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识字方法体悟文字之美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教材的集中识字教学在一年级上、下两册各安排了两个教学单元,《古对今》为一年级下册识字(二)单元第6课,课文以对韵歌方式呈现,系本套教材第二次采用这种识字方式。课文用对子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配有一幅写意画插图,表现了“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课文由三个小节组成,每小节四行,结构相同:前两行是单音节词对单音节词,如“古对今”“晨对暮”“桃对李”,俗称一字对;后两行是双音节词对双音节词,如“严寒对酷暑”“和风对细雨”“莺歌对燕舞”,俗称二字对。本课生字量大,可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教授学生感到难认的字;课文语言简洁,长短句交替,节奏明快;语词中意象鲜明,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组对,描绘了古今变迁、方圆结构、冬去春来、昼夜交替、万物欣欣向荣的自然规律。教学本课,应准确把握文本特点,引导学生在朗读和字对创作中初步体悟汉语言文字音韵和谐之美;识字过程则不拘一格,主张法无定法,在原有识字方法基础上,带学生强化字理识字。
  本课教学目标有三:一是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凉、寒”等12个生字,学会书写“凉”“夕”二字;二是继续学习使用“加一加”“顺口溜”“猜谜识字”“字理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联系生活并借助图片了解“严寒”“酷暑”“朝霞”等词语的意思;三是练习有节奏地朗读,感受文本内容中的自然之美以及汉语言文字的音韵和谐之美。其中教学目标一和三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笔者在课前安排学生借助导学案完成了以下五项任务:一是自由读韵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二是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想一想本课的生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识记;三是图文对照,熟读课文,试着按照自己的理解有节奏地朗读韵文;四是回忆曾经学过的《对韵歌》,想一想和本文有什么相同之处;五是在笔记本上记下预习后不明白的地方,准备课内交流。课堂教学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重点使用情景教学法、品读感悟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积极的观察、朗读、比较中逐渐达成学习目标。
  一、旧知导入,字谜激趣,析解“古”字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一首《对韵歌》,由此导入新课,可唤醒学生的旧知暨韵文学习的语感;字谜激趣缘自学生在不久前学习《猜字谜》一课时所获得的学习经验及兴奋体验。
  师: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对韵歌》(课件展示),谁来读一读?
  生1:云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虫,山青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师:你读得真准确,而且很有节奏!你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读吧。(生带读)真棒,请坐!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对韵歌。学前咱们先来猜个字谜(课件出示字谜:十加下面口,表示很多口,口口相流传,历史很悠久。打一字)。
  生2:古。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因为“十”字加个“口”,就是“古”字。
  师:你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猜这个字的。
  生3:十代人口口相传。
  师:嗯,一件事经过十代人的“口”流传下来——这里的“十代”是许许多多代,很“古老”的意思,可不一定是真的“十代”哦。好了,现在全班同学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来写好这个“古”字。(师板书写法)这个“古”字的横要写的稍微长一点哟……(写毕)谁知道与“古”字意思相对的是什么字?
  生:(齐答)今。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对韵歌——《古对今》(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字词教学应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课堂学习建立在导学案自学之上,教师应在检测预学的基础上相机导学。本课教学,笔者首先向学生明确了如下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词,多读两遍。然后巡视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及同桌练读生字情况。最后检测生字的识、读、记,相机导学。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务求目标落实。
  (一)初识生字,读中正音
  识读生字,笔者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首先是指名读,点击课件出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学生整体认读生字“圆”“晨”“阳”“凉”“夕”“细”“严”,师随机正音“严”和“朝”;然后是去掉拼音后指名读,全班齐读;最后是抽读,全班齐读。以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正音,旨在确保全体学生正确识读。
  (二)回归文本,复认强化
  从单个生字的识读,过渡到在词语和课文中复认生字、强化识字。
  师:同学们都能读准字音了,那老师把生字放到词语当中,你还会读吗?哪个小朋友来读一读?(课件出示由生字带出的词语)
  生1:方圆、夕阳……
  师:全班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老师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谁来读一读?
  生2读第一小节,准确读出相关词语,全班鼓掌。
  师:现在全班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谁来读下一个小节?
  ……
  教师采用指名读和全班齐读方式,让全体学生顺利通过了全部生字的文中复认关。
  (三)交流生字识记的方法,加深对汉字的文化体验
  引导学生在趣味活动中相互交流识字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基于自主学习实现生生互促,而且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
  师:我们刚刚认识的生字宝宝,现在全都跑到这棵苹果树上了(教师在黑板上画苹果树,并把课前准备好的苹果形状的生字卡贴到苹果树上),大家想不想把它们摘下来啊?(齐答“想”)那就选择一个你觉得比较难记的字来说一說,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记下来。
  生1:我会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凉”字。左边一个两点水,右边一个京,就是凉。   师:什么的凉?
  生1:凉风的凉。
  师:这个苹果老师就奖给你啦。(生鼓掌)谁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其他的生字?
  生2:我会用“加一加”的方法记“细”字。左边一个绞丝旁,右边一个田,就是细。
  师:还有?
  生3: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酷”字。一个“酒”加一个“告”,就是“酷”。
  师:这是“酒”吗?(生摇头,其余学生说“不是”)这是一个“酉(yǒu)”字(课件出示“酉”的金文字形,给学生讲字源,帮助识记),是装酒的器皿。接下来,谁说?
  生4: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暑”字。上面一个“日”,再加一个“者”,就是“酷暑”的“暑”。
  生5: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圆”字,把“图”里面的“冬”换成“员”,就成了“圆形”的“圆”。
  师:还有哪些识记方法呢?
  生6: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杨”字……“校”字把左边的……
  师:再想想,平时喜欢喝汤的——
  生6:对,把“汤”字的三点水换成木字旁就是“杨”,杨梅的杨!
  师:你看,再想想,你也行!还有哪个同学用“加一加”的方法记生字吗?
  生7: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晨”字,一个“日”加一个“辰”,就是早晨的晨。
  生9:我用“减一减”的方法记“夕”字。把“多”的下面去掉,就是“夕”。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现在,我们来猜几个字——(课件依次出示字谜谜面)雨下假人去,红云映天边。
  生10:霞。
  师:一撇头上立个亚,没有支撑快倒下。
  生11:严。
  师:太阳升起在草间,一弯残月挂天边。
  生12:朝。
  师:看来,用猜字谜的方法,也可以记字。还有一种方法,要看你会不会观察(课件出示“凉”字),这个字是什么偏旁?
  生:两点水。
  师:跟我们学过的哪个偏旁很相近?
  生:三点水。
  师:那两点水的字跟什么有关?
  生:冰。
  师:很会联想!冰,冰凉,说明两点水的字可能跟“温度低”有关。比如——
  生:冰、冷、凉……
  师:天气转凉,气温越来越低,你会感觉到“冻”。冻到零度以下就产生了“冰”。还有一个字(课件出示“寒”字的金文,如图1),你发现了什么?
  生:感觉很冷。
  师:是的,在屋子(比画图中相关部件)里面,还是很冷。
  生:他很穷,他的脚冻僵了。
  师:里面有个人(比画相关部件),人在屋子里面,还是感觉寒冷,他的两旁布满了什么?
  生:草。
  师:这个人没有被子盖,就用草来盖身子,依然怎样?
  生:寒冷。
  师:仔细观察这个字还可以发现,这个人在一间屋子里,光脚站在两块冰上,天气是多么地严寒啊;他用稻草来取暖,仍无法抵御严寒。所以,非常非常“冷”的时候,我们就说——“严寒”。用这种方法来认识这个“寒”字,就是字理识字。
  引导学生自由交流熟悉的“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等识字方法,再指导学生针对生字“寒”进行字理识字强化,加深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文化体悟。
  (四)抓住关键笔画,突破写字难点
  会写字“凉”和“夕”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师:同学们,以上生字里,有两个字要求会写。它们是——
  生:“凉”和“夕”。
  师:我们先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关键笔画。谁来说一說“凉”字中的哪一个笔画是关键笔画?
  生1:横。
  师:谁还发现了这个字别的什么特点?
  生2:“口”字要写扁一些。
  师:“凉”是什么结构的字?
  生:左右结构。
  师: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生:左窄右宽。
  师:写“京”字的时候,点跟竖钩要在同一条线上。(师一边范写一边念)凉字左窄右宽,京字点竖钩一条线。
  师:大家再观察“夕”字,它的关键笔画是什么?
  生3:第三笔“点”。
  师:谁有不同意见吗?
  生4:第一笔“撇”。
  师:撇的起笔位置在哪里?
  生:竖中线。
  师:其实这个字的关键笔画在横撇,(一边范写一边念)横撇要平行,一横短且直。总之,大家要看准每一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把关键笔画写好,这样我们就能把字写端正了。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生书空)谁能给这两个字组词?
  生5:冰凉。
  师:谁能用冰凉说一句话?
  生6:老婆婆没有棉衣穿,她的手很冰凉。
  师:谁会用夕字组词?
  生7:夕阳。
  师:用夕阳来说一句话——
  生7:我跟我朋友坐在草地上看夕阳。
  师:很美的画面。同学们,这两个字我们不仅要会认,还要会写、写好。好,现在请同学们描一个、仿一个、写一个,描红时注意一笔描成,笔笔到位。开始!
  采用“教—扶—放”的方法教学生字,可相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写能力。师巡视指导,提醒坐姿,手把手地教;师点评书写情况,强化写字要求“正确又端正”;提醒没有写好的学生课后继续练习。写字的过程,不仅是技能形成的过程,也是浸润汉字文化的过程。
  三、复读课文,初步感知韵文之美
  感知韵文之美,重点是感知“对韵歌”这种文体的节奏美、音律美以及本课课文的情景美。在本教学环节,笔者先安排学生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再出示图文对照课件(如图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找到的景物;随后去掉课件中的文字,只留图片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知文本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之美,留意读出文本语言的音韵和谐之美;最后教师拍节奏范读,学生拍节奏自由读。(过程略)   四、尝试创编,深刻体悟韵文的音韵和谐之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与技能的理解、积淀、内化,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语言能力。在本课中,笔者指导学生在读好韵文的基础上,尝试通过听、读、说的形式即兴创作对韵歌,从中体悟韵文的音韵和谐之美。教材中的“春暖对秋凉”是一句对仗十分工整的反义对,语意相对,语音和谐,笔者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教学拓展,引出“东西南北、古往今来”,让学生仿照教师的例句作对,从中把握语言规律,实现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并在诵读中进一步体悟其音韵和谐之美。
  师:课文里有一句“春暖对秋凉”。(师指课件中例句)春对秋,暖对凉,春暖对秋凉。全班来读一读这个对子。(生齐读)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下面这些词语(师指课件中词语:东南西北、古往今来)作对吗?同桌一起来试试。(生同桌对练)谁来说一说?
  生1:东对西,南对北,东西对南北。(师板书)
  师:下一个!
  生2:古对今,往对来,古往对今来。(师板书)
  师:全班一起读。(生齐读)还有谁来?
  生3:南对北,来对往,南来对北往。(师板书)
  师:看,这就是同学们创作出来的对子歌。大家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生朗读对韵歌,感受朗读中的音韵和谐之美。
  本課教学,笔者带领学生在学习《古对今》这首对子歌的过程中,认识了很多生字,继续使用“加一加”“换一换”“减一减”“猜谜语”“字理识字”等方法识记汉字,学会了创作简单的对韵歌,让学生感悟到了汉语言文字的魅力。为了巩固学习成果,笔者给学生布置了本课学习测评方案暨课外作业,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点:书写“古”“凉”“夕”三字;认读“寒”“暑”“晨”“霞”四字;区分园与圆、凉与京,并把它们准确地填进句子的空格里;记住课文中相应的字词对子;创编字词对子等。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后,再把课文读给大人听,和大人一起上网找一些其他的对韵歌读一读,加深对韵文文体之美的体悟,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注:本课课堂教学、课前导学案和课后学习测评方案,作为一份完整的课程资源,参加广西教育研究院“广西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项目第三期资源建设及优秀成果评比,获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优秀成果二等奖。
  (责编 白聪敏)
其他文献
近期,有家长反映称,其12岁的儿子在家上网课期间,课余使用她的手机刷某短视频平台,在4天内瞒着父母给5名主播打赏了5万多元,并充值游戏1.5万元。随后,涉事平台所属的公司经过核实,已将打赏主播的51 018元全部退回,并对其中一名视频作者进行封禁。另有媒体反映,疫情防控开展线上教学期间,学生借机长时间上网问题较为嚴重。(3月1日 澎湃新闻网)  【点评】单就教学而言,疫情防控是学校开展线上教学的一
期刊
近日,有网友指出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动物小百科》中存在关于果子狸的不当表述:“果子狸全身都是宝,它们的肉可以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稀有‘山珍’……”这样的介绍引发网友抗议。11日,武汉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回應称,已第一时间通知全国各销售网点全面下架该书。(2月12日 《解放日报》)  【点评】现在许多书籍,如字典、词典、手册等工具书,在涉及野生动物介绍时,一般都删除了关于“可食用”“可入药”等条
期刊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有精读课与略读课两种课型之分。温儒敏教授在主编统编教材时,让精读、略读回归阅读的方法,将精读课改成教读课、略读课改成自读课,旨在彻底根除阅读教学“课型定位不清、教法不明”的痼疾。早在采用现行统编教材之前,“初中语文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基于单元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已经构建起初中语文“精读课—略读课—拓展课”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该体系的课型功能定位与现行统编教材所构建的“教读—自
期刊
本课内容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二节的内容。本课教学目标为简述生物膜的结构,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旨在培养学生善学、笃学、乐学的品质及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等学科核心素养。  一、以旧引新,问题导学  师:(课件展示各组学生制作的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制作了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且完成得都很好。如
期刊
在2018年10月11日的中国少年先锋队广西第七次代表大会“动感中队”展示活动中,南宁市五象教育集团五象小学(以下简称五象小学)少先队员凌心盈作为展示活动总讲解员,全程陪同在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身边,向与会领导、来宾介绍广西创建红领巾“动感中队”的情况。讲解时,她落落大方,声音清澈响亮,表现出色。“我能有这样的表现,要感谢秦老师的鼓励和培养。加入大队委以来,我从秦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现在就快毕业了
期刊
2020年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创江城,蔓延全国,宅家抗疫成为国人的生活日常。疫情不止,春季开学一再延期。2月2日,自治区教育厅印发《疫情防控期间全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实施方案》;2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作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柳州市教育局依托国家和自治区的网络课程资源,凭借全市各中
期刊
最近,杭州丁信小学504班的班主任卢林静发现,有爸妈在家陪着上网课的孩子,其效率和专注度确实会比较高。但班上也有不少双职工家庭的爸爸妈妈,为了监督孩子上网课使出了浑身解数。有的家长一早就把孩子带到单位去上网课,一边上班一边带娃;有的家长下班后给孩子检查作业,共同研究不懂的问题,并与孩子一起看直播回放寻求解决方法;有的家长与孩子签订了一个学习奖励协议;还有的家長干脆在家里装起了摄像头……(3月15日
期刊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疫情防控成为2020年春节过后举国上下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打开社会生活的“无字之书”,我们每一个公民都需要跟进阅读和学习。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我校明确了教师线上指导与学生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思路,中心思想是组织学生宅在家里“童心战‘疫’”,以年级为单位分层实施主题统整项目课程。我们二年级组经过网络教研,最终出台了“识‘新冠’”“颂英雄”“探共生”三个循序渐
期刊
阅读课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课型。语篇阅读包含语言知识,承载作者思想,蕴含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宽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1]。为了克服当前初中英
期刊
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教授刘群在《语文教学通讯》2020年第2期上撰文认为,高中语文宋词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优化教学策略,实现教学价值的最大化。首先是优化教学内容,以单元教学任务为依据,侧重精讲每首词在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手法上的一个突出特征;其次是简化教学流程,配合灵活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词的“美感特质”的理解,如蘇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同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