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鲸》三类叙事语言特色的翻译探析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iwu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麦尔维尔小说《白鲸》是19世纪美国文学代表作品之一。本文依据原著的三种叙事视角,探讨了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下的语言风格和翻译策略,以及小说人物叙事视角下语言特色的翻译,并分析了拼贴式叙事视角下语言风格的两大特色,表现出小说内容繁杂、语言多元化的特色。
  关键词:赫尔曼·麦尔维尔 《白鲸》 语言特色 翻译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赫尔曼·麦尔维尔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创作的小说《白鲸》借一个水手进行叙述,描写了主人公为了躲开陆地上的生存烦闷苦恼,于是去海上意图摆脱束缚,后在船长鼓动下,开始了追击白鲸之旅,直到船毁人亡。作者于这个故事中探求起人生的奥秘,因此译者需要对原文的叙事结构有清晰的了解,并通过译文对比来总结各自呈现出的独特风格,充分表现其有哲理性的思考。
  一 通过第一人称叙事语言的翻译
  赫尔曼·麦尔维尔在《白鲸》中,以独具匠心的语言特点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打下基础,并在小说中采用反复、象征和戏谑方法。在翻译时,通过第一人称叙事语言形式的三种语言现象,分析其在译文中产生的效果,以保证与原文相符。
  1 “累赘”铺排——反复
  《白鲸》这部小说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作家采取反复、平行结构的修辞等手法来抒发人物的情感、使故事中的人物个性更加丰满,以此来突出作家想要表达的故事主题和内涵。运用恰当的修辞使得小说语言叙述表现出诗意化的张力,因此,译者要在译文中也要传达出作者运用反复产生的诗意效果,才能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原文。
  如在小说的开头,用了平行结构的超长句:“Whenever I find myself growing grim about the mouth;whenever it is a damp…whenever I find myself…”这些排比句的意思是:“只要我发现嘴巴越来越与别人不和,只要我的心情阴郁得如十一月阴雨潮湿的天气……”,它说明了小说主人公因逃避现实而急于出海的焦灼心情。短语结构反复出现,规整的排比句式,重复地嵌套在大的平行结构中,因此,在翻译时要尽力完整地保留原文的风貌,能充分体现原文词语反复强化语义逻辑性和递增情绪,译出最贴近主人公说话的语气,更利于增强语势,造成音韵上的回响,使得口语化的风格被译得更神。
  小说中,作家为了突出主人公以实马利急于出海的迫切心情,不惜花费一章的笔墨非常细致地叙述了主人公这种心情的原因,主人公对陆地非常失望,意图通过航海唤起他心灵的某种欲望。但作家也交待出虽然主人公如愿以偿地远离了岸上的世俗生活,但其实捕鲸船也是社会的浓缩,它聚焦了不同地方、不同种族的人们,依然存在着如同岸上一样的等级制度,面对这些,主人公只能以一种自嘲的口气安慰自己:“唉,如此看来,不管那讨厌的船长怎样对我颐指气使,也不管他们怎样对我拳脚相加,……也就随遇而安起来。”在这里,作家也是通过三个结构相似的并列分句组成的超长句表现了主人公情绪层层递进的过程,运用这种“累赘”铺排从形式上强化了语言的节奏。在翻译时就要注意还原原文的句式结构和行文节奏,从情绪上的递进中表现出原文精心营造的反复、强调的效果,从而能更贴近原文的意思和风格。
  2 通过制造意象来传递象征意味
  意象是“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结合,小说《白鲸》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具有象征性,其象征是通过一系列意象来传达,作家通过意象的叠加和整合以及意象的反差和对比来突出小说的象征意义。
  如在小说中作家描述了主人公因错过了开往南塔基特岛的邮船,不得不在冰天雪地里到处找能够落脚的地方,这时,一家客店映入他眼帘,作家用一系列意象:“a dim sort of light…a forlorn creaking…a white Painting…”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译成中文大意为:“有一股昏蒙蒙的灯光……有一阵凄绝的嘎叫声……看到一块惨白的白漆招牌……”,从昏暗的灯光、惨白的白漆招牌,作者通过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意象营造了层层递增的恐怖感,让读者似乎一开始就能感觉到这是一次不祥的旅途,好像已经注定了葬身“鲸鱼棺材”的结局,这种意象化的象征与小说的悲剧基调非常相符,令读者脑海里对主人公的捕鲸之行充满了不安的猜测。在翻译时一定要传译出原文营造出的恐怖气氛,给人以耳闻目睹、亲临其境的真实感,传递出终极的死亡象征。
  作家安排主人公告诉读者,对他来说,白鲸最让人恐怖的在于其身体上的白色:“雪白的额头、光滑洁白的巨大身躯和背上高高隆起的白丘……”所有这些都让人产生无法言说的惊恐,而为了突出这些种意象的对比和反差,作者花费了一章的笔墨向读者说明这白色的恐怖,他采用对比的方式,利用颜色给人造成的视觉反差,造成人从感官上常常感受到白鲸之白的恐怖,从而具有了强化意象的象征意味。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不同意象的对比关系,译者要能激发目的语读者的共鸣,最大限度贴近原文词汇、句法结构,将白色的恐怖形象更加抽象化,不能过度阐释,也不能随意简化。
  3 反讽手法
  在《白鲸》中,麦尔维尔采用稀松平常的口气叙述了比较严肃的故事,看起来似乎是在掩藏背后的深意,仔细阅读才发现,他是以一种戏谑的方式表现两种极端的心理状态,从而更能表现出这种反差,并通过使用语体色彩、感情色彩相逆词语,造成读者感情上的巨大反差。
  作家在小说中通常通过语调来精心营造一种戏谑化的效果:“But no more of this blubbering now,we are going a-whaling,and there is plenty of that yet to come.”(不过,现在不必这么哭丧着脸啦,我们要去捕大鲸了,一桶桶鲸油将来多的是呢。)这段话是主人公的自言自语,在来到海上之前,主人公感叹自己悲惨的境遇,而现在来到海上要改变从前贫苦的忽而他打断自己的思考,对自己说捕鲸的旅程就快开始,这有可能是他贫困生活的转折点,但作家通过主人公的自言自语表达了另一层含义,那就是,这又何尝不会是另一段苦难生活的开始呢?作家用看似轻松的语调透露了主人公一种内心的矛盾,那种对未来的期待以及那种无法预料的恐惧,使戏谑感很自然的产生出来。句子中的“blubbering”一语双关,暗示着捕鲸旅程中可能会发生的让人“哭丧着脸”的事,通过这种双关,作家显示了主人公的双重性格,并让主人公这段海上行程的结局是否悲剧,引人深思。   由于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特性方面的差异,要想从译文言语上来制造戏谑感,使译语读者产生和原语读者相同的审美感受,因此,这就要求译者要将原文的特定表达方式以注解告诉译语读者,使译语读者能直接感受由冲突产生的悖逆感。
  二 《白鲸》中人物叙事语言的翻译
  赫尔曼·麦尔维尔在《白鲸》中使用的第二种叙事语言就是小说人物叙事语言,阅读完小说我们会发现,人物叙事语言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造就了小说文体的杂糅和风格的多变,如主要人物大段台词、群众角色应声相呼,所以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就要根据叙述者转换现象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认知能力,认真分析故事中人物叙事语言的特色,找出原文戏剧冲突中展示出的不同人物的个性色彩,只有这样,才能把故事人物的语言特色用非常合适的译语传递给译语读者。
  1 小说中亚哈船长的独断式语言
  亚哈船长是小说中的核心人物,这个人物对故事情节前进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作家塑造的这个人物独断专横并且偏执。作家在小说中描述了他的大段鼓动船员誓死追击白鲸的煽动性演讲,作家正是借此告诉读者,亚哈是捕鲸船上的最高统治者,他代表了统治阶层的地位,因此其语言也带有阶级惯有的优越和权威语言风格。
  在小说中,亚哈船长鼓动船上所有人都要抱着“不是鲸死就是艇破”的决心捕捉白鲸:“喝呀,传过去啊!……浅尝也好,猛喝也好”,反映了权力阶层独裁个性和本身说话风格,并恰到好处地将他的船员的情绪激发,从而为人物性格的塑造服务。在翻译时要将原文这种特定语言风格在译本中得到体现,首先要忠实地还原原文的句法结构,注意译语应与人物的地位相对映,采用命令的口吻让人读来都觉得咄咄逼人,用正式、文雅的用词与亚哈的地位相符,尽量忠实地反映西方文化的特点,以凸显统治阶级高高在上的态度和优越感。
  亚哈用自己的身心乃至生命都在履行一份誓约,具有坚定而疯狂的信念,自然界种种不祥的征兆也无法撼动他的意志。所以,在翻译中,译者应选择最贴近原语感情色彩,使原文简短强势祈使句、感情浓烈语体色彩,从人物的个性和身份来掌握其语言特色,译词要充分体现人物偏执个性、咄咄逼人的语势。
  2 语言不规范的黑人
  作家书写的这部小说中的捕鲸船象征了一个微型的美国社会,在这个社会中,黑人所属的阶层总是白人社会的附属品,黑人说的英语掺杂了不标准英语语法错误,作家通过语音层面、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来表现出阶级中强势语言的权威。
  如黑人标枪手魁魁格在作家的笔下是个正直、富有同情心的人,这个人物说话时用词极其简单、通俗,当他形容白鲸身上的铁标枪时用概念含混的“iron”表达,作家表达他说话的语音时也像是杂糅了其它语种,这种语义范畴的抽象化是作者有意为之,意在营造当时阶级等级划分中那种黑色幽默的感觉。要想将这种不规范的语言特色体现在汉语中,再现原文的审美要素,传神地译出原文词义的含混,必须通过模仿原文的语音、词汇、句法特点,应在译文中有所表现语义上刻意营造的戏谑感,使原文有意营造的戏谑效果较好传译。
  三 《白鲸》中拼贴式叙事语言的翻译
  在小说《白鲸》中,第三类叙事方法就是拼贴式叙事语言,即作者在叙事之余反复打断故事的进程,采用拼贴性语言使作品呈现出复杂内涵和独特艺术效果。如在故事中,作家适时地插入不同材料的拼贴,为读者介绍鲸这个物种,使读者突破了单一的思路,令读者不断地从故事情节中抽离出来,使内容更加丰满,营造了一种松散的叙事结构,大大扩展了作品的张力。由于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因此,翻译时要在领会句子意思后用中文的方式,用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重新组织逻辑思维,来将原文填密的逻辑表达出来。
  作家在小说中进行叙述故事情节时,间或插入作家对人生、宗教信仰等的哲理性思索,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思想深度和哲理性。如作者采用借喻的手法,看起来似乎是上在叙说白鲸的生活习性,但其实作者是在借此暗讽人性和世态人情,并通过调侃的语气把他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充分表达出来。如作家用非常幽默的语言来描写鲸鱼生理学,形容雄鲸妻妾成群,不允许它的任何一个妻妾受到骚扰,并将雄鲸比成到处留情的情种,让读者一下子联想到贵族们的荒淫生活,表达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嘲讽。所以,在翻译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体会作者用意,正解小说蕴含的丰富哲学涵义,译词传递的语言效果要与原文相符,以期达到作者想要传达的语言效果。
  四 小结
  本文探讨了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代表作《白鲸》,通过第一人称叙事语言最具代表性的修辞手段,最具典型特征的人物的语言特色,以及拼贴式叙事语言的分析,在翻译中体味不同人物的个性和说话风格,使其语言特色在汉译中真实再现。
  注: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化语境下汉英翻译中的权力话语研究》结题成果项目编号:HB12WY004。
  参考文献:
  [1] 赫尔曼·麦尔维尔,曹庸译:《白鲸》,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
  [2] 诺斯罗普·弗莱,陈慧、袁宪军、吴伟仁译:《批评的解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3] 詹姆逊著,王逢振主编:《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全球化》,《詹姆逊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 唐茂琴:《试论〈白鲸莫比——迪克〉的现代主义特征》,《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
  [5] 肖宜:《超越浪漫主义的史诗——简论〈白鲸〉的现代性》,《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第9期。
  [6] 周文革、刘平:《从〈白鲸〉中译本看词义、形象和情理选择田》,《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5期。
  作者简介:
  张昆鹏,男,1978—,河北邯郸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学,工作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魏天婵,女,1978—,河北沧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学,工作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其他文献
今年四月二十三日是莎士比亚诞生四百二十九周年。为了纪念他,近年世界上有个大举动。这就是在伦敦泰晤士河南岸重修他的环球剧院,并且演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这次是美国人带头,各国都有人捐资才得以盖起仿伊丽莎白时代的剧院。剧院之侧还要有图书馆等许多文化设施,形成一个文娱群体,总体完成还要假以时日。  不久前,我国出版了孙法理翻译的《两个高贵的亲戚》这个剧本。这也算是对莎士比亚的一种纪念吧。  《两个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