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德育 成长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29-01
从教多年,我渐渐意识到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有差别,即使他们都尽力付出努力,也不一定会结出丰硕成果,成才的路有千万条,真的不是所有的孩子一定要学习好才有出息,也不是只有学习好的孩子才品德高尚。有很多孩子,一旦老师不教他们了,他们见到曾经的老师如同陌路,令人心寒。当然,大部分孩子还是非常热情且恭敬地对待自己的恩师们的。我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基本要求:不求成才,但求成人。希望他们长大后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能通过正当渠道谋生,过有质量的生活,且有一定素质和素养。这其实也是对老师提出一个基本要求:重视孩子的德育教育,关注学生身心健康,让他们快乐茁壮成长,成为一个有能力,有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天天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天真烂漫的学生。他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那么,这些含苞待放的花朵长大后到底是牡丹,玫瑰,兰花,还是仙人掌,或是罂粟呢?谁也不能跑到未来去给他们定位。身为一线教师,我们所承担的不仅仅是传授文化知识的重任,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文明素养和民族精神的未来社会人。在这个开放的多元化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青少年及早实施健康教育迫在眉睫。我认为,若要孩子们健康成长,德育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你的一言一行,在无形中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不自觉地起到模范作用。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严格自律,以身作则,躬身践行,把“德育教育” 落实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做淑女,和风细雨;做绅士,彬彬有礼。知行统一是德育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学生们的德育教育要获得发展的活力,必须探索为何落实不易的内在的、根本的原因。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把握德育的方向,走出困境,提高学生们的德育工作的实效。
教育孩子是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三位合一,才能全方位的推进学生的德育教育。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游戏厅、网吧、酒吧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加上单亲家庭的数量增加,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经常从一些非主流媒体上看到一些视频,老师和学生扭打在一起,或者教师过度体罚学生引起强烈不满甚至被群攻,或者家长到学校去为给学生出气对老师大打出手,甚至老师在课堂上教育学生被偷拍视频放到媒体,引发众喷子的口水大战。诸多教育冲突的出现,有学生的原因,有个别教师的原因,也有家庭教育的原因。我们不想为个别有失风度的同仁辩解,即使他们真有苦衷,也请你尽可能用和平方式来解决,何必跟学生动用武力呢。但是,冲突发生的更多原因,是学生的德育缺失。家有家规,校有校纪,国有国法。如果我们都能真正做到遵纪守法,用规矩来自觉约束自己,这样的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也许会大大减少。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家长嘴里叼着烟,手里摸着牌,对孩子的老师肆意评判,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说落老师的不是,完全不尊重教师。孩子有这样的家长,受这样的家教,在学校能心甘情愿地尊师重教吗?能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心服口服吗?所以,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家庭教育更是重要因素。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引导,灌输的是真、善、美纯理性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上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一旦学生走出校园,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多么遥远,多么单薄,多么脆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受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影响,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表现出了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期望过高型等多种方式,这造成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如因缺乏关爱或金钱而带来的自卑而又敏感脆弱的性格;因教育失衡而导致的品质退化;因环境封闭而导致的视野狭窄,思想保守等等。作为老师,要像医生那样,望闻问切,追根溯源,针对不同表现,做个别研究,才能对症下药。有些学生的问题根源,可能来自家庭,来自家长,若一味追究学生的责任,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学生离我们的德育目标越来越远。
而近些年来的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也呈现出一种比较普遍的倾向。从前人们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几乎每个孩子的周末都会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和特长班。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也逼得家长们关心重视子女的分数,而淡漠了孩子們的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也是主要看“升学率”的高低,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学校在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不得不为了学校的“声誉”和单纯的“成绩”而轻视道德教育的功能,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使德育工作经常流于形式。
党的十八大提出重视国学经典,利用传统文化的学习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好似一针强心剂,给学校和教师带来新的动力,让学校在继续抓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质教育有了新的重视。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引导者,我们开始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利用每周的班级团活动来具体指导学生的日常德育;经常性开展不同主题的传统文化经典演讲会增强学生的德育观等等。当学生们在进行自我教育时,他不仅是受教育者,而且成为教育者。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了道德教育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对提高中学德育实效具有重要作用。学校的德育教育本质上就是教育者把道德规范传递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形成道德的过程。我们希望通过循序渐进的德育滋润,让学生树立为集体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让他们自主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如沐春风一般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尊重师长,友爱同学,团结互助,让礼貌和修养成为融入血液的自来精神。
学校处处是教育。德育教育、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让学生既成人又成材,是我们对他们的殷切希望,我们必须率先垂范,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知书达理的学生,他们到了社会能自觉用道德约束自己,我们的民族文化才会永垂不朽,我们的教育才算得上成功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29-01
从教多年,我渐渐意识到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有差别,即使他们都尽力付出努力,也不一定会结出丰硕成果,成才的路有千万条,真的不是所有的孩子一定要学习好才有出息,也不是只有学习好的孩子才品德高尚。有很多孩子,一旦老师不教他们了,他们见到曾经的老师如同陌路,令人心寒。当然,大部分孩子还是非常热情且恭敬地对待自己的恩师们的。我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基本要求:不求成才,但求成人。希望他们长大后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能通过正当渠道谋生,过有质量的生活,且有一定素质和素养。这其实也是对老师提出一个基本要求:重视孩子的德育教育,关注学生身心健康,让他们快乐茁壮成长,成为一个有能力,有素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为一名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天天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天真烂漫的学生。他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那么,这些含苞待放的花朵长大后到底是牡丹,玫瑰,兰花,还是仙人掌,或是罂粟呢?谁也不能跑到未来去给他们定位。身为一线教师,我们所承担的不仅仅是传授文化知识的重任,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文明素养和民族精神的未来社会人。在这个开放的多元化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青少年及早实施健康教育迫在眉睫。我认为,若要孩子们健康成长,德育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你的一言一行,在无形中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不自觉地起到模范作用。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严格自律,以身作则,躬身践行,把“德育教育” 落实到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做淑女,和风细雨;做绅士,彬彬有礼。知行统一是德育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学生们的德育教育要获得发展的活力,必须探索为何落实不易的内在的、根本的原因。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把握德育的方向,走出困境,提高学生们的德育工作的实效。
教育孩子是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三位合一,才能全方位的推进学生的德育教育。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游戏厅、网吧、酒吧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加上单亲家庭的数量增加,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经常从一些非主流媒体上看到一些视频,老师和学生扭打在一起,或者教师过度体罚学生引起强烈不满甚至被群攻,或者家长到学校去为给学生出气对老师大打出手,甚至老师在课堂上教育学生被偷拍视频放到媒体,引发众喷子的口水大战。诸多教育冲突的出现,有学生的原因,有个别教师的原因,也有家庭教育的原因。我们不想为个别有失风度的同仁辩解,即使他们真有苦衷,也请你尽可能用和平方式来解决,何必跟学生动用武力呢。但是,冲突发生的更多原因,是学生的德育缺失。家有家规,校有校纪,国有国法。如果我们都能真正做到遵纪守法,用规矩来自觉约束自己,这样的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情也许会大大减少。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家长嘴里叼着烟,手里摸着牌,对孩子的老师肆意评判,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说落老师的不是,完全不尊重教师。孩子有这样的家长,受这样的家教,在学校能心甘情愿地尊师重教吗?能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心服口服吗?所以,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情,家庭教育更是重要因素。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引导,灌输的是真、善、美纯理性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上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一旦学生走出校园,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多么遥远,多么单薄,多么脆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受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影响,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表现出了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期望过高型等多种方式,这造成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如因缺乏关爱或金钱而带来的自卑而又敏感脆弱的性格;因教育失衡而导致的品质退化;因环境封闭而导致的视野狭窄,思想保守等等。作为老师,要像医生那样,望闻问切,追根溯源,针对不同表现,做个别研究,才能对症下药。有些学生的问题根源,可能来自家庭,来自家长,若一味追究学生的责任,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学生离我们的德育目标越来越远。
而近些年来的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也呈现出一种比较普遍的倾向。从前人们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几乎每个孩子的周末都会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和特长班。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也逼得家长们关心重视子女的分数,而淡漠了孩子們的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也是主要看“升学率”的高低,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学校在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不得不为了学校的“声誉”和单纯的“成绩”而轻视道德教育的功能,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使德育工作经常流于形式。
党的十八大提出重视国学经典,利用传统文化的学习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好似一针强心剂,给学校和教师带来新的动力,让学校在继续抓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质教育有了新的重视。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引导者,我们开始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利用每周的班级团活动来具体指导学生的日常德育;经常性开展不同主题的传统文化经典演讲会增强学生的德育观等等。当学生们在进行自我教育时,他不仅是受教育者,而且成为教育者。在这种情况下,实现了道德教育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对提高中学德育实效具有重要作用。学校的德育教育本质上就是教育者把道德规范传递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形成道德的过程。我们希望通过循序渐进的德育滋润,让学生树立为集体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让他们自主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如沐春风一般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尊重师长,友爱同学,团结互助,让礼貌和修养成为融入血液的自来精神。
学校处处是教育。德育教育、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让学生既成人又成材,是我们对他们的殷切希望,我们必须率先垂范,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知书达理的学生,他们到了社会能自觉用道德约束自己,我们的民族文化才会永垂不朽,我们的教育才算得上成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