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发展运行的好坏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运行的完善密不可分,内部控制已成为企业必不可少的管理机制。目前我国内部控制仍处于发展阶段,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在阐述内部控制重要性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风险
一、引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来实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种自我调整和制约的手段,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制度基础,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当前,内部控制体系作为建立现代化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新突破。因此,企业要想在复杂、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其内部控制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保障经济活动协调有效的运转。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企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建立、完善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和现代企业的发展,内部控制在我国企业中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较为贫乏,在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不利于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借鉴国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先进经验,对于我国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促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目前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规模小,人员较少,企业法人结构不完善,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决算、执行、监督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机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经营者决策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经营者对内部控制认识存在偏差,企业所有者独断专行,内控管理权限失控,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与实际工作脱节。在实际工作中,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到位,不相容职务没有有效分离,职责不清,越权行事,滥用职权等造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2.内部控制的监督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
目前许多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内部审计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直接领导下进行,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监督流于形式。此外,很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只停留对会计活动的复核和稽查上,而在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情况方面,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3.风险防范机制缺失
风险防范缺失主要表现在:首先许多企业对风险意识薄弱,对风险不够重视,未能充分认识到风险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其次,即使企业意识到风险,但缺乏风险识别和评价机制,对于风险的分析与预测缺少组织及人员保障;再次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与风险防范的体系,缺少明确的风险警示指标,未能建立风险防范措施。
4.信息与沟通不畅
许多企业结构松散,决策层次偏多,以及没有完善的信息收集、传递、报告以及反馈的机制,导致各职能部门不能及时信息交流、沟通,或者在信息的沟通中出现信息的歪曲、遗漏,不能根据现存的问题给予有效的解决对策,由此导致企业之间的沟通存在严重的阻塞,最终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导致混乱的局面。
三、改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措施
1.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基础
要根据相关法规制度,根据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原则、相互制约原则,合理划分各部门的岗位职责,明确职责权限,达到企业内部控制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同时也要根据安全保密原则、内部防范原则,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度,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监督管理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基础。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企业管理者必须增强内部审计意识,内部审计部门应保持其独立性,负责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且聘请外部的审计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评价,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形成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制。
3.加强风险内控意识,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风险是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偏离公司目标的情况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失,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同时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是企业未来控制与监督的前提条件,企业应当建立风险评估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识别和分析各种风险,以避免决策失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风险评估系统包括风险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识别,科学的风险分析、准确的风险评价以及强化风险处置与应对能力,要在风险未出现之前建立相应的风险处理方案,形成风险应急机制,以最快的速度和充分的准备去应对风险,减少企业因风险而导致较大的损失。
4.加强企业信息与沟通,建立健全企业信息系统
及时准确的信息和高效的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畅通的信息沟通能使经营者正确快速的进行决策,企业应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极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保证信息在企业内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以及与外界进行有效传递的信息系统,建立有效工作机制。
5.注重内控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人”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体,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工作质量直接取决于财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跟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有直接关系。只有高素质的业务工作人员才能够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应加强其对专业理论及管理水平的学习,定期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知识的教育,使每个员工都能够明确自身责任,将自己行为紧密地控制在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下。企业的每个管理者或者每个员工主动向那些优秀的先进的企业学习,利用他们那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全新的思维来促使我国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而使得内部控制工作取得良好进展,使内部控制始终处于有效状态。
四、结语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顺利实现经营目标的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将内部控制渗透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并将各项控制措施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对各种弊端和问题进行控制,保证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克勤: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8).
[2]张 玲:对烟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J].会计师,2011(10).
[3]陈杭丽:浅析当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性问题及改善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8).
关键词:内部控制;企业;风险
一、引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来实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种自我调整和制约的手段,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制度基础,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当前,内部控制体系作为建立现代化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成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新突破。因此,企业要想在复杂、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其内部控制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保障经济活动协调有效的运转。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我国企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建立、完善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和现代企业的发展,内部控制在我国企业中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较为贫乏,在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不利于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积极借鉴国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先进经验,对于我国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促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目前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规模小,人员较少,企业法人结构不完善,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决算、执行、监督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机制,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经营者决策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经营者对内部控制认识存在偏差,企业所有者独断专行,内控管理权限失控,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与实际工作脱节。在实际工作中,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执行到位,不相容职务没有有效分离,职责不清,越权行事,滥用职权等造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2.内部控制的监督缺乏有效的机制保障
目前许多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内部审计在本单位主要领导人直接领导下进行,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内部监督流于形式。此外,很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只停留对会计活动的复核和稽查上,而在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情况方面,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3.风险防范机制缺失
风险防范缺失主要表现在:首先许多企业对风险意识薄弱,对风险不够重视,未能充分认识到风险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其次,即使企业意识到风险,但缺乏风险识别和评价机制,对于风险的分析与预测缺少组织及人员保障;再次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预警与风险防范的体系,缺少明确的风险警示指标,未能建立风险防范措施。
4.信息与沟通不畅
许多企业结构松散,决策层次偏多,以及没有完善的信息收集、传递、报告以及反馈的机制,导致各职能部门不能及时信息交流、沟通,或者在信息的沟通中出现信息的歪曲、遗漏,不能根据现存的问题给予有效的解决对策,由此导致企业之间的沟通存在严重的阻塞,最终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导致混乱的局面。
三、改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措施
1.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基础
要根据相关法规制度,根据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原则、相互制约原则,合理划分各部门的岗位职责,明确职责权限,达到企业内部控制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同时也要根据安全保密原则、内部防范原则,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度,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监督管理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基础。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企业管理者必须增强内部审计意识,内部审计部门应保持其独立性,负责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且聘请外部的审计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查评价,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形成有效的内外部监督机制。
3.加强风险内控意识,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风险是企业运行过程中,出现偏离公司目标的情况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失,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同时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是企业未来控制与监督的前提条件,企业应当建立风险评估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识别和分析各种风险,以避免决策失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风险评估系统包括风险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识别,科学的风险分析、准确的风险评价以及强化风险处置与应对能力,要在风险未出现之前建立相应的风险处理方案,形成风险应急机制,以最快的速度和充分的准备去应对风险,减少企业因风险而导致较大的损失。
4.加强企业信息与沟通,建立健全企业信息系统
及时准确的信息和高效的沟通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畅通的信息沟通能使经营者正确快速的进行决策,企业应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极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保证信息在企业内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向以及与外界进行有效传递的信息系统,建立有效工作机制。
5.注重内控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人”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体,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工作质量直接取决于财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跟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有直接关系。只有高素质的业务工作人员才能够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应加强其对专业理论及管理水平的学习,定期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知识的教育,使每个员工都能够明确自身责任,将自己行为紧密地控制在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下。企业的每个管理者或者每个员工主动向那些优秀的先进的企业学习,利用他们那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全新的思维来促使我国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而使得内部控制工作取得良好进展,使内部控制始终处于有效状态。
四、结语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顺利实现经营目标的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应将内部控制渗透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并将各项控制措施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对各种弊端和问题进行控制,保证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克勤: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8).
[2]张 玲:对烟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J].会计师,2011(10).
[3]陈杭丽:浅析当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性问题及改善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