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情境反思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课堂教学做出补充,有利于提高儿科护理学教学效果,本文对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时间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情境反思;儿科;护理学;教学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护理模式也随之不断更新和完善,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综合型高素质儿科护理人才是儿科护理学教学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要研究课题,情境反思学习法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合理的情境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一、情境反思学习法对儿科护理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情境反思学习法能够通过病例和情境再现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责任感有着更高的要求,能够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情境反思学习法需要学生提前进行资料搜集,同时在课后进行反思自评,这就加强了学生对理论和技能的理解和记忆,也促使学生不断地主动进行学习和反思,且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营造出一种热烈、和谐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3 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反思学习法的教学模式首先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分析,再通过小组讨论发散思维,在共同讨论分析和教师指导下制定出最佳方案。另外,情境反思学习法也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反思学习,这是一个分析、总结的积累过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明显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当前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滞后。虽然课程改革强调和提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实践教学,但当前儿科护理学教学大多仍是以应试教育模式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且教师大多担任多个年级、多个专业的任课教师,使得教师和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讲,对于一些疑惑也得不到及时的解答,使得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理想状态。
2.2 考核方式单一。儿科护理学属于应用型学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但当前儿科护理学的考核方式大多是笔试考试,理论多于实践,即使试卷中有一定的实践问题,也只是需要学生根据课本中的知识进行“纸上谈兵”,这样单一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客观准确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很难引起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重视。
2.3 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教学。当前儿科护理学教学理论课相对来说占据比例偏大,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实际存在脱节,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科护理学教材中提到的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营养不良等已经不太多见,使得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另外,部分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后便很少接触临床工作,这使得教师的临床实践经验不足,也就无法将最新的儿童护理临床知识清楚地传授给学生。
三、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建立多媒体资料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网络中大量的共享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完整地搜集病例资料、医疗器械检查等教学内容,在实践病例缺乏的情况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實习依据和辅助资料。另外,多媒体资料能够通过图文、影像等帮助学生更直观、更生动地观看病变过程、症状等,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2 构建疾病情境。儿科护理学的理论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并不能很清楚地在脑海中形成知识框架,对疾病的症状和形成原因只有一个表面认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构建疾病情境,通过文字表述、图片、录像结合为学生呈现出一个客观生动的疾病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本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3 构建实验情境。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要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构建生动形象的实验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首先教师可以搭建病房情境,让学生进行儿科护理学中的常用技术训练,教师在示范动作后进行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在训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反思,找出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和护士,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患者家属的焦虑和护士的职业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另外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灌输职业道德理念,潜移默化地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3.4 完善考核评价模式。教师在进行考核评价时不能仅仅以试卷的考试分数为标准,还要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临床综合表现等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使得考核评价体系更加客观公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情境反思学习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儿科护理学习中去,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后期的儿科护理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旭,刘玉梅.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母婴世界,2017,(14):252.
[2] 陈建恒.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学中的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7,(35):166-167.
[3] 甘丽捷.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养生保健指南,2018,(2):83.
[4] 岑慧红,张梅珍,吴岸晶等.小组考核在中等护理专业学生儿科护理技能操作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37(2):270-273.
作者简介:杨丽群 1963.3.17 女 汉 北京 本科 儿科副主任医师 儿科学、儿科护理学教育 邮编:015000 单位 :河套学院医学系助产教研室
关键词:情境反思;儿科;护理学;教学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护理模式也随之不断更新和完善,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综合型高素质儿科护理人才是儿科护理学教学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要研究课题,情境反思学习法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合理的情境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一、情境反思学习法对儿科护理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情境反思学习法能够通过病例和情境再现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责任感有着更高的要求,能够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2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情境反思学习法需要学生提前进行资料搜集,同时在课后进行反思自评,这就加强了学生对理论和技能的理解和记忆,也促使学生不断地主动进行学习和反思,且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营造出一种热烈、和谐的学习环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3 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反思学习法的教学模式首先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分析,再通过小组讨论发散思维,在共同讨论分析和教师指导下制定出最佳方案。另外,情境反思学习法也需要学生不断地进行反思学习,这是一个分析、总结的积累过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明显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当前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滞后。虽然课程改革强调和提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实践教学,但当前儿科护理学教学大多仍是以应试教育模式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且教师大多担任多个年级、多个专业的任课教师,使得教师和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讲,对于一些疑惑也得不到及时的解答,使得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理想状态。
2.2 考核方式单一。儿科护理学属于应用型学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但当前儿科护理学的考核方式大多是笔试考试,理论多于实践,即使试卷中有一定的实践问题,也只是需要学生根据课本中的知识进行“纸上谈兵”,这样单一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客观准确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很难引起学生对实践操作的重视。
2.3 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教学。当前儿科护理学教学理论课相对来说占据比例偏大,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实际存在脱节,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科护理学教材中提到的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营养不良等已经不太多见,使得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另外,部分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后便很少接触临床工作,这使得教师的临床实践经验不足,也就无法将最新的儿童护理临床知识清楚地传授给学生。
三、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 建立多媒体资料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网络中大量的共享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完整地搜集病例资料、医疗器械检查等教学内容,在实践病例缺乏的情况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實习依据和辅助资料。另外,多媒体资料能够通过图文、影像等帮助学生更直观、更生动地观看病变过程、症状等,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2 构建疾病情境。儿科护理学的理论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并不能很清楚地在脑海中形成知识框架,对疾病的症状和形成原因只有一个表面认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构建疾病情境,通过文字表述、图片、录像结合为学生呈现出一个客观生动的疾病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本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3 构建实验情境。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要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构建生动形象的实验情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首先教师可以搭建病房情境,让学生进行儿科护理学中的常用技术训练,教师在示范动作后进行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在训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反思,找出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和护士,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患者家属的焦虑和护士的职业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通过贴近生活实际的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另外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灌输职业道德理念,潜移默化地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3.4 完善考核评价模式。教师在进行考核评价时不能仅仅以试卷的考试分数为标准,还要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临床综合表现等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中,使得考核评价体系更加客观公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情境反思学习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儿科护理学习中去,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学生后期的儿科护理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旭,刘玉梅.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母婴世界,2017,(14):252.
[2] 陈建恒.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学中的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7,(35):166-167.
[3] 甘丽捷.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养生保健指南,2018,(2):83.
[4] 岑慧红,张梅珍,吴岸晶等.小组考核在中等护理专业学生儿科护理技能操作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37(2):270-273.
作者简介:杨丽群 1963.3.17 女 汉 北京 本科 儿科副主任医师 儿科学、儿科护理学教育 邮编:015000 单位 :河套学院医学系助产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