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次听完课,一位评委调侃说:“上课老师说那么多不嫌累吗?”的确,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就会形成满堂灌、一言堂、填鴨式教学。尤其是《新课标》实施后,我们高中数学老师经常感到时间紧、任务重。课堂上有的老师急于把内容讲完,根本无暇顾及学生是否接受,往往是满满一堂课灌下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当然这样的教学效果很不好。因为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模式,使用何种教学方法,只有通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才能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要想师生双方很好地相互交流,就必须重视课堂提问,必须采用恰当的课堂提问。下面我就课堂提问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提问要恰当得法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问题提得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索就可以回答,纵然举手如林,异口同声,也只不过徒有形式;问题太难吧,学生茫然不知所云,大眼瞪小眼,专等老师来揭谜底。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提问,而且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二、课堂提问要具有趣味性和新奇性
课堂提问是诱发学生思考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课堂提问要具有趣味性和新奇性,以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需要。提问如果单调、呆板,难免千篇一律,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也懒得思考。如果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推动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能使学生思维变得非常活跃,还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给学生带来一种高涨和激动的情绪。
例如,在学习“圆”之前,可以问学生汽车的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如果做成其他形状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马上活跃起来,都假想汽车车轮是方的,坐在车里的感觉会是怎样的。然后学生热烈讨论,对呀!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由此对圆产生兴趣,激发了学生研究圆的积极性和迫切性。
三、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和逻辑性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活动。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动力的核心,思维始于问题。课堂就要着眼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一观点已被人们认同。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思维、思考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那就必须使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说,要使它具有解决任务的性质。教师越是善于给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一种解决任务的性质,那么他们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积极地投入到这种活动中,障碍和困难就会暴露得越加明显,从而使脑力劳动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通过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提问,诱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在问、思、答的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比如,在设计问题时,可设计多答案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能全面地考虑问题,做到分析严密、表达严谨。例如,在学习定积分引入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1.我们都会用梯形面积公式求梯形面积,那假如梯形一边是曲边(比如是函数y=x2图象的一部分),这时如何求它的面积呢?
2.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很容易计算,那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如何计算呢?
学生很用心地在思考,但想不出来,然后我告诉他们只要学习了定积分,这类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这样他们对定积分就很感兴趣,自然而然会认真听接下来的新课。
四、课堂提问必须服务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在限定的时间(40分钟)内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所以课上的每一秒钟都应成为有效的教学时间。恰当地设计提问的每一个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我认为,对每一节课的提问按性能可分为三类:复习性提问、尝试性提问、提示性提问。
1.复习性提问是复习旧知,一般安排在新授之前,目的是为学习新课做必要的知识铺垫,或是作为引入新课的“引桥”,那些为提问而提问或仅仅是为了稳定学生情绪作用的提问不如不设。
2.尝试性提问则是根据教材的重点(或难点)设计的具有探究性、障碍性的问题。问题的探究空间以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为准,通过学生的尝试活动(动脑、动手、动口),使其意识到问题的实质,或是悟出其中的道路,或发现其中的关系,或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尝试性提问是新课的重要教学环节。
3.提示性提问是在问题较难时,给学生在思路上的提醒。在新授阶段之后的例题教学中,不能就题论题,而应以新授的某一知识点为基点,设计提示性问题,让学生尝试,达到通过例题教学强化本节所学某一知识点的目的。
以上三类提问,因课而异,如有的直接导入好,就不需要设复习提问;有的例题比较简单,提示性提问也没有必要,而尝试性提问则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问题怎样设计才是是恰当的问题呢?我认为以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圆心”,以服务于突出重点(或突破难点)为“半径”画“圆”,与重点紧密联系的问题为恰当的问题,与重点关系不大、不设也可的问题为不恰当的问题。
总之,课堂提问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备学生、备学情,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把握提问契机,多设计、巧设计问题,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当然,这样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师生交流多,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就很好。
(作者单位 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
一、课堂提问要恰当得法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问题提得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索就可以回答,纵然举手如林,异口同声,也只不过徒有形式;问题太难吧,学生茫然不知所云,大眼瞪小眼,专等老师来揭谜底。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提问,而且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二、课堂提问要具有趣味性和新奇性
课堂提问是诱发学生思考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课堂提问要具有趣味性和新奇性,以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需要。提问如果单调、呆板,难免千篇一律,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也懒得思考。如果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推动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能使学生思维变得非常活跃,还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给学生带来一种高涨和激动的情绪。
例如,在学习“圆”之前,可以问学生汽车的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如果做成其他形状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马上活跃起来,都假想汽车车轮是方的,坐在车里的感觉会是怎样的。然后学生热烈讨论,对呀!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由此对圆产生兴趣,激发了学生研究圆的积极性和迫切性。
三、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和逻辑性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一种思维活动。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动力的核心,思维始于问题。课堂就要着眼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一观点已被人们认同。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思维、思考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那就必须使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说,要使它具有解决任务的性质。教师越是善于给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一种解决任务的性质,那么他们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积极地投入到这种活动中,障碍和困难就会暴露得越加明显,从而使脑力劳动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通过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提问,诱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大脑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在问、思、答的过程中,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比如,在设计问题时,可设计多答案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能全面地考虑问题,做到分析严密、表达严谨。例如,在学习定积分引入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
1.我们都会用梯形面积公式求梯形面积,那假如梯形一边是曲边(比如是函数y=x2图象的一部分),这时如何求它的面积呢?
2.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很容易计算,那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如何计算呢?
学生很用心地在思考,但想不出来,然后我告诉他们只要学习了定积分,这类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这样他们对定积分就很感兴趣,自然而然会认真听接下来的新课。
四、课堂提问必须服务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在限定的时间(40分钟)内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所以课上的每一秒钟都应成为有效的教学时间。恰当地设计提问的每一个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我认为,对每一节课的提问按性能可分为三类:复习性提问、尝试性提问、提示性提问。
1.复习性提问是复习旧知,一般安排在新授之前,目的是为学习新课做必要的知识铺垫,或是作为引入新课的“引桥”,那些为提问而提问或仅仅是为了稳定学生情绪作用的提问不如不设。
2.尝试性提问则是根据教材的重点(或难点)设计的具有探究性、障碍性的问题。问题的探究空间以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为准,通过学生的尝试活动(动脑、动手、动口),使其意识到问题的实质,或是悟出其中的道路,或发现其中的关系,或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尝试性提问是新课的重要教学环节。
3.提示性提问是在问题较难时,给学生在思路上的提醒。在新授阶段之后的例题教学中,不能就题论题,而应以新授的某一知识点为基点,设计提示性问题,让学生尝试,达到通过例题教学强化本节所学某一知识点的目的。
以上三类提问,因课而异,如有的直接导入好,就不需要设复习提问;有的例题比较简单,提示性提问也没有必要,而尝试性提问则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问题怎样设计才是是恰当的问题呢?我认为以教材的重点(难点)为“圆心”,以服务于突出重点(或突破难点)为“半径”画“圆”,与重点紧密联系的问题为恰当的问题,与重点关系不大、不设也可的问题为不恰当的问题。
总之,课堂提问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我们每一位教师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备学生、备学情,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把握提问契机,多设计、巧设计问题,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当然,这样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师生交流多,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就很好。
(作者单位 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