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声乐艺术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同时富有审美性要求,审美意识贯穿于声乐艺术实践。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这种审美往往被学生忽视领而略不到其中的精神实质,更有甚者仅把学习声乐作为技术性活动,这就偏离了声乐艺术初衷,这种忽视审美的现象亟需得到改正。为此,本文将加强审美意识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做了分析,并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声乐教学;学生;审美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强化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
(一)审美意识是声乐教学和审美间的桥梁
所有艺术形式均具有相同的审美特质,它们都是对美的追求,其中最突出的是声乐艺术,审美意识和能力培养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需要在无特定背景的环境中,让学生对某些素材开展审美想象,从而使学生欣赏音乐作品能力得到培养。审美意识的培养在审美教育中是联系声乐教学和审美间的桥梁,学生唯有得到审美教育才能使自身声乐作品欣赏能力得到提高、获得美感、提升学习效率。这种美感需要通过学生自身反复练习,逐步深入,要求声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回味,使得美感得到不断深化。只有通过这个过程,声乐作品中蕴含的美才能被学生系统、深刻的理解,作品自身的内涵和意义才能被学生所掌握,学生的鉴赏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二)通过学生审美意识培养来提高声乐学习效率
课堂学习时间相对有限,且诸多因素均可能会影响学习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能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率。人类的审美标准会随着时代不同产生很大的改变,想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唯有经过培养学生审美意识这一途径,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做到有的放矢,使得声乐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学生想要掌握声乐演唱技巧,必须通过自身审美修养得到有意识提升这一途径来实现。如果学生想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唯有通过主动接受审美教育,培养自己的审美思维,感知声乐美,将审美意识渗透到声乐学习过程中。
(三)审美意识的培养具有实践指导作用
如果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仅重视声乐演唱技巧,而不去追求声乐艺术美的体会,就会造成重技术却轻音乐的现象,从而导致不少学生只关注演唱中是否符合需要,却不能感受到作品内涵,造成声乐学习不能得到进步。甚至某些学生对作品的表现过于死板,无法达到演出效果。学生的声乐艺术实现需要通过学生认识和理解美来实现,这种美的认识只有通过审美教育,正确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引导,使得学生自己能得到充分展示从而认识到真正美的声音和正真美的音乐是什么来实现。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声乐审美教育,将技术训练与审美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才能使乐声的艺术灵魂得到充分体现,创造的优秀声乐作品才能满足人们的艺术需求。
二、学生审美意识培养途径
(一)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助学生树立审美观念
首先,教师应将多媒体教学技术熟练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传统的声学教学通常是教师进行讲解与演示,学生依靠听讲与记忆完成课堂学习,这种方式会造成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缺少声乐审美意识,从而不能将审美观念很好树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审美观念能得到更好的树立。例如,声乐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师利用教学视频演示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如何通过艺术美的形式将声乐更好地体现出来,从而使学生树立审美观念。
其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能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翻转使用。传统声乐教学实践中虽然学生的培养审美观念能得到部分教师的注意,但是由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缺失,使得相对完善、正确的审美观念无法树立。通过翻转课堂教学,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互换,真正意识到学生与教师在审美意识的不同之处,从而使教师能对学生的审美观念有更好的了解,使教师在声乐课程教学中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更能带有技巧性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深入分析作品内在美,使学生正确认识美
首先,在声乐作品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切身体会到教学作品的意境并对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深刻认识,深入分析作品中词语组成。一方面,自身文化底蕴应被足够重视,教师们能够在了解中国文化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声乐文化有深刻了解,实现文化和声乐有机结合,使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能在音乐作品教学时得到传播;另一方面,鼓励大学的声乐教师走出高校,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沟通交流,在教师自身文化和专业技能得到提升的同时,也提升了高校的知名度,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应确保自己对作品意境的理解能得到准确表达。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如同身临其境,实现对声乐作品更好地理解进而将更有意境的作品创作出来。
其次,教师在进行声乐作品教学实践前,应确保每部音樂作品的内在美得到了准确剖析。近年来,总有一些作品一经问世便为广大青少年追捧热逐,且能占据国内音乐作品市场的相当比例,例如《我的滑板鞋》《小苹果》等,虽然这些歌曲虽红极一时,但终究是昙花一现,很快被新出现的歌曲取而代之,这些作品不能如经典老歌般被传承和传颂。一些红极一时的网络歌曲由于缺乏内在美,仅能称之为歌曲,不可能称为音乐作品。由于没有内在美,它们仅能成为时代流行产物。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对每部作品内在美的剖析,让内在美的重要性被学生体会,内在美的内在涵义真正被学生理解,使学生在今后声乐作品创作中将创作作品的内在美放在重要位置。
(三)舞台实践中培养审美意识
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声乐艺术在培养审美意识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着眼实践锻炼,使审美意识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汲取养分得到充分重视,使审美意识在声乐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教学,教师还可以把专业课程拓展到课堂外,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专场声乐音乐会或各种各样的声乐比赛,来激发学生在专业技能上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教师也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可以到校园外参加社会上的各种音乐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不同内容、层次的联欢会,组织各种艺术采风,进行各种慰问演出等。甚至教师可以鼓励并支持专业能力强的学生举办专场演唱音乐会,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相关竞技性比赛,争取能在比赛中获得好的名次和成绩。这样,学生既能将自身价值得到实现,又能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全新审美天地。总而言之把审美意识践行到声乐表演舞台就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层次地去感受音乐美、提高学生对美的表现和创造力,进而能够把审美意识渗透贯穿至每个环节。
(四)鼓励声乐联想,重视审美能力提高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声乐联想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审美能力得以提升的一种方法就是鼓励他们进行声乐联想。声乐教师面对声乐作品,不仅要对该作品有深入的理解,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多交流、沟通。这样既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对该作品的认识,还能使教师的自身思维得到突破获得对该作品全新认识。学生创作声乐作品时,教师同样要鼓励学生们践行声乐联想。想要使创作的声乐作品中意境得以真实表达,必须通过声乐联想才能实现,也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经久不衰的声乐作品。
参考文献
[1]王雷.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的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研究[J].音乐创作,2016(02)
[2]肖小元.在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中实现审美教育[J]. 文教资料,2010(25).
[3]欧松林.声乐教学与审美教育[J].艺术教育,2006(10).
作者简介:李佩玉(1984—),女,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硕士研究生,助教,就职于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关键词】声乐教学;学生;审美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强化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
(一)审美意识是声乐教学和审美间的桥梁
所有艺术形式均具有相同的审美特质,它们都是对美的追求,其中最突出的是声乐艺术,审美意识和能力培养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需要在无特定背景的环境中,让学生对某些素材开展审美想象,从而使学生欣赏音乐作品能力得到培养。审美意识的培养在审美教育中是联系声乐教学和审美间的桥梁,学生唯有得到审美教育才能使自身声乐作品欣赏能力得到提高、获得美感、提升学习效率。这种美感需要通过学生自身反复练习,逐步深入,要求声乐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回味,使得美感得到不断深化。只有通过这个过程,声乐作品中蕴含的美才能被学生系统、深刻的理解,作品自身的内涵和意义才能被学生所掌握,学生的鉴赏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
(二)通过学生审美意识培养来提高声乐学习效率
课堂学习时间相对有限,且诸多因素均可能会影响学习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能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率。人类的审美标准会随着时代不同产生很大的改变,想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唯有经过培养学生审美意识这一途径,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做到有的放矢,使得声乐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学生想要掌握声乐演唱技巧,必须通过自身审美修养得到有意识提升这一途径来实现。如果学生想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唯有通过主动接受审美教育,培养自己的审美思维,感知声乐美,将审美意识渗透到声乐学习过程中。
(三)审美意识的培养具有实践指导作用
如果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仅重视声乐演唱技巧,而不去追求声乐艺术美的体会,就会造成重技术却轻音乐的现象,从而导致不少学生只关注演唱中是否符合需要,却不能感受到作品内涵,造成声乐学习不能得到进步。甚至某些学生对作品的表现过于死板,无法达到演出效果。学生的声乐艺术实现需要通过学生认识和理解美来实现,这种美的认识只有通过审美教育,正确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引导,使得学生自己能得到充分展示从而认识到真正美的声音和正真美的音乐是什么来实现。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声乐审美教育,将技术训练与审美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才能使乐声的艺术灵魂得到充分体现,创造的优秀声乐作品才能满足人们的艺术需求。
二、学生审美意识培养途径
(一)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助学生树立审美观念
首先,教师应将多媒体教学技术熟练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传统的声学教学通常是教师进行讲解与演示,学生依靠听讲与记忆完成课堂学习,这种方式会造成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缺少声乐审美意识,从而不能将审美观念很好树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审美观念能得到更好的树立。例如,声乐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师利用教学视频演示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如何通过艺术美的形式将声乐更好地体现出来,从而使学生树立审美观念。
其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能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翻转使用。传统声乐教学实践中虽然学生的培养审美观念能得到部分教师的注意,但是由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缺失,使得相对完善、正确的审美观念无法树立。通过翻转课堂教学,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互换,真正意识到学生与教师在审美意识的不同之处,从而使教师能对学生的审美观念有更好的了解,使教师在声乐课程教学中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更能带有技巧性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深入分析作品内在美,使学生正确认识美
首先,在声乐作品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切身体会到教学作品的意境并对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深刻认识,深入分析作品中词语组成。一方面,自身文化底蕴应被足够重视,教师们能够在了解中国文化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声乐文化有深刻了解,实现文化和声乐有机结合,使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能在音乐作品教学时得到传播;另一方面,鼓励大学的声乐教师走出高校,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沟通交流,在教师自身文化和专业技能得到提升的同时,也提升了高校的知名度,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应确保自己对作品意境的理解能得到准确表达。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如同身临其境,实现对声乐作品更好地理解进而将更有意境的作品创作出来。
其次,教师在进行声乐作品教学实践前,应确保每部音樂作品的内在美得到了准确剖析。近年来,总有一些作品一经问世便为广大青少年追捧热逐,且能占据国内音乐作品市场的相当比例,例如《我的滑板鞋》《小苹果》等,虽然这些歌曲虽红极一时,但终究是昙花一现,很快被新出现的歌曲取而代之,这些作品不能如经典老歌般被传承和传颂。一些红极一时的网络歌曲由于缺乏内在美,仅能称之为歌曲,不可能称为音乐作品。由于没有内在美,它们仅能成为时代流行产物。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对每部作品内在美的剖析,让内在美的重要性被学生体会,内在美的内在涵义真正被学生理解,使学生在今后声乐作品创作中将创作作品的内在美放在重要位置。
(三)舞台实践中培养审美意识
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声乐艺术在培养审美意识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应着眼实践锻炼,使审美意识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汲取养分得到充分重视,使审美意识在声乐实践过程中得到培养。除了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教学,教师还可以把专业课程拓展到课堂外,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专场声乐音乐会或各种各样的声乐比赛,来激发学生在专业技能上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教师也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可以到校园外参加社会上的各种音乐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不同内容、层次的联欢会,组织各种艺术采风,进行各种慰问演出等。甚至教师可以鼓励并支持专业能力强的学生举办专场演唱音乐会,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相关竞技性比赛,争取能在比赛中获得好的名次和成绩。这样,学生既能将自身价值得到实现,又能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全新审美天地。总而言之把审美意识践行到声乐表演舞台就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层次地去感受音乐美、提高学生对美的表现和创造力,进而能够把审美意识渗透贯穿至每个环节。
(四)鼓励声乐联想,重视审美能力提高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声乐联想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审美能力得以提升的一种方法就是鼓励他们进行声乐联想。声乐教师面对声乐作品,不仅要对该作品有深入的理解,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多交流、沟通。这样既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对该作品的认识,还能使教师的自身思维得到突破获得对该作品全新认识。学生创作声乐作品时,教师同样要鼓励学生们践行声乐联想。想要使创作的声乐作品中意境得以真实表达,必须通过声乐联想才能实现,也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经久不衰的声乐作品。
参考文献
[1]王雷.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的音乐审美心理要素研究[J].音乐创作,2016(02)
[2]肖小元.在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中实现审美教育[J]. 文教资料,2010(25).
[3]欧松林.声乐教学与审美教育[J].艺术教育,2006(10).
作者简介:李佩玉(1984—),女,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硕士研究生,助教,就职于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