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和孩子谈钱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kitty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isa的困惑:
  作为一个13岁男孩的母亲,人近中年的Lisa最近遇到了一些困扰。她在来信中告诉《钱经》编辑:“我和丈夫的工作还算不错,养小孩并不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最近和好友的一次聊天让我开始关注孩子的财商教育。听她说年轻人里的“啃老族”和“月光族”越来越多,他们有劳动能力却难以养活自己。我和爱人一直认为现在的孩子很辛苦学业压力大,因此在衣、食和娱乐上都尽力满足他。现在我觉得他已经开始有了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每月的零用钱花光不说,今年过年刚拿到没多久的两千多压岁钱又快用光了。我想纠正他不好的消费习惯,能想到的就是代管他的财产,减少零用钱。这样可以吗?”
  
  在物质贫乏的年代里,孩子们往往被动的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今天的孩子是幸福的一群,物质生活十分丰富,家长就算自己节衣缩食,也把最好的供给他们。可是当父母这样做时,就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理财概念,不知道世事艰难的真实情况。
  在美国,理财教育被称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家长们不是一味将孩子关在童话世界里,而是教他们认识金钱,传授“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观念。现在开始和孩子谈钱,让其从小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是为他们铺上一条光明大道。
  由于孩子的价值观尚在成型阶段,培养他们的财商需要家长用到一些小技巧。具体到Lisa,她的方法是否恰当呢?
  青少年理财教育专家吴东璇认为,Lisa代管孩子财产的方法,是中国父母时常采用的。但却并非最佳途径。孩子的财商培养,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及成长发育阶段因材施教。若家长事事施压,坚持孩子凡事听从自己的指示,得来的可能是孩子拒绝、隐瞒等负面反应,甚至会出现反叛、吵架、离家等严重行为,进而使亲子关系迅速恶化。
  更何况一味监管而不引导,将来孩子远离父母时,一样会面临严重的财务问题。因此吴东璇建议父母做孩子的朋友,首先了解孩子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平等和谐的沟通培养孩子财商。
  Lisa来信中提到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儿童每年收到的压岁钱平均超过1000元,其中每年压岁钱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儿童已有20%以上。但用于理财的压岁钱不到25%,而具有理财意识的孩子却只有9.4%。
  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压岁钱的管理是重要的一环。平日里的零花钱,由于数额较小,更多的是教育孩子学会“节流”;而压岁钱对于孩子是一笔较大的财富,就像白领的“年终奖”一样,如何用好是门大学问。
  
  让孩子分辨“需要”和“想要”
  
  零用钱依然是需要Lisa交给孩子的,压岁钱也应当由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将这些看作是孩子分享家庭财产的一个正当机会,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进行预算、制订开支计划的能力。
  吴东璇指出,孩子理财意识的培养可以分成三个年龄段,即7岁前、7岁到12岁和13岁到18岁。
  学龄前的孩子,主要是让他们慢慢学习有关金钱的概念,此时孩子还不具备理财的能力,因此压岁钱需要家长代为管理。
  7到12岁的孩子,对理财开始形成自己的概念,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在银行开一个活期储蓄的账户,让孩子自己去支配。并且进一步引导,向孩子解释有关理财的一些基本常识,例如银行是什么,如何制订消费计划等。
  13岁到18岁时,孩子对于理财就能有一个比较成熟的认识。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更多元化的运用手头的资金,尝试用投资的手段使财富增值。这个阶段的孩子都处于青春期,从心理层面上,已经开始有独立和自主意识,有强烈的自尊心,情绪起伏大,并且反抗纪律与权威。家长应当尽量做孩子的朋友,避免以威权压人。
  Lisa的孩子处于理财意识形成期。进展顺利的话,13岁的孩子此时应该已经明白了金钱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将自己的零用钱进行合理的分配,如果他还没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现在教育还不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区分“需要”和“想要”。
  “需要”是解决我们基本的需求,在一般正常生活水平下“需要”的东西,例如衣食住行等,当“需要”的东西无法获得满足,就会连日常生活都成问题。对于13岁的孩子而言,交通费、上学吃饭的费用、上补习班的费用、购买课外书的费用等都算是“需要”。
  “想要”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东西,它们可以提升你的幸福感,而又非必须。对于Lisa的孩子,零食、漂亮的运动鞋(或者衣服)、玩具和游戏机等,都属于这一类。
  “需要”和“想要”,前者可以近乎无条件的满足孩子,后者则应当引导孩子进行取舍。在取舍的过程中,小孩会学会控制支出,并且养成储蓄的习惯。
  零用钱额度的多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数据。可根据当前孩子的消费状况,计算出 “需要”部分的数值,然后额外加上一个数字(例如每周20元),作为让其自行支配的部分。
  当孩子学会分辨“需要”和“想要”之后,储蓄的习惯就可以逐步培养了。最好的时机就是当孩子某次想购买一件特别的东西,但能力范围不够时。父母可以通过引导,让这一目标成为孩子储蓄的强大动力。
  假设Lisa的孩子,最近看见班里有同学买了新款的运动鞋,央求Lisa为其购买。这种消费明显属于“想要”的范畴,Lisa可以告诉他:“这笔钱只能你自己来付。你可以把零用钱攒起来,少买点零食,大概几个月后就足够了。谁叫你把压岁钱花完了呢?”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父母可以通过沟通帮他们制订更难达成的目标。美国父母常常让上大学的孩子自己攒钱买车,中国父母可以考虑让手机、电脑和旅游等大宗支出教给年龄稍大的孩子来安排。
  等孩子在学会了将今天的钱留到明天花,还有更有用的东西可以教给他们,这就是投资。
  
  股票和基金比银行存款更酷
  
  让孩子对于资金回报率敏感起来是必要的。首先要为其建立一个银行账户存放大额资金。压岁钱对于孩子是笔巨款,最好建议孩子将其立刻存入自己的个人账户,然后再计划其用途。
  与此同时,家长需要让孩子明白银行是个怎样的地方——它不会把你的钱吞掉,而是安全妥当的帮你保管起来,存放一段时间后,你的钱甚至会越来越多。
  Lisa大可以跟自己13岁的儿子讨论下数字戏法。例如复利和神奇的“72定律”,“72定律”可以计算出投资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翻倍,例如用72除以我们要求的回报率9%,那么要使你的投资增长一倍大约需要8年时间。
  当孩子对回报率变得敏感起来,他会关注银行利率,并且思考怎样让钱增值得更快。
  根据国外经验,对投资感兴趣的孩子一般分为三类。一部分人有个人储蓄账户,并注意到利率降低对自己不利;另一些人的父母、祖辈或朋友有投资经历;也有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积攒了一笔财富,他们对于金钱的理想比在银行存款更为远大。
  给孩子买公司股是让他们步入市场最好的方法。家长不必是选股专家,你可以让孩子自己来挑选。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的三个女儿从商场回到家里,对美体小铺(Body Shop)大家赞赏。林奇对这家公司做了一番研究后,认为这家公司将成为摇钱树,事实也证明了他的看法。
  Lisa可以问问孩子,他和他周围的朋友们爱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吃什么牌子的零食,去商场的时候向售货员打听哪种商品卖得最快。一个广受孩子青睐的品牌,往往会具有非常的生命力。
  家长可以把股票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孩子,也可以建议孩子将压岁钱投入其中。深入的沟通是其中关键,让孩子了解股票的特性,从而自发的为了加快财富积累速度将资金投入其中。
  至于基金,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只要孩子对于财富增长产生了兴趣,家长会有很多机会和他们谈论不同的投资工具。笔者的一个朋友,为12岁的女儿建立了为期6年、每月200元的基金定投计划,并许诺在其高中毕业后作为旅游经费。现在她女儿不时会问起这笔投资的现状。
  此外,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理财习惯,可不是母亲一个人的事。家族长辈们对于小孩的溺爱,有时会对孩子财商培养带来负面影响。建议Lisa事先同孩子的爷爷奶奶以及其他长辈们达成共识,不要应孩子的请求给予额外的金钱。这会使得小孩把财富增长寄希望于他人的施舍,而非自身努力。
  
  10 项法则教授孩子理财价值
  不要害怕和孩子谈钱。逃避只能带来问题,他们应该知道钱不过是日常生活中有用的工具,钱买不到幸福,但能够创造选择的机会。
  不要放纵孩子。爱不等同于物质方面的满足。
  不要传递模糊的信息。例如在告诉孩子要有节制花钱的同时,自己又买来一堆昂贵的衣服。
  不要半途而废。如果你已经定下规矩不借钱给孩子,就不要一时心软满足孩子非必需的购物要求。
  不要在尚未开始前就决定放弃。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但这需要时间和恰当的方式。
  不要顺其自然。有些事家长不说,孩子不会自己领悟,他们甚至可能从其他途径获得错误的认知。
  不要敷衍孩子。如果孩子问你有关钱的问题,给他们一个诚实并适合他们年龄的答复。
  不要给孩子过量的信息。他们不是真的想知道你挣多少钱,而是想确认你过得不错。
  不要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花钱。这会让他们认为打理财富是别人才能做的事情。
  不要把一切都和钱挂上钩。鼓励孩子用劳动换取财富是可取的,但是学习成绩、品德等切勿和钱联系起来。
  
  给孩子零花钱的四个原则
  1 和孩子讲清楚零花钱是如何确定的,以后哪些开支由父母承担,哪些必须自己计划来安排。想买昂贵的玩具吗?请慢慢储蓄吧。
  2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将更多的开支交由孩子安排。例如上小学的孩子,可以告知其每月只能让父母买一件新衣服;而当孩子进入高中,则可以把钱直接给他自行处理。
  3 孩子越大,给零花钱的时间间隔拉长。这主要是培养其长期计划的能力。高中的孩子,一个月给一次零花钱就可以;等他上了大学,时间可以拉长到一个季度甚至一学期。
  4 牢记不要轻易给额外的金钱,增加零用钱必须有充足的理由。一开始,孩子很容易毫无计划的将钱花完,只有让他面临窘境后,他才会学会节俭。
其他文献
他总是在路上。先坐公共汽车、然后乘绿皮火车、然后再坐拖拉机,突突地奔走在中国远远近近的乡间村落。然而他不抱怨。因为曾经他的老师,坐大车、骑毛驴、走山道,从清晨一直走到黄昏才能走到镇口村头。  他总是在途中。他狼狈地走过泥泞的乡村小路,气喘吁吁地翻过蜿蜒的崇山大岭,也曾挽起裤管淌过早春二月刺骨的汩汨溪流。然而他不抱怨,因为遇见好建筑时心里油然而生的快乐能覆盖所有艰辛。  他总是手持卷尺,从整体到局部
期刊
调查结论  消费者对于企业行为的接受度绝大部分来自于企业对消费者的重视度,其主要表现在产品的安全性能和出现问题之后,企业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上。在本次调查中,35%的人由于丰田章男先生的“道歉之旅”投了支持票,说明大多数消费者还是很有耐心的。然而,消费者并不是专业技师,他们终究还是弱势的一方,只能寄希望于企业对其产品的责任心上,产品质量永远和企业形象挂钩。    车险选购帮助  完美车险组合  车辆损
期刊
虽然经济数据看上去有些阴霾,但当透过复杂的来自社会生活各方面信息去看待经济本身,人们可以看到的是经济整体状况在得到改善。    在三月份的一次公差回程中,盐湖城候机厅里播放的CNN报道吸引了多数乘客——由于预算困难,密植根州一个郡的公立学校不得不关闭。而在堪萨斯城,由于5千万美元的预算缺口,教育局考虑关闭全城近一半的公立学校。  美国公立学校的大部分资金来自于联邦和所在州。美国学校管理协会表示,占
期刊
我和男友相恋三年了,最近想要结婚,根据我们的经济情况,我们计划“裸婚”,我该如何说服我母?  SUSAN    SUSAN你好,“裸婚”即无房无车无戒指(结婚证还是要领,没有顶多算“自由恋爱”),根据你的情况,我们建议你采用“缓冲之计”:力所能及来办事。  怎么做?  1. 请男方和他父母作为“说客”,说服女方家长同意缓冲计划,如:先领证、买钻戒;一年后办喜酒、拍婚纱照、三年后买车、五年后计划买房
期刊
本期出场人物速照    菲特  缺少幸运数字8的外企IT部门经理  菲太  掌管财政、居家且温柔务实的白领一族  小费  菲特太太的朋友,买卖房产高手,前几年在北京买了三套房,曾卖出一套房,闲钱主要投资于房产,专职做房东,兼职去公司上班。  菲特夫妇一走进房产中介公司,就有业务员问,你们想买什么样的房子?他俩随口说“两室两厅房子”,接着业务员开始介绍周边的房产,小区好、格局好、性价比高、内部装修也
期刊
目前的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是一种询价定价。发行价格的高企是询价机构胡乱报价、人情报价的结果。要把新股发行价格降下来,就必须增强询价机构的责任感,促使询价机构理性报价。    “两会”上,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再次成为热门话题。进一步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已成为市场共同的呼声。  2009年12月,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将进一步推动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完善一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而在2010年年初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
期刊
长夜漫漫  冯志源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逐渐和缓,亚太主要市场6月普遍跌深反弹,泰国股市上月升势最大达6.25%,印度及印度尼西亚股市上月亦均有逾4%的涨幅,中国股市反呈破底走势,上综指数单月大幅回落7.48%;印度尼西亚股市今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以14.97%独占鳌头,菲律宾及泰国股市分别以10.48%及8.55%紧追在后,中国上综指数今年上半年则大幅回挫26.82%,表现最为滞后。  中国各分类
期刊
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每天的首要任务就是赚回应付贷款。营业收入在扣除应还贷款后,再减去生产成本,税收等费用,剩余部分才是股东的股权收益。    “当前的房地行业可谓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我提前抛出了所有房地产股票,还把房地产债券一并清仓。”可爱的“全能型债券投资者”邻居面带春风地大踏步走入我的办公室。  “您又把股票和债券混为一谈了?它们的收益风险特征有本质上的不同。投资者做决定时还是需要三思而后行。
期刊
科技日新月异让消费者越来越依赖数码电子设备,各种高价数码产品,如智能手机、超轻薄笔记本电脑、MP4等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为这些高价产品买单,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你既享受到科技产品带来的愉悦,又能帮你省一笔钱呢?    购买  正品也能有折扣?    苹果是很多人喜欢的电子产品品牌,但是绝大多数人对其产品价格定位却略有微词,如一台笔记本官方售价17,000元~25,000元不等,
期刊
富士康事件引起广泛关注,有媒体跟进,发回了详尽的调查报道,包括员工的生活和工作细节、对上下游产业链的调查。有人因此评论,富士康这样的大型加工企业,通过细化工序,进行一系列的针对性培训,员工耗费了大量时间投入在熟悉专用设备、流程和工序之上。如果他们辞职去其他厂,这些经验积累基本没有用处,也就是说,换一个地方,一切又要从头来过。因此,的确存在企业利用这点来压低他们工资的可能。  这种观点并不容易反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