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是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管理中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要求管理者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真正代表学生的利益,为学生服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本管理;必要性
高职高专期间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进一步社会化、社会生活领域不断拓宽的时期。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生活自理,且有较独立的判断能力,自我意识和人格进一步发展,但在心理和思想上发育的还不够成熟和完善。高职生的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理论思维、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发展,但由于缺乏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在遇到一些问题时难免会苦恼和困惑,而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也会表现出局限性、极端化和冲动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就亟需改变原来的工作思路,特别是中职中专期间的学生管理思想。将原来的集中管理、高压管理、说教式管理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管理,这是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管理的新思路。
一、人本管理的产生及其内涵
以人为本的管理,简称人本管理。人本主义思想最早起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整个欧洲弥漫着“人本”的气息。马克思在19世纪也提出人是一切关系的总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忽视的力量。20世纪中叶,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开创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明确了以人为本的研究,强调要以人为中心进行研究和发展。
真正将人本主义思想自觉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管理之中,并成为企业管理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和理念,被誉为“人本管理”,乃是现代的事情。它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的革命。
以人为本的基本內核,就是要充分认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首创性。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观,归根到底就是要突出人的发展,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这就要求:首先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其次要尊重人的需要,把人当作人,凡是涉及到人性展示的方面,都是值得理解和尊重的。再次要肯定人的价值,一切为人的发展服务,想方设法实现人的更大价值。
随着人本管理的理念逐渐成熟,以及其运作过程中管理成效的日益显著,高等教育开始注重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体现对人性的关注和理解。人本管理具体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即要确立学生在高校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依靠学生办学校,以为学生成才服务作为办学宗旨,切实保障学生的利益,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高校实行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1.高校实行人本管理是落实高等教育根本任务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里对人才的质量做了界定,即认为高质量的人才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21世纪的高级人才不仅是知识的掌握者,还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后者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有学者在对中美高校学科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指出,中国的大学生有较高的智商,却缺乏动手能力,缺乏独创精神,而美国的学生虽然表现出基础知识不如中国学生扎实的问题,但具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与美国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的差异。
要落实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必须真正改变把学生单纯当作知识容器、考试机器、分数奴隶的做法,把学生当作鲜活的、有思想和个性的“人”来看待,从理念上、制度上、措施上、方式方法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把人本管理的思想和做法深入渗透到高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去。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既有扎实基础,又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
2.高校实行人本管理是贯彻落实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的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特别强调人力资源开发和科技创新的作用,崇尚民主、平等、创造性,这就必然在现代教育管理上体现出来,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知识的爆炸式更新、智力的结构性重塑、科技的创新性发展,即使是知识水平、学历层次高的教育管理专家,面对日日加速的知识增殖与代谢,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问题,也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甚至会被淘汰。因此,学校教育管理者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学习新知识、扬弃旧观念、提出新观点、开拓新思路,这样才能适应21世纪终身教育、人文教育的需要。
3.高校实行人本管理是理顺高校内部关系的需要
在我国当前的高校中,仍然存在着服务关系错位的现象,影响了高校办学的质量,必须加以理顺。一是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错位。在课堂上,教师是中心,具有绝对的权威,无论在授课形式还是内容安排上都不允许学生提出质疑,更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这样的教学秩序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挥,创造精神和创造力也无从培养。这种角色关系的错位是“以人为本”理念淡薄的结果。现代高校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切实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二是教师和管理人员关系的错位。在高校中,必须实现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管理人员、管理工作必须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但在很多高校中,种种不正常的现象大量存在,如教师上课没有休息室;到有关部门办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在分配上的不公平等等。这些做法都是十分有害的。要纠正这种倒错的关系,就必须实行人本管理,切实增强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全心全意为教师、科研人员服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本管理;必要性
高职高专期间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进一步社会化、社会生活领域不断拓宽的时期。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生活自理,且有较独立的判断能力,自我意识和人格进一步发展,但在心理和思想上发育的还不够成熟和完善。高职生的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理论思维、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发展,但由于缺乏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在遇到一些问题时难免会苦恼和困惑,而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也会表现出局限性、极端化和冲动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就亟需改变原来的工作思路,特别是中职中专期间的学生管理思想。将原来的集中管理、高压管理、说教式管理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管理,这是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管理的新思路。
一、人本管理的产生及其内涵
以人为本的管理,简称人本管理。人本主义思想最早起源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整个欧洲弥漫着“人本”的气息。马克思在19世纪也提出人是一切关系的总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忽视的力量。20世纪中叶,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开创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明确了以人为本的研究,强调要以人为中心进行研究和发展。
真正将人本主义思想自觉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管理之中,并成为企业管理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和理念,被誉为“人本管理”,乃是现代的事情。它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的革命。
以人为本的基本內核,就是要充分认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首创性。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观,归根到底就是要突出人的发展,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这就要求:首先要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千方百计地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其次要尊重人的需要,把人当作人,凡是涉及到人性展示的方面,都是值得理解和尊重的。再次要肯定人的价值,一切为人的发展服务,想方设法实现人的更大价值。
随着人本管理的理念逐渐成熟,以及其运作过程中管理成效的日益显著,高等教育开始注重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体现对人性的关注和理解。人本管理具体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即要确立学生在高校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依靠学生办学校,以为学生成才服务作为办学宗旨,切实保障学生的利益,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高校实行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1.高校实行人本管理是落实高等教育根本任务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里对人才的质量做了界定,即认为高质量的人才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21世纪的高级人才不仅是知识的掌握者,还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后者往往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有学者在对中美高校学科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指出,中国的大学生有较高的智商,却缺乏动手能力,缺乏独创精神,而美国的学生虽然表现出基础知识不如中国学生扎实的问题,但具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冒险精神和创新意识。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与美国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的差异。
要落实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必须真正改变把学生单纯当作知识容器、考试机器、分数奴隶的做法,把学生当作鲜活的、有思想和个性的“人”来看待,从理念上、制度上、措施上、方式方法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把人本管理的思想和做法深入渗透到高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去。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既有扎实基础,又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
2.高校实行人本管理是贯彻落实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的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特别强调人力资源开发和科技创新的作用,崇尚民主、平等、创造性,这就必然在现代教育管理上体现出来,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知识的爆炸式更新、智力的结构性重塑、科技的创新性发展,即使是知识水平、学历层次高的教育管理专家,面对日日加速的知识增殖与代谢,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问题,也显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甚至会被淘汰。因此,学校教育管理者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学习新知识、扬弃旧观念、提出新观点、开拓新思路,这样才能适应21世纪终身教育、人文教育的需要。
3.高校实行人本管理是理顺高校内部关系的需要
在我国当前的高校中,仍然存在着服务关系错位的现象,影响了高校办学的质量,必须加以理顺。一是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错位。在课堂上,教师是中心,具有绝对的权威,无论在授课形式还是内容安排上都不允许学生提出质疑,更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这样的教学秩序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发挥,创造精神和创造力也无从培养。这种角色关系的错位是“以人为本”理念淡薄的结果。现代高校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切实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二是教师和管理人员关系的错位。在高校中,必须实现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管理人员、管理工作必须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但在很多高校中,种种不正常的现象大量存在,如教师上课没有休息室;到有关部门办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在分配上的不公平等等。这些做法都是十分有害的。要纠正这种倒错的关系,就必须实行人本管理,切实增强管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全心全意为教师、科研人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