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重点介绍了白车身焊接过程中,焊接质量的有效控制方法。通过对焊接前、焊接中和焊后各阶段所采用的不同质量控制手段进行详细介绍。为提升白车身焊接质量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白车身 质量保证 焊点强度
1 概述
在汽车生产的四大工艺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中,焊接工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焊接质量的好坏,不但对车身的安全性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对车身内外饰件的装配和车身外观质量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一辆白车身焊点数量将达到5300~5600个,因此做好电阻点焊焊接强度的控制,对保证焊接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保证白车身的焊接质量,必须要建立起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如前期焊接质量策划、焊接过程监控和焊后检验等手段。前期焊接质量策划主要包括焊接设备的选型、焊接工艺方法的评定和检验项目的确定。焊接过程监控则主要是利用计算技术对电阻点焊过程的焊接参数进行实时监控。监控信息必须与焊接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呈一定的函数关系并有期望的准确度;信噪比要足够高,信号再现性好,检测手段易实现等特点[1]。
目前常用的监控方式有:①温度监控;②超声波信号监控;③声发射监控;④点阻焊接参数监控;⑤焊点热膨胀监控[2]。其中对电阻点焊焊接参数监控方式有恒流控制法、恒压控制法和恒功率控制法等。但由于过程监控需要使用大量在线计算,除对计算机硬件要求较高外,日常维护花费也较大。
目前,生产中应用普遍还是对焊接工艺装备的日常工艺参数监控的方法。焊后检验主要包括无损检测、破坏性检测和非破坏性检测等。本文主要就焊接生产日常焊接工艺参数监控方法和焊后检验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2 焊接工艺参数的日常监控
在前期焊接质量策划中,控制计划规定对产品性能和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各项焊接工艺参数有:焊接电流、焊接时间和电极压力等。因此日常监控主要围绕上面三项工艺参数进行。
首先由焊接车间每月末编制下个月的测量计划,编制完成后交工艺部和品质部进行审核,审核无异议后,由品质部安排人员实施检测计划,在检测过程中若发现异常状况,焊接车間应进行产品追溯排查,同时通知工艺人员进行参数确认工作,调整输入参数后,再进行产品试焊,确认调试后焊接质量,直到符合标准要求为止,并将修改后焊接参数进行保存。其中对关键工位的检测频次做到1次/周,普通焊接工位为1次/2周。
3 焊后检验
焊接后检验主要包括焊点强度质量检验和焊点外观质量保证。
3.1 焊点强度质量检测。焊后检验分为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破坏性检验是采用錾子、气动飞铲、液压扩张钳和榔头等工具,对需要检测的焊点进行破坏检测的方式。非破坏性检测主要是由生产线各工位对可錾焊点进行质量检验的方法。其使用的工具就是扁铲和榔头。通常非破坏性检测可以发现简单的焊接缺陷,如虚焊、弱焊等。非破坏性检测一般安排5次/班,首次规定在开班正式生产前进行,并将检测的试片保存。在生产过程中每间隔一定时间,再安排余下的检测试验。如果发现焊接质量不合格的焊点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并对前序的产品进行追溯。
破坏性检测是对整个车身焊点进行逐一检查,比较全面,可以发现所有不合格的焊点。但是,经破坏性检测后的车身只能做报废处理,且抽样频率较低,不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处理。非破坏性检测是对车身焊点进行的日常检测,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目前对焊点强度的检测正向无损检测方式发展,无损检测就是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射线、超声波、红外线和电磁等物理方法对焊接质量进行检测的方法。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利用物质的声、光、电和磁场效应,对被检测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进行判断,同时还能对缺陷的大小、位置等信息进行采集。由于无损检测具有非破坏性,操作方便、快捷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3.2 焊点外观质量保证。对焊点进行的外观检查。焊点外观缺陷主要有:焊点扭曲、焊点压痕过深、烧穿、未焊透和毛刺飞溅等。根据焊点在车身所处的区域确定焊点外观质量等级。整车焊点外观等级分为3级,每级允许存在的焊点外观缺陷的数量和严重程度有所差别。
根据对焊点强度检测和外观质量的检查,可以计算出被检车身焊点的质量水平值(NQST)。以此可以衡量和控制车身焊点强度质量。NQST(焊点质量水平)值=缺陷焊点数/总焊点数x100%[3]。NQST完成后,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NQST分析会,将焊点的缺陷问题进行分类并划分责任部门,各责任部门按照PDCA模式对问题进行整改,并进行验证。通过对产品质量的改进和整改措施的执行,会不断降低NQST的值,提升车身焊点综合质量。
4 结束语
通过建立和实施焊接质量保证体系,做好对焊接前质量策划、焊接过程中焊接参数的监控和焊后质量的检验工作,能有效的保证白车身焊接质量,提升产品竞争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志远.电阻点焊质量监控技术研究进展.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年,(5):84-85.
[2]谢坚,聂金生.电阻点焊研究进展(下).电焊机,1994年(2):23-30.
[3]陈周生.白车身焊接质量控制探析.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年,(10):26-27.
关键词:白车身 质量保证 焊点强度
1 概述
在汽车生产的四大工艺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中,焊接工艺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焊接质量的好坏,不但对车身的安全性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对车身内外饰件的装配和车身外观质量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一辆白车身焊点数量将达到5300~5600个,因此做好电阻点焊焊接强度的控制,对保证焊接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保证白车身的焊接质量,必须要建立起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如前期焊接质量策划、焊接过程监控和焊后检验等手段。前期焊接质量策划主要包括焊接设备的选型、焊接工艺方法的评定和检验项目的确定。焊接过程监控则主要是利用计算技术对电阻点焊过程的焊接参数进行实时监控。监控信息必须与焊接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呈一定的函数关系并有期望的准确度;信噪比要足够高,信号再现性好,检测手段易实现等特点[1]。
目前常用的监控方式有:①温度监控;②超声波信号监控;③声发射监控;④点阻焊接参数监控;⑤焊点热膨胀监控[2]。其中对电阻点焊焊接参数监控方式有恒流控制法、恒压控制法和恒功率控制法等。但由于过程监控需要使用大量在线计算,除对计算机硬件要求较高外,日常维护花费也较大。
目前,生产中应用普遍还是对焊接工艺装备的日常工艺参数监控的方法。焊后检验主要包括无损检测、破坏性检测和非破坏性检测等。本文主要就焊接生产日常焊接工艺参数监控方法和焊后检验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2 焊接工艺参数的日常监控
在前期焊接质量策划中,控制计划规定对产品性能和产品质量有影响的各项焊接工艺参数有:焊接电流、焊接时间和电极压力等。因此日常监控主要围绕上面三项工艺参数进行。
首先由焊接车间每月末编制下个月的测量计划,编制完成后交工艺部和品质部进行审核,审核无异议后,由品质部安排人员实施检测计划,在检测过程中若发现异常状况,焊接车間应进行产品追溯排查,同时通知工艺人员进行参数确认工作,调整输入参数后,再进行产品试焊,确认调试后焊接质量,直到符合标准要求为止,并将修改后焊接参数进行保存。其中对关键工位的检测频次做到1次/周,普通焊接工位为1次/2周。
3 焊后检验
焊接后检验主要包括焊点强度质量检验和焊点外观质量保证。
3.1 焊点强度质量检测。焊后检验分为破坏性检验和非破坏性检验。破坏性检验是采用錾子、气动飞铲、液压扩张钳和榔头等工具,对需要检测的焊点进行破坏检测的方式。非破坏性检测主要是由生产线各工位对可錾焊点进行质量检验的方法。其使用的工具就是扁铲和榔头。通常非破坏性检测可以发现简单的焊接缺陷,如虚焊、弱焊等。非破坏性检测一般安排5次/班,首次规定在开班正式生产前进行,并将检测的试片保存。在生产过程中每间隔一定时间,再安排余下的检测试验。如果发现焊接质量不合格的焊点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并对前序的产品进行追溯。
破坏性检测是对整个车身焊点进行逐一检查,比较全面,可以发现所有不合格的焊点。但是,经破坏性检测后的车身只能做报废处理,且抽样频率较低,不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处理。非破坏性检测是对车身焊点进行的日常检测,能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目前对焊点强度的检测正向无损检测方式发展,无损检测就是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射线、超声波、红外线和电磁等物理方法对焊接质量进行检测的方法。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利用物质的声、光、电和磁场效应,对被检测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进行判断,同时还能对缺陷的大小、位置等信息进行采集。由于无损检测具有非破坏性,操作方便、快捷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3.2 焊点外观质量保证。对焊点进行的外观检查。焊点外观缺陷主要有:焊点扭曲、焊点压痕过深、烧穿、未焊透和毛刺飞溅等。根据焊点在车身所处的区域确定焊点外观质量等级。整车焊点外观等级分为3级,每级允许存在的焊点外观缺陷的数量和严重程度有所差别。
根据对焊点强度检测和外观质量的检查,可以计算出被检车身焊点的质量水平值(NQST)。以此可以衡量和控制车身焊点强度质量。NQST(焊点质量水平)值=缺陷焊点数/总焊点数x100%[3]。NQST完成后,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NQST分析会,将焊点的缺陷问题进行分类并划分责任部门,各责任部门按照PDCA模式对问题进行整改,并进行验证。通过对产品质量的改进和整改措施的执行,会不断降低NQST的值,提升车身焊点综合质量。
4 结束语
通过建立和实施焊接质量保证体系,做好对焊接前质量策划、焊接过程中焊接参数的监控和焊后质量的检验工作,能有效的保证白车身焊接质量,提升产品竞争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志远.电阻点焊质量监控技术研究进展.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年,(5):84-85.
[2]谢坚,聂金生.电阻点焊研究进展(下).电焊机,1994年(2):23-30.
[3]陈周生.白车身焊接质量控制探析.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年,(1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