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肾脏疾病,中医辨证多归于“本虚标实”。正虚以脾肾气虚为主,邪实以湿、瘀为主。根据其临床主症,见于腰痛、水肿、血尿等各病证中。对于蛋白尿,则认为肾气不足,肾失固摄,封藏失职,以致精微下泄而形成。治疗上常加入金樱子、芡实、覆盆子等收敛固涩药物。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各种不同类型的慢性肾脏疾病,血流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伴有肾、周围静脉微血栓形成等病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