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智能电网已广泛应用于集电系统、管理与销售系统等网络平台,效果也相当显著。电力行业也在尝试各种用电机制,开展不同的收费应用方式,通过电话和网络平台的工作,实现各种业务功能和管理服务模式、建设标准的统一。
关键词:智能电力条件;用户能源管理;服务平台;分析;研究
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用户能量管理与服务平台的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主要由底层设备部分、中间通信层和上层主站组成。主站层作为系统的支撑部分,是系统的主要核心部分。其功能包括前端层、应用层和数据层。应用层在电力业务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数据预处理和通信协议的分析以及负载均衡器与前一层的协调方面,同时还包括网络防火墙的配置,认证系统服务器、内外网服务器等,其中负载均衡器、安全认证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中间服务层作为系统的通信链路,起着传递信息和数据的作用。主要任务是完成相应的数据收发,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它还支持多种通信模式,包括GPRS和CDMA,以及光纤和以太网。底层设备层将传统的采集设备和IT设备集合在一起,进行各种信息的采集和收发工作。其中一些智能终端和信息采集器被用作传统设备,而平板电脑、手机以及一些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被归类为IT设备分布式电源和智能家居,以及电动汽车充电桩被集成到系统级设备中。
2电力系统集中智能体系结构
2.1硬件系统方面。
在硬件系统方面,主要由采集器和集中器两大部分组成,通过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对电力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控制。数据采集器是最重要的部分。它通过相应的接口采集电表的数据。低压电力载波有几种方式可以集中传输电力信息,减少了由此产生误差的可能性。这种自动传输方式还可以及时修正信息,在数据集中器的采集中,对于不同阶段的用电可以进行有效的存储,其中的内容可以完全记录下来,可以找到数月甚至数年前的数据,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支持。同时,电压监测部门可以对相应的电压进行监测,这样用户在电表内部出现的问题就会大大减少,从而降低人身危险的可能性。通过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和远程监控的有效集成,可以让当前居民的用电时间需求得到满足,更好的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工作。
2.2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也是其中的重要系统之一,主要由软件应用设计、数据库开发和软件服务平台这三部分组成。应用软件能较好地完成日常的智能化工作,将传统的人工智能转变为数据传输数据库,并能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如果要使用,就会提高呼叫的效率,硬件服务平台可以更好的与软件系统相匹配,保证软件系统有效的发挥其作用。数据库可以提高操作的快速性,升级和优化软件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3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可以有效地连接各种软件系统,使数据得到有效的共享和分析。通过新技术实现数据传输的有效性,通过新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电力传输系统的性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电力系统数据平台的建设,使远距离传输和信息共享不再是难题,促进了电力智能化的可持续发展。
3基于用电数据分析的智能交互服务模型优化
3.1用电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一般来说,传统的电力服务是一种完全主观的服务选择,缺乏定量分析,没有理论和指标支持,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用户电力数据的电力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分析和提高互动环境下电力服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智能电力互动服务模式的选择和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以智能用电环境下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统计信息为基础,重点研究了电力用户、电网管理者、电力服务的社会方面,以及用电服务舒适性、经济性、经济性的评价指标,安全与环保分别建立。
3.2智能用电模式分析。
在电力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计算了不同电力服务模式下各电力服务的评价指标,并根据其指标偏差对服务模式进行了划分,得出了不同电力服务方案下的模式偏差,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与用电场景和用户行为形成映射关系,明确服务模式对用户的适用性。
3.3灵活互动智能用电技术的发展方向.
1.AMI架构1)加大对AMI新系统的研发,以更好的满足电力用户的基本需求。首先,需要做好新型电源的研发工作,最好实现即插即用,而且支持分布式特点;2)按照实际情况,研制新式智能交互终端,使其能够更好的支持有线/无线通信接口,从而完成用户和电网之间的灵活互动,以更好的实现家庭用电的智能控制,推动灵活互动智能用电技术的发展。3)采用多种智能设备,如友好型家电控制网关、便利型家电控制器、融合型智能交互终端、智能插座,并对其通信方式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更好的发挥灵活互动智能用电技术的服务功能。2.灵活互动智能用电运行模式及支撑技术1)开创双向互动运行与服务的新模式,然后制定出一套与之相匹配的业务流程,从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用电需求。加大对需求响应理论体系的研究,通过建立模型来对其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可以更好的对动态评估和仿真核心技术、需求响应分析控制技术进行掌握。2)优化用户管理系統,做好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智能化分析,为他们提供科学、安全用电指导。创建智能用电灵活互动支撑平台,以更好的满足广大电力用户需求,使得电网和用户之间能够进行灵活的互动,从而为电力用户提供更加快捷、方便、智能的用电服务。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通过智能化与智能化的结合,可以提高当前电力行业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减轻相关人员的工作压力,提供有力的电力支持。电力企业只有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优化现有技术,设计更科学、更全面的服务体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实现能力的提升,才能促进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突出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我国电力工业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罗文增.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与管理维护[J].山东工业技术,2015(24):172.
[2]朱国富,张晓东,闫书芳,赵军平.基于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智能售用电管理系统的应用及技术[J].电测与仪表,2015,52(S1):13-16.
[3]葛磊蛟,王守相,张明,穆世霞.智能用电条件下用户用能管理与服务平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5,35(03):152-156.
关键词:智能电力条件;用户能源管理;服务平台;分析;研究
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用户能量管理与服务平台的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主要由底层设备部分、中间通信层和上层主站组成。主站层作为系统的支撑部分,是系统的主要核心部分。其功能包括前端层、应用层和数据层。应用层在电力业务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数据预处理和通信协议的分析以及负载均衡器与前一层的协调方面,同时还包括网络防火墙的配置,认证系统服务器、内外网服务器等,其中负载均衡器、安全认证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中间服务层作为系统的通信链路,起着传递信息和数据的作用。主要任务是完成相应的数据收发,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它还支持多种通信模式,包括GPRS和CDMA,以及光纤和以太网。底层设备层将传统的采集设备和IT设备集合在一起,进行各种信息的采集和收发工作。其中一些智能终端和信息采集器被用作传统设备,而平板电脑、手机以及一些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被归类为IT设备分布式电源和智能家居,以及电动汽车充电桩被集成到系统级设备中。
2电力系统集中智能体系结构
2.1硬件系统方面。
在硬件系统方面,主要由采集器和集中器两大部分组成,通过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对电力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控制。数据采集器是最重要的部分。它通过相应的接口采集电表的数据。低压电力载波有几种方式可以集中传输电力信息,减少了由此产生误差的可能性。这种自动传输方式还可以及时修正信息,在数据集中器的采集中,对于不同阶段的用电可以进行有效的存储,其中的内容可以完全记录下来,可以找到数月甚至数年前的数据,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支持。同时,电压监测部门可以对相应的电压进行监测,这样用户在电表内部出现的问题就会大大减少,从而降低人身危险的可能性。通过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和远程监控的有效集成,可以让当前居民的用电时间需求得到满足,更好的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工作。
2.2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也是其中的重要系统之一,主要由软件应用设计、数据库开发和软件服务平台这三部分组成。应用软件能较好地完成日常的智能化工作,将传统的人工智能转变为数据传输数据库,并能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如果要使用,就会提高呼叫的效率,硬件服务平台可以更好的与软件系统相匹配,保证软件系统有效的发挥其作用。数据库可以提高操作的快速性,升级和优化软件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3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可以有效地连接各种软件系统,使数据得到有效的共享和分析。通过新技术实现数据传输的有效性,通过新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提高电力传输系统的性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电力系统数据平台的建设,使远距离传输和信息共享不再是难题,促进了电力智能化的可持续发展。
3基于用电数据分析的智能交互服务模型优化
3.1用电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一般来说,传统的电力服务是一种完全主观的服务选择,缺乏定量分析,没有理论和指标支持,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用户电力数据的电力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为了分析和提高互动环境下电力服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智能电力互动服务模式的选择和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以智能用电环境下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统计信息为基础,重点研究了电力用户、电网管理者、电力服务的社会方面,以及用电服务舒适性、经济性、经济性的评价指标,安全与环保分别建立。
3.2智能用电模式分析。
在电力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计算了不同电力服务模式下各电力服务的评价指标,并根据其指标偏差对服务模式进行了划分,得出了不同电力服务方案下的模式偏差,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与用电场景和用户行为形成映射关系,明确服务模式对用户的适用性。
3.3灵活互动智能用电技术的发展方向.
1.AMI架构1)加大对AMI新系统的研发,以更好的满足电力用户的基本需求。首先,需要做好新型电源的研发工作,最好实现即插即用,而且支持分布式特点;2)按照实际情况,研制新式智能交互终端,使其能够更好的支持有线/无线通信接口,从而完成用户和电网之间的灵活互动,以更好的实现家庭用电的智能控制,推动灵活互动智能用电技术的发展。3)采用多种智能设备,如友好型家电控制网关、便利型家电控制器、融合型智能交互终端、智能插座,并对其通信方式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更好的发挥灵活互动智能用电技术的服务功能。2.灵活互动智能用电运行模式及支撑技术1)开创双向互动运行与服务的新模式,然后制定出一套与之相匹配的业务流程,从而更好的满足用户用电需求。加大对需求响应理论体系的研究,通过建立模型来对其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可以更好的对动态评估和仿真核心技术、需求响应分析控制技术进行掌握。2)优化用户管理系統,做好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智能化分析,为他们提供科学、安全用电指导。创建智能用电灵活互动支撑平台,以更好的满足广大电力用户需求,使得电网和用户之间能够进行灵活的互动,从而为电力用户提供更加快捷、方便、智能的用电服务。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通过智能化与智能化的结合,可以提高当前电力行业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减轻相关人员的工作压力,提供有力的电力支持。电力企业只有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优化现有技术,设计更科学、更全面的服务体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实现能力的提升,才能促进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突出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我国电力工业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罗文增.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与管理维护[J].山东工业技术,2015(24):172.
[2]朱国富,张晓东,闫书芳,赵军平.基于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智能售用电管理系统的应用及技术[J].电测与仪表,2015,52(S1):13-16.
[3]葛磊蛟,王守相,张明,穆世霞.智能用电条件下用户用能管理与服务平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5,35(03):15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