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我国最早开展介入神经放射技术的著名医学专家;她两次留学归国后为祖国的神经医学事业倾尽全力;她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切接见,是全国政协委员中的佼佼者;她创造性地将医学与哲学、经济学等学科融会贯通,提出了“整体自洽”理念,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拥有无数荣誉和光环的她,心中却最为珍视“教师”这个平凡的头衔。她,就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及介入放射诊断治疗中心主任,凌锋。
大医精诚 挺立学科制高点
20世纪80年代初,凌锋从法国学成归国后,立即投身于神经医学工作,并将“引进技术、培养人才、接轨世界”作为重点。她把国外新技术引入国内并辐射全国,打造各种平台去培养人才,以期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很快,介入神经放射技术开始在中国“遍地开花”,而凌锋也逐步攀登上了学科制高点。1985年,凌锋创建中国首家神经介入中心;1986年,她第一次举办全国学习班;1993年,她创办第一所全国规范化培训中心,编定了完整的训练大纲和考核制度;她主编的《介入神经放射学》和《介入神经放射影像学》(中英双语)填补了国内空白,荣获“医药卫生杰出科技著作科技进步奖”和“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得到世界神经放射学会的高度评价,并在全世界推广。时至今日,这两本专著仍是介入神经放射学的经典教材,被学生们称为“红宝书”。
对国内神经外科医生而言,到宣武医院接受“魔鬼特训”是一种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一年的时间里,在以凌锋为首的专家团队的严格训练下,医生们可以迅速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30多年来,凌锋的学生遍布大江南北,她培养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大都成为全国各地区神经外科的骨干。而她在介入放射领域的规范理念,也随着这些学生走向全国,并促使中国神经放射学水平稳居世界前列,令无数患者摆脱病痛。
与此同时,凌锋始终没有放松在科研领域的探索。她作为主译审,将世界神经外科“世纪泰斗”亚萨吉尔教授四卷六册的巨著《显微神经外科学》全部译成中文并出版;她发表论文和文章300余篇,获得20余项学术奖项;她担任国家医学攻关课题和卫生部、人事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先后获得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凌锋的领导下,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继续教育基地成为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基金会4个继续教育基地之一,也是国家外国专家局唯一的医学引智培训基地。基地下辖7个培训中心,每年常规开设15个培训项目,2012年参加培训的神经外科医师达2,315人次,占全国神经外科医师的1/5。
经过凌锋的不懈努力,国家商务部于2012年首次批准并在宣武医院投资建立了外国医生培训中心,承接15个国家的神经外科医生培训任务。借助这一平台,广大亚非拉学员得以同世界神经外科大师面对面交流,能够接受宣武医院专家的手把手培训。培训中心的建立,不但加强了中外医学交流合作,也让凌锋的导师视野更加开阔—她的目光,正向提升全球神经介入医疗水平聚焦。
大任在肩 言传身教德为先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是凌锋从没这样想过。30多年来,她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原则,无论是多么高深的技术,凌锋及其团队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且还要手把手地帮助学员真正掌握。等学员回到各自单位以后,凌锋还会针对不同的实际困难进行具体指导,以确保这些神经外科技术发挥最大的功效。
每周二中午,神经外科的住院医师和研究生总会把凌锋的办公室挤得水泄不通。这是凌锋在为年轻医生讲一门特殊的课程,她自己将其定名为“小金砖班”。她说:“神经外科事业就是一座金色宫殿,主任和专家是宫殿的支柱,你们就是一块块金砖,未来,你们会成为金色的支柱!”无论工作有多忙,凌锋都会准时参加 “小金砖班”的讨论。大家在这里谈理想、谈哲学、谈艺术,唯独不谈医疗技术。因为在凌锋看来,把这些年轻的学生、医生培养成向善、向上的人,要比传授某项具体技术重要得多。
2003年,凌锋及其团队对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的成功救治,令她闻名海内外。由她主持的治疗,综合了神经内外科、高压氧医学、中医药、内分泌、检验、理疗、精神、心理、康复等多种手段,使刘海若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能站起来、走起来,甚至重新当记者去采访。由此,凌锋经过不断摸索、总结,提出了“整体自洽治疗”理念,她还与著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共同倡建了一个“CHINA-INI哲学小组”,定期就现代医学的困惑开展探讨,并将成果付诸临床实践。在哲学之海里扑腾,在文化群峰间徜徉,在社会学大视角中融会贯通,凌锋怀着扶伤济世的高尚情怀,已然越过了学科门类的藩篱,正在为了确立治疗患者的最佳模式而孜孜以求。
大爱无声 义诊募捐为慈善
医者父母心,作为一名医生,凌锋是患者眼中的“好大夫”。同时,她还是丽江民族孤儿学校几百名孩子的“北京妈妈”。
1999年,凌锋为一名云南丽江的患者成功实施了颅部手术,后来在与这名患者的交谈中,她得知云南丽江民族孤儿学校的孤儿们非常需要帮助。凌锋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受到了极大的撞击,她立刻加入了“妈妈会”,领养了两名小姑娘做自己的“女儿”。
慢慢地,凌锋对孤儿学校的所有孩子都倾注了心血。后来,凌锋成了这所学校的“主心骨”。为了学校的长久发展,2005年,凌锋联系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做了学校的主管单位,发起成立了民族孤儿救助基金并担任项目主任,由此开始为丽江孤儿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殚精竭虑。300多个孩子加上教职员工,一年的生活和教学费用就需要600万元左右,凌锋说:“我从来没尝过没钱的滋味,自从当上这个项目主任后,可算领教到没钱的难处了。”
有一次,一位企业家陪父亲来看凌锋的“专家门诊”。突然,孤儿学校打来电话催促拨款。凌锋正在犯愁时,站在旁边的企业家问:“凌教授,我想捐款,可不知道捐哪儿。”这下,凌锋愁云顿消:“那太好了,如果你愿意捐款的话,就往这所学校捐吧。”这位企业家当场就给学校负责人打电话,表示愿意每年出10万元,把初一班的孤儿全部认养。这件事对凌锋启发很大。她想:“我见人就劝人捐款,显得太突兀。不如我开设义诊。每天找我看病的人那么多,又要费尽口舌地拒绝送红包,一旦开设了义诊,设立捐款箱,严格规范管理,这些红包不就变得有价值、有意义了吗?”于是,凌锋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开展“义诊”。有病人想送她红包,她便理直气壮地指着门口的捐款箱说:“您如果有爱心的话,就把钱放进捐助箱里。不愿献爱心,您就把钱收回去……”
社会责任感促使凌锋成为出众的医学专家,而专业学识赋予她更大的力量回报这个社会。凌锋担任民族孤儿救助基金项目主任以来,共为学校筹集资金3,300多万元,翻盖了5,000多平方米的校舍。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遗有大量孤儿,他们受教育的可能性几乎是零。云南丽江民族孤儿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现在靠社会捐助抚养了中小学生300余名。但是,这所学校现在已经很难支撑下去了,如果学校垮了,300多孩子到哪儿找家呀……”2008年全国“两会”,凌锋饱含真情地口述了《关于建立少数民族孤儿救助基金及民族孤儿学校以落实政府关怀及安定团结》的提案,她的发言感动了与会委员。
2012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凌锋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下,和多名委员一起前往丽江慰问孩子们。马蔚华委员携手招商银行昆明分行为孩子们捐赠了110万元善款和20台电脑;俞光岩委员和林野委员组织昆明口腔医学院的医生为孩子们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口腔健康教育讲座;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健康成长基金为孩子们带来了一批精美的文具作为节日礼物……凌锋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筹集到足够的钱,在全国少数民族集中地区,如西藏、内蒙古、新疆、广西等地多办几所孤儿学校,为少数民族孤儿建造一个温暖的家!”
救死扶伤堪称大医,传道授业肩负大任,慈善济世胸怀大爱。乍一看,凌锋的人生仿佛围绕着“大”字做文章。实际上,这“大”字的核心,却是沉甸甸的“人”字—凌锋的每一项事业,都践行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着立人达人的胸怀、闪耀着人文关怀的光芒。从“人”到“大”,区别就在于能否担起“一”份责任、扛起“一”副重担、撑起“一”片蓝天。凌锋担起了救命的责任,扛起了育才的重担,撑起了孤儿的蓝天,因此,她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一名堪当大任、播洒大爱,扶伤济世、敬德修业的精诚“大”医。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责任编辑:张 雯]
大医精诚 挺立学科制高点
20世纪80年代初,凌锋从法国学成归国后,立即投身于神经医学工作,并将“引进技术、培养人才、接轨世界”作为重点。她把国外新技术引入国内并辐射全国,打造各种平台去培养人才,以期为更多患者解除病痛。很快,介入神经放射技术开始在中国“遍地开花”,而凌锋也逐步攀登上了学科制高点。1985年,凌锋创建中国首家神经介入中心;1986年,她第一次举办全国学习班;1993年,她创办第一所全国规范化培训中心,编定了完整的训练大纲和考核制度;她主编的《介入神经放射学》和《介入神经放射影像学》(中英双语)填补了国内空白,荣获“医药卫生杰出科技著作科技进步奖”和“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得到世界神经放射学会的高度评价,并在全世界推广。时至今日,这两本专著仍是介入神经放射学的经典教材,被学生们称为“红宝书”。
对国内神经外科医生而言,到宣武医院接受“魔鬼特训”是一种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一年的时间里,在以凌锋为首的专家团队的严格训练下,医生们可以迅速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30多年来,凌锋的学生遍布大江南北,她培养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大都成为全国各地区神经外科的骨干。而她在介入放射领域的规范理念,也随着这些学生走向全国,并促使中国神经放射学水平稳居世界前列,令无数患者摆脱病痛。
与此同时,凌锋始终没有放松在科研领域的探索。她作为主译审,将世界神经外科“世纪泰斗”亚萨吉尔教授四卷六册的巨著《显微神经外科学》全部译成中文并出版;她发表论文和文章300余篇,获得20余项学术奖项;她担任国家医学攻关课题和卫生部、人事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先后获得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凌锋的领导下,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继续教育基地成为世界神经外科联盟基金会4个继续教育基地之一,也是国家外国专家局唯一的医学引智培训基地。基地下辖7个培训中心,每年常规开设15个培训项目,2012年参加培训的神经外科医师达2,315人次,占全国神经外科医师的1/5。
经过凌锋的不懈努力,国家商务部于2012年首次批准并在宣武医院投资建立了外国医生培训中心,承接15个国家的神经外科医生培训任务。借助这一平台,广大亚非拉学员得以同世界神经外科大师面对面交流,能够接受宣武医院专家的手把手培训。培训中心的建立,不但加强了中外医学交流合作,也让凌锋的导师视野更加开阔—她的目光,正向提升全球神经介入医疗水平聚焦。
大任在肩 言传身教德为先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是凌锋从没这样想过。30多年来,她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原则,无论是多么高深的技术,凌锋及其团队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且还要手把手地帮助学员真正掌握。等学员回到各自单位以后,凌锋还会针对不同的实际困难进行具体指导,以确保这些神经外科技术发挥最大的功效。
每周二中午,神经外科的住院医师和研究生总会把凌锋的办公室挤得水泄不通。这是凌锋在为年轻医生讲一门特殊的课程,她自己将其定名为“小金砖班”。她说:“神经外科事业就是一座金色宫殿,主任和专家是宫殿的支柱,你们就是一块块金砖,未来,你们会成为金色的支柱!”无论工作有多忙,凌锋都会准时参加 “小金砖班”的讨论。大家在这里谈理想、谈哲学、谈艺术,唯独不谈医疗技术。因为在凌锋看来,把这些年轻的学生、医生培养成向善、向上的人,要比传授某项具体技术重要得多。
2003年,凌锋及其团队对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的成功救治,令她闻名海内外。由她主持的治疗,综合了神经内外科、高压氧医学、中医药、内分泌、检验、理疗、精神、心理、康复等多种手段,使刘海若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能站起来、走起来,甚至重新当记者去采访。由此,凌锋经过不断摸索、总结,提出了“整体自洽治疗”理念,她还与著名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共同倡建了一个“CHINA-INI哲学小组”,定期就现代医学的困惑开展探讨,并将成果付诸临床实践。在哲学之海里扑腾,在文化群峰间徜徉,在社会学大视角中融会贯通,凌锋怀着扶伤济世的高尚情怀,已然越过了学科门类的藩篱,正在为了确立治疗患者的最佳模式而孜孜以求。
大爱无声 义诊募捐为慈善
医者父母心,作为一名医生,凌锋是患者眼中的“好大夫”。同时,她还是丽江民族孤儿学校几百名孩子的“北京妈妈”。
1999年,凌锋为一名云南丽江的患者成功实施了颅部手术,后来在与这名患者的交谈中,她得知云南丽江民族孤儿学校的孤儿们非常需要帮助。凌锋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受到了极大的撞击,她立刻加入了“妈妈会”,领养了两名小姑娘做自己的“女儿”。
慢慢地,凌锋对孤儿学校的所有孩子都倾注了心血。后来,凌锋成了这所学校的“主心骨”。为了学校的长久发展,2005年,凌锋联系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做了学校的主管单位,发起成立了民族孤儿救助基金并担任项目主任,由此开始为丽江孤儿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殚精竭虑。300多个孩子加上教职员工,一年的生活和教学费用就需要600万元左右,凌锋说:“我从来没尝过没钱的滋味,自从当上这个项目主任后,可算领教到没钱的难处了。”
有一次,一位企业家陪父亲来看凌锋的“专家门诊”。突然,孤儿学校打来电话催促拨款。凌锋正在犯愁时,站在旁边的企业家问:“凌教授,我想捐款,可不知道捐哪儿。”这下,凌锋愁云顿消:“那太好了,如果你愿意捐款的话,就往这所学校捐吧。”这位企业家当场就给学校负责人打电话,表示愿意每年出10万元,把初一班的孤儿全部认养。这件事对凌锋启发很大。她想:“我见人就劝人捐款,显得太突兀。不如我开设义诊。每天找我看病的人那么多,又要费尽口舌地拒绝送红包,一旦开设了义诊,设立捐款箱,严格规范管理,这些红包不就变得有价值、有意义了吗?”于是,凌锋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开展“义诊”。有病人想送她红包,她便理直气壮地指着门口的捐款箱说:“您如果有爱心的话,就把钱放进捐助箱里。不愿献爱心,您就把钱收回去……”
社会责任感促使凌锋成为出众的医学专家,而专业学识赋予她更大的力量回报这个社会。凌锋担任民族孤儿救助基金项目主任以来,共为学校筹集资金3,300多万元,翻盖了5,000多平方米的校舍。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遗有大量孤儿,他们受教育的可能性几乎是零。云南丽江民族孤儿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现在靠社会捐助抚养了中小学生300余名。但是,这所学校现在已经很难支撑下去了,如果学校垮了,300多孩子到哪儿找家呀……”2008年全国“两会”,凌锋饱含真情地口述了《关于建立少数民族孤儿救助基金及民族孤儿学校以落实政府关怀及安定团结》的提案,她的发言感动了与会委员。
2012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凌锋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组织下,和多名委员一起前往丽江慰问孩子们。马蔚华委员携手招商银行昆明分行为孩子们捐赠了110万元善款和20台电脑;俞光岩委员和林野委员组织昆明口腔医学院的医生为孩子们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口腔健康教育讲座;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健康成长基金为孩子们带来了一批精美的文具作为节日礼物……凌锋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筹集到足够的钱,在全国少数民族集中地区,如西藏、内蒙古、新疆、广西等地多办几所孤儿学校,为少数民族孤儿建造一个温暖的家!”
救死扶伤堪称大医,传道授业肩负大任,慈善济世胸怀大爱。乍一看,凌锋的人生仿佛围绕着“大”字做文章。实际上,这“大”字的核心,却是沉甸甸的“人”字—凌锋的每一项事业,都践行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着立人达人的胸怀、闪耀着人文关怀的光芒。从“人”到“大”,区别就在于能否担起“一”份责任、扛起“一”副重担、撑起“一”片蓝天。凌锋担起了救命的责任,扛起了育才的重担,撑起了孤儿的蓝天,因此,她不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一名堪当大任、播洒大爱,扶伤济世、敬德修业的精诚“大”医。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