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对于“三”似乎情有独钟。
老子用“三”表达自己的宇宙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圣人三去:去奢(奢侈),去甚(过度),去泰(极端)。
孟子以“三”叙说自己的人生观: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在(健康),兄弟无故(没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孔子对“三”更为钟爱,除了我们熟悉的:君子有三戒:少时戒色,壮年戒斗,老年戒得。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等等。对于君子(有知识修养的人),孔子还有诸多“三”的期待。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一个人有高度的修养,有三种形态,外表看起来不可侵犯,跟他一亲近,又非常温和,而听他讲话时,尽管有说有笑,但言语又非常庄严而坚定。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哲学,也就是有一个思想的中心;大人,指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
“侍于君子有三愆(过失):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为了表现自己,没有轮到你说话时说话,这是躁,修养不够;而应该讲话时,怕负责任而不讲,这种人太阴私,叫隐。最后,讲话时,对团体而言要观察环境,对个人要观察态度。后辈对前辈、朋友之间都一样如此。
“三”之所以如此得到青睐,有很多说法。
有一种追根溯源的表达是:因为古代有山崇拜,而山形有“三”,而且古代的“三”写法其实是“十”,取其十全十美之意,所以人们就喜欢用到“三”这个字,尤其是祭祀类的更注重“三”或其倍数,表达敬意。
还有形式上的意思:三是虚数,一或二都太少,三才能表达多的意思。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中的“三”应解释成“几个”。当用到虚数时,常常就用“三”。如举一反三。
还有人说“三”表示哲学的否定之否定。一是代表肯定,二是否定,三是否定之否定。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
本刊原创 编辑/香玉
老子用“三”表达自己的宇宙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圣人三去:去奢(奢侈),去甚(过度),去泰(极端)。
孟子以“三”叙说自己的人生观: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在(健康),兄弟无故(没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孔子对“三”更为钟爱,除了我们熟悉的:君子有三戒:少时戒色,壮年戒斗,老年戒得。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等等。对于君子(有知识修养的人),孔子还有诸多“三”的期待。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一个人有高度的修养,有三种形态,外表看起来不可侵犯,跟他一亲近,又非常温和,而听他讲话时,尽管有说有笑,但言语又非常庄严而坚定。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哲学,也就是有一个思想的中心;大人,指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
“侍于君子有三愆(过失):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为了表现自己,没有轮到你说话时说话,这是躁,修养不够;而应该讲话时,怕负责任而不讲,这种人太阴私,叫隐。最后,讲话时,对团体而言要观察环境,对个人要观察态度。后辈对前辈、朋友之间都一样如此。
“三”之所以如此得到青睐,有很多说法。
有一种追根溯源的表达是:因为古代有山崇拜,而山形有“三”,而且古代的“三”写法其实是“十”,取其十全十美之意,所以人们就喜欢用到“三”这个字,尤其是祭祀类的更注重“三”或其倍数,表达敬意。
还有形式上的意思:三是虚数,一或二都太少,三才能表达多的意思。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中的“三”应解释成“几个”。当用到虚数时,常常就用“三”。如举一反三。
还有人说“三”表示哲学的否定之否定。一是代表肯定,二是否定,三是否定之否定。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
本刊原创 编辑/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