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山远黛,山风习习。
走进武隆区仙女山街道荆竹村归原小镇,仿佛重回童年时光。竹墙篱笆,瓦砖木枋,还有漫山遍野的秋英花,让游客流连忘返。
2015年以前,荆竹村还是一个藏在深山、无人问津的贫困村。年轻人离家外出,打工谋生;老年人守着土地,辛勤开垦,却只得温饱。但如今,荆竹村不仅是仙女山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还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短短5年,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没路、没水、没钱、没人
没路、没水、没钱、没人。四个“没”字,道尽了荆竹村曾经的苦楚。
这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山村,居住着2000多户村民,面积达34平方公里。在2015年,荆竹村不仅只有不到10公里的水泥公路,还面临着特别缺水的困境。
“从我记事起,我们一直都是靠雨水和雪水生活。”荆竹村村民冉光地说。
地处武隆区仙女山的荆竹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以岩石居多,难以形成地表径流,只有靠蓄水池积攒饮用水。
这样的地理条件导致荆竹村的村民大多只能以种植红薯和土豆为生,唯一能种植的经济作物就是烤烟。
“那时候大家都穷。”冉光地说。
恶劣的地理条件和长期贫困的状态,使村民对家乡逐渐失去了信心。外出打工成为村里年轻人谋生的方式。
年轻劳动力的流失,让穷根在这片土地越扎越深。
2015年初,一个名叫范鲁峰的外地人闯进了这个隐藏在大山中的村庄。村里的一切都让范鲁峰感到震惊。
喀斯特地貌虽然给荆竹村带来了贫瘠的土壤,但也为荆竹村保留了成片的森林、草场,营造了天坑、峡谷、峭壁等景观,这里珍藏着原始的自然风光。
傍晚来临,范鲁峰站在被群山包围的荆竹村,看远山与晚霞相映,飞鸟散入深林;看老农荷锄而归,孩童光着脚丫跑过田坎。这个山东男人情不自禁地红了眼眶。
“就是这里了。”范鲁峰对自己说。
拥有多年地产及旅游项目设计运营经验的范鲁峰和他的团队一直想要找一个合适的村庄,为城市人打造一个田园梦。他们找了很久,也考察了很多村庄,始终没有一个能让他们满意。
但这次他觉得,荆竹村就是他们开发新项目的最佳选址地,而且这里毗邻武隆区仙女山景区,客源不成问题。
综合考虑后,范鲁峰和他的团队决定在荆竹村打造一个集“旅游景区 田园综合体 特色小镇 美丽乡村建设”于一体的全新融合发展项目。
“荆竹村的乡土价值无限。”范鲁峰要挖掘荆竹村的文旅价值,在荆竹村为城市人打造一个田园梦,让城市人的乡愁有归处,让荆竹人在家乡有出路。
挡工老人变身调解员
项目定下来以后,各项工作渐次铺开,但接踵而至的困难远远超出了范鲁峰的预想。
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多变的气候环境、大型机械无法通过的窄路、巨大的前期资金投入……
一个个难题,摆在范鲁峰面前,其中最难的,莫过于如何获得村民的支持。
项目伊始,在仙女山街道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范鲁峰及其团队很快便与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但当团队准备为村民铺设供水管道时,矛盾来了。
要将自来水引入荆竹村,需要通过7个村民小组,这不可避免地会占用村民的部分土地。
在农村,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一位情绪激动的老人,甚至躺在施工场地,阻止水管铺设。老人说:“如果项目做不成,你们拍拍屁股走了,我们没有了土地,以后还怎么生活?”
得知老人的顾虑后,团队继续与他沟通:“大爷,水管铺好后,你的子子孙孙都有自来水喝,这7个村民小组的1000多户村民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挑水喝了。”
这句话让老人想起了以前的日子。他从地上爬了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离开了。后来,团队再与村民有矛盾时,他还主动做起了调解员。
2016年春天,这条总长约7公里的自来水管终于铺设完成。当主水管中喷涌出自来水时,围观的荆竹村村民齐齐鼓掌。鞭炮声、欢呼声、感谢声久久回荡在山谷上空。
“在归原小镇项目建设的头两年,我们为荆竹村新增了电力负荷,修建了柏油马路,安装了路灯,增设了信号塔。这些投入是巨大的。”资金重压之下,范鲁峰的团队也曾出现巨大分歧。
“但项目上的事情,我们一项也没有停下来。”说到这段经历,范鲁峰挠了挠自己日渐稀疏的头发,笑着说,“这几年,我的头发都掉了一半。”
2019年下半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让荆竹村沸腾起来。岭南投资有限公司携重金入股归原小镇项目,助推归原小镇持续发展。国内5家知名民宿也陆续入驻归原小镇。
荆竹村,这个百年山村,终于迎来自己的闪光时刻。
走出去的大学生想回来
2020年8月26日,67岁的王晓芸坐在归原小镇悬崖图书馆的落地窗前,眉目舒展,面带笑意。
“这里太美了,近可观松柏挺拔,远可看青山连绵。”一周前,王晓芸和老伴一起来仙女山避暑,因留恋归原小镇的美景与闲适的乡村生活,停留了多日还不愿离开。
“今天下午我们还要去摘西瓜呢。”王晓芸笑着说。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我们尽最大可能保留了荆竹村的原始状态。”范鲁峰说,“悬崖图书馆的前身,是一个已经破败的烤烟房。改建时,我们保留其原始结构,借用木瓦砖石与玻璃、钢材,赋予了烤烟房新的功能。”
为达到保留原始状态的目的,团队额外做了很多工作,也付出了很高的成本。回收旧砖瓦,翻新老木材,甚至将项目范围内所有直径达15厘米的树木都保留下来。“为此我们多修了很多路。”范鲁峰笑着说道。
“归原小镇不单单是一个乡村文旅开发项目,它还是一个尝试将城市与乡村连接、与乡村共生,让乡村价值永续的项目。”荆竹村党支部书记王臣说。
“以前,冬天大雪漫天,我家土房里面和外面一样冷。”这是荆竹村50岁村民冉光杨的痛苦经历。
但随着归原小镇项目的建设落地,幸福生活渐渐向他走近。
2016年,冉光杨开始到归原小镇项目做水电工,一个月工资有5000元。
2019年,归原小镇人气渐旺,冉光杨在这里租下一个门面,开起了小超市。截至今年8月底,超市共为他带来10多万元的纯收益。
前段时间,冉光杨还新修了房屋,家里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彻底成为过去。
“全靠归原小镇这个项目。”冉光杨感慨地说。
據统计,归原小镇项目开建后,陆续解决了当地几百名村民的务工问题,让老乡在家门口就业的同时,还带动附近村民发展特色餐饮、民宿、采摘等产业。
“现在归原小镇周边已有5家村民开办的民宿,共100多个房间。旺季时,一房难求。”归原小镇运营部副总经理朱颜成说。
8月底,范鲁峰接到一个大学生的求职电话,让他分外激动。因为这个大学生从小在荆竹村长大,“这意味着荆竹村的年轻人不再只想着走出去,而是想要回来了。我相信,未来回来的人会更多”。
“荆竹村是个大舞台,我们要搭好台,让他们好好唱一唱戏。”范鲁峰表示。
走进武隆区仙女山街道荆竹村归原小镇,仿佛重回童年时光。竹墙篱笆,瓦砖木枋,还有漫山遍野的秋英花,让游客流连忘返。
2015年以前,荆竹村还是一个藏在深山、无人问津的贫困村。年轻人离家外出,打工谋生;老年人守着土地,辛勤开垦,却只得温饱。但如今,荆竹村不仅是仙女山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还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短短5年,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没路、没水、没钱、没人
没路、没水、没钱、没人。四个“没”字,道尽了荆竹村曾经的苦楚。
这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山村,居住着2000多户村民,面积达34平方公里。在2015年,荆竹村不仅只有不到10公里的水泥公路,还面临着特别缺水的困境。
“从我记事起,我们一直都是靠雨水和雪水生活。”荆竹村村民冉光地说。
地处武隆区仙女山的荆竹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以岩石居多,难以形成地表径流,只有靠蓄水池积攒饮用水。
这样的地理条件导致荆竹村的村民大多只能以种植红薯和土豆为生,唯一能种植的经济作物就是烤烟。
“那时候大家都穷。”冉光地说。
恶劣的地理条件和长期贫困的状态,使村民对家乡逐渐失去了信心。外出打工成为村里年轻人谋生的方式。
年轻劳动力的流失,让穷根在这片土地越扎越深。
2015年初,一个名叫范鲁峰的外地人闯进了这个隐藏在大山中的村庄。村里的一切都让范鲁峰感到震惊。
喀斯特地貌虽然给荆竹村带来了贫瘠的土壤,但也为荆竹村保留了成片的森林、草场,营造了天坑、峡谷、峭壁等景观,这里珍藏着原始的自然风光。
傍晚来临,范鲁峰站在被群山包围的荆竹村,看远山与晚霞相映,飞鸟散入深林;看老农荷锄而归,孩童光着脚丫跑过田坎。这个山东男人情不自禁地红了眼眶。
“就是这里了。”范鲁峰对自己说。
拥有多年地产及旅游项目设计运营经验的范鲁峰和他的团队一直想要找一个合适的村庄,为城市人打造一个田园梦。他们找了很久,也考察了很多村庄,始终没有一个能让他们满意。
但这次他觉得,荆竹村就是他们开发新项目的最佳选址地,而且这里毗邻武隆区仙女山景区,客源不成问题。
综合考虑后,范鲁峰和他的团队决定在荆竹村打造一个集“旅游景区 田园综合体 特色小镇 美丽乡村建设”于一体的全新融合发展项目。
“荆竹村的乡土价值无限。”范鲁峰要挖掘荆竹村的文旅价值,在荆竹村为城市人打造一个田园梦,让城市人的乡愁有归处,让荆竹人在家乡有出路。
挡工老人变身调解员
项目定下来以后,各项工作渐次铺开,但接踵而至的困难远远超出了范鲁峰的预想。
复杂的喀斯特地貌、多变的气候环境、大型机械无法通过的窄路、巨大的前期资金投入……
一个个难题,摆在范鲁峰面前,其中最难的,莫过于如何获得村民的支持。
项目伊始,在仙女山街道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范鲁峰及其团队很快便与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但当团队准备为村民铺设供水管道时,矛盾来了。
要将自来水引入荆竹村,需要通过7个村民小组,这不可避免地会占用村民的部分土地。
在农村,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一位情绪激动的老人,甚至躺在施工场地,阻止水管铺设。老人说:“如果项目做不成,你们拍拍屁股走了,我们没有了土地,以后还怎么生活?”
得知老人的顾虑后,团队继续与他沟通:“大爷,水管铺好后,你的子子孙孙都有自来水喝,这7个村民小组的1000多户村民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挑水喝了。”
这句话让老人想起了以前的日子。他从地上爬了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离开了。后来,团队再与村民有矛盾时,他还主动做起了调解员。
2016年春天,这条总长约7公里的自来水管终于铺设完成。当主水管中喷涌出自来水时,围观的荆竹村村民齐齐鼓掌。鞭炮声、欢呼声、感谢声久久回荡在山谷上空。
“在归原小镇项目建设的头两年,我们为荆竹村新增了电力负荷,修建了柏油马路,安装了路灯,增设了信号塔。这些投入是巨大的。”资金重压之下,范鲁峰的团队也曾出现巨大分歧。
“但项目上的事情,我们一项也没有停下来。”说到这段经历,范鲁峰挠了挠自己日渐稀疏的头发,笑着说,“这几年,我的头发都掉了一半。”
2019年下半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让荆竹村沸腾起来。岭南投资有限公司携重金入股归原小镇项目,助推归原小镇持续发展。国内5家知名民宿也陆续入驻归原小镇。
荆竹村,这个百年山村,终于迎来自己的闪光时刻。
走出去的大学生想回来
2020年8月26日,67岁的王晓芸坐在归原小镇悬崖图书馆的落地窗前,眉目舒展,面带笑意。
“这里太美了,近可观松柏挺拔,远可看青山连绵。”一周前,王晓芸和老伴一起来仙女山避暑,因留恋归原小镇的美景与闲适的乡村生活,停留了多日还不愿离开。
“今天下午我们还要去摘西瓜呢。”王晓芸笑着说。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我们尽最大可能保留了荆竹村的原始状态。”范鲁峰说,“悬崖图书馆的前身,是一个已经破败的烤烟房。改建时,我们保留其原始结构,借用木瓦砖石与玻璃、钢材,赋予了烤烟房新的功能。”
为达到保留原始状态的目的,团队额外做了很多工作,也付出了很高的成本。回收旧砖瓦,翻新老木材,甚至将项目范围内所有直径达15厘米的树木都保留下来。“为此我们多修了很多路。”范鲁峰笑着说道。
“归原小镇不单单是一个乡村文旅开发项目,它还是一个尝试将城市与乡村连接、与乡村共生,让乡村价值永续的项目。”荆竹村党支部书记王臣说。
“以前,冬天大雪漫天,我家土房里面和外面一样冷。”这是荆竹村50岁村民冉光杨的痛苦经历。
但随着归原小镇项目的建设落地,幸福生活渐渐向他走近。
2016年,冉光杨开始到归原小镇项目做水电工,一个月工资有5000元。
2019年,归原小镇人气渐旺,冉光杨在这里租下一个门面,开起了小超市。截至今年8月底,超市共为他带来10多万元的纯收益。
前段时间,冉光杨还新修了房屋,家里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彻底成为过去。
“全靠归原小镇这个项目。”冉光杨感慨地说。
據统计,归原小镇项目开建后,陆续解决了当地几百名村民的务工问题,让老乡在家门口就业的同时,还带动附近村民发展特色餐饮、民宿、采摘等产业。
“现在归原小镇周边已有5家村民开办的民宿,共100多个房间。旺季时,一房难求。”归原小镇运营部副总经理朱颜成说。
8月底,范鲁峰接到一个大学生的求职电话,让他分外激动。因为这个大学生从小在荆竹村长大,“这意味着荆竹村的年轻人不再只想着走出去,而是想要回来了。我相信,未来回来的人会更多”。
“荆竹村是个大舞台,我们要搭好台,让他们好好唱一唱戏。”范鲁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