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浙江省江山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市心街片区位于江山市中心城区,目前的区域空间格局和功能定位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同时片区内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也因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文章结合市心街现状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模式和实施细则提出规则办法,并分析可持续发展演变策略,对资源进行整合、评点,从而为下阶段改造进程和对整个江山市的老城保护与发展更新提供思路及理论支撑。
【关键词】保护模式、现状分析、资源整合、规划措施
一、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
城市建筑特色是一种文化特色,也是无形的精神范畴,但是建筑属于固化的有形之物。因此特色街区是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途径,按其对“形”和“神”的不同处理,归纳为两大类,四种方式:一、旧城保护,更新利用,包括“整体保护,历史延续”(是“形”“神”兼备的方式,就是完整的延续旧城的形态和其文化生活。但是实施难度比较大,需要政府财力的大量支持。)和“保留形式,改变内容”;(要求现存的建筑恢复原有的面貌是不可取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建筑进行改建,而保留外貌更新内部已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思路。也就是可以说保留“形”而重塑“神”。)二、新建街区,特色再现,包括“再现建筑风貌”(这是种只求“形似”的方式,即通过采用传统的建筑手法和语汇,再现城市传统建筑的风貌,也是一种延续城市风貌特色常用的方法。)和“延续场所精神”。(这是种重视内在的“神似”而忽略外在“形似”的做法。是通过规划改造,历史街区的空间尺度、建筑风貌及街区中同原有居民生活方式的保留及其提升,保留了历史街区的本质:场所精神。)
1、江山市地理环境和现状
作为浙江省西南门的和钱江源头之一的江山市,素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江门市中有许多重点文保单位。境内森林覆盖率超过67%。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浙江省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黄巢起义遗址——仙霞关,以及清漾毛氏祖居、保安戴笠老家、浮盖山、峡里湖、月亮湖等150多处景点。
位于江山老城区的市心街历史街区,占地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是江山老城重要的中心地之一,也是江山城市历史起源的核心地区,曾享市井繁华。随历史变迁、发展重心外移,发展空间的狭隘及相关部门的忽视,致使土地价值日渐降低,成为城市中低阶层固定人口的养老所及低生活成本的流动人口的集散地。老城区经过不断的翻新改建,传统风貌已不复存在,但是市心街一带的白墙、黑瓦、窄弄等仍代表了清末浙西地区的城市和建筑的风貌特征。街区现有的区域空间格局与功能定位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也因年久失修而破敗不堪。
2、建筑现状和绿化景观分析
街区现状用地被市心街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规划范围用地约 50726平方米。街区内建筑以清代中后期风格为主,多为两层,部分为一层。建筑多为坡屋顶,也有一定比例三至六层的平屋顶建筑。很多建筑因年久失修或人为增建而失去往日风采,沦为大杂院。市政设施也不容乐观。
江山在地理上与安徽、江西、福建相接,其建筑文化有三方地域特色。在格局上,保持了江浙特色;在平面形制、结构构架和装饰装修方面保持了徽派建筑的基本风格。现状除个别院落外,普遍情况不乐观,具有保护价值的院落少。木构架腐坏、墙面毁损、屋面漏雨掉瓦以及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公共空间维护缺失。街区主巷铺装以石板为主,支巷大多为水泥路面,庭院铺装以卵石、水泥为主。
街区内有历史价值的大树树木较少。在庭院及部分道路转角处有绿植。总体说来,绿化程度不高,公共空间景观小品缺失。
3、市心街片区保护和改造必要性
市心街片区在历史上处于江山老城中心地位,是江山城市历史起源的核心地区,人口稠密,街巷严整,各项设施较为完善。如今,片区北接市政府、行政广场、周家大厅地块,南连新建文化广场,东西联系鹿溪路、解放路两条城市商业带,仍然具有重要地位。市心街片区承载了历史延续与区域发展的双重任务。在这样的客观背景下,目前片区内出现的房屋年久失修、私搭乱建严重、基础设施匮乏、自我更新困难等突出问题使片区不能拥有符合市中心优势地段的良性发展前景,也对该片区的保护构成了超负荷的使用耗损,维持现有局面只会徒然继续各种恶性循环。所以,在维持现状会更加不利的情况下,对市心街片区尽快进行合理的保护和改造已经十分迫切和必要。
《江山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了"以江山城区为依托,建设成为全市旅游服务中心和集散中心",提出 了对市心街片区的价值研究与保护、发展规划
二、市心街街区存在的问题和街区改造的主要目标
1、街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区域的发展定位与策略:规划市心街,就需要根据现状找到可行的策略以及定位好项目区域。
(2)传统建筑的修复重建及街区风貌的维护整理:由于一些建筑的重新翻修、改造,使一些传统建筑的特色已经不复存在,街区的风貌也彰显不出什么特色。所以传统建筑的修复重建及街区风貌的维护整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3)改造更新院落的功能,道路系统的重新组织和功能改善。
(4)消防和停车问题的解决,未来经营管理模式的确立。
(5)基础设施尤其是排污管网和天然气的建立完善。
2、街区改造的主要目标
客观需求和现状的对比指出了市心街历史街区改造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即是市心街改造的主要目标。据此得到市心街改造的关键词为:保护、改善、发展、示范。
市心街的改造目标即为:
(1)保护——保留和恢复历史街区的物质及精神文化资产,打造地区特有风格。
(2)改善——切实解决和改善片区居民生活居住条件。
(3)发展——在经济上要确定发展方向,承担应有的城市功能,与周边同步发展。
(4)示范——让市心街的改造在模式上和成果效应上都有可推广性和要求。
三、历史街区方向确立与控制要求
根据规划的要求以及与对市心街街区的目标定位,通过对市心街的传统价值研究,确立了市心街属于传统历史街区的规划范畴。市心街街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坚持以保护为主的原则, 保护街区内的传统格局和风貌,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街区内的历史建筑的维修和整治必须保持原有外形和风貌,保护范围内的各项建设不得影响历史建筑风貌的展示,实施保护为主模式 VS 发展为主模式。
市心街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主要划分为三个层次,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环境协调区。对于这三个区的控制要求分别是:
(1)核心保护区:要求确保此范围以内的构筑物、建筑物、街巷及空间环境要素不受破坏,如需改动必须严格按照保护规划执行并经过上级建设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各种修建行为需在城镇建设部门及文物管理等有关部门严格监督下进行,其建设活动应以建筑的维修、整理、修复及部分更新为主。
(2)建设控制区: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建筑或更新改造建筑,必须按照当地的传统民居形式进行建造和改造。该建设控制地带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经规划部门批准、审核后方能进行。新建筑应鼓励按照传统民居形式进行建造,禁止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任何新的建设行为,对不符合要求的已有建筑,应停止其建设活。
(3)环境协调区:考虑历史街区周边环境保护的可操作性,在建设控制地区以外对市心街历史街区有一定影响的城市区域设置环境协调区。环境协调区内的新建的建筑体量、高度、密度、色彩和形式对历史街区环境风貌不应有较大影响。环境协调区内的大型建设项目方案,应征求管理部门的意见。
四、市心街保护开发的规划措施
依据目前江山市市心街的建筑现状特征及对国家对历史街区保护的有关规定,市规划局对江山市保护范围划分为:历史街区核心街保护区、建设控制区、环境协调区。
1、原有居民生活方式的保护:江山市现存最完整的一个历史街区就是市心街历史街区,同时也是最能代表和展示江山历史以及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目前街区内的居民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土特产、小吃同样在市心街能寻到的。这些无形的文化遗产,可以通过结合现有历史街区地段的更新,规划展示这些具有江山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项目。
2、历史街区的风景原貌的保护开发:属于当地居民生活的物理空间载体的历史街区,它的风貌景观是指除去內部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外的城市公共和半公共空间。江山市市心街的景观保护只要是保护和强化现有市心街主街的传统商业景观特色,规划以市心街主街为传统零售商业为辅,以及主街相连的东西向小巷的传统风貌。
3、历史街传统民居宅院的保护:院落是构成市心街历史街区的基本单元,院落的组成模式是其保护等级划分的重要条件,针对不同类型的院落,将采取不同的保护策略。和市心街历史、典故相关联的诸多古建筑和文物都已经消失,而目前仅存的历史文化遗址是曾经的见证,是需要重视的,也是市心街保护规划设施中应该加以保护和恢复的重点。
五、历史街区常见改造模式分类与浅析
历史街区因其规模性、文化性、社会关系复杂性等因素而需要多层面多方位的各级调控和介入,而地域和具体条件的差异也造成了其模式的差异。以下几种模式为常见方式:
1、政府统改型:
以解决保护和居民生活改善问题为主旨,由政府方面出资,根据预先方案,统筹安排并实施全部改造、人员安置事项。
优点:可操控性强,资金到位快,实施环节紧凑,施工质量统一,社会公益得到较多考虑。
缺点:一次投入大,有安置周转成本,立项不易,施工细节难以兼顾,对原有社会关系改变较大,缺少灵活性和渐进发展的多样化。
2、市场开发型:
以追求资本回报和商业利益为主要目标,由开发商出资,根据预先方案,统筹安排并实施全部改造、人员安置事项。
优点:可操控性强,资金到位快,实施环节紧凑,施工质量统一,有明确主题和目标,社会经济开展方面得到较多考虑。
缺点:过于重视投资回报,缺乏公益,可能对街区保护和居民利益带来负面影响,且缺乏灵活性,因税费繁多导致资金利用率较低,对原有社会关系构成较大破坏,安置周转成本较高会加剧恶性循环。
3、统规自建型:
由政府参与负责公共设施和街道景观,在统一标准的指导下,由居民自主筹资小规模逐步更新改造居住单位。
优点:充分发挥灵活性,资金利用率高,细节监督到位,分批次改造大量减少对社会关系的破坏,安置周转成本大大降低,居民积极性高,并可发挥原创多样性。
缺点:不可预料因素多,改造周期长,资金供应不稳定,缺乏明确发展主题,施工质量有可能不统一,并可能在后期因房价全面飙升而导致一部分居民囤积居奇拖后或停止改造进程。产权问题复杂。
小结:
城市历史街区是反映城市特色的重要指标,但是对于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规划应该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历史街区的现有特征和保留情况,来选择恰当的保护和规划模式。江山市的老城区现有历史街区和历史点得“三片两点”的分布模式以及每片每点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保护规划模式。只有在对城市历史文脉和城市发展有一个整体综合认识后,对历史街区进行评估、功能重置或者原貌保留,最终使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城市更新过程的重要一环,城市旧城区复兴的关键激发点。
参考文献:
[1]佘龙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利用研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6年04期
[2]汪洋旧城更新决策系统动态模型构建与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张逸璇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D]湖南大学2010年
【关键词】保护模式、现状分析、资源整合、规划措施
一、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
城市建筑特色是一种文化特色,也是无形的精神范畴,但是建筑属于固化的有形之物。因此特色街区是体现城市文化特色的途径,按其对“形”和“神”的不同处理,归纳为两大类,四种方式:一、旧城保护,更新利用,包括“整体保护,历史延续”(是“形”“神”兼备的方式,就是完整的延续旧城的形态和其文化生活。但是实施难度比较大,需要政府财力的大量支持。)和“保留形式,改变内容”;(要求现存的建筑恢复原有的面貌是不可取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建筑进行改建,而保留外貌更新内部已是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思路。也就是可以说保留“形”而重塑“神”。)二、新建街区,特色再现,包括“再现建筑风貌”(这是种只求“形似”的方式,即通过采用传统的建筑手法和语汇,再现城市传统建筑的风貌,也是一种延续城市风貌特色常用的方法。)和“延续场所精神”。(这是种重视内在的“神似”而忽略外在“形似”的做法。是通过规划改造,历史街区的空间尺度、建筑风貌及街区中同原有居民生活方式的保留及其提升,保留了历史街区的本质:场所精神。)
1、江山市地理环境和现状
作为浙江省西南门的和钱江源头之一的江山市,素有“东南锁钥、入闽咽喉”之称。江门市中有许多重点文保单位。境内森林覆盖率超过67%。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浙江省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黄巢起义遗址——仙霞关,以及清漾毛氏祖居、保安戴笠老家、浮盖山、峡里湖、月亮湖等150多处景点。
位于江山老城区的市心街历史街区,占地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是江山老城重要的中心地之一,也是江山城市历史起源的核心地区,曾享市井繁华。随历史变迁、发展重心外移,发展空间的狭隘及相关部门的忽视,致使土地价值日渐降低,成为城市中低阶层固定人口的养老所及低生活成本的流动人口的集散地。老城区经过不断的翻新改建,传统风貌已不复存在,但是市心街一带的白墙、黑瓦、窄弄等仍代表了清末浙西地区的城市和建筑的风貌特征。街区现有的区域空间格局与功能定位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也因年久失修而破敗不堪。
2、建筑现状和绿化景观分析
街区现状用地被市心街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规划范围用地约 50726平方米。街区内建筑以清代中后期风格为主,多为两层,部分为一层。建筑多为坡屋顶,也有一定比例三至六层的平屋顶建筑。很多建筑因年久失修或人为增建而失去往日风采,沦为大杂院。市政设施也不容乐观。
江山在地理上与安徽、江西、福建相接,其建筑文化有三方地域特色。在格局上,保持了江浙特色;在平面形制、结构构架和装饰装修方面保持了徽派建筑的基本风格。现状除个别院落外,普遍情况不乐观,具有保护价值的院落少。木构架腐坏、墙面毁损、屋面漏雨掉瓦以及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公共空间维护缺失。街区主巷铺装以石板为主,支巷大多为水泥路面,庭院铺装以卵石、水泥为主。
街区内有历史价值的大树树木较少。在庭院及部分道路转角处有绿植。总体说来,绿化程度不高,公共空间景观小品缺失。
3、市心街片区保护和改造必要性
市心街片区在历史上处于江山老城中心地位,是江山城市历史起源的核心地区,人口稠密,街巷严整,各项设施较为完善。如今,片区北接市政府、行政广场、周家大厅地块,南连新建文化广场,东西联系鹿溪路、解放路两条城市商业带,仍然具有重要地位。市心街片区承载了历史延续与区域发展的双重任务。在这样的客观背景下,目前片区内出现的房屋年久失修、私搭乱建严重、基础设施匮乏、自我更新困难等突出问题使片区不能拥有符合市中心优势地段的良性发展前景,也对该片区的保护构成了超负荷的使用耗损,维持现有局面只会徒然继续各种恶性循环。所以,在维持现状会更加不利的情况下,对市心街片区尽快进行合理的保护和改造已经十分迫切和必要。
《江山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了"以江山城区为依托,建设成为全市旅游服务中心和集散中心",提出 了对市心街片区的价值研究与保护、发展规划
二、市心街街区存在的问题和街区改造的主要目标
1、街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区域的发展定位与策略:规划市心街,就需要根据现状找到可行的策略以及定位好项目区域。
(2)传统建筑的修复重建及街区风貌的维护整理:由于一些建筑的重新翻修、改造,使一些传统建筑的特色已经不复存在,街区的风貌也彰显不出什么特色。所以传统建筑的修复重建及街区风貌的维护整理就显得非常重要。
(3)改造更新院落的功能,道路系统的重新组织和功能改善。
(4)消防和停车问题的解决,未来经营管理模式的确立。
(5)基础设施尤其是排污管网和天然气的建立完善。
2、街区改造的主要目标
客观需求和现状的对比指出了市心街历史街区改造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即是市心街改造的主要目标。据此得到市心街改造的关键词为:保护、改善、发展、示范。
市心街的改造目标即为:
(1)保护——保留和恢复历史街区的物质及精神文化资产,打造地区特有风格。
(2)改善——切实解决和改善片区居民生活居住条件。
(3)发展——在经济上要确定发展方向,承担应有的城市功能,与周边同步发展。
(4)示范——让市心街的改造在模式上和成果效应上都有可推广性和要求。
三、历史街区方向确立与控制要求
根据规划的要求以及与对市心街街区的目标定位,通过对市心街的传统价值研究,确立了市心街属于传统历史街区的规划范畴。市心街街区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坚持以保护为主的原则, 保护街区内的传统格局和风貌,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街区内的历史建筑的维修和整治必须保持原有外形和风貌,保护范围内的各项建设不得影响历史建筑风貌的展示,实施保护为主模式 VS 发展为主模式。
市心街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主要划分为三个层次,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环境协调区。对于这三个区的控制要求分别是:
(1)核心保护区:要求确保此范围以内的构筑物、建筑物、街巷及空间环境要素不受破坏,如需改动必须严格按照保护规划执行并经过上级建设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各种修建行为需在城镇建设部门及文物管理等有关部门严格监督下进行,其建设活动应以建筑的维修、整理、修复及部分更新为主。
(2)建设控制区: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建筑或更新改造建筑,必须按照当地的传统民居形式进行建造和改造。该建设控制地带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经规划部门批准、审核后方能进行。新建筑应鼓励按照传统民居形式进行建造,禁止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任何新的建设行为,对不符合要求的已有建筑,应停止其建设活。
(3)环境协调区:考虑历史街区周边环境保护的可操作性,在建设控制地区以外对市心街历史街区有一定影响的城市区域设置环境协调区。环境协调区内的新建的建筑体量、高度、密度、色彩和形式对历史街区环境风貌不应有较大影响。环境协调区内的大型建设项目方案,应征求管理部门的意见。
四、市心街保护开发的规划措施
依据目前江山市市心街的建筑现状特征及对国家对历史街区保护的有关规定,市规划局对江山市保护范围划分为:历史街区核心街保护区、建设控制区、环境协调区。
1、原有居民生活方式的保护:江山市现存最完整的一个历史街区就是市心街历史街区,同时也是最能代表和展示江山历史以及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目前街区内的居民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土特产、小吃同样在市心街能寻到的。这些无形的文化遗产,可以通过结合现有历史街区地段的更新,规划展示这些具有江山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项目。
2、历史街区的风景原貌的保护开发:属于当地居民生活的物理空间载体的历史街区,它的风貌景观是指除去內部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外的城市公共和半公共空间。江山市市心街的景观保护只要是保护和强化现有市心街主街的传统商业景观特色,规划以市心街主街为传统零售商业为辅,以及主街相连的东西向小巷的传统风貌。
3、历史街传统民居宅院的保护:院落是构成市心街历史街区的基本单元,院落的组成模式是其保护等级划分的重要条件,针对不同类型的院落,将采取不同的保护策略。和市心街历史、典故相关联的诸多古建筑和文物都已经消失,而目前仅存的历史文化遗址是曾经的见证,是需要重视的,也是市心街保护规划设施中应该加以保护和恢复的重点。
五、历史街区常见改造模式分类与浅析
历史街区因其规模性、文化性、社会关系复杂性等因素而需要多层面多方位的各级调控和介入,而地域和具体条件的差异也造成了其模式的差异。以下几种模式为常见方式:
1、政府统改型:
以解决保护和居民生活改善问题为主旨,由政府方面出资,根据预先方案,统筹安排并实施全部改造、人员安置事项。
优点:可操控性强,资金到位快,实施环节紧凑,施工质量统一,社会公益得到较多考虑。
缺点:一次投入大,有安置周转成本,立项不易,施工细节难以兼顾,对原有社会关系改变较大,缺少灵活性和渐进发展的多样化。
2、市场开发型:
以追求资本回报和商业利益为主要目标,由开发商出资,根据预先方案,统筹安排并实施全部改造、人员安置事项。
优点:可操控性强,资金到位快,实施环节紧凑,施工质量统一,有明确主题和目标,社会经济开展方面得到较多考虑。
缺点:过于重视投资回报,缺乏公益,可能对街区保护和居民利益带来负面影响,且缺乏灵活性,因税费繁多导致资金利用率较低,对原有社会关系构成较大破坏,安置周转成本较高会加剧恶性循环。
3、统规自建型:
由政府参与负责公共设施和街道景观,在统一标准的指导下,由居民自主筹资小规模逐步更新改造居住单位。
优点:充分发挥灵活性,资金利用率高,细节监督到位,分批次改造大量减少对社会关系的破坏,安置周转成本大大降低,居民积极性高,并可发挥原创多样性。
缺点:不可预料因素多,改造周期长,资金供应不稳定,缺乏明确发展主题,施工质量有可能不统一,并可能在后期因房价全面飙升而导致一部分居民囤积居奇拖后或停止改造进程。产权问题复杂。
小结:
城市历史街区是反映城市特色的重要指标,但是对于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和规划应该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历史街区的现有特征和保留情况,来选择恰当的保护和规划模式。江山市的老城区现有历史街区和历史点得“三片两点”的分布模式以及每片每点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保护规划模式。只有在对城市历史文脉和城市发展有一个整体综合认识后,对历史街区进行评估、功能重置或者原貌保留,最终使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城市更新过程的重要一环,城市旧城区复兴的关键激发点。
参考文献:
[1]佘龙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利用研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6年04期
[2]汪洋旧城更新决策系统动态模型构建与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张逸璇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历史街区保护与复兴[D]湖南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