的现象,然后用忧愁的语言导入,分析政府应如何履行职能,其效果将是深刻感人的。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所设情境尽量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体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使所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其次,要保持情境的多样化,避免单一乏味。俗话说“天天大鱼大肉也会吃腻”,再好的情境如果没有创新也会“审美疲劳”。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人而异,因此在教学中设置悬念法、时政材料法、图片展示法、走进现场法等都可以尝试。这些方法各有千秋,经常变化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延伸课堂深度和广度,充实丰富课堂内容。
再次,要精选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情境材料。为了使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所设情境不宜“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而应紧扣教学目标,有的放矢。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在较少的时间里自主获取更多的信息。
二、课堂提问模式:启发探究为主
启发法注重启发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学生解疑的动力和兴趣。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道理,教师要在学生实在无法想明白时再去开导,在学生心里明白但不知如何表达时再去开导,直接的帮助有时会使学生养成不爱思考的坏习惯。“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通过“启发”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当然,设疑、启发、探究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1.启发探究要有利于师生交流。所以教师要明确探究目的,精心选择探究内容,要以教材知识点为核心寻找、发现、利用更多更好的资源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启发探究要有利于激发思维。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这一课中,通过设疑“谈谈你从古代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中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结合课件与教材提供的材料畅所欲言。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化从衰微走向重振的根本原因”“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等问题。
3.启发探究要有利于培养人文精神,要有利于体现思想性、注重实践性、彰显时代性、强调综合性。
三、课堂练习模式:宁缺毋滥、宁简勿繁、紧扣时政
课堂练习检测是高效课堂的必要环节,课堂练习检测宜简不宜繁,要面向全体,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要紧扣时政才能有的放矢,与时俱进。教师要从宏观出发,微观入手,通过练习检测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练习检测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兴趣。如,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再用生活现象印证所学知识,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不断加深理解。二是要展示学习目标,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做到重点有突出,难点有突破。三是有利于解疑释惑,通过检测和练习可以知道学生学习的效果,掌握他们学习领悟的程度,进而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例如,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一课中,笔者要求学生结合发生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后党和国家立即采取的救灾措施,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及如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让学生自己思考后发表看法,并加以点评、总结,从而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课堂效果。
四、课堂阅读模式: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加以点拨
英国剑桥大学是一所培养了二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约三分之二英国首相的名校,它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每周至少一次的师生一对一面谈。它实行导师制,导师一般先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书籍,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报告,然后与学生进行讨论。导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的讲评并不是评分,这体现了师生的一种和谐关系。
在教学中笔者也尝试采用“发现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爱因斯坦认为发现问题有时要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强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指导他们自主阅读,带着问题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后自主讨论并尝试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加以点拨指导。在学生自主阅读后教师要精讲,即抓住知识的关键点、易错点、疑惑点来讲。此外,教师进行点拨要注意“三讲”,即讲重点、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讲易漏点。也要注意“三不讲”,即学生自主学习能学会的不讲,学生合作学习能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还是不会的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