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古诗词阅读,如果读不懂其中的字面含义,就谈不上进行深层次鉴赏;考试中,如果读懂了,不会规范表述,则很难得到理想成绩。
一、如何读懂诗歌?
宜从下面“六个巧借”入手:
(1)巧借“标题”,把握大意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或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或提示作品的线索等。如2014年新课标Ⅱ卷中两首诗,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中的“含山店”表明客居他乡,“梦觉作”表明写作情境。联系起来看,便知道,这首诗写的是羁旅怀乡。由此,便可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漂泊流浪之苦、去乡怀国之痛。郭震的《宿渔家》,由题目可知,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夜宿渔家所见所感,写的是渔家生活的苦与乐。
(2)巧借“作者”,知人论世
要储备著名诗人、经典诗集的重要概况。如2014年北京卷出题材料《奉陪郑驸马韦曲》的作者杜甫,如果把握杜诗“顿挫”的特点,便不难理解这首诗中运用的“反言”,“无赖”传达的是喜爱之情,“恼煞人”表达的是“爱煞人”之意,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
再如2014年湖南卷的出题材料出自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诗经》。诗集作者是一个作者群,该集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结构特色,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了解这些,则很容易读懂诗篇《桃夭》,则不难解答诗后的考题。
(3)巧借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古诗歌中,诗人往往通过选取特定的客观物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如2014年四川卷,清代赵执信《秋暮吟望》中的“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色调悲苦,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和落寞。如2014年全国课标Ⅰ卷,《阮郎归》中的“落花”,在唐宋词中常与春愁相关。词中“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有红颜易老的意味,与“燕双归”,相互映衬。“燕双归”反衬人独立,触景生愁,隐含惆怅。
(4)巧借注释,抓住提示信息
在高考试题中简短的注释,是命题人给我们的提示,切不可忽略小注释在解题中的大用场。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的出题材料《含山店梦觉作》的注释是“韦庄……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根据这个注释,便不难推出这是一首羁旅思乡的作品,表达的是漂泊流浪之苦、去乡怀国之痛。再如2014年湖南卷《桃夭》中的注释:“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草木茂盛的样子。”根据这三个提示信息,便不难把握这首诗的大意:美丽少女出嫁,把欢乐和美满带给婆家。
(5)巧借“情语”,倾听诗人心声
情语,即直抒胸臆的词句。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中的《含山店梦觉作》中的末句“惆怅起来山月斜”,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伤、孤独与无奈。再如2014年湖北卷出题材料罗邺《早发》,诗句“愁看飞雪闻鸡唱”中的情语“愁看”,抒发了诗人客居边塞漂泊异乡的艰辛和孤独寂寞的愁绪。
(6)巧借典故,挖掘诗歌内蕴
典故是诗歌中引用古书里的故事或语句。诗人借助那些故事或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如2014年重庆卷涨潮散曲《商调·黄莺儿·赠燕》中“乌衣参半,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这里是化用刘禹锡《乌衣巷》中“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诗句诗意,表达了作者对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二、怎样规范表述?
(一)研读题干,归纳考查内容
2014年课标Ⅱ卷第8题: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赏析艺术手法。
第9题:两首诗都写得“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比较情感异同。
与这两道题相关的出题材料是两首诗,一首是唐代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一首是宋代郭震的《宿渔家》: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2014年山东卷14题:
⑴“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赏析景物形象
⑵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赏析人物形象
与这两道题相关的出题材料是宋代陈与义的《寻诗两绝句》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与陈诗相关的注释: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二)依据内容,清晰答题思路
赏析“手法”类试题一般思路:①明确说出手法。②结合诗句印证。③说出表达效果,包括产生何种情感。
变通使用:2014年课标Ⅱ卷第8题参考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明确说出手法)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结合诗句印证)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热而生。(产生何种情感)
赏析“情感”类试题一般思路:①判断何种情感:根据细节推导情感;根据“情语”捕捉情感;根据意象探求情感;根据题材识别情感。②怎样表达情感:兼赏析手法;③联系诗句印证。
变通使用:如“2014年新课标Ⅱ卷第9题“比较情感异同”答题思路:①根据题干指向,找出相关诗句:韦诗中“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郭诗中“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②根据情语、细节,辨析情感异同:韦诗中灯前“惆怅”等情 语透露出凄清、怅惘的漂泊之感。郭诗中“灯前笑说”细节表露出诗人住宿渔家的愉悦、温暖之情。由此,可辨析出两个“灯前”表达的不同情感。
参考答案: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赏析景物形象的一般思路:①找出诗中意象;②再现画面情景;③点明氛围特点:通常用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概括,如:明丽、艳丽、雄奇、清幽、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何种情感?如欢快、愉悦、哀伤、悲愤、沉痛,或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赞美之情、仰慕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
变通使用:①比较意境特点,分别形容词语概括;②紧扣景物特点,抓住意象简析。
上述2014年山东卷14题⑴答案:①艳丽;②清幽。(形容词概括)“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紧扣景物特点,抓住意原诗意象简析)
赏析人物形象的一般思路:①说出是何种人物形象;②概括人物形象特征;③揭示人物形象的意义。
古诗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完整,通常通过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等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变通使用:①概括人物形象特征;②结合细节简析:抓住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亭角寻诗”、“爱把山瓢”、“推户寻诗”——可准确判断出“陈居
士”的形象特点:“寻诗”见高雅,“爱把山瓢”见洒脱、
2014年山东卷14题⑵答案:①行为洒脱 ②情趣高雅(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亭角寻诗满袖风 ”、“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结合细节简析)
(三)把握热点,规范思维训练
根据考纲,古诗词这一块考点是两句话,一是“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简言之,五大考点,即:鉴赏形象、赏析语言、分析技巧、评价内容、评价观点。每一大考点,还可分若干小考点,如鉴赏形象,可分为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等。训练时,不可遗漏,但可有所侧重,特别是高频考点,如“情感”、“手法”之类,更不可忽视,定要在头脑中形成规范化的答题模式。
如果你既能读懂诗歌,又会规范化表述,那么古诗词阅读这一块,何愁不能提分?
一、如何读懂诗歌?
宜从下面“六个巧借”入手:
(1)巧借“标题”,把握大意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或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或提示作品的线索等。如2014年新课标Ⅱ卷中两首诗,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中的“含山店”表明客居他乡,“梦觉作”表明写作情境。联系起来看,便知道,这首诗写的是羁旅怀乡。由此,便可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漂泊流浪之苦、去乡怀国之痛。郭震的《宿渔家》,由题目可知,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夜宿渔家所见所感,写的是渔家生活的苦与乐。
(2)巧借“作者”,知人论世
要储备著名诗人、经典诗集的重要概况。如2014年北京卷出题材料《奉陪郑驸马韦曲》的作者杜甫,如果把握杜诗“顿挫”的特点,便不难理解这首诗中运用的“反言”,“无赖”传达的是喜爱之情,“恼煞人”表达的是“爱煞人”之意,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
再如2014年湖南卷的出题材料出自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诗经》。诗集作者是一个作者群,该集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结构特色,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了解这些,则很容易读懂诗篇《桃夭》,则不难解答诗后的考题。
(3)巧借意象,把握特定含意
古诗歌中,诗人往往通过选取特定的客观物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如2014年四川卷,清代赵执信《秋暮吟望》中的“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色调悲苦,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和落寞。如2014年全国课标Ⅰ卷,《阮郎归》中的“落花”,在唐宋词中常与春愁相关。词中“落花无可飞”写残红满地,沾泥不起,表面上写景,实际上渗透着悲伤情绪,有红颜易老的意味,与“燕双归”,相互映衬。“燕双归”反衬人独立,触景生愁,隐含惆怅。
(4)巧借注释,抓住提示信息
在高考试题中简短的注释,是命题人给我们的提示,切不可忽略小注释在解题中的大用场。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的出题材料《含山店梦觉作》的注释是“韦庄……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根据这个注释,便不难推出这是一首羁旅思乡的作品,表达的是漂泊流浪之苦、去乡怀国之痛。再如2014年湖南卷《桃夭》中的注释:“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③蓁蓁:草木茂盛的样子。”根据这三个提示信息,便不难把握这首诗的大意:美丽少女出嫁,把欢乐和美满带给婆家。
(5)巧借“情语”,倾听诗人心声
情语,即直抒胸臆的词句。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中的《含山店梦觉作》中的末句“惆怅起来山月斜”,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伤、孤独与无奈。再如2014年湖北卷出题材料罗邺《早发》,诗句“愁看飞雪闻鸡唱”中的情语“愁看”,抒发了诗人客居边塞漂泊异乡的艰辛和孤独寂寞的愁绪。
(6)巧借典故,挖掘诗歌内蕴
典故是诗歌中引用古书里的故事或语句。诗人借助那些故事或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如2014年重庆卷涨潮散曲《商调·黄莺儿·赠燕》中“乌衣参半,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这里是化用刘禹锡《乌衣巷》中“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诗句诗意,表达了作者对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二、怎样规范表述?
(一)研读题干,归纳考查内容
2014年课标Ⅱ卷第8题: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赏析艺术手法。
第9题:两首诗都写得“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比较情感异同。
与这两道题相关的出题材料是两首诗,一首是唐代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一首是宋代郭震的《宿渔家》: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2014年山东卷14题:
⑴“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赏析景物形象
⑵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赏析人物形象
与这两道题相关的出题材料是宋代陈与义的《寻诗两绝句》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与陈诗相关的注释: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二)依据内容,清晰答题思路
赏析“手法”类试题一般思路:①明确说出手法。②结合诗句印证。③说出表达效果,包括产生何种情感。
变通使用:2014年课标Ⅱ卷第8题参考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明确说出手法)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结合诗句印证)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热而生。(产生何种情感)
赏析“情感”类试题一般思路:①判断何种情感:根据细节推导情感;根据“情语”捕捉情感;根据意象探求情感;根据题材识别情感。②怎样表达情感:兼赏析手法;③联系诗句印证。
变通使用:如“2014年新课标Ⅱ卷第9题“比较情感异同”答题思路:①根据题干指向,找出相关诗句:韦诗中“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郭诗中“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②根据情语、细节,辨析情感异同:韦诗中灯前“惆怅”等情 语透露出凄清、怅惘的漂泊之感。郭诗中“灯前笑说”细节表露出诗人住宿渔家的愉悦、温暖之情。由此,可辨析出两个“灯前”表达的不同情感。
参考答案:韦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失神、怅惘之情;郭诗中,“灯前”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暖、愉悦之情。
赏析景物形象的一般思路:①找出诗中意象;②再现画面情景;③点明氛围特点:通常用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概括,如:明丽、艳丽、雄奇、清幽、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何种情感?如欢快、愉悦、哀伤、悲愤、沉痛,或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赞美之情、仰慕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等。
变通使用:①比较意境特点,分别形容词语概括;②紧扣景物特点,抓住意象简析。
上述2014年山东卷14题⑴答案:①艳丽;②清幽。(形容词概括)“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紧扣景物特点,抓住意原诗意象简析)
赏析人物形象的一般思路:①说出是何种人物形象;②概括人物形象特征;③揭示人物形象的意义。
古诗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完整,通常通过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等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变通使用:①概括人物形象特征;②结合细节简析:抓住两首诗中对“陈居士”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亭角寻诗”、“爱把山瓢”、“推户寻诗”——可准确判断出“陈居
士”的形象特点:“寻诗”见高雅,“爱把山瓢”见洒脱、
2014年山东卷14题⑵答案:①行为洒脱 ②情趣高雅(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②“亭角寻诗满袖风 ”、“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结合细节简析)
(三)把握热点,规范思维训练
根据考纲,古诗词这一块考点是两句话,一是“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简言之,五大考点,即:鉴赏形象、赏析语言、分析技巧、评价内容、评价观点。每一大考点,还可分若干小考点,如鉴赏形象,可分为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等。训练时,不可遗漏,但可有所侧重,特别是高频考点,如“情感”、“手法”之类,更不可忽视,定要在头脑中形成规范化的答题模式。
如果你既能读懂诗歌,又会规范化表述,那么古诗词阅读这一块,何愁不能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