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虽然新课标实施近10年,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如何在新课改后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如何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及转化一直是关键的问题,作为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教师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文章就新课标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以及对实践的反思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教师;要求
1 前言
诗意地生存,就是那种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觉到趣味和美的存在的生存。教师和学生都应是存在于某一种教育观及其实践中的诗意的存在者。那么,教师和学生“诗意地栖居的大地”是一种怎样的教育观及其实践呢?这首先应该是教育者必须理清楚的问题。虽然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近10年的时间了,目前仍有许多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这种局面的发生,给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一些问题:“我们上课到底应该教些什么呢?”、“学生到底应该学会些什么呢?”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在新课改后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如何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及转化。作为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教师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2 新课标对体育教师自身的要求
2.1 教师观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压抑,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顺利执行新课标,必须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关键是要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体育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要与时俱进,主动建立新型教学观念,并充分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把新的教育理念与体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从事教学工作,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是实施新课标的前提。
2.2 教师需要提高自身要求
教师之所以为“师”,很明显的在于其“闻道在先”,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知识、能力和经验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距,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需要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深的专业理论基础,还要掌握必要的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学科教学论理论与方法。《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体育教师,不能只是按固定教材教书的匠人,还要具有掌握现代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拥有先进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具备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丰富的个人情感和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在教学中能运用清脆的口令,细致精炼的讲解,优美准确的示范,合理有效的帮助保护,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2 教师要学会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捷径,是实践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过程。教师应该反思自身的理念、认识、经验和习惯,反思个人的成长过程,反思学生的成长经历,以及反思教育活动中的整个过程,特别是这一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各种问题包括细节。通过教学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检查和记录备课中的疏漏,发现练习方法或教学手段中的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办法,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可以通过分析整理,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促进教学向最优化方向发展。
3 新课标要求教师合理对待学生
3.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1.1 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关键作用应更多地体现在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及发挥其独立和创造性方面。必须以人格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明确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多一些归纳,少一些演绎;多一些启发,少一些说教;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3.1.2 让学生畅所欲言
插嘴是一种投入,是积极参与的表现,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提问,允许学生插嘴。教师与学生交流时要体现出平等,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有畅所欲言的愿望和机会,让学生在小组范围内习惯发现自己的见解, 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敢于与教师持不同的思路及见解,敢于和教师、同学进行辩论。这样做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聪明和智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2 注重个体差异
对整个课堂的教学组织要努力实现民主化管理 ,以信任宽容的态度、开放的姿态对待学生,激励学生们在学习中彰显个性。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遗传因素、生长环境、身体状况等客观因素,不同的学生在兴趣爱好、运动体能和身体条件各方面也存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与个体,要因材施教,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与评价方法,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都能尽量达到最大化。
3.3 了解学生的心理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非常大的帮助,它不仅能使学生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在良好的心情下锻炼,对加强学生的体能和体质也是十分有益的。我们从两部分学生来说(1)对于个体学生:把握学生心理,注重激励教学。对一些由于体育基础差、体质弱的学生,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正面教育,不断鼓励,使之提高认识;(2)对于大部分学生: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时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一般来说,应当把新教授的部分或者难度较大的教材安排在课程的前部 ,在这个时间段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便于学习,善动脑筋;在课程中部是学生意志力表现最突出的阶段,是磨练意志,增强毅力的最佳的时期。而在课程的后部 ,则应安排一些身体素质练习,做到身与心的统一,“练”与“炼”的和谐。
4 新课标对教师教学的要求
4.1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气氛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根据学生实际知识、能力水平,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尤其是要把握好教学设计的难度和方法,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应时刻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可以通过巧设疑问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设计问题时,应该低起点、多角度,以引起更多学生的激烈争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适时讲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轶闻趣事,以便调动学生情绪,另外在讲解过程中,还可以适当运用小品等表演手法,如用滑稽的动作,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活跃的气氛中更好地学习知识。
4.2 内容的选择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象以前教学大纲那样有统一规定,因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当然,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一,系统知识与系列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生。第二,考虑到民族、地区及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因而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注重所选教材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
4.3 教学方式的多样
体育的课堂教学手段要力求多样化。多媒体设备进入了课堂教学, 它使传统的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图像声音并茂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创造条件用电脑技术,来分析点评体育明星们,那些经典的激动人心的比赛动作。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令人耳目一新。多媒体设备的声、光、电一体化优势,不仅减少了教师课堂书写工作量,而且使之充满时代的气息,从而吸引我们的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课堂讨论或者案例分析便于进行。
4.4 教学评价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而忽略了教学评价中督促与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及通过反馈改进学习的功能。过多追求分数,致使客观上的分数与实际能力脱钩,影响了学生各方面潜能的发展,同时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扬。新的体育与课程标准认为:评价除了要重视学生对技术的掌握、身体素质提高以外,还要对学生课堂中的表现、合作情意、进步程度、参加课外活动等情况多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同时提出了:(1)评价主体多样化。要努力改变以往仅由老师一锤定音的给分模式,大胆地以开放的方式,引进学生本人自评给分、部分技术熟练的同学集体评分、老师综合给分,三者相结合确定考评成绩的新形式,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深入参与,提高学生的评判能力与水平。(2)评价方式多样化。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及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还提出了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强调体育学习评价要通过信息反馈调控教学,保证教学达到预定目标。
5 小结
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学体育教学的新课程标准,教师需要准确领会好体育新课程标准里体现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特点。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体育学习能力。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参考文献:
[1] 宋洪明.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18(3):89-90.
[2] 周忠.新课标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5个“解放”[J].体育学刊,2004,11(4):106-107.
[3] 韩海.关于中学新课程标准的几点教学体会[J].考试周刊,2008,(5):178.
[4] 刘新环.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中的课堂教学与考评[J].体育师友,2006.2 :16-17.
[5] 梅小龙,赵是森.高校体育课和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7(3):55-57.
[6] 归劲松.对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心理调整的再认识[J].福建体育科技,2008,27(6).
[7] 卫争辉.新课程标准下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探讨[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0,(24):171-172.
(河南信阳水利技术学校)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教师;要求
1 前言
诗意地生存,就是那种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觉到趣味和美的存在的生存。教师和学生都应是存在于某一种教育观及其实践中的诗意的存在者。那么,教师和学生“诗意地栖居的大地”是一种怎样的教育观及其实践呢?这首先应该是教育者必须理清楚的问题。虽然新课程标准已经实施近10年的时间了,目前仍有许多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这种局面的发生,给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一些问题:“我们上课到底应该教些什么呢?”、“学生到底应该学会些什么呢?”针对这些问题,如何在新课改后突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如何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及转化。作为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教师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2 新课标对体育教师自身的要求
2.1 教师观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学中存在着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压抑,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顺利执行新课标,必须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关键是要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体育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要与时俱进,主动建立新型教学观念,并充分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把新的教育理念与体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从事教学工作,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是实施新课标的前提。
2.2 教师需要提高自身要求
教师之所以为“师”,很明显的在于其“闻道在先”,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在知识、能力和经验等方面存在着客观差距,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需要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深的专业理论基础,还要掌握必要的教育学理论与方法、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学科教学论理论与方法。《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体育教师,不能只是按固定教材教书的匠人,还要具有掌握现代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拥有先进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具备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丰富的个人情感和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在教学中能运用清脆的口令,细致精炼的讲解,优美准确的示范,合理有效的帮助保护,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2 教师要学会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捷径,是实践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过程。教师应该反思自身的理念、认识、经验和习惯,反思个人的成长过程,反思学生的成长经历,以及反思教育活动中的整个过程,特别是这一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各种问题包括细节。通过教学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检查和记录备课中的疏漏,发现练习方法或教学手段中的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办法,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可以通过分析整理,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从而促进教学向最优化方向发展。
3 新课标要求教师合理对待学生
3.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1.1 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关键作用应更多地体现在引导、点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及发挥其独立和创造性方面。必须以人格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明确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多一些归纳,少一些演绎;多一些启发,少一些说教;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3.1.2 让学生畅所欲言
插嘴是一种投入,是积极参与的表现,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提问,允许学生插嘴。教师与学生交流时要体现出平等,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有畅所欲言的愿望和机会,让学生在小组范围内习惯发现自己的见解, 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敢于与教师持不同的思路及见解,敢于和教师、同学进行辩论。这样做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聪明和智慧,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2 注重个体差异
对整个课堂的教学组织要努力实现民主化管理 ,以信任宽容的态度、开放的姿态对待学生,激励学生们在学习中彰显个性。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遗传因素、生长环境、身体状况等客观因素,不同的学生在兴趣爱好、运动体能和身体条件各方面也存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与个体,要因材施教,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与评价方法,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都能尽量达到最大化。
3.3 了解学生的心理
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非常大的帮助,它不仅能使学生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在良好的心情下锻炼,对加强学生的体能和体质也是十分有益的。我们从两部分学生来说(1)对于个体学生:把握学生心理,注重激励教学。对一些由于体育基础差、体质弱的学生,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正面教育,不断鼓励,使之提高认识;(2)对于大部分学生: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时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一般来说,应当把新教授的部分或者难度较大的教材安排在课程的前部 ,在这个时间段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便于学习,善动脑筋;在课程中部是学生意志力表现最突出的阶段,是磨练意志,增强毅力的最佳的时期。而在课程的后部 ,则应安排一些身体素质练习,做到身与心的统一,“练”与“炼”的和谐。
4 新课标对教师教学的要求
4.1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气氛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根据学生实际知识、能力水平,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尤其是要把握好教学设计的难度和方法,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应时刻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可以通过巧设疑问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设计问题时,应该低起点、多角度,以引起更多学生的激烈争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适时讲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轶闻趣事,以便调动学生情绪,另外在讲解过程中,还可以适当运用小品等表演手法,如用滑稽的动作,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活跃的气氛中更好地学习知识。
4.2 内容的选择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象以前教学大纲那样有统一规定,因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当然,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一,系统知识与系列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生。第二,考虑到民族、地区及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因而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注重所选教材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
4.3 教学方式的多样
体育的课堂教学手段要力求多样化。多媒体设备进入了课堂教学, 它使传统的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图像声音并茂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创造条件用电脑技术,来分析点评体育明星们,那些经典的激动人心的比赛动作。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令人耳目一新。多媒体设备的声、光、电一体化优势,不仅减少了教师课堂书写工作量,而且使之充满时代的气息,从而吸引我们的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课堂讨论或者案例分析便于进行。
4.4 教学评价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而忽略了教学评价中督促与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及通过反馈改进学习的功能。过多追求分数,致使客观上的分数与实际能力脱钩,影响了学生各方面潜能的发展,同时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扬。新的体育与课程标准认为:评价除了要重视学生对技术的掌握、身体素质提高以外,还要对学生课堂中的表现、合作情意、进步程度、参加课外活动等情况多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同时提出了:(1)评价主体多样化。要努力改变以往仅由老师一锤定音的给分模式,大胆地以开放的方式,引进学生本人自评给分、部分技术熟练的同学集体评分、老师综合给分,三者相结合确定考评成绩的新形式,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深入参与,提高学生的评判能力与水平。(2)评价方式多样化。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及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还提出了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强调体育学习评价要通过信息反馈调控教学,保证教学达到预定目标。
5 小结
全面贯彻落实好中学体育教学的新课程标准,教师需要准确领会好体育新课程标准里体现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特点。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体育学习能力。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参考文献:
[1] 宋洪明.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18(3):89-90.
[2] 周忠.新课标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5个“解放”[J].体育学刊,2004,11(4):106-107.
[3] 韩海.关于中学新课程标准的几点教学体会[J].考试周刊,2008,(5):178.
[4] 刘新环.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中的课堂教学与考评[J].体育师友,2006.2 :16-17.
[5] 梅小龙,赵是森.高校体育课和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7(3):55-57.
[6] 归劲松.对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中心理调整的再认识[J].福建体育科技,2008,27(6).
[7] 卫争辉.新课程标准下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探讨[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0,(24):171-172.
(河南信阳水利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