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踢球的孩子难以安心坐在课堂,读书的孩子鲜有机会走上球场”,读书和踢球曾经是不少孩子“二选一”的难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走出一条校园和足球“一加一”的新路?记者日前在云南昆明海埂体育训练基地采访了2016—2017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冬令营的参与者,他们的很多想法和做法,都在践行着“鱼与熊掌可以兼得”的思考与尝试,值得关注。
孩子有个足球梦
“动起来!”2月9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冬令营的最后一场比赛,外方教练总监、西甲联赛大中华区体育项目负责人大卫·坎帕纳的“咆哮”几乎贯穿全场。只有中场休息的时候,大卫才会安静下来,时而单独指导小球员的跑位,时而鼓励替补球员。
尽管只有短短7天,大卫在场边指挥时已经能熟练使用“压上去”“向前”“棒”等常见中文足球词汇。当这些词语出自西班牙教练之口,再加上大卫因为投入而显得夸张的表情,让人很难不被感染。
“原来的训练更多是练习脚下技术,但在冬令营里更讲究传控、转移球。”被大卫称作“梅西”的10岁小球员姜文璟告诉记者,冬令营虽短,但收获很大,“冬令营比赛尽管安排不多,但是质量非常高。几天训练下来,我觉得长球了。”来自云南安宁的向晨今年10岁,他希望将来能够踢职业队,不过目前不管是学习还是踢球,都应该做好。记者采访了十几位孩子,踢球特别好的孩子对成为职业球员都有所期待。不过支撑他们投入足球的却并非功利。
如何评价冬令营孩子的水平?大卫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找来了球员评价表。
“有些孩子的水平说不上太理想,表现好的球员可能属于中等水平。这些孩子身体很壮,但是技术并不是特别理想。”不过大卫认为,中国孩子和西班牙孩子最大的区别并不是技术或者是身体,而是对足球的理解,“中国的孩子很多时候还是欠缺对比赛的热情,有些时候会比较散漫随意,但西班牙的孩子会时刻保持对比赛的专注度”。
“通过冬令营,能够感受到孩子们足球水平的提升。”不过大卫担心的是,回去之后孩子们可能又要回到原来的训练环境中,那时他们应该怎么做?
实际上,冬令营不仅是培训球员,还将最终选拔出大约80名优秀运动员在今年国庆期间赴国外进行短期的学习交流和专业培训,以推进校园足球的国际交流,为校园足球优秀运动员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社会观念正改变
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朱广沪去年走访了60多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一圈走下来,他的感受很深,“通过踢球,孩子们有了团队意识、規则意识和合作精神”。
“发展校园足球要实现三大目标,即推进体育教育改革、成为竞技人才成长的通道、使体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说。
武汉万松园路小学曾经培养出了国脚蒿俊闵,多年的积淀形成了浓厚的校园足球氛围。该校教练陈旭东告诉记者,在他们学校共有7位足球教练,均为持证上岗。“目前足球传统学校的体育老师基本都有专业的足球教练证书,但是普通学校体育老师有此证书的并不多,针对这个问题,现在对体育老师的培训越来越多。”
武汉属于亚足联足球展望计划中的一部分,在基层开展的校内、校际比赛均较多,大多数周末都会有正式比赛。不过,并非所有的地方都有这样的条件。一位来自云南迪庆的老师感慨,教了18年的足球也等了18年,才获得带队比赛的机会。
校园足球最大的瓶颈是什么?王登峰认为,最大的瓶颈不是经费,不是老师,不是场地,而是人们的思想观念。“首先要解决家长的认识,然后要解决校长的认识,还要解决局长的认识,解决县长的认识。”
思想观念的转变在一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已经率先破题。“随着多年的沉淀,家长已经能够感受到孩子在足球运动中感受到的快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不管是校长、家长、还是班主任都非常支持孩子踢球。”陈旭东说。
“踢球的孩子更阳光,男孩更受班里女孩喜欢,整个班级都会给孩子加油。”一位陪同孩子来比赛的家长告诉记者,踢球并没有影响孩子的学习,“即便不踢职业足球,养成运动习惯对孩子也很有好处。”
部门壁垒待打破
“目前很多特别优秀的队员实际上没有来,因为他们都已经进入了俱乐部序列。现在参加冬令营的孩子水平跟鲁能足校和恒大足校相比,确实还是有差距的。”陈旭东说。
这种差距,陈旭东认为最主要的是来自于教练的水平。“每个孩子好比都是一块木头,教练就像一个雕刻家。如果有一个好的雕刻家的话,那这个木头它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作品,但如果雕不好的话,那么好木头可能也很难成材。”
广州爱高体育器材有限公司的赵阳告诉记者,目前小学的足球氛围已经完全起来了,但是到了小升初时,好多好苗子会被俱乐部的U系列梯队或者足球学校选走,不再继续留在校园之内。赵阳表示:“教育和体育不应该过早割裂,学生最好不要过早离开校园,那样的话踢球的孩子不怎么学习、上学的孩子又得不到好的足球培训。”
“学习和足球并不是冲突的,关键是教练的方法要得当,两者是可以共存的,足球和学习不应该是一个‘二选一’的关系,而是可以实现‘一加一’。”赵阳建议,没必要特别早就让好苗子完全脱离正常教育轨道,应该尽量通过各种制度让好教练回归校园。
在日本,初高中校队战胜俱乐部梯队并不是什么新闻。“学校有自己的高水平教练,一些好球员仍然留在学校,并没有全到俱乐部去。”陈旭东说。
在陈旭东看来,校园足球如果要提高学生水平的话,重要的是要提高教练的水平。“学校足球教练的待遇远远比不上职业梯队,因为大俱乐部可以提供比较高的薪水和待遇。在青训教练总数不足的情况下,优秀的青训教练大都留在了俱乐部。而好教练留在了俱乐部,孩子为了练好球只能选择进足校或者俱乐部梯队,而在这些地方,孩子的学习又没法和普通学校的孩子相比。”
赵阳建议,尽快打通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之间的这堵墙,提高校园足球培训的水平,让更多孩子至少在十六七岁前留在普通学校。
实际上,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足协已达成了高度一致,很快我们要联合出台相关文件,解决校园足球的训练和竞赛体系与青训体系对接的问题。”王登峰说。
孩子有个足球梦
“动起来!”2月9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冬令营的最后一场比赛,外方教练总监、西甲联赛大中华区体育项目负责人大卫·坎帕纳的“咆哮”几乎贯穿全场。只有中场休息的时候,大卫才会安静下来,时而单独指导小球员的跑位,时而鼓励替补球员。
尽管只有短短7天,大卫在场边指挥时已经能熟练使用“压上去”“向前”“棒”等常见中文足球词汇。当这些词语出自西班牙教练之口,再加上大卫因为投入而显得夸张的表情,让人很难不被感染。
“原来的训练更多是练习脚下技术,但在冬令营里更讲究传控、转移球。”被大卫称作“梅西”的10岁小球员姜文璟告诉记者,冬令营虽短,但收获很大,“冬令营比赛尽管安排不多,但是质量非常高。几天训练下来,我觉得长球了。”来自云南安宁的向晨今年10岁,他希望将来能够踢职业队,不过目前不管是学习还是踢球,都应该做好。记者采访了十几位孩子,踢球特别好的孩子对成为职业球员都有所期待。不过支撑他们投入足球的却并非功利。
如何评价冬令营孩子的水平?大卫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找来了球员评价表。
“有些孩子的水平说不上太理想,表现好的球员可能属于中等水平。这些孩子身体很壮,但是技术并不是特别理想。”不过大卫认为,中国孩子和西班牙孩子最大的区别并不是技术或者是身体,而是对足球的理解,“中国的孩子很多时候还是欠缺对比赛的热情,有些时候会比较散漫随意,但西班牙的孩子会时刻保持对比赛的专注度”。
“通过冬令营,能够感受到孩子们足球水平的提升。”不过大卫担心的是,回去之后孩子们可能又要回到原来的训练环境中,那时他们应该怎么做?
实际上,冬令营不仅是培训球员,还将最终选拔出大约80名优秀运动员在今年国庆期间赴国外进行短期的学习交流和专业培训,以推进校园足球的国际交流,为校园足球优秀运动员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社会观念正改变
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朱广沪去年走访了60多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一圈走下来,他的感受很深,“通过踢球,孩子们有了团队意识、規则意识和合作精神”。
“发展校园足球要实现三大目标,即推进体育教育改革、成为竞技人才成长的通道、使体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说。
武汉万松园路小学曾经培养出了国脚蒿俊闵,多年的积淀形成了浓厚的校园足球氛围。该校教练陈旭东告诉记者,在他们学校共有7位足球教练,均为持证上岗。“目前足球传统学校的体育老师基本都有专业的足球教练证书,但是普通学校体育老师有此证书的并不多,针对这个问题,现在对体育老师的培训越来越多。”
武汉属于亚足联足球展望计划中的一部分,在基层开展的校内、校际比赛均较多,大多数周末都会有正式比赛。不过,并非所有的地方都有这样的条件。一位来自云南迪庆的老师感慨,教了18年的足球也等了18年,才获得带队比赛的机会。
校园足球最大的瓶颈是什么?王登峰认为,最大的瓶颈不是经费,不是老师,不是场地,而是人们的思想观念。“首先要解决家长的认识,然后要解决校长的认识,还要解决局长的认识,解决县长的认识。”
思想观念的转变在一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已经率先破题。“随着多年的沉淀,家长已经能够感受到孩子在足球运动中感受到的快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不管是校长、家长、还是班主任都非常支持孩子踢球。”陈旭东说。
“踢球的孩子更阳光,男孩更受班里女孩喜欢,整个班级都会给孩子加油。”一位陪同孩子来比赛的家长告诉记者,踢球并没有影响孩子的学习,“即便不踢职业足球,养成运动习惯对孩子也很有好处。”
部门壁垒待打破
“目前很多特别优秀的队员实际上没有来,因为他们都已经进入了俱乐部序列。现在参加冬令营的孩子水平跟鲁能足校和恒大足校相比,确实还是有差距的。”陈旭东说。
这种差距,陈旭东认为最主要的是来自于教练的水平。“每个孩子好比都是一块木头,教练就像一个雕刻家。如果有一个好的雕刻家的话,那这个木头它就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作品,但如果雕不好的话,那么好木头可能也很难成材。”
广州爱高体育器材有限公司的赵阳告诉记者,目前小学的足球氛围已经完全起来了,但是到了小升初时,好多好苗子会被俱乐部的U系列梯队或者足球学校选走,不再继续留在校园之内。赵阳表示:“教育和体育不应该过早割裂,学生最好不要过早离开校园,那样的话踢球的孩子不怎么学习、上学的孩子又得不到好的足球培训。”
“学习和足球并不是冲突的,关键是教练的方法要得当,两者是可以共存的,足球和学习不应该是一个‘二选一’的关系,而是可以实现‘一加一’。”赵阳建议,没必要特别早就让好苗子完全脱离正常教育轨道,应该尽量通过各种制度让好教练回归校园。
在日本,初高中校队战胜俱乐部梯队并不是什么新闻。“学校有自己的高水平教练,一些好球员仍然留在学校,并没有全到俱乐部去。”陈旭东说。
在陈旭东看来,校园足球如果要提高学生水平的话,重要的是要提高教练的水平。“学校足球教练的待遇远远比不上职业梯队,因为大俱乐部可以提供比较高的薪水和待遇。在青训教练总数不足的情况下,优秀的青训教练大都留在了俱乐部。而好教练留在了俱乐部,孩子为了练好球只能选择进足校或者俱乐部梯队,而在这些地方,孩子的学习又没法和普通学校的孩子相比。”
赵阳建议,尽快打通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之间的这堵墙,提高校园足球培训的水平,让更多孩子至少在十六七岁前留在普通学校。
实际上,这个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足协已达成了高度一致,很快我们要联合出台相关文件,解决校园足球的训练和竞赛体系与青训体系对接的问题。”王登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