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isa的困惑:
作为一个13岁男孩的母亲,人近中年的Lisa最近遇到了一些困扰。她在来信中告诉《钱经》编辑:“我和丈夫的工作还算不错,养小孩并不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最近和好友的一次聊天让我开始关注孩子的财商教育。听她说年轻人里的“啃老族”和“月光族”越来越多,他们有劳动能力却难以养活自己。我和爱人一直认为现在的孩子很辛苦学业压力大,因此在衣、食和娱乐上都尽力满足他。现在我觉得他已经开始有了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每月的零用钱花光不说,今年过年刚拿到没多久的两千多压岁钱又快用光了。我想纠正他不好的消费习惯,能想到的就是代管他的财产,减少零用钱。这样可以吗?”
在物质贫乏的年代里,孩子们往往被动的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今天的孩子是幸福的一群,物质生活十分丰富,家长就算自己节衣缩食,也把最好的供给他们。可是当父母这样做时,就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理财概念,不知道世事艰难的真实情况。
在美国,理财教育被称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家长们不是一味将孩子关在童话世界里,而是教他们认识金钱,传授“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观念。现在开始和孩子谈钱,让其从小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是为他们铺上一条光明大道。
由于孩子的价值观尚在成型阶段,培养他们的财商需要家长用到一些小技巧。具体到Lisa,她的方法是否恰当呢?
青少年理财教育专家吴东璇认为,Lisa代管孩子财产的方法,是中国父母时常采用的。但却并非最佳途径。孩子的财商培养,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及成长发育阶段因材施教。若家长事事施压,坚持孩子凡事听从自己的指示,得来的可能是孩子拒绝、隐瞒等负面反应,甚至会出现反叛、吵架、离家等严重行为,进而使亲子关系迅速恶化。
更何况一味监管而不引导,将来孩子远离父母时,一样会面临严重的财务问题。因此吴东璇建议父母做孩子的朋友,首先了解孩子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平等和谐的沟通培养孩子财商。
Lisa来信中提到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儿童每年收到的压岁钱平均超过1000元,其中每年压岁钱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儿童已有20%以上。但用于理财的压岁钱不到25%,而具有理财意识的孩子却只有9.4%。
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压岁钱的管理是重要的一环。平日里的零花钱,由于数额较小,更多的是教育孩子学会“节流”;而压岁钱对于孩子是一笔较大的财富,就像白领的“年终奖”一样,如何用好是门大学问。
让孩子分辨“需要”和“想要”
零用钱依然是需要Lisa交给孩子的,压岁钱也应当由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将这些看作是孩子分享家庭财产的一个正当机会,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进行预算、制订开支计划的能力。
吴东璇指出,孩子理财意识的培养可以分成三个年龄段,即7岁前、7岁到12岁和13岁到18岁。
学龄前的孩子,主要是让他们慢慢学习有关金钱的概念,此时孩子还不具备理财的能力,因此压岁钱需要家长代为管理。
7到12岁的孩子,对理财开始形成自己的概念,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在银行开一个活期储蓄的账户,让孩子自己去支配。并且进一步引导,向孩子解释有关理财的一些基本常识,例如银行是什么,如何制订消费计划等。
13岁到18岁时,孩子对于理财就能有一个比较成熟的认识。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更多元化的运用手头的资金,尝试用投资的手段使财富增值。这个阶段的孩子都处于青春期,从心理层面上,已经开始有独立和自主意识,有强烈的自尊心,情绪起伏大,并且反抗纪律与权威。家长应当尽量做孩子的朋友,避免以威权压人。
Lisa的孩子处于理财意识形成期。进展顺利的话,13岁的孩子此时应该已经明白了金钱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将自己的零用钱进行合理的分配,如果他还没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现在教育还不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区分“需要”和“想要”。
“需要”是解决我们基本的需求,在一般正常生活水平下“需要”的东西,例如衣食住行等,当“需要”的东西无法获得满足,就会连日常生活都成问题。对于13岁的孩子而言,交通费、上学吃饭的费用、上补习班的费用、购买课外书的费用等都算是“需要”。
“想要”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东西,它们可以提升你的幸福感,而又非必须。对于Lisa的孩子,零食、漂亮的运动鞋(或者衣服)、玩具和游戏机等,都属于这一类。
“需要”和“想要”,前者可以近乎无条件的满足孩子,后者则应当引导孩子进行取舍。在取舍的过程中,小孩会学会控制支出,并且养成储蓄的习惯。
零用钱额度的多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数据。可根据当前孩子的消费状况,计算出 “需要”部分的数值,然后额外加上一个数字(例如每周20元),作为让其自行支配的部分。
当孩子学会分辨“需要”和“想要”之后,储蓄的习惯就可以逐步培养了。最好的时机就是当孩子某次想购买一件特别的东西,但能力范围不够时。父母可以通过引导,让这一目标成为孩子储蓄的强大动力。
假设Lisa的孩子,最近看见班里有同学买了新款的运动鞋,央求Lisa为其购买。这种消费明显属于“想要”的范畴,Lisa可以告诉他:“这笔钱只能你自己来付。你可以把零用钱攒起来,少买点零食,大概几个月后就足够了。谁叫你把压岁钱花完了呢?”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父母可以通过沟通帮他们制订更难达成的目标。美国父母常常让上大学的孩子自己攒钱买车,中国父母可以考虑让手机、电脑和旅游等大宗支出教给年龄稍大的孩子来安排。
等孩子在学会了将今天的钱留到明天花,还有更有用的东西可以教给他们,这就是投资。
股票和基金比银行存款更酷
让孩子对于资金回报率敏感起来是必要的。首先要为其建立一个银行账户存放大额资金。压岁钱对于孩子是笔巨款,最好建议孩子将其立刻存入自己的个人账户,然后再计划其用途。
与此同时,家长需要让孩子明白银行是个怎样的地方——它不会把你的钱吞掉,而是安全妥当的帮你保管起来,存放一段时间后,你的钱甚至会越来越多。
Lisa大可以跟自己13岁的儿子讨论下数字戏法。例如复利和神奇的“72定律”,“72定律”可以计算出投资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翻倍,例如用72除以我们要求的回报率9%,那么要使你的投资增长一倍大约需要8年时间。
当孩子对回报率变得敏感起来,他会关注银行利率,并且思考怎样让钱增值得更快。
根据国外经验,对投资感兴趣的孩子一般分为三类。一部分人有个人储蓄账户,并注意到利率降低对自己不利;另一些人的父母、祖辈或朋友有投资经历;也有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积攒了一笔财富,他们对于金钱的理想比在银行存款更为远大。
给孩子买公司股是让他们步入市场最好的方法。家长不必是选股专家,你可以让孩子自己来挑选。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的三个女儿从商场回到家里,对美体小铺(Body Shop)大家赞赏。林奇对这家公司做了一番研究后,认为这家公司将成为摇钱树,事实也证明了他的看法。
Lisa可以问问孩子,他和他周围的朋友们爱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吃什么牌子的零食,去商场的时候向售货员打听哪种商品卖得最快。一个广受孩子青睐的品牌,往往会具有非常的生命力。
家长可以把股票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孩子,也可以建议孩子将压岁钱投入其中。深入的沟通是其中关键,让孩子了解股票的特性,从而自发的为了加快财富积累速度将资金投入其中。
至于基金,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只要孩子对于财富增长产生了兴趣,家长会有很多机会和他们谈论不同的投资工具。笔者的一个朋友,为12岁的女儿建立了为期6年、每月200元的基金定投计划,并许诺在其高中毕业后作为旅游经费。现在她女儿不时会问起这笔投资的现状。
此外,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理财习惯,可不是母亲一个人的事。家族长辈们对于小孩的溺爱,有时会对孩子财商培养带来负面影响。建议Lisa事先同孩子的爷爷奶奶以及其他长辈们达成共识,不要应孩子的请求给予额外的金钱。这会使得小孩把财富增长寄希望于他人的施舍,而非自身努力。
10 项法则教授孩子理财价值
不要害怕和孩子谈钱。逃避只能带来问题,他们应该知道钱不过是日常生活中有用的工具,钱买不到幸福,但能够创造选择的机会。
不要放纵孩子。爱不等同于物质方面的满足。
不要传递模糊的信息。例如在告诉孩子要有节制花钱的同时,自己又买来一堆昂贵的衣服。
不要半途而废。如果你已经定下规矩不借钱给孩子,就不要一时心软满足孩子非必需的购物要求。
不要在尚未开始前就决定放弃。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但这需要时间和恰当的方式。
不要顺其自然。有些事家长不说,孩子不会自己领悟,他们甚至可能从其他途径获得错误的认知。
不要敷衍孩子。如果孩子问你有关钱的问题,给他们一个诚实并适合他们年龄的答复。
不要给孩子过量的信息。他们不是真的想知道你挣多少钱,而是想确认你过得不错。
不要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花钱。这会让他们认为打理财富是别人才能做的事情。
不要把一切都和钱挂上钩。鼓励孩子用劳动换取财富是可取的,但是学习成绩、品德等切勿和钱联系起来。
给孩子零花钱的四个原则
1 和孩子讲清楚零花钱是如何确定的,以后哪些开支由父母承担,哪些必须自己计划来安排。想买昂贵的玩具吗?请慢慢储蓄吧。
2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将更多的开支交由孩子安排。例如上小学的孩子,可以告知其每月只能让父母买一件新衣服;而当孩子进入高中,则可以把钱直接给他自行处理。
3 孩子越大,给零花钱的时间间隔拉长。这主要是培养其长期计划的能力。高中的孩子,一个月给一次零花钱就可以;等他上了大学,时间可以拉长到一个季度甚至一学期。
4 牢记不要轻易给额外的金钱,增加零用钱必须有充足的理由。一开始,孩子很容易毫无计划的将钱花完,只有让他面临窘境后,他才会学会节俭。
作为一个13岁男孩的母亲,人近中年的Lisa最近遇到了一些困扰。她在来信中告诉《钱经》编辑:“我和丈夫的工作还算不错,养小孩并不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最近和好友的一次聊天让我开始关注孩子的财商教育。听她说年轻人里的“啃老族”和“月光族”越来越多,他们有劳动能力却难以养活自己。我和爱人一直认为现在的孩子很辛苦学业压力大,因此在衣、食和娱乐上都尽力满足他。现在我觉得他已经开始有了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每月的零用钱花光不说,今年过年刚拿到没多久的两千多压岁钱又快用光了。我想纠正他不好的消费习惯,能想到的就是代管他的财产,减少零用钱。这样可以吗?”
在物质贫乏的年代里,孩子们往往被动的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今天的孩子是幸福的一群,物质生活十分丰富,家长就算自己节衣缩食,也把最好的供给他们。可是当父母这样做时,就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理财概念,不知道世事艰难的真实情况。
在美国,理财教育被称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家长们不是一味将孩子关在童话世界里,而是教他们认识金钱,传授“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观念。现在开始和孩子谈钱,让其从小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是为他们铺上一条光明大道。
由于孩子的价值观尚在成型阶段,培养他们的财商需要家长用到一些小技巧。具体到Lisa,她的方法是否恰当呢?
青少年理财教育专家吴东璇认为,Lisa代管孩子财产的方法,是中国父母时常采用的。但却并非最佳途径。孩子的财商培养,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及成长发育阶段因材施教。若家长事事施压,坚持孩子凡事听从自己的指示,得来的可能是孩子拒绝、隐瞒等负面反应,甚至会出现反叛、吵架、离家等严重行为,进而使亲子关系迅速恶化。
更何况一味监管而不引导,将来孩子远离父母时,一样会面临严重的财务问题。因此吴东璇建议父母做孩子的朋友,首先了解孩子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平等和谐的沟通培养孩子财商。
Lisa来信中提到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儿童每年收到的压岁钱平均超过1000元,其中每年压岁钱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儿童已有20%以上。但用于理财的压岁钱不到25%,而具有理财意识的孩子却只有9.4%。
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压岁钱的管理是重要的一环。平日里的零花钱,由于数额较小,更多的是教育孩子学会“节流”;而压岁钱对于孩子是一笔较大的财富,就像白领的“年终奖”一样,如何用好是门大学问。
让孩子分辨“需要”和“想要”
零用钱依然是需要Lisa交给孩子的,压岁钱也应当由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将这些看作是孩子分享家庭财产的一个正当机会,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进行预算、制订开支计划的能力。
吴东璇指出,孩子理财意识的培养可以分成三个年龄段,即7岁前、7岁到12岁和13岁到18岁。
学龄前的孩子,主要是让他们慢慢学习有关金钱的概念,此时孩子还不具备理财的能力,因此压岁钱需要家长代为管理。
7到12岁的孩子,对理财开始形成自己的概念,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在银行开一个活期储蓄的账户,让孩子自己去支配。并且进一步引导,向孩子解释有关理财的一些基本常识,例如银行是什么,如何制订消费计划等。
13岁到18岁时,孩子对于理财就能有一个比较成熟的认识。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更多元化的运用手头的资金,尝试用投资的手段使财富增值。这个阶段的孩子都处于青春期,从心理层面上,已经开始有独立和自主意识,有强烈的自尊心,情绪起伏大,并且反抗纪律与权威。家长应当尽量做孩子的朋友,避免以威权压人。
Lisa的孩子处于理财意识形成期。进展顺利的话,13岁的孩子此时应该已经明白了金钱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将自己的零用钱进行合理的分配,如果他还没有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现在教育还不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区分“需要”和“想要”。
“需要”是解决我们基本的需求,在一般正常生活水平下“需要”的东西,例如衣食住行等,当“需要”的东西无法获得满足,就会连日常生活都成问题。对于13岁的孩子而言,交通费、上学吃饭的费用、上补习班的费用、购买课外书的费用等都算是“需要”。
“想要”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东西,它们可以提升你的幸福感,而又非必须。对于Lisa的孩子,零食、漂亮的运动鞋(或者衣服)、玩具和游戏机等,都属于这一类。
“需要”和“想要”,前者可以近乎无条件的满足孩子,后者则应当引导孩子进行取舍。在取舍的过程中,小孩会学会控制支出,并且养成储蓄的习惯。
零用钱额度的多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数据。可根据当前孩子的消费状况,计算出 “需要”部分的数值,然后额外加上一个数字(例如每周20元),作为让其自行支配的部分。
当孩子学会分辨“需要”和“想要”之后,储蓄的习惯就可以逐步培养了。最好的时机就是当孩子某次想购买一件特别的东西,但能力范围不够时。父母可以通过引导,让这一目标成为孩子储蓄的强大动力。
假设Lisa的孩子,最近看见班里有同学买了新款的运动鞋,央求Lisa为其购买。这种消费明显属于“想要”的范畴,Lisa可以告诉他:“这笔钱只能你自己来付。你可以把零用钱攒起来,少买点零食,大概几个月后就足够了。谁叫你把压岁钱花完了呢?”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父母可以通过沟通帮他们制订更难达成的目标。美国父母常常让上大学的孩子自己攒钱买车,中国父母可以考虑让手机、电脑和旅游等大宗支出教给年龄稍大的孩子来安排。
等孩子在学会了将今天的钱留到明天花,还有更有用的东西可以教给他们,这就是投资。
股票和基金比银行存款更酷
让孩子对于资金回报率敏感起来是必要的。首先要为其建立一个银行账户存放大额资金。压岁钱对于孩子是笔巨款,最好建议孩子将其立刻存入自己的个人账户,然后再计划其用途。
与此同时,家长需要让孩子明白银行是个怎样的地方——它不会把你的钱吞掉,而是安全妥当的帮你保管起来,存放一段时间后,你的钱甚至会越来越多。
Lisa大可以跟自己13岁的儿子讨论下数字戏法。例如复利和神奇的“72定律”,“72定律”可以计算出投资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翻倍,例如用72除以我们要求的回报率9%,那么要使你的投资增长一倍大约需要8年时间。
当孩子对回报率变得敏感起来,他会关注银行利率,并且思考怎样让钱增值得更快。
根据国外经验,对投资感兴趣的孩子一般分为三类。一部分人有个人储蓄账户,并注意到利率降低对自己不利;另一些人的父母、祖辈或朋友有投资经历;也有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积攒了一笔财富,他们对于金钱的理想比在银行存款更为远大。
给孩子买公司股是让他们步入市场最好的方法。家长不必是选股专家,你可以让孩子自己来挑选。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的三个女儿从商场回到家里,对美体小铺(Body Shop)大家赞赏。林奇对这家公司做了一番研究后,认为这家公司将成为摇钱树,事实也证明了他的看法。
Lisa可以问问孩子,他和他周围的朋友们爱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吃什么牌子的零食,去商场的时候向售货员打听哪种商品卖得最快。一个广受孩子青睐的品牌,往往会具有非常的生命力。
家长可以把股票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孩子,也可以建议孩子将压岁钱投入其中。深入的沟通是其中关键,让孩子了解股票的特性,从而自发的为了加快财富积累速度将资金投入其中。
至于基金,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只要孩子对于财富增长产生了兴趣,家长会有很多机会和他们谈论不同的投资工具。笔者的一个朋友,为12岁的女儿建立了为期6年、每月200元的基金定投计划,并许诺在其高中毕业后作为旅游经费。现在她女儿不时会问起这笔投资的现状。
此外,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理财习惯,可不是母亲一个人的事。家族长辈们对于小孩的溺爱,有时会对孩子财商培养带来负面影响。建议Lisa事先同孩子的爷爷奶奶以及其他长辈们达成共识,不要应孩子的请求给予额外的金钱。这会使得小孩把财富增长寄希望于他人的施舍,而非自身努力。
10 项法则教授孩子理财价值
不要害怕和孩子谈钱。逃避只能带来问题,他们应该知道钱不过是日常生活中有用的工具,钱买不到幸福,但能够创造选择的机会。
不要放纵孩子。爱不等同于物质方面的满足。
不要传递模糊的信息。例如在告诉孩子要有节制花钱的同时,自己又买来一堆昂贵的衣服。
不要半途而废。如果你已经定下规矩不借钱给孩子,就不要一时心软满足孩子非必需的购物要求。
不要在尚未开始前就决定放弃。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但这需要时间和恰当的方式。
不要顺其自然。有些事家长不说,孩子不会自己领悟,他们甚至可能从其他途径获得错误的认知。
不要敷衍孩子。如果孩子问你有关钱的问题,给他们一个诚实并适合他们年龄的答复。
不要给孩子过量的信息。他们不是真的想知道你挣多少钱,而是想确认你过得不错。
不要强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花钱。这会让他们认为打理财富是别人才能做的事情。
不要把一切都和钱挂上钩。鼓励孩子用劳动换取财富是可取的,但是学习成绩、品德等切勿和钱联系起来。
给孩子零花钱的四个原则
1 和孩子讲清楚零花钱是如何确定的,以后哪些开支由父母承担,哪些必须自己计划来安排。想买昂贵的玩具吗?请慢慢储蓄吧。
2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将更多的开支交由孩子安排。例如上小学的孩子,可以告知其每月只能让父母买一件新衣服;而当孩子进入高中,则可以把钱直接给他自行处理。
3 孩子越大,给零花钱的时间间隔拉长。这主要是培养其长期计划的能力。高中的孩子,一个月给一次零花钱就可以;等他上了大学,时间可以拉长到一个季度甚至一学期。
4 牢记不要轻易给额外的金钱,增加零用钱必须有充足的理由。一开始,孩子很容易毫无计划的将钱花完,只有让他面临窘境后,他才会学会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