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人工髓核假体植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3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患者意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采用人工髓核假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18例传统单纯髓核摘除术,观察和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均临床治愈,回访后椎间隙高度较手术前平均增加15.2%,无髓核假体移位突出,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髓核摘除术组。结论:人工髓核假体植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既能恢复脊柱的节段稳定性,又保持脊柱节段的活动性,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人工髓核假体;腰椎间盘突出;临床
以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为代表的各种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规手术方式是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伴有滑脱或不稳则行脊椎融合术。但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常可造成腰椎椎间盘高度降低、椎间隙变窄、活动度减小、脊椎不稳、顽固性下腰痛甚至脊椎滑脱等并发症;而脊椎融合术则使相邻节段应力增加,加速邻近节段退变[2]。有报道人工髓核假体置换能维持椎间盘高度、保留脊柱节段的稳定性和活动度,防止或减缓小关节的退变。
本文对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人工髓核假体植入术治疗,得到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5~55岁,平均40.5岁。病程6个月~11a,平均32.9个月。患者术前均有腰痛,合并放射性下肢痛或麻木,腰部活动受限,所有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均受到严重影响。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突出节段分布为:L3、42例、L4、516例、L5S17例。
1.2 病例选择
本组所有病例均为经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后证实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前均经过3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且效果不满意。所有病人均主诉典型的单侧坐骨神经痛,其中8例伴有腰痛。术前视觉疼痛评分(VAS)坐骨神经痛为7.8分、腰痛为6.4分。X线测量:所有置换的椎间隙高度均在5mm以上,平均为8.6mm,同时排除突出间盘的骨化及节段性不稳定。
1.3 方法
治疗组使用的为由美国Raymedica公司研发的PDN Solo假体,采用后正中入路,行标准髓核摘除术,术中保证小关节囊及关节突的完整。彻底清除髓核组织后,用椎板撑开器将椎间隙适当撑开,用试模测量椎间隙高度,选用合适型号的假体,在配属器械的引导下将假体植入,尽量使假体的长轴与人体矢状面垂直。经C臂检测证实假体位置满意后,冲洗并关闭切口。术后处理:术后3d患者开始佩戴腰围支具下床活动,活动量逐渐增加。腰围佩戴至术后2个月。
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
1.4 随访情况
诊断标准:①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均消失,功能明显改善;②好转:床症状部分消失,功能部分改善;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功能部分障碍;④恶化:临床症状加重,功能明显障碍。其他指标如下:侧位X线片测量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以病变椎间隙后缘高度为准,为消除X线片放大率的影响,以病变椎间隙后缘高度(AB)与上位椎体中部矢状径(CD)的比值(R)来表示。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6~15个月回访,平均10.8个月。治疗组18例患者均临床治愈;术后复查X线片与CT检查均无假体移位,植入PDN后椎间盘高度平均增加15.2%。对照组临床治愈1例,好转8例,无效6例,恶化3例;术后X线及CT随访,几乎所有患者都继发椎间隙变窄并继发腰椎不稳、椎管狭窄和退行性小关节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对于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常用治疗方法是椎间盘切除术或脊柱融合术。前者可以有效地缓解坐骨神经痛,但由于手术本身使椎间盘的结构受到了进一步的破坏,因此无法缓解由于椎间盘退变而引起的腰痛,甚至使其加重[3]。多篇报道显示单纯椎间盘切除术后,有60~70%的病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腰痛,這也是当年Cloward将PLIF手术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4,5]。脊柱融合术弥补了单纯椎间盘切除术的弊端,产生了较为肯定的临床效果,但所有关节融合术都是以牺牲关节的生理结构与功能为代价的。长期的临床随访结果显示了脊柱融合术的一些问题,如融合失败、邻近节段退变加重、内固定断裂等。这些问题表明脊柱融合手术对于年轻病人并非理想的选择。
人工椎间盘既处理了病变的椎间盘,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椎间盘的运动功能。目前的人工椎间盘置换包括人工全椎间盘置换和人工髓核置换术,前者的结构与髋、膝等人工假体相似,虽然已经进入临床,但由于手术入路、适应证选择、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问题,故尚无明确的临床疗效[6]。PDN是人工髓核假体中的代表,由聚乙烯外罩包裹水凝胶而构成,生物力学试验证实其具有恢复椎间盘功能和维持椎间盘高度的作用,并可以应用于轻、中度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腰腿痛。
参考文献
[1]徐印坎,贾连顺,胡玉华,等.腰椎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附20例随访)[J].颈腰痛杂志,2000,21(1):23~5.
[2]余铮,王大平,李振宇,等.PDN2SOL人工髓核置换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5,9(6):444-446.
[3]PeterM.Klara,Charles D. Ray artificial nucleus replacement[J].Spine,2002,27(12):1374-1377.
[4]廖翔,邵增务,杨述华.髓核移植的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2):765-767.
[5]王洪伟,叶军,苏训同,等.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并发症分析及对策[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2):761-763.
[6]Thomas J.Errico lumbar disc arthroplasty[J].ClinicalOrthopaedicsand Related Research,2005,435:106-117.
【关键词】 人工髓核假体;腰椎间盘突出;临床
以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为代表的各种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常规手术方式是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伴有滑脱或不稳则行脊椎融合术。但单纯椎间盘髓核摘除常可造成腰椎椎间盘高度降低、椎间隙变窄、活动度减小、脊椎不稳、顽固性下腰痛甚至脊椎滑脱等并发症;而脊椎融合术则使相邻节段应力增加,加速邻近节段退变[2]。有报道人工髓核假体置换能维持椎间盘高度、保留脊柱节段的稳定性和活动度,防止或减缓小关节的退变。
本文对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8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人工髓核假体植入术治疗,得到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5~55岁,平均40.5岁。病程6个月~11a,平均32.9个月。患者术前均有腰痛,合并放射性下肢痛或麻木,腰部活动受限,所有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均受到严重影响。患者经CT或MRI检查证实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突出节段分布为:L3、42例、L4、516例、L5S17例。
1.2 病例选择
本组所有病例均为经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后证实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前均经过3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且效果不满意。所有病人均主诉典型的单侧坐骨神经痛,其中8例伴有腰痛。术前视觉疼痛评分(VAS)坐骨神经痛为7.8分、腰痛为6.4分。X线测量:所有置换的椎间隙高度均在5mm以上,平均为8.6mm,同时排除突出间盘的骨化及节段性不稳定。
1.3 方法
治疗组使用的为由美国Raymedica公司研发的PDN Solo假体,采用后正中入路,行标准髓核摘除术,术中保证小关节囊及关节突的完整。彻底清除髓核组织后,用椎板撑开器将椎间隙适当撑开,用试模测量椎间隙高度,选用合适型号的假体,在配属器械的引导下将假体植入,尽量使假体的长轴与人体矢状面垂直。经C臂检测证实假体位置满意后,冲洗并关闭切口。术后处理:术后3d患者开始佩戴腰围支具下床活动,活动量逐渐增加。腰围佩戴至术后2个月。
对照组采用传统单纯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
1.4 随访情况
诊断标准:①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均消失,功能明显改善;②好转:床症状部分消失,功能部分改善;③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功能部分障碍;④恶化:临床症状加重,功能明显障碍。其他指标如下:侧位X线片测量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以病变椎间隙后缘高度为准,为消除X线片放大率的影响,以病变椎间隙后缘高度(AB)与上位椎体中部矢状径(CD)的比值(R)来表示。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6~15个月回访,平均10.8个月。治疗组18例患者均临床治愈;术后复查X线片与CT检查均无假体移位,植入PDN后椎间盘高度平均增加15.2%。对照组临床治愈1例,好转8例,无效6例,恶化3例;术后X线及CT随访,几乎所有患者都继发椎间隙变窄并继发腰椎不稳、椎管狭窄和退行性小关节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对于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常用治疗方法是椎间盘切除术或脊柱融合术。前者可以有效地缓解坐骨神经痛,但由于手术本身使椎间盘的结构受到了进一步的破坏,因此无法缓解由于椎间盘退变而引起的腰痛,甚至使其加重[3]。多篇报道显示单纯椎间盘切除术后,有60~70%的病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腰痛,這也是当年Cloward将PLIF手术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4,5]。脊柱融合术弥补了单纯椎间盘切除术的弊端,产生了较为肯定的临床效果,但所有关节融合术都是以牺牲关节的生理结构与功能为代价的。长期的临床随访结果显示了脊柱融合术的一些问题,如融合失败、邻近节段退变加重、内固定断裂等。这些问题表明脊柱融合手术对于年轻病人并非理想的选择。
人工椎间盘既处理了病变的椎间盘,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椎间盘的运动功能。目前的人工椎间盘置换包括人工全椎间盘置换和人工髓核置换术,前者的结构与髋、膝等人工假体相似,虽然已经进入临床,但由于手术入路、适应证选择、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问题,故尚无明确的临床疗效[6]。PDN是人工髓核假体中的代表,由聚乙烯外罩包裹水凝胶而构成,生物力学试验证实其具有恢复椎间盘功能和维持椎间盘高度的作用,并可以应用于轻、中度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腰腿痛。
参考文献
[1]徐印坎,贾连顺,胡玉华,等.腰椎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附20例随访)[J].颈腰痛杂志,2000,21(1):23~5.
[2]余铮,王大平,李振宇,等.PDN2SOL人工髓核置换术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5,9(6):444-446.
[3]PeterM.Klara,Charles D. Ray artificial nucleus replacement[J].Spine,2002,27(12):1374-1377.
[4]廖翔,邵增务,杨述华.髓核移植的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2):765-767.
[5]王洪伟,叶军,苏训同,等.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并发症分析及对策[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2):761-763.
[6]Thomas J.Errico lumbar disc arthroplasty[J].ClinicalOrthopaedicsand Related Research,2005,435:10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