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桥梁

来源 :教育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e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阅读方法; 课内阅读; 激趣; 课外阅读; 延伸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阅读可说是一个人生存所必备的本领,尤其是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起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教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为学生在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由课内向课外过渡,把课内外阅读有意识、有系统地结合起来。
  一、得“法”于课内,成长于课外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重视语文素养培养,重视语文综合能力的锻炼,强调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重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重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堂教学不应仅满足于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之道”,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有所“得”。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加强课内阅读方法的指导,应用于课外阅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提高学生课外独立阅读的能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在课堂学习中加强和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首先,注重朗读与默读相结合,从四年级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朗读和默读,让学生用默读来提高阅读速度,用朗读来体验情感。第二,注重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在学生具备一定默读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快速浏览,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梗概,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细细品读:对文中的人物感兴趣就着重品读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以及所处环境和细节描写;对事情感兴趣就弄清事情经过,弄清高潮情节,分析环境场所,分析相关人物;对文中的景物感兴趣,就抓住景物特点的细腻描写,身临其境体会意境,体验语言的丰富妙用,从而品味积累吸收。第三,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只能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以我们主张阅读要边读边想,带着问题去阅读。比如教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时,就先让学生看题质疑,从中梳理出“徐霞客是一位怎么样的人?”“徐霞客是如何阅读大地的?”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第四,阅读与想象相结合,想象是智慧的翅膀,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展开想象的双翼,一定会给文本带来更多独具特色的个性化解读。
  我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要学会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作上批注,不懂之处画上相应的符号。读时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要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对于一些欣赏精彩片段,还要体会作者怎样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合理表达。同时,引导学生将学会的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
  读物众多,方法各异,以上所提仅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些许感悟,更多的阅读方法还有待大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形成。只要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和渗透,让学生一课能得一“法”,再把这些阅读方法运用于课外独立阅读上,相信有“法”可依,他们定能“读得更快,读得更多,读得更深,读得更透。”
  二、夯实于课内,延伸于课外
  牛顿、爱迪生等伟大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一生所学的知识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学校课内习得,而绝大多数都是在课外学到的。因此,新课程改革后的阅读教学更加注重了课内学习内容的拓展与延伸,老师们要树立“大语文”观,突破僵化的思维模式,突破课堂的禁锢,突破课本的约束,强化课内外联系,引导学生挖掘开辟阅读内容,丰富阅读信息,把学生的阅读从课内辐射到课外。
  1.课前铺垫式阅读。 在学习新课之前,布置学生阅读与课文的作者、背景、内容相关联的资料,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时,课前布置查找普罗米修斯的相关资料,有的从网上查到了普罗米修斯的英雄事迹,有的从书上了解到与普罗米修斯有关的神话传说,交流时,还有学生提出他找到了与课文内容不同的多个传说版本。虽然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内容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甚至出现争鸣,但无一例外,他们都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加深了对普罗米修斯这位英勇顽强、无私奉献的英雄形象的理解。
  2.课中推荐式阅读。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穿插阅读一个或多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本,再以点带面,推荐阅读,既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如教学冰心的《忆读书》一文时,引导学生感悟“读好书”的好处时,冰心多次提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好书,教师顺势而导:《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你看过这几部作品吗?你是否与作者有相同的感受呢?紧接着教师随手拿出事先准备的《水浒传》,选择“虎松打虎”片断,声情并茂地读起来,高潮处却戛然而止,幽默地说:“欲知下文,请自己看书!”下课后老师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几部名著放在图书角让同学们借阅,老师欣喜地发现,这“虎松打虎”果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3.课后延伸式阅读。 下课铃声的响起,决不意味着学生阅读的结束,在很多时候,恰恰是新一轮阅读的开始。延伸就是以课文为基点,向更深更远更广的阅读空间扩展。如学习《房兵曹胡马》和《马诗》两首古诗,引导学生发现两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唐代诗人,课后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学习了《郑人买履》这则寓言后,老师根据寓言的出处,课后向学生推荐《韩非子》;学习《孔子和学生》后,向学生推荐孔子的《论语》……学生在课本中所学到的课文内容,有时想更加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求知欲望极高。这时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课外读物,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由课内迁移到了课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盼望着读,自觉去读,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三、展示于课内,激趣于课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一位教育家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学生乐读,我首先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早被一些搞笑的漫画书所占领,他们读那些书时总是津津有味,屡禁不止。兴趣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润滑剂”,它能推动学生从课外有益读物中去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不管是何种课外阅读方式,关键在于课堂上必须要给学生提供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激发他们课外继续阅读的兴趣而乐此不疲并持之以恒只有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接触到能真正吸引他们的读物,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就感,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阅读的动力。这个学期,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和读书竞赛。主要方法是:
  1.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经验介绍,对好的经验、方法给予充分肯定。
  2.开展读书比赛。本学期年段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能力竞赛,目的是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们还将《同步阅读文库》中文章的内容做为竞赛内容的一部分,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的竞赛效率高,效果好。
  3.对爱读书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并在班级公布学生的阅读篇目。
  4.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既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又向同学推荐好书。
  5.根据自己的兴趣,把自己的阅读成果用PowerPoint制成电子简报等形式。
  阅读成果的展示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也燃起了更多同学主动课外阅读的激情,而且展示的形式越是丰富多彩,就越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了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得到的知识和愉快的体验又会增加阅读的兴趣。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所做的还只是个开头,我们的阅读教学,如果仅局限在课堂上的学习是狭隘的、封闭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是相互补充的,教师应该着眼于“课内”,放眼于“课外”,引领拓宽语文学习的范围。
其他文献
案例介绍  小A,女,15岁,初三学生,住校。语文英语较好,其他学科一般,钢笔毛笔字写得较好,喜欢音乐、舞蹈,有一定的艺术天赋,身材容貌较好,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感情细腻,给人一种漂亮文静的感觉。父亲在浙江承包工程,母亲在帮助父亲管理工程,家庭条件不错。初二以前学习表现很不错,还一直是班上的学生干部,初三分班过后不久,原来各方面不错的她,出现了上课经常走神,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甚至抄袭作业,周末不回家
期刊
在英语教学研讨中,至今认为英语教学费时费力、效果差的观点仍然普遍。当然,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很多,在此不再赘述。通过十余年的教学摸索,我逐渐认为到:英语教学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如果正确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也能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密切相关  情感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
期刊
摘 要:声乐艺术是依靠歌者以优美的歌声和丰富的情感来共同表现的艺术,两者缺一不可。声音是歌唱之本,情感是歌唱之魂,声情结合,情声合一是声乐学习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声乐教学; 声与情的关系; 结合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要在“情”和“声”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以重新建立歌唱的声音和情感之间的“自然”关系。有“声”而无“情”,只是声音的炫耀而不是歌唱艺术,“唱情”才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所在。有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必然会对师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但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角色、提高素质,而且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都产生相应的变化,并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反思,以期达到“双赢”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 新课程; 教学  新课改理念的提出及实践,需要完成区别于旧课程理念的四大转变:第一,完成由单纯传授知识向信息化、社会化、现代化的英语教育观的转变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生学好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学习努力学习的最好的动力。我在平时教学中,主要采用Free talk,英语歌曲,直观教学和电化设备,游戏,进行各种比赛,情景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 直观教具; 激励竞争; 情景表演; 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无论对人的理想及世界观的形成,还是对工作学习都有重要意义。学生只有对所学科目感兴趣,才能把兴趣转
期刊
摘 要: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更好的运用语言。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整个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本文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方面提出一些实际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活
期刊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电子白板,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和创设直观形象材料的场景,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的情感意志和精神品格等非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  关键字:电子白板; 数学教学; 应用  电子白板教学手段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媒体,突破时空限制,利用Internet网络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多媒体中电子白板教学的合理运用
期刊
新课程改革以来,古诗词的教学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的逐渐重视,各地开始了许多有关古诗词教学和教育方面改革的尝试,古典经典的诵读热潮在全国得到全面铺开。当我们翻开新教材,古诗词在其中占的比例明显增加了,不仅是在课文中增加了篇目,在每一单元的“积累和运用”中也插入了古诗词的名篇名句。这一首首,一篇篇颇具魅力,颇具神韵,颇具生命,千古流传而不觉其烦,历久弥新而愈显青春,百读不厌而更深入人心的诗篇,通过学生的
期刊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方面,无不有数学的贡献”。可见,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数学教育的职责之一就是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科学导学,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众所周知,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反映,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
期刊
每年升学考后,网上都会公布各地升学考卷,其中均会出现一些关于杠杆的题,这部分知识由于学生掌握难度大,学练不到位,很容易丢分。仔细看这些题并与课本对照,发现其中有些题是对教材难点突破的示范和引导,隐含命题者对教材挖掘的新思考,其思想方法值得一线教师借鉴、学习和应用。  通过集体分工合作,分板块深入钻研这些新题,可以给新授课和复习课的备课提供新思路,找到突破难点的灵感,学会处理教材,灵活增补教学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