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家居中,最难处理的不是沙发,不是床,当然更不会是电视机与书架。它们总是理所当然地占据着家庭里最显赫的地方,就像一方霸主,几年,也许几十年都不会挪动半步。而杂物,比如一段用过的绒线、一张过期的报纸、一只空空的鞋盒、一件不再时尚、很久不穿又舍不得丢掉的大衣……诸如此类,当初购买的时候,也曾是主人的宝贝。可后来,旧了,破了,或者被新生代取代了。慢慢地,它们开始成为杂物。成为杂物的它们,逐步被清理出原来的地儿,被丢进床底、门后、阳台。居无定所,今天在这里,明天因为挡了路又被丢去另一个地方。
如此这番之后,终于有一天,主人下定决心,将它们丢进了垃圾筒。杂物终于一无是处地成了一件名副其实的垃圾。主人家从此少了一个碍手碍脚的东西。对于杂物,倒也不见得是件坏事。从此以后,再也用不着承受主人的白眼、唠叨与飞毛腿。江海从此去,没有了头上的片瓦与脚底的寸地,却换来了场无可言说的自由之旅。也许某天,会被某人拾去,一番梳洗,又重新成为某人的宝贝。又或者,与垃圾们一起,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
而主人呢?扔杂物的时候往往是快意的,为那杂物,也为自己终于下定的决心。可是,多半要不了多久,主人就会后悔。给孩子的洋娃娃扎个头发,就缺了一节绒线;有一双鞋子要收纳,正好缺了一只鞋盒。有时候,一幅画因为少了根钉子不得不搁在墙角……杂物,等到主人想起来时已经丢掉了。然后想,要是没丢掉该有多好。只是杂物,却再也听不到,也不想听了……
然后,过几天,照样还得丢。那些放在衣柜里很久没见阳光的衣服,终于也在某天被送到了捐赠箱,再经历着同样的命运 。
然而,也会有不一样的人。哪怕一颗钉子,也舍不得丢掉。外婆是这样的,母亲是这样,奶奶也是,甚至父亲。曾听母亲说,外婆有一只养了十八年的鸡,最后老死的时候,外婆将它埋在了家门口的一棵树下。我也亲眼见到奶奶有一根包头的黑纱,一直用到八十多岁,都还舍不得丢掉。每到冬天,她就会拿出来,一道一道缠在自己越来越少越来越白的头发上。我还记得父亲有一件藏青色中山装,一穿穿了几十年。奇怪的是,好像父亲的衣服总也穿不坏。只是洗白了,颜色越来越浅了。我也记得,我们的父辈总是不愿意丢掉一粒饭。他们总是把掉落的饭粒捡拾起来自己吃掉……
从前,我总是不懂。然后会去责怪。责怪母亲,为什么总要让那些杂物占据着大半个家;责怪父亲为什么不穿我送给他的新衣。
这些天,在梅雨季节的缝隙,偶尔的阳光照临之时,我把那些有幸没被扔掉的衣服拿出来,洗干净,好好地在太阳底下晒上一番。然后,当我穿在身上,忽然觉得有一种被幸福包裹的感觉。与那些刚刚从生产线上下来的新衣服相比,它们的身上有我的记忆,我的过往曾被它们见证。它们,实在的,已经与我的血肉联系在一起,深深感染了我的气息。在这一刻,我开始理解我的祖辈。他们对于物的爱惜,不只是因为贫穷。也许是受过生活的苦,所以对万物都存了敬畏之心。也许是因为年纪大了,见过了太多的生老病死,反而不愿意伤害任何一样东西,哪怕是那些看上去没有生命的。但更多的,我以为是,她们只是不想让任何一个物件夭折,她们只想让每一个物件都能够随着时光,和自己一起走到生命的终点。
因为同情,所以慈悲。她们宁可杂乱,也要留它们在身边。她们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抵達了生命与信仰的彼岸。
如此这番之后,终于有一天,主人下定决心,将它们丢进了垃圾筒。杂物终于一无是处地成了一件名副其实的垃圾。主人家从此少了一个碍手碍脚的东西。对于杂物,倒也不见得是件坏事。从此以后,再也用不着承受主人的白眼、唠叨与飞毛腿。江海从此去,没有了头上的片瓦与脚底的寸地,却换来了场无可言说的自由之旅。也许某天,会被某人拾去,一番梳洗,又重新成为某人的宝贝。又或者,与垃圾们一起,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
而主人呢?扔杂物的时候往往是快意的,为那杂物,也为自己终于下定的决心。可是,多半要不了多久,主人就会后悔。给孩子的洋娃娃扎个头发,就缺了一节绒线;有一双鞋子要收纳,正好缺了一只鞋盒。有时候,一幅画因为少了根钉子不得不搁在墙角……杂物,等到主人想起来时已经丢掉了。然后想,要是没丢掉该有多好。只是杂物,却再也听不到,也不想听了……
然后,过几天,照样还得丢。那些放在衣柜里很久没见阳光的衣服,终于也在某天被送到了捐赠箱,再经历着同样的命运 。
然而,也会有不一样的人。哪怕一颗钉子,也舍不得丢掉。外婆是这样的,母亲是这样,奶奶也是,甚至父亲。曾听母亲说,外婆有一只养了十八年的鸡,最后老死的时候,外婆将它埋在了家门口的一棵树下。我也亲眼见到奶奶有一根包头的黑纱,一直用到八十多岁,都还舍不得丢掉。每到冬天,她就会拿出来,一道一道缠在自己越来越少越来越白的头发上。我还记得父亲有一件藏青色中山装,一穿穿了几十年。奇怪的是,好像父亲的衣服总也穿不坏。只是洗白了,颜色越来越浅了。我也记得,我们的父辈总是不愿意丢掉一粒饭。他们总是把掉落的饭粒捡拾起来自己吃掉……
从前,我总是不懂。然后会去责怪。责怪母亲,为什么总要让那些杂物占据着大半个家;责怪父亲为什么不穿我送给他的新衣。
这些天,在梅雨季节的缝隙,偶尔的阳光照临之时,我把那些有幸没被扔掉的衣服拿出来,洗干净,好好地在太阳底下晒上一番。然后,当我穿在身上,忽然觉得有一种被幸福包裹的感觉。与那些刚刚从生产线上下来的新衣服相比,它们的身上有我的记忆,我的过往曾被它们见证。它们,实在的,已经与我的血肉联系在一起,深深感染了我的气息。在这一刻,我开始理解我的祖辈。他们对于物的爱惜,不只是因为贫穷。也许是受过生活的苦,所以对万物都存了敬畏之心。也许是因为年纪大了,见过了太多的生老病死,反而不愿意伤害任何一样东西,哪怕是那些看上去没有生命的。但更多的,我以为是,她们只是不想让任何一个物件夭折,她们只想让每一个物件都能够随着时光,和自己一起走到生命的终点。
因为同情,所以慈悲。她们宁可杂乱,也要留它们在身边。她们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抵達了生命与信仰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