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PICC置管后致胸腔积液的临床分析及防范处理

来源 :全科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amin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胸腔积液新生儿病人的临床特点,通过对9例PICC少见并发症的经验总结,提高危重症新生儿医护人员的观察及应急处理能力。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9年7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留置PICC导管后并发胸腔积液9例新生儿病人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新生儿病人均为早产儿,留置PICC后首次拍片导管尖端位置4例未置入上腔静脉,5例置入上腔静脉,其中3例在住院6~29 d时发生导管异位。8例病人出现经皮测血氧饱和度(SpO 2)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住院病人在进行中医外治时发生烫伤的原因,为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减少中医外治医源性烫伤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8年1月1日—2020年8月1日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生的中医外治医源性烫伤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结果:中医外治医源性烫伤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与护理操作规范性及病人皮肤、意识、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结论:加强护士规范化操作的培训,建立并完善评估量表,开展护理安全巡查,改善中医治疗环境,以减少中医外治医源性烫伤事件的发生。
目的:探讨体位管理联合体位辅助在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在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的63例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VLBW/ELBW)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4月1日—2019年3月31日住院的31例VLBW/ELBW早产儿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住院的32例VLBW/ELBW早产儿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早产儿常规体位管理,观察组采用体位管理联合体位辅助方案。比较两组患儿在出院结局和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命体征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出生胎龄≤32周的27例早产儿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出生胎龄≤32周的26例早产儿为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出院胎龄、出院体重、住院天数、每天体重增长及氧疗天数、喂养情况(开奶日龄、全经口喂养胎龄、母乳量、总奶量、母乳占总奶量比率、每天摄入母乳量)、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后
目的:探究多感官促醒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神经功能、并发症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多感官促醒护理。比较干预后两组病人神经功能、并发症及苏醒时间的差异。结果:护理前两组病人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脑功能评分、功能障碍量表(DF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周及护理后4周观察组病人GC
目的:探讨阶梯式康复护理对腰椎后路融合术病人术后功能恢复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腰椎后路融合术病人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档案抽签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阶梯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心理状况、疼痛程度。结果:实施阶梯式康复护理后,试验组病人的功能恢复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病人的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