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思政教育是塑造学生思想,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一个途径,也是中专重要的课程内容。其如同中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一样,担负着中专学生的德育责任。在中专思政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无论对教学来说,还是对学习来说,都能丰富内容,拓宽视野,同时改变、创新教与学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渠道更加丰富,提升思政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中专;思政课;问题;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7-0152-02
中专的德育一直是学校关注的重点,这不仅仅是因为中职生的特殊性容易让他们思想中形成不正确的认识或判断,给自己的成长和学习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中专生虽然面临着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但他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孩子。如果在这个阶段不通过各种方法,加强他们的思政教育、德育,提高他们思想认识与道德品质,不但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更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所以,教师结合时代进步的需要,把信息技术运用到中专思政教育中,既能使思政课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又会使方法更有趣、更活泼,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帮助教师实现更加有效的教学。
一、中专思政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一)教学不落地,没有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中职教育面对的学生与高中生一样,还是孩子。但是他们经历中考的失利,又面临着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所以不管是思想上,还是对事物的认识上,都与高中生有所不同。再加上,中考失利造成的心理落差,会让他们变得更加敏感、多疑,对人生没有更高的热情和追求。面对这样的学生,给他们传授知识与专业技术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思想教育。一个人的转变,不是过程,更不是结果,也不是找到原因,而是思想。中职生在思想上接受了中考的失利,并正确认识到眼前的现实,不但能从中发现绝地反击的机会,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也能爱上中职生活,用心学习技术,积累知识,用自己的方式开启自己的人生。但是在中专思政教育中,笔者发现不管是哲学与人生的教学,还是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都浮在面上,没触及实质性的东西,也不落地。比如,“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这一节内容,字面意思学生一看就懂,不用教师深入剖析、讲解。需要的是教师给学生一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学生去感受其中的曲折、不易,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可是教师只是讲解内容,学生像是读一篇关于人生的文章,没有冲击力,虽然有收获,但是很肤浅,不扎实,也根本运用不到生活中。这不但实现不了有效的思政教育,也对学生健康思想的塑造、道德品质的培养意义不大。
(二)内容呈现单一、传统,对学生缺少广泛的影响
任何科目的教学,都要尊重教材,尊重整体的教学大纲,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指导方向。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们的教学内容也要力求适合新媒体的呈现方式,要让学生喜欢并接受,才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比如,把内容做成新媒体形式的课件,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等。这些都能改变内容单一、传统的呈现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学生容易接受,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可是中专思政教师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教学只注意内容的厚薄、深浅,或者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多少,对于内容的呈现方式、载体,根本不关心。采用照本宣科,使学生对原本有用的内容提不起兴趣,进而影响教学结果。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习方式、接受模式,新媒体的一些文章之所以能成为爆款,动辄10W+、100W+的阅读量,不是内容真得有多好,而是他们组织内容、呈现内容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就拿古诗词来说吧,课本上的古诗词,除了内容本身,就只剩注释和一两张插图,而媒体不但配上音乐、图片、人物,还有别样的解读与延展,能让学生一下子喜欢并记住。在中专思政教育教学中,教师如果不吸取新媒体的呈现方式,不结合信息技术,还是一味地灌输,学生的兴趣就难以被调动起来,更不要說让他们深入学习,从拓展中增强认识的广度、深度了,自然教学质量就难尽如人意。
(三)没有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教学缺少发展性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是每一个人要掌握的一门技术,它既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学习,也有利于我们的生活。所以,中专思政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既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对学生新时代生活意识的培养。不管是哲学与人生,还是职业道德与法律,其责任都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对生活的认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有,信息技术的灵活性、便捷性以及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呈现方式的丰富性、教学资源拓展性等,对于学生思政学习的热情、兴趣的提升都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中专思政的具体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非常局限,也非常死板。不但对电子白板、幻灯片、多媒体,运用单一,就是对这些设备的技术操作也不熟练,在运用中难免顾此失彼,缺少灵活性,不能自如操作。对于中专思政教学来说,对信息技术的这种生疏的运用,一方面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教学的灵活性以及整体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运用的认识,使他们对信息技术产生排斥,缺少前瞻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和思想都比较局限,不利于学生思想格局的拓展和提升,更不利于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信息技术在中专思政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借助网络资源,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不管哲学与人生,还是职业道德与法律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科,哲理性、理论性比较强,如果教学还采用以前的方法,照本宣科,学生记住的或许只是一些条条框框,理解不全面、不深刻,更运用不到生活与学习中去,对于学生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不大。作为信息时代的中专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大胆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学也有前瞻性,能与时俱进,同时更能强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使他们汲取有用的思想。比如,在“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这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给学生找到《汪洋中的一艘船》的片段,通过那个叫丰喜的孩子的不幸经历,还有其先天性的小腿萎缩、双足畸形等,让学生真正认识曲折人生的真面目。然后让学生结合故事片段进行讨论:如,与丰喜的曲折人生相比,我们中考的失败、考试的失败等,能算是曲折人生吗?以后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这些小挫折,又如何面对生活中不可预知的未来?等等,这样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既能丰富课堂内容,又能强化学生认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曲折的人生”,培养学生共情能力,提升学生面对困难的坚韧意志,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 (二)制作相應的微课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改变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过去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只在课堂上讲一遍,学生能不能听懂,听了多少,关键看这一节课的难易程度。如果学生能力有限,或者上课注意力分散,没有达到课堂预期的学习目标,要是再想补上课堂上的不足就有些困难了。但是信息时代,教师在注重课堂有效教学的同时,也要保证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尤其是像中专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比较抽象,学生仅凭教材文本理解有些困难,达不到课后复习的效果。如果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把课堂难点、重点给学生制作成微课,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课下再学习,也能保证每个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同时,这种微课学习的方便性,还能让学生灵活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保证其学习效果。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或QQ群,把当天课的重点制作成思维导图或者图片等,发给学生,也能不同程度上帮助学生熟悉和深入了解课堂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三)利用信息技术,灵活地给学生开小灶
过去,教师若想在教学中给一些学生开小灶是比较困难的。一来教师在学校的工作时间比较紧张,二来学生在学校也是课排得满满的。而现在有了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摆脱这些条件的束缚,借助网络直播,就可以在课下给学生开小灶,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把学习赶上去。比如,在“诚实守信、办事公道”这一节的教学中,有些学生对其中的职业诚信、公道等不太理解,但课堂时间又不够给他们再进行相应的点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利用下班时间,把没听懂的学生邀请到一个直播间,给他们开小灶,解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让学生心存感激,从而更加热爱学习,改变学习态度,提高成绩。
(四)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把内容放到生活中去理解
理论放在课本上永远只是理论,是卷面上的一个答案,对于学生行为的指导作用不大。中专思政担负着教育学生思想,纠正学生行为等责任,如果教师把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只放在课堂上,停在教材中,会弱化教育作用。所以,为了提升思政教学的质量,发挥它的实用性,教师要组织学生走进生活,到实践中去理解内容。比如,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参观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让学生看到历史,认识英雄,学习先烈的精神。再比如,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关心留守老人、儿童等,这些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感受到助人的快乐,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温暖的情感,从而强化学生尊老爱幼的意识和行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当然,在一些重要日子,也可以组织学生去拜访老红军,采访他们事迹,写成不同题材的文章,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思想,进而全面促进思政教学的发展,为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总之,做事先做人,对于中专生来说,给他们传授知识,教学技术,是职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但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不能马虎,且要倍加重视。通过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性格,使学生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的同时,也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是中专思政教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洁.思政课引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7(31):161,163.
[2]黄家琴.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11):41-43.
[3]丁慎武.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有效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5):12-13.
[4]许杰峰.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有效融合的探索[J].速读(中旬),2019(2):125.
[5]刘多文.分析课程思政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的渗透[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9):15,24.
[关键词] 信息技术;中专;思政课;问题;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7-0152-02
中专的德育一直是学校关注的重点,这不仅仅是因为中职生的特殊性容易让他们思想中形成不正确的认识或判断,给自己的成长和学习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中专生虽然面临着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但他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孩子。如果在这个阶段不通过各种方法,加强他们的思政教育、德育,提高他们思想认识与道德品质,不但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更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所以,教师结合时代进步的需要,把信息技术运用到中专思政教育中,既能使思政课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又会使方法更有趣、更活泼,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利于帮助教师实现更加有效的教学。
一、中专思政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一)教学不落地,没有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
中职教育面对的学生与高中生一样,还是孩子。但是他们经历中考的失利,又面临着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所以不管是思想上,还是对事物的认识上,都与高中生有所不同。再加上,中考失利造成的心理落差,会让他们变得更加敏感、多疑,对人生没有更高的热情和追求。面对这样的学生,给他们传授知识与专业技术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思想教育。一个人的转变,不是过程,更不是结果,也不是找到原因,而是思想。中职生在思想上接受了中考的失利,并正确认识到眼前的现实,不但能从中发现绝地反击的机会,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也能爱上中职生活,用心学习技术,积累知识,用自己的方式开启自己的人生。但是在中专思政教育中,笔者发现不管是哲学与人生的教学,还是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都浮在面上,没触及实质性的东西,也不落地。比如,“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这一节内容,字面意思学生一看就懂,不用教师深入剖析、讲解。需要的是教师给学生一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学生去感受其中的曲折、不易,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可是教师只是讲解内容,学生像是读一篇关于人生的文章,没有冲击力,虽然有收获,但是很肤浅,不扎实,也根本运用不到生活中。这不但实现不了有效的思政教育,也对学生健康思想的塑造、道德品质的培养意义不大。
(二)内容呈现单一、传统,对学生缺少广泛的影响
任何科目的教学,都要尊重教材,尊重整体的教学大纲,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指导方向。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们的教学内容也要力求适合新媒体的呈现方式,要让学生喜欢并接受,才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比如,把内容做成新媒体形式的课件,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等。这些都能改变内容单一、传统的呈现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学生容易接受,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可是中专思政教师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教学只注意内容的厚薄、深浅,或者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多少,对于内容的呈现方式、载体,根本不关心。采用照本宣科,使学生对原本有用的内容提不起兴趣,进而影响教学结果。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习方式、接受模式,新媒体的一些文章之所以能成为爆款,动辄10W+、100W+的阅读量,不是内容真得有多好,而是他们组织内容、呈现内容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就拿古诗词来说吧,课本上的古诗词,除了内容本身,就只剩注释和一两张插图,而媒体不但配上音乐、图片、人物,还有别样的解读与延展,能让学生一下子喜欢并记住。在中专思政教育教学中,教师如果不吸取新媒体的呈现方式,不结合信息技术,还是一味地灌输,学生的兴趣就难以被调动起来,更不要說让他们深入学习,从拓展中增强认识的广度、深度了,自然教学质量就难尽如人意。
(三)没有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教学缺少发展性
网络时代,信息技术是每一个人要掌握的一门技术,它既有利于我们的工作、学习,也有利于我们的生活。所以,中专思政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既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对学生新时代生活意识的培养。不管是哲学与人生,还是职业道德与法律,其责任都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对生活的认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有,信息技术的灵活性、便捷性以及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呈现方式的丰富性、教学资源拓展性等,对于学生思政学习的热情、兴趣的提升都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中专思政的具体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非常局限,也非常死板。不但对电子白板、幻灯片、多媒体,运用单一,就是对这些设备的技术操作也不熟练,在运用中难免顾此失彼,缺少灵活性,不能自如操作。对于中专思政教学来说,对信息技术的这种生疏的运用,一方面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教学的灵活性以及整体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影响学生对信息技术运用的认识,使他们对信息技术产生排斥,缺少前瞻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和思想都比较局限,不利于学生思想格局的拓展和提升,更不利于思政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信息技术在中专思政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借助网络资源,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
不管哲学与人生,还是职业道德与法律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科,哲理性、理论性比较强,如果教学还采用以前的方法,照本宣科,学生记住的或许只是一些条条框框,理解不全面、不深刻,更运用不到生活与学习中去,对于学生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不大。作为信息时代的中专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大胆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学也有前瞻性,能与时俱进,同时更能强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使他们汲取有用的思想。比如,在“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这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给学生找到《汪洋中的一艘船》的片段,通过那个叫丰喜的孩子的不幸经历,还有其先天性的小腿萎缩、双足畸形等,让学生真正认识曲折人生的真面目。然后让学生结合故事片段进行讨论:如,与丰喜的曲折人生相比,我们中考的失败、考试的失败等,能算是曲折人生吗?以后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这些小挫折,又如何面对生活中不可预知的未来?等等,这样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既能丰富课堂内容,又能强化学生认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曲折的人生”,培养学生共情能力,提升学生面对困难的坚韧意志,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 (二)制作相應的微课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改变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过去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只在课堂上讲一遍,学生能不能听懂,听了多少,关键看这一节课的难易程度。如果学生能力有限,或者上课注意力分散,没有达到课堂预期的学习目标,要是再想补上课堂上的不足就有些困难了。但是信息时代,教师在注重课堂有效教学的同时,也要保证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尤其是像中专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比较抽象,学生仅凭教材文本理解有些困难,达不到课后复习的效果。如果教师能结合教学内容,把课堂难点、重点给学生制作成微课,既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课下再学习,也能保证每个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同时,这种微课学习的方便性,还能让学生灵活学习,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保证其学习效果。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或QQ群,把当天课的重点制作成思维导图或者图片等,发给学生,也能不同程度上帮助学生熟悉和深入了解课堂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三)利用信息技术,灵活地给学生开小灶
过去,教师若想在教学中给一些学生开小灶是比较困难的。一来教师在学校的工作时间比较紧张,二来学生在学校也是课排得满满的。而现在有了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摆脱这些条件的束缚,借助网络直播,就可以在课下给学生开小灶,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把学习赶上去。比如,在“诚实守信、办事公道”这一节的教学中,有些学生对其中的职业诚信、公道等不太理解,但课堂时间又不够给他们再进行相应的点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利用下班时间,把没听懂的学生邀请到一个直播间,给他们开小灶,解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让学生心存感激,从而更加热爱学习,改变学习态度,提高成绩。
(四)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把内容放到生活中去理解
理论放在课本上永远只是理论,是卷面上的一个答案,对于学生行为的指导作用不大。中专思政担负着教育学生思想,纠正学生行为等责任,如果教师把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只放在课堂上,停在教材中,会弱化教育作用。所以,为了提升思政教学的质量,发挥它的实用性,教师要组织学生走进生活,到实践中去理解内容。比如,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参观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让学生看到历史,认识英雄,学习先烈的精神。再比如,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关心留守老人、儿童等,这些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感受到助人的快乐,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温暖的情感,从而强化学生尊老爱幼的意识和行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当然,在一些重要日子,也可以组织学生去拜访老红军,采访他们事迹,写成不同题材的文章,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思想,进而全面促进思政教学的发展,为学生更好地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语
总之,做事先做人,对于中专生来说,给他们传授知识,教学技术,是职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但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不能马虎,且要倍加重视。通过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性格,使学生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的同时,也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是中专思政教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洁.思政课引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7(31):161,163.
[2]黄家琴.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5(11):41-43.
[3]丁慎武.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有效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5):12-13.
[4]许杰峰.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有效融合的探索[J].速读(中旬),2019(2):125.
[5]刘多文.分析课程思政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的渗透[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9):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