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9、50页。
【教学目标】
1.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发展多样思维。
2.让学生感受到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运用“满十进一”的规律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课外书吗?谁能说说你喜欢看什么书?你们有买过书吗?
师:好,同学们说得很不错,可以看出大家都是好学的孩子。今天,和老师一起去买书,好吗?(板书课题:图书馆)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最近开了书店,里边的书可真多,我们快去看看吧!
1.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2.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说,并进行相应的板书)
(1)《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2)《汪汪乐园》和《淘气历险记》一共有多少本?
(3)《汪汪乐园》和《咪咪学校》一共有多少本?
(4)《海底世界》和《咪咪学校》一共有多少本?
(5)《海底世界》和《淘气历险记》一共有多少本?
(6)《淘气历险记》和《咪咪学校》一共有多少本?
3.梳理问题。师:我们班的同学真厉害,一下子就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那(4)、(5)、(6)这三个问题,你们能自己解决吗?(指名说,教师进行相应的板书)那第一个问题呢?
【设计意图】这三个问题学生能够直接口答算式和结果,因为它是已学的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问题。而第(1)、(2)、(3)问题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加法问题,学生不能直接回答结果,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师:《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你知道该怎么解决吗?
师:你可以先列出算式吗?
生:28+4。
师:那“28+4=?”呢?请大家独立思考,想办法计算出“28+4”的结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师:现在你们4人一组,讨论交流你们的算法。交流时先想好准备说哪几句话,怎样说才能让别人听懂你的方法,听不懂的要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参与讨论)
2. 交流算法。
师:哪位同学先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我用的是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上台演示)从28根小棒中散着的8根小棒里拿出6根跟4凑成1捆,原来的2捆加上新凑的1捆就是3捆,再加上剩下的2根就是32根。
生2:我把28分成20和8,8加4得12,20加12得32。
师:说得很好,声音又很响亮。老师很喜欢!
生3:我的算法不一样。我是把4分成2和2,2加28等于30,30加2等于32。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生4:我先用28加10等于38,38减6等于32。
师:你的算法很有创造性!真了不起!咱们把这种算法叫做“××算法”。好不好?
生5:我会列竖式。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竖式的,好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竖式:
2 8 边写边提问:4为什么
+ 4?摇 要写在8的下面?为什么
———— 要进一?为什么要先算
3 2 8+4=12?(可结合小棒演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多方面感受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了解别人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学会倾听。让学生从多角度探究“28+4”的算法,有利于进一步明白算理,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较大帮助。
(3)总结各小组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算法,你最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理由吗?
师:同学们真不错!不但自己想出了方法,还能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积极学习别人的好方法。
师: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积极,每个小组合作得非常好,我们解决了“《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这个数学问题,那么大家能不能用自己的方法或是你欣赏的计算方法解决刚才提出的第(2)、(3)问题呢?请在小组里和你的同伴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们再一次进行小组活动,用自己欣赏的方法来解决自己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们畅所欲言!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课件出示图片“森林医生”。
师:你们看谁来了?它不高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里有3棵“小树”生病了(计算错误)。小朋友们来帮它确诊一下小树的病因好吗?(指名板演,并说说病因,集体订正)
师:小朋友帮助小树治好了病,谢谢你们。今后用竖式计算,一定要细心认真,不要让小树再生病了。
2. 课件出示图片“排队图”。
师:我前面5人,后面17人,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活动:小组内可模拟演示一下,帮助理解题意。
师:说一说,5+17+1=23(人),为什么要加上“1”,“1”代表谁?
【设计意图】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考虑了形式的多样性,并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添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信心。
四、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9、50页。
【教学目标】
1.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发展多样思维。
2.让学生感受到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运用“满十进一”的规律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课外书吗?谁能说说你喜欢看什么书?你们有买过书吗?
师:好,同学们说得很不错,可以看出大家都是好学的孩子。今天,和老师一起去买书,好吗?(板书课题:图书馆)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最近开了书店,里边的书可真多,我们快去看看吧!
1.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2.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指名说,并进行相应的板书)
(1)《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2)《汪汪乐园》和《淘气历险记》一共有多少本?
(3)《汪汪乐园》和《咪咪学校》一共有多少本?
(4)《海底世界》和《咪咪学校》一共有多少本?
(5)《海底世界》和《淘气历险记》一共有多少本?
(6)《淘气历险记》和《咪咪学校》一共有多少本?
3.梳理问题。师:我们班的同学真厉害,一下子就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那(4)、(5)、(6)这三个问题,你们能自己解决吗?(指名说,教师进行相应的板书)那第一个问题呢?
【设计意图】这三个问题学生能够直接口答算式和结果,因为它是已学的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问题。而第(1)、(2)、(3)问题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加法问题,学生不能直接回答结果,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 学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师:《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你知道该怎么解决吗?
师:你可以先列出算式吗?
生:28+4。
师:那“28+4=?”呢?请大家独立思考,想办法计算出“28+4”的结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师:现在你们4人一组,讨论交流你们的算法。交流时先想好准备说哪几句话,怎样说才能让别人听懂你的方法,听不懂的要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参与讨论)
2. 交流算法。
师:哪位同学先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我用的是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上台演示)从28根小棒中散着的8根小棒里拿出6根跟4凑成1捆,原来的2捆加上新凑的1捆就是3捆,再加上剩下的2根就是32根。
生2:我把28分成20和8,8加4得12,20加12得32。
师:说得很好,声音又很响亮。老师很喜欢!
生3:我的算法不一样。我是把4分成2和2,2加28等于30,30加2等于32。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生4:我先用28加10等于38,38减6等于32。
师:你的算法很有创造性!真了不起!咱们把这种算法叫做“××算法”。好不好?
生5:我会列竖式。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竖式的,好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竖式:
2 8 边写边提问:4为什么
+ 4?摇 要写在8的下面?为什么
———— 要进一?为什么要先算
3 2 8+4=12?(可结合小棒演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多方面感受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了解别人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学会倾听。让学生从多角度探究“28+4”的算法,有利于进一步明白算理,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有较大帮助。
(3)总结各小组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算法,你最喜欢哪种算法?能说说理由吗?
师:同学们真不错!不但自己想出了方法,还能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积极学习别人的好方法。
师: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积极,每个小组合作得非常好,我们解决了“《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这个数学问题,那么大家能不能用自己的方法或是你欣赏的计算方法解决刚才提出的第(2)、(3)问题呢?请在小组里和你的同伴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们再一次进行小组活动,用自己欣赏的方法来解决自己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们畅所欲言!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课件出示图片“森林医生”。
师:你们看谁来了?它不高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里有3棵“小树”生病了(计算错误)。小朋友们来帮它确诊一下小树的病因好吗?(指名板演,并说说病因,集体订正)
师:小朋友帮助小树治好了病,谢谢你们。今后用竖式计算,一定要细心认真,不要让小树再生病了。
2. 课件出示图片“排队图”。
师:我前面5人,后面17人,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活动:小组内可模拟演示一下,帮助理解题意。
师:说一说,5+17+1=23(人),为什么要加上“1”,“1”代表谁?
【设计意图】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考虑了形式的多样性,并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学好知识的同时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添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信心。
四、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