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课程知识,同时要求教师更好地采取策略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核心素养也越来越重要。它要求学生能够拥有一个综合的思维,对于区域有一个较好的认知,同时需要学生有一个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教师要更好地对学生的导学案进行设计与编写,来提高课堂的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三地理;导学案;编写探究
一个优秀的导学案设计,要求教师能够利用导学案去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学习和理解,进而通过这样的形式去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讨论中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到课本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去拓展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这样的一个过程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去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使自己运用地理知识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所以,教师首先要明确在教学地理时应当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样的基础上,以这些方面为出发点,去对导学案进行编写与设计,使得导学案更加适合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对地理导学案进行编写和设计。
一、如何设计与编写地理导学案
(一)以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为出发点设计导学案
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是拥有一个良好的地理综合思维,即能够利用自己在课堂中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去对所遇到的地理问题进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地理认知能力和地理解决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去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进而去开发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教师要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去对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去表达对于地理问题的看法,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去对学生进行一个引导,慢慢地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用地理思维去认知问题的过程。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自我学习探究能力提高的同时,更好地去拓展自己的地理综合思维,在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时候也能够更加的游刃有余。
举例来说,教师在教学“荒漠化”“石漠化”“沙漠化”这三个概念时,就可以利用比较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在导学案中去引导学生对于这三种现象的概念、形成原因以及形成过程进行探索和研究。在对于这三个概念有了一個较好的认知之后,再去思考这三种现象对于人类、对于土地生产力的影响,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比较式的学习方法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去对相似的知识进行自我的探究,从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能有一个更加清晰、深刻的了解,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地理综合能力,并且能够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更好地结合自己在课堂上所理解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以对学生区域认识的培养为出发点设计导学案
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之二为对于区域有一个良好的认知,只有拥有了一个良好的认知,学生才能够更好的去对区域地理知识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前设计导学案的内容时,不仅要涉及到基础的区域地理知识,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从中缕清各个区域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位置分布。同时也要带领学生去理解各个区域形成的原因以及特点。同时,教师在对导学案进行编写时,也要将所有的区域相联系起来教学,做到一个比较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比较中去发现各个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相似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个区域不同领域发展的原因。
比如,教师在设计某一个区域教学的导学案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自己查资料去对该区域的地理位置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并适当地对该区域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一个调查。然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可以集中于该区域的地形和形成原因的讲解上。在课堂的拓展环节,教师也可以通过导学案与学生一起探讨人类活动对于区域有没有什么影响,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类对于区域的开发和利用所带来的利弊。这样的一种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区域认知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加积极地去对知识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堂中提升自己的区域认知素养也就会变得更有效率。
(三)以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为出发点设计导学案
地理的学习不仅是要学生学到基本的地理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去意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知。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以人地协调观为出发点去进行编写,让学生通过对于导学案的学习更好地形成一个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去利用地理资源。
比如,在学习《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时,教师就可以结合之前教学过的《人地协调发展》,来用人地协调发展的概念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森林的开发手段以及为何要保护森林,减缓森林的开发速度。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导学案引领学生去思考如果对于森林过度开发,会对森林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进而会对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怎么样的影响。这样的一种编写导学案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生态与人类活动平衡的意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意识到人与自然是需要协调发展的,这样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以及资源才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
(四)以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为出发点设计导学案
对于学生来说,地理的学习不仅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运用地理去进行实践的过程。所以导学案编写的内容中,要涉及到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去对知识进行一个理解和体验。同时教师要在导学案中附加一些模拟的实验活动及操作性环节。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自己动手去模拟、操作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到地理现象的本质。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操作能力,也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举例来说,教师在教学有关“荒漠化”的相关知识时,就能够适当地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让学生模拟实现地区荒漠化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一个实验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更容易形成荒漠化,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模拟这样一个荒漠化的过程能够更好地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去对相对而言较为抽象的知识进行了解和探索。在这样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导学案的辅助下,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教师也能够更好地提升课堂的效率。
二、结束语
总的来说,一个良好的导学案的设计,要去在活跃学生学习的思维的过程中去慢慢地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去主动的探索和思考知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地理综合运用能力。因此,高三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要花更多的精力在导学案的设计与编撰上,去通过导学案来辅助课堂的教学,进而达到导学案所应该要达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欣,董玉芝.高中地理导学案的教学目标设计探析
——以吉林省延边地区某中学为例[J].吉林教育,2018(18).
[2]雷安涛.运用导学案以问做引创设高中地理高效课堂[J].新课程(下),2017(05).
[3]姜红星.再议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02).
[4]邵亚飞.谈地理导学案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J].新课程(中学),2016(07).
[5]梁远全.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6(04):115-116.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三地理;导学案;编写探究
一个优秀的导学案设计,要求教师能够利用导学案去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学习和理解,进而通过这样的形式去活跃课堂的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讨论中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到课本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去拓展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这样的一个过程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去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使自己运用地理知识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所以,教师首先要明确在教学地理时应当从哪几个方面来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这样的基础上,以这些方面为出发点,去对导学案进行编写与设计,使得导学案更加适合学生的核心素质培养。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对地理导学案进行编写和设计。
一、如何设计与编写地理导学案
(一)以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为出发点设计导学案
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是拥有一个良好的地理综合思维,即能够利用自己在课堂中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去对所遇到的地理问题进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地理认知能力和地理解决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去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进而去开发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教师要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去对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鼓励学生去表达对于地理问题的看法,并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好地去对学生进行一个引导,慢慢地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用地理思维去认知问题的过程。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自我学习探究能力提高的同时,更好地去拓展自己的地理综合思维,在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时候也能够更加的游刃有余。
举例来说,教师在教学“荒漠化”“石漠化”“沙漠化”这三个概念时,就可以利用比较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在导学案中去引导学生对于这三种现象的概念、形成原因以及形成过程进行探索和研究。在对于这三个概念有了一個较好的认知之后,再去思考这三种现象对于人类、对于土地生产力的影响,去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比较式的学习方法可以更好地使学生去对相似的知识进行自我的探究,从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能有一个更加清晰、深刻的了解,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地理综合能力,并且能够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更好地结合自己在课堂上所理解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二)以对学生区域认识的培养为出发点设计导学案
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之二为对于区域有一个良好的认知,只有拥有了一个良好的认知,学生才能够更好的去对区域地理知识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前设计导学案的内容时,不仅要涉及到基础的区域地理知识,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从中缕清各个区域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位置分布。同时也要带领学生去理解各个区域形成的原因以及特点。同时,教师在对导学案进行编写时,也要将所有的区域相联系起来教学,做到一个比较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比较中去发现各个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相似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个区域不同领域发展的原因。
比如,教师在设计某一个区域教学的导学案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自己查资料去对该区域的地理位置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并适当地对该区域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一个调查。然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就可以集中于该区域的地形和形成原因的讲解上。在课堂的拓展环节,教师也可以通过导学案与学生一起探讨人类活动对于区域有没有什么影响,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类对于区域的开发和利用所带来的利弊。这样的一种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区域认知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加积极地去对知识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堂中提升自己的区域认知素养也就会变得更有效率。
(三)以对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为出发点设计导学案
地理的学习不仅是要学生学到基本的地理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去意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知。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以人地协调观为出发点去进行编写,让学生通过对于导学案的学习更好地形成一个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去利用地理资源。
比如,在学习《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时,教师就可以结合之前教学过的《人地协调发展》,来用人地协调发展的概念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森林的开发手段以及为何要保护森林,减缓森林的开发速度。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导学案引领学生去思考如果对于森林过度开发,会对森林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进而会对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怎么样的影响。这样的一种编写导学案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生态与人类活动平衡的意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意识到人与自然是需要协调发展的,这样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以及资源才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
(四)以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为出发点设计导学案
对于学生来说,地理的学习不仅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更重要的是锻炼他们运用地理去进行实践的过程。所以导学案编写的内容中,要涉及到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去对知识进行一个理解和体验。同时教师要在导学案中附加一些模拟的实验活动及操作性环节。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自己动手去模拟、操作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到地理现象的本质。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操作能力,也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举例来说,教师在教学有关“荒漠化”的相关知识时,就能够适当地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让学生模拟实现地区荒漠化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一个实验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更容易形成荒漠化,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模拟这样一个荒漠化的过程能够更好地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去对相对而言较为抽象的知识进行了解和探索。在这样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导学案的辅助下,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教师也能够更好地提升课堂的效率。
二、结束语
总的来说,一个良好的导学案的设计,要去在活跃学生学习的思维的过程中去慢慢地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去主动的探索和思考知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地理综合运用能力。因此,高三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要花更多的精力在导学案的设计与编撰上,去通过导学案来辅助课堂的教学,进而达到导学案所应该要达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吕欣,董玉芝.高中地理导学案的教学目标设计探析
——以吉林省延边地区某中学为例[J].吉林教育,2018(18).
[2]雷安涛.运用导学案以问做引创设高中地理高效课堂[J].新课程(下),2017(05).
[3]姜红星.再议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02).
[4]邵亚飞.谈地理导学案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J].新课程(中学),2016(07).
[5]梁远全.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6(0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