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3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HAMA)、汉密尔顿抑郁(HAMD)指标的评分变化以及对心绞痛分数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2项负面情绪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5项指标评分均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方法可有效降低HAMA、HAMD的评分,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
【关键词】 循证护理干预 冠心病 心绞痛 负面情绪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循证护理这一新型的护理手段逐渐应用于临床护理之中。区别于传统的护理方式,循证护理干预因其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显著疗效,受到临床医学界的广泛瞩目[1]。本研究将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3月接诊的7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①符合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标准,且符合心绞痛诊断标准;②心肌酶学以及影像学等检查确诊;③心率以及凝血功能正常;④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心脏神经官能症、肋间神经痛以及急性心肌梗塞等;②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③患有精神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④依从性差,无法配合调查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7例。观察组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40~72岁之间,平均年龄(56.58±3.28)岁;病程在1~13年之间,平均病程(7.45±1.38)年;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42~71岁之间,平均年龄(56.71±3.43)岁;病程在2~12年之间,平均病程(7.51±1.47)年。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其内容主要有健康知识教育、基础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方法:①量身定制护理方案:通过与患者合理沟通了解其对自身病情的认知程度,并针对患者对冠心病病况,认真查阅相关文献,制定出有效、完备的临床护理方案;②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通过对其关心与沟通,疏导其紧张的情绪,增加其安全感;③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合理调整患者饮食习惯,使其多食用低热量、高蛋白、低胆固醇以及含维生素类食物。与此同时,保持患者饮食规律,禁止暴饮暴食;④用药护理:患者应在护理人员的监督和指导下用药使用药物,以提高其依从性。用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胸痛改善情况。此外,应对患者以及家属介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⑤运动指导:参照患者的病情制定训练计划,多鼓励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但以不产生心绞痛为前提条件;⑥随访: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在1年内定期进行随访,叮嘱其注意事项,并针对患者的疑问作出正确解答。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变化情况。应用汉密尔顿焦虑表(HAMA表)、汉密尔顿抑郁表(HAMD表)进行评定,上述量表各有20项,每项有1~4个等级,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越严重。②比较干预前后心绞痛分数改善情况。采用图心绞痛量表(SAQ)進行评估,SAQ包括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躯体活动受限、疾病认知程度以及治疗满意程度等五项,每项细分为19个小项。分值越低,说明心绞痛状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用()进行描述计量资料,t检验;用“率”进行计数资料描述,用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HAMA、HAMD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干预后两指标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 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两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1。
2.2 干预前后心绞痛评分变化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5项指标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干预后5项指标均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5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是心内科常见疾病,其主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该疾病发病机制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使得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沉着有大量脂质,进而堆积形成白色斑块,斑块集聚造成冠状动脉狭窄。在此基础上,不仅严重加剧心肌负荷,更造成血流受阻,从而引起心肌急剧、短暂的缺血和缺氧,产生心绞痛。若患者病情继续蔓延,严重时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诱发猝死[2]。目前,常规药物治疗该疾病仅作为一种基础治疗方法,可暂缓症状和稳定病情,但极易使其反复发作。医学研究显示,采取正确的临床护理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心血管功能恢复正常。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HAMA、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有关心绞痛的5项指标均比对照组高。由此说明临床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消除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效果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陈艳.循证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1(1):100.
[2]诸葛樱.循证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医药,2016,1(8):54.
【关键词】 循证护理干预 冠心病 心绞痛 负面情绪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循证护理这一新型的护理手段逐渐应用于临床护理之中。区别于传统的护理方式,循证护理干预因其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显著疗效,受到临床医学界的广泛瞩目[1]。本研究将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5年4月~2016年3月接诊的7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①符合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标准,且符合心绞痛诊断标准;②心肌酶学以及影像学等检查确诊;③心率以及凝血功能正常;④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心脏神经官能症、肋间神经痛以及急性心肌梗塞等;②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③患有精神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④依从性差,无法配合调查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7例。观察组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40~72岁之间,平均年龄(56.58±3.28)岁;病程在1~13年之间,平均病程(7.45±1.38)年;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42~71岁之间,平均年龄(56.71±3.43)岁;病程在2~12年之间,平均病程(7.51±1.47)年。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其内容主要有健康知识教育、基础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方法:①量身定制护理方案:通过与患者合理沟通了解其对自身病情的认知程度,并针对患者对冠心病病况,认真查阅相关文献,制定出有效、完备的临床护理方案;②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通过对其关心与沟通,疏导其紧张的情绪,增加其安全感;③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合理调整患者饮食习惯,使其多食用低热量、高蛋白、低胆固醇以及含维生素类食物。与此同时,保持患者饮食规律,禁止暴饮暴食;④用药护理:患者应在护理人员的监督和指导下用药使用药物,以提高其依从性。用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胸痛改善情况。此外,应对患者以及家属介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⑤运动指导:参照患者的病情制定训练计划,多鼓励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但以不产生心绞痛为前提条件;⑥随访: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在1年内定期进行随访,叮嘱其注意事项,并针对患者的疑问作出正确解答。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变化情况。应用汉密尔顿焦虑表(HAMA表)、汉密尔顿抑郁表(HAMD表)进行评定,上述量表各有20项,每项有1~4个等级,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越严重。②比较干预前后心绞痛分数改善情况。采用图心绞痛量表(SAQ)進行评估,SAQ包括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频率、躯体活动受限、疾病认知程度以及治疗满意程度等五项,每项细分为19个小项。分值越低,说明心绞痛状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用()进行描述计量资料,t检验;用“率”进行计数资料描述,用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HAMA、HAMD评分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HAMA、HAMD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干预后两指标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 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两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详见表1。
2.2 干预前后心绞痛评分变化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5项指标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干预后5项指标均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5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是心内科常见疾病,其主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该疾病发病机制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使得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沉着有大量脂质,进而堆积形成白色斑块,斑块集聚造成冠状动脉狭窄。在此基础上,不仅严重加剧心肌负荷,更造成血流受阻,从而引起心肌急剧、短暂的缺血和缺氧,产生心绞痛。若患者病情继续蔓延,严重时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诱发猝死[2]。目前,常规药物治疗该疾病仅作为一种基础治疗方法,可暂缓症状和稳定病情,但极易使其反复发作。医学研究显示,采取正确的临床护理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心血管功能恢复正常。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HAMA、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有关心绞痛的5项指标均比对照组高。由此说明临床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绞痛,消除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效果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陈艳.循证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1(1):100.
[2]诸葛樱.循证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医药,2016,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