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学习;生活;
感受;融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4(B)—0054—01
《课程标准》提出了“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学时,教师应真正实现语文生活化,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
一、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
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学习资源,可以说,生活处处皆语文。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让语文学习植根于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里,才能使其永远生机勃勃。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学生就能在无形中学到语文知识,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例如,世界杯足球赛一直是人们的热门话题,教师可以以此为主题引领学生开展专题性活动:收集资料——收集历届世界杯要闻、球星小档案;分析球况——综合各种信息,对本届赛事进行预测;评论战事——收看赛事,发表评论。还可以编辑“世杯赛”快报、“赛事综述”等等。在活动中,学生需要阅读、采访、观察、记录,在收集、处理信息的同时,学生的体验格外真切,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将生活融入语文学习
细心研读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会发现,教材中的很多课文直接来源于生活,有些课文所描述的事物甚至是学生常见的、比较熟悉的,所以引导学生将生活融入语文学习中,不但能够迅速把握课文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新型玻璃》一文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中介绍的玻璃有真切的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银行、展览馆体验“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神奇功能;去高层建筑中领略“夹丝玻璃”的坚硬,明白它遇到大冲击时的“藕断丝连”;亲手触摸轿车的挡风玻璃,亲身感受“吸热玻璃”的隔热、防眩、采光等作用;去立交桥上见证消除噪音的能手——“吃音玻璃”所发挥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融入到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快速地掌握了课文内容,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
“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成功者的经验之谈。因此,开展课外活动、参与学生的生活都是将生活“语文化”的契机。比如,班委选举,让学生写自荐书上台演讲;开主题班会,让学生写《我设计的主题班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比赛,积极参与集体和公益活动,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这所有的活动都能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帮助和乐趣。
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课内、外的资源对学生进行为人处世的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比如,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斤斤计较,经常为了一件小事而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前不久,笔者班上的一位男同学因为书被别人弄到了地上,就大动干戈。针对这种情况,在一次语文课上,笔者给学生读了《知音》上的一篇文章:一位姓陈的民营企业家,妹妹因车祸不幸身亡,在为妹妹讨回公道的过程中,发现两位肇事者也在事故中身亡,他们的家庭十分贫困。于是,他不但归还了肇事者家属已付的经济补偿金,还出钱资助了一位肇事者的家庭。读完后组织学生讨论,并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体会。学生对这位企业家的宽容大度表示敬佩,都认为应该向这位企业家学习。以前打架的那位男同学自觉地站了起来,对自己以往的行为进行了反省。在此基础上,笔者趁热打铁,教育学生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周围的人,要和班上的同学和睦相处。实践证明,以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实例启发、开导学生,学生会很容易接受,从而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感受;融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4(B)—0054—01
《课程标准》提出了“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学时,教师应真正实现语文生活化,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
一、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知识
生活的广阔天地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学习资源,可以说,生活处处皆语文。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让语文学习植根于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里,才能使其永远生机勃勃。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学生就能在无形中学到语文知识,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例如,世界杯足球赛一直是人们的热门话题,教师可以以此为主题引领学生开展专题性活动:收集资料——收集历届世界杯要闻、球星小档案;分析球况——综合各种信息,对本届赛事进行预测;评论战事——收看赛事,发表评论。还可以编辑“世杯赛”快报、“赛事综述”等等。在活动中,学生需要阅读、采访、观察、记录,在收集、处理信息的同时,学生的体验格外真切,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将生活融入语文学习
细心研读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会发现,教材中的很多课文直接来源于生活,有些课文所描述的事物甚至是学生常见的、比较熟悉的,所以引导学生将生活融入语文学习中,不但能够迅速把握课文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新型玻璃》一文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中介绍的玻璃有真切的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银行、展览馆体验“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神奇功能;去高层建筑中领略“夹丝玻璃”的坚硬,明白它遇到大冲击时的“藕断丝连”;亲手触摸轿车的挡风玻璃,亲身感受“吸热玻璃”的隔热、防眩、采光等作用;去立交桥上见证消除噪音的能手——“吃音玻璃”所发挥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融入到语文学习中,让学生快速地掌握了课文内容,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
“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成功者的经验之谈。因此,开展课外活动、参与学生的生活都是将生活“语文化”的契机。比如,班委选举,让学生写自荐书上台演讲;开主题班会,让学生写《我设计的主题班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比赛,积极参与集体和公益活动,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这所有的活动都能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帮助和乐趣。
另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课内、外的资源对学生进行为人处世的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比如,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遇事斤斤计较,经常为了一件小事而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前不久,笔者班上的一位男同学因为书被别人弄到了地上,就大动干戈。针对这种情况,在一次语文课上,笔者给学生读了《知音》上的一篇文章:一位姓陈的民营企业家,妹妹因车祸不幸身亡,在为妹妹讨回公道的过程中,发现两位肇事者也在事故中身亡,他们的家庭十分贫困。于是,他不但归还了肇事者家属已付的经济补偿金,还出钱资助了一位肇事者的家庭。读完后组织学生讨论,并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体会。学生对这位企业家的宽容大度表示敬佩,都认为应该向这位企业家学习。以前打架的那位男同学自觉地站了起来,对自己以往的行为进行了反省。在此基础上,笔者趁热打铁,教育学生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周围的人,要和班上的同学和睦相处。实践证明,以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实例启发、开导学生,学生会很容易接受,从而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