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洱市下辖10个县区,其中9个县均为少数民族自治县,14个世居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创造了令人着迷的文化。许多兼具民族风情与绝美风景的村寨,散落在普洱市的山水之间,宛如一颗颗珍珠,烨烨生辉。
垃祐梯田·战马坡
位于澜沧县战马坡村左谷寨的梯田面积不大,不像哈尼梯田那样气势磅礴,依然是顺着山脊层层而下,闪耀着秋日的金黄,为绿色的拉祜山乡染上丰收的颜色,一块块,一条条,一层层,小巧但同样美丽。
我们到来的时候,村里人都在田里劳作着。一块块金色的田地,瞬间就露出了大地的本色。休息时候,人们在田间席地坐下,音乐便响起来。拉祜人离不开芦笙,无论走到哪里,一有闲暇,吹起芦笙,跳起欢快的舞蹈,丝毫没有了劳动的疲乏。这是劳动的号子,还是丰收的赞歌,也许在拉祜人的心中,快乐永远是第一位的。
佤寨竹楼·爬街
西盟县勐梭镇班母村十组(爬街佤族寨)位于西盟县城西南面,距县城10公里。这个寨子被列为民族文化生态村,当年中央电视台《边疆行》曾经拍摄过。
随着新农村建设,像这样保存着古老传统建筑的佤族村寨在西盟已经十分罕见。爬街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聚成了数百人的村寨,佤族喜欢住竹楼,部分改住土坯平屋,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
寨子里不仅建筑古老,还有许多同样古老的文化传承。这些织布、纺线、刺绣的照片都是狗熊在村里碰到的,绝不是刻意安排的。说明在这里的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因素依然很大。
歌舞之乡·贺哈
贺哈是孟连县勐马镇勐马村的一个寨子。贺哈系傣语谐音,意为扎根的地方,据说贺哈小组是勐马傣族人民的起源地。
贺哈应该是整个勐马镇最会跳舞的寨子了,无论男女老少伸手就来,在这里,跳舞已经成为当地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村组长岩帅跟我们介绍说,寨子里有自己的舞蹈爱好小队,每天吃过晚饭后自发地来到广场上集中开始跳,从传统的傣族舞蹈到现代舞都跳,一直要舞到天黑为止。
古道遗迹·那柯里
走进那柯里,心中荡漾起一份宁静苍劲的况味,这些古道、石阶、栈桥、菜花、溪流之间,上演过当年的古道、西风、瘦马的历史。那柯里是宁洱县内连通版纳、思茅等地的必经之处,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此地历经百年的“荣发马店”,规模越来越壮大,成为一种传奇。
那柯里已经成为了一个观光、怀古的驿站。夕阳下,石板路、水车、水碾、廊桥等建筑物具有一种摄人心魄的自然美,让人流连忘返。走在这些隐藏在村镇山间,只有丛林走兽和当地乡民才会偶尔经过的古道上,青山如幕,风烟俱净,太阳底下唯有一块块无言的青石板,朝我脚下向远方延伸。
小镇掠影·碧溪
碧溪是一个以哈尼文化为底蕴的古镇,又是这一带唯一的以汉族为主的村子。碧溪名人首推民国时的庾氏三兄弟,台湾歌星庾澄庆就是三兄弟中庾恩锡的后人。
碧溪曾经是云南“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过去马帮经过碧溪,从东门穿过古镇,一路叮叮咚咚从北门出去。地上的青石板依稀还是当年的模样,迎着夕阳映红光,两旁的老房子相互低语,木板窗格透着沧桑,晚风徐徐,连机灵的花猫都开始发呆,漫步到古镇的中心——十字街。路是石板路,两旁是仿古式店铺,抬头便是街中心的八角楼。八角楼三层的土木古塔式建筑,底层以四木支撑,可以穿行,是古镇的标志。古镇的建筑都是依着十字街不断延伸的四合院,一家一个故事,一户一种幸福。
山中打渔·土卡河
土卡河村是中国在李仙江流域的最后一个村寨。清凌凌的李仙江和土卡河像个少女两条长长的手臂,多情地把土卡河村缠绕在怀中。这里三面临水,雨量丰沛,水源丰富,热带雨林繁茂。但寨子四周的耕地很少,“山中打漁”也就成了这个寨子的主要谋生手段。李仙江土卡河段的江水和村子有着地理上的双重意味,既是靠山吃山的小山村,又是靠水吃水的“小渔村”。
生活在土卡河的主要为傣族支系的“傣皓”,即“白傣”。白傣是我国傣族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族群,其服饰衣着、传统民居、宗教信仰、语言文字、人生礼仪、节日习俗等方面都有着许多与其他地区傣族不尽相同的社会文化特征。
垃祐梯田·战马坡
位于澜沧县战马坡村左谷寨的梯田面积不大,不像哈尼梯田那样气势磅礴,依然是顺着山脊层层而下,闪耀着秋日的金黄,为绿色的拉祜山乡染上丰收的颜色,一块块,一条条,一层层,小巧但同样美丽。
我们到来的时候,村里人都在田里劳作着。一块块金色的田地,瞬间就露出了大地的本色。休息时候,人们在田间席地坐下,音乐便响起来。拉祜人离不开芦笙,无论走到哪里,一有闲暇,吹起芦笙,跳起欢快的舞蹈,丝毫没有了劳动的疲乏。这是劳动的号子,还是丰收的赞歌,也许在拉祜人的心中,快乐永远是第一位的。
佤寨竹楼·爬街
西盟县勐梭镇班母村十组(爬街佤族寨)位于西盟县城西南面,距县城10公里。这个寨子被列为民族文化生态村,当年中央电视台《边疆行》曾经拍摄过。
随着新农村建设,像这样保存着古老传统建筑的佤族村寨在西盟已经十分罕见。爬街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聚成了数百人的村寨,佤族喜欢住竹楼,部分改住土坯平屋,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
寨子里不仅建筑古老,还有许多同样古老的文化传承。这些织布、纺线、刺绣的照片都是狗熊在村里碰到的,绝不是刻意安排的。说明在这里的日常生活中,传统文化的因素依然很大。
歌舞之乡·贺哈
贺哈是孟连县勐马镇勐马村的一个寨子。贺哈系傣语谐音,意为扎根的地方,据说贺哈小组是勐马傣族人民的起源地。
贺哈应该是整个勐马镇最会跳舞的寨子了,无论男女老少伸手就来,在这里,跳舞已经成为当地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村组长岩帅跟我们介绍说,寨子里有自己的舞蹈爱好小队,每天吃过晚饭后自发地来到广场上集中开始跳,从传统的傣族舞蹈到现代舞都跳,一直要舞到天黑为止。
古道遗迹·那柯里
走进那柯里,心中荡漾起一份宁静苍劲的况味,这些古道、石阶、栈桥、菜花、溪流之间,上演过当年的古道、西风、瘦马的历史。那柯里是宁洱县内连通版纳、思茅等地的必经之处,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此地历经百年的“荣发马店”,规模越来越壮大,成为一种传奇。
那柯里已经成为了一个观光、怀古的驿站。夕阳下,石板路、水车、水碾、廊桥等建筑物具有一种摄人心魄的自然美,让人流连忘返。走在这些隐藏在村镇山间,只有丛林走兽和当地乡民才会偶尔经过的古道上,青山如幕,风烟俱净,太阳底下唯有一块块无言的青石板,朝我脚下向远方延伸。
小镇掠影·碧溪
碧溪是一个以哈尼文化为底蕴的古镇,又是这一带唯一的以汉族为主的村子。碧溪名人首推民国时的庾氏三兄弟,台湾歌星庾澄庆就是三兄弟中庾恩锡的后人。
碧溪曾经是云南“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过去马帮经过碧溪,从东门穿过古镇,一路叮叮咚咚从北门出去。地上的青石板依稀还是当年的模样,迎着夕阳映红光,两旁的老房子相互低语,木板窗格透着沧桑,晚风徐徐,连机灵的花猫都开始发呆,漫步到古镇的中心——十字街。路是石板路,两旁是仿古式店铺,抬头便是街中心的八角楼。八角楼三层的土木古塔式建筑,底层以四木支撑,可以穿行,是古镇的标志。古镇的建筑都是依着十字街不断延伸的四合院,一家一个故事,一户一种幸福。
山中打渔·土卡河
土卡河村是中国在李仙江流域的最后一个村寨。清凌凌的李仙江和土卡河像个少女两条长长的手臂,多情地把土卡河村缠绕在怀中。这里三面临水,雨量丰沛,水源丰富,热带雨林繁茂。但寨子四周的耕地很少,“山中打漁”也就成了这个寨子的主要谋生手段。李仙江土卡河段的江水和村子有着地理上的双重意味,既是靠山吃山的小山村,又是靠水吃水的“小渔村”。
生活在土卡河的主要为傣族支系的“傣皓”,即“白傣”。白傣是我国傣族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族群,其服饰衣着、传统民居、宗教信仰、语言文字、人生礼仪、节日习俗等方面都有着许多与其他地区傣族不尽相同的社会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