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营造创业文化必须从认识它的基本特征和着力点入手。创业文化在性质上属于先进文化,在内容上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在生成上以创业园为基点。营造创业文化要外建公平善治政府,内挺创业基本主体。
[关键词]创业文化 创业园 创业主体
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 (2008) 0210098-01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总是从创业开始的,创业又是在创业文化的统领下进行的,营造创业文化必须从认识它的基本特征和着力点入手。
1.在性质上属于先进文化的范畴。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是科学性、大众性、开放性和时代性。创业文化是社会公众持有的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追求,它在本质上与先进文化是一致的。尽管它是属于发展起始阶段的文化,还免不了某些盲目性、偏激性和粗糙性,但它是孕育各领域创新事物的文化,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社会意识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是先进文化中与人民群众、发展实践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部分。
2.在内容上以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合作为基调。世界上成功的创业文化所共同具有的基本内涵是:鼓励创新,推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开拓进取,富于冒险的勇气和奋斗激情;宽容失败,失败者不气馁,成功者帮助失败者重新开始;竞争开放,致力于全球范围内竞争的与整合;团队精神,忠于集体牺牲自我;不断超越,永无止境的学习、奋进精神;科学发展,把科学精神与市场效益相结合,通过知识的发掘和市场运作来实现创业目标。
3.在生成上以创业园为基点。创业文化的生成与一定区域的创业体制和舆论氛围息息相关,并非把一些优秀人才、高科技企业聚拢在一起就会自然生成。造就整个社会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环境是困难的,需要较长时间,但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创业圆形成支持创业的小气候则是较为容易的,在短时间可以做到。创业园的价值就在于可以对创业文化的诞生起到孵化器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机制创新和观念创新,聚拢具有强烈创业取向的企业和人才,为创业文化提供良好成长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搭起园区企业与园区外企业合作的桥梁,为创业文化的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4.在形态上表现为系统氛围。创业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体系的时空范围中存在的,创业文化也就不仅仅表现为创业主体的思想活动和心理激情,而且要求与创业有关的中介服务体系促进创业活动,如行政、物流、金融、咨询、律师等众多的环节的支持与协助。创业文化的体系可分解为相互支撑的三个层面,即企业创业文化、园区创业文化和社会创业文化。企业创业文化着眼于开发创新、勇于冒险,建设良好的团队创业精神和学习精神;园区创业文化着眼于提供满足企业发展的各种中介服务,是企业创业与外部市场相连接的枢纽,也是减缓企业所受冲击的屏蔽;社会创业文化着眼于诚信的倡导、信息的交流、引导双赢的合作,是企业和园区创业文化升华的助推器。创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是立体交叉关系,创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根基,企业文化是创业文化的果实,在价值追求、团队精神、经营理念等内容上二者相互兼容,创业文化的覆盖面超出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建构又专属企业文化,这种关系使得二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5.在色彩上带有强烈的地域性。 任何创业文化都要以一定的地理环境、社会体制、历史传统为基础,都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产物。“温州创业文化”的特色是温州人不靠国家、不靠外资,甚至不需要政府的动员,在强烈的创业致富欲望和冲天热情驱使下,家家户户自觉投身于市场经济。离开了温州的实际,这种文化就难以生成。前几年,许多地方学习温州,政府投资几百万乃至数千万,建起了一个个高档次的市场,但却没有像温州那样体制创新、鼓励创业,结果变成了一个个有场无市的空壳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创业文化也必须与国际接轨,吸纳国际社会其它创业文化的精华,成长为生命力更强的现代创业文化,但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它都只有植根于本地实际之中,才能不变成随风而动的空中浮云。
6.在地位上是基础生产力。在宏观理念上,它是对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思考。从“三高一低”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家,从独立的地域经济到“珠三角”、“长三角”、“渤三角”经济带的建构,都是一次新的创业,莫不是文化观念的导引。在微观理念上,它是对追求财富、实现自我的思考,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最深层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从科技在生产力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从顺序上讲,创业文化应该是基础生产力,它比科技要先发生作用,是先有了创业的冲动,才有了科技的用武之地。创业离不了人才,但是有了人才并不一定能创业。国内外的诸多事实表明:人们普遍有着强烈创业精神的地区,就是科技聚集的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
营造创业文化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但最重要的是外建公平善治政府,内挺创业基本主体。
1.建设公平善治政府。营造创业文化,必须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步伐,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体制。民以业为本,欲执政为民必先执政为业,把公共权力转化为推动创业的动力,这样的政府才是和民众心心相通,富有亲和力的政府。政府在创业活动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公平善治,它是建设创业文化的保障。公平要求政府为创业者提供机会均等的竞争环境,减少投机者谋取各种不当收益的机会,保护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善治要求政府切实转变职能,重商亲民,改善一切影响创业的体制和作风。
2.做出以创业基本主体为导向的制度安排。企业家、科技人员、劳动群众是创业的基本主体,政府不仅要给予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多的关注、尊重与体贴,而且要根据他们在创业中的不同需求,促使企业和全社会给予个性化的有效支持。以企业家为导向,就是既要根据企业家成长过程的需要提供物质和文化环境的服务;以科技人员为导向,就是要把科学技术推向权威地位,他们要享受最好的待遇,有宽裕的业务时间和工作环境;以劳动群众为导向,就是要让他们当家作主,从劳动安全、劳动报酬,教育、卫生等社会生活上给予切实保障,使他们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作者简介:
于长江,男,中共辽宁省朝阳市委党校,副教授,主攻政治理论。
[关键词]创业文化 创业园 创业主体
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 (2008) 0210098-01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总是从创业开始的,创业又是在创业文化的统领下进行的,营造创业文化必须从认识它的基本特征和着力点入手。
1.在性质上属于先进文化的范畴。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是科学性、大众性、开放性和时代性。创业文化是社会公众持有的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追求,它在本质上与先进文化是一致的。尽管它是属于发展起始阶段的文化,还免不了某些盲目性、偏激性和粗糙性,但它是孕育各领域创新事物的文化,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社会意识中最有生命力的部分,是先进文化中与人民群众、发展实践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部分。
2.在内容上以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崇尚合作为基调。世界上成功的创业文化所共同具有的基本内涵是:鼓励创新,推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开拓进取,富于冒险的勇气和奋斗激情;宽容失败,失败者不气馁,成功者帮助失败者重新开始;竞争开放,致力于全球范围内竞争的与整合;团队精神,忠于集体牺牲自我;不断超越,永无止境的学习、奋进精神;科学发展,把科学精神与市场效益相结合,通过知识的发掘和市场运作来实现创业目标。
3.在生成上以创业园为基点。创业文化的生成与一定区域的创业体制和舆论氛围息息相关,并非把一些优秀人才、高科技企业聚拢在一起就会自然生成。造就整个社会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环境是困难的,需要较长时间,但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创业圆形成支持创业的小气候则是较为容易的,在短时间可以做到。创业园的价值就在于可以对创业文化的诞生起到孵化器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机制创新和观念创新,聚拢具有强烈创业取向的企业和人才,为创业文化提供良好成长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搭起园区企业与园区外企业合作的桥梁,为创业文化的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
4.在形态上表现为系统氛围。创业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体系的时空范围中存在的,创业文化也就不仅仅表现为创业主体的思想活动和心理激情,而且要求与创业有关的中介服务体系促进创业活动,如行政、物流、金融、咨询、律师等众多的环节的支持与协助。创业文化的体系可分解为相互支撑的三个层面,即企业创业文化、园区创业文化和社会创业文化。企业创业文化着眼于开发创新、勇于冒险,建设良好的团队创业精神和学习精神;园区创业文化着眼于提供满足企业发展的各种中介服务,是企业创业与外部市场相连接的枢纽,也是减缓企业所受冲击的屏蔽;社会创业文化着眼于诚信的倡导、信息的交流、引导双赢的合作,是企业和园区创业文化升华的助推器。创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是立体交叉关系,创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根基,企业文化是创业文化的果实,在价值追求、团队精神、经营理念等内容上二者相互兼容,创业文化的覆盖面超出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建构又专属企业文化,这种关系使得二者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5.在色彩上带有强烈的地域性。 任何创业文化都要以一定的地理环境、社会体制、历史传统为基础,都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产物。“温州创业文化”的特色是温州人不靠国家、不靠外资,甚至不需要政府的动员,在强烈的创业致富欲望和冲天热情驱使下,家家户户自觉投身于市场经济。离开了温州的实际,这种文化就难以生成。前几年,许多地方学习温州,政府投资几百万乃至数千万,建起了一个个高档次的市场,但却没有像温州那样体制创新、鼓励创业,结果变成了一个个有场无市的空壳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创业文化也必须与国际接轨,吸纳国际社会其它创业文化的精华,成长为生命力更强的现代创业文化,但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它都只有植根于本地实际之中,才能不变成随风而动的空中浮云。
6.在地位上是基础生产力。在宏观理念上,它是对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思考。从“三高一低”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国家,从独立的地域经济到“珠三角”、“长三角”、“渤三角”经济带的建构,都是一次新的创业,莫不是文化观念的导引。在微观理念上,它是对追求财富、实现自我的思考,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最深层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从科技在生产力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从顺序上讲,创业文化应该是基础生产力,它比科技要先发生作用,是先有了创业的冲动,才有了科技的用武之地。创业离不了人才,但是有了人才并不一定能创业。国内外的诸多事实表明:人们普遍有着强烈创业精神的地区,就是科技聚集的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
营造创业文化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但最重要的是外建公平善治政府,内挺创业基本主体。
1.建设公平善治政府。营造创业文化,必须加快行政体制改革步伐,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体制。民以业为本,欲执政为民必先执政为业,把公共权力转化为推动创业的动力,这样的政府才是和民众心心相通,富有亲和力的政府。政府在创业活动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公平善治,它是建设创业文化的保障。公平要求政府为创业者提供机会均等的竞争环境,减少投机者谋取各种不当收益的机会,保护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善治要求政府切实转变职能,重商亲民,改善一切影响创业的体制和作风。
2.做出以创业基本主体为导向的制度安排。企业家、科技人员、劳动群众是创业的基本主体,政府不仅要给予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多的关注、尊重与体贴,而且要根据他们在创业中的不同需求,促使企业和全社会给予个性化的有效支持。以企业家为导向,就是既要根据企业家成长过程的需要提供物质和文化环境的服务;以科技人员为导向,就是要把科学技术推向权威地位,他们要享受最好的待遇,有宽裕的业务时间和工作环境;以劳动群众为导向,就是要让他们当家作主,从劳动安全、劳动报酬,教育、卫生等社会生活上给予切实保障,使他们在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作者简介:
于长江,男,中共辽宁省朝阳市委党校,副教授,主攻政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