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探讨了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乐于从各种现象中找出自己的新发现,并结合实际开展科学活动;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设计探索实验,培养创新思维。
【关键词】教学方式;化学教学;创新思维
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素质,而人才素质的优劣则体现在其创新能力上。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必然,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化学作为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实践性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笔者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多年,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做一探索。
一、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切认知都是从感知开始的,因为观察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开端,是发现问题和发明创造的首要步骤,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要创新就要给学生造就一双“慧眼”,让他们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行,端正观察态度。无论观察什么都要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粗枝大叶往往会丧失新发现的良机。
第二,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掌握观察程序,全面系统且有主次地观察,提高观察效率。
第三,注重课堂实验的观察。初中化学课堂实验较多,让学生注重课堂实验的观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渠道。
第四,开阔视野,扩大观察范围。仅观察课堂实验是不够的,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工农业生产中、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第五,写好观察记录。写观察记录一定要实事求是,准确地记录实验条件、过程和现象,尤其要注重实验现象的记录,准确地描述实际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后面的分析研讨提供第一手的可靠资料。
二、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能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好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社会,教师可设计成小实验、小故事、小问题等用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渴望揭示本质、试图解决问题的积极心理,这种积极的学习心理态势,往往能促使学生投入新知识的学习,进行创造性思维。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第一:注重观察,丰富表象。情境教学,往往从观察入手。大量的观察,在学生眼前展现一个富有美感的、意向深远的情境,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表象。情境教学前经常开展有目的观察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世界细微变化的习惯,可以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
第二:注重想象,发展思维。人的想象活动,总是充满创造性的。反之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人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激励学生大胆设想,大胆思维。
通过提问和讨论,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启发了他们的心智,训练了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如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有学生设计了将氢氧化钠注入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可发现瓶变瘪;有学生则提出先用试管收集二氧化碳后,将试管倒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可发现试管中会形成液柱。这样“一题多解”的练习,教师提供命题并规定学生至少设计出若干种不同方案,促使学生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努力实现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
第三:注重感觉,培养直觉。实验是引导学生进行直觉思维的最好方法。在教学中设计许多能培养直觉思维的题目,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以训练直觉思维。发掘教材中有利探索和创造的因素,改进和增设一些设计题目。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把验证性质的习题和某些基本理论改变成探索性题目,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论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例如:在讲到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时,先介绍几种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制取气体的方案及选用的药品,然后可以演示实验同学生共同分析。如用大小相同的石灰石分别和等浓度的稀盐酸和稀硫酸作用,观察并对比产生气体的量。实验可看到石灰石加盐酸产生大量的气泡,反应持续时间也比较长,而石灰石加硫酸开始有少量气泡冒出,很快气泡越来越少,石灰石有剩余而反应停止了。看到此现象,学生们的思维会很快活跃起来,很容易就得出盐酸与石灰石反应比硫酸效果好。
接下来可以深入提出问题:能否用碳酸钠粉末代替石灰石?学生会感到疑惑,有回答可以的,也有回答不可以的。带着问题然后再做实验。取同量石灰石和碳酸钠粉末,各加入同量的稀盐酸,观察对比产生气体的速度,很快就看到碳酸钠粉末加盐酸后白色粉末逐渐溶解,冒出大量气泡,药品很快消耗完,实验现象让学生马上“顿悟”,碳酸钠粉末反应快,产生气体速度太快。
通过探索性实验,创设了研究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旺盛的学习热情,将学生思维层层引向深入,从而点燃学生创设性思维的火花。
总之,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怎样加工处理信息,如何让推理、验证,促进知识迁移和创新,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姗姗.谈谈中学化学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2]黄云媛.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训练.现代教育教研,2009
[3]张银东.中学化学教学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闽西大学学报;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石浦中学)
【关键词】教学方式;化学教学;创新思维
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素质,而人才素质的优劣则体现在其创新能力上。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必然,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化学作为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实践性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笔者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多年,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做一探索。
一、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切认知都是从感知开始的,因为观察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开端,是发现问题和发明创造的首要步骤,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要创新就要给学生造就一双“慧眼”,让他们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观察能力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行,端正观察态度。无论观察什么都要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粗枝大叶往往会丧失新发现的良机。
第二,在教学中应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掌握观察程序,全面系统且有主次地观察,提高观察效率。
第三,注重课堂实验的观察。初中化学课堂实验较多,让学生注重课堂实验的观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渠道。
第四,开阔视野,扩大观察范围。仅观察课堂实验是不够的,要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工农业生产中、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第五,写好观察记录。写观察记录一定要实事求是,准确地记录实验条件、过程和现象,尤其要注重实验现象的记录,准确地描述实际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后面的分析研讨提供第一手的可靠资料。
二、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能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好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社会,教师可设计成小实验、小故事、小问题等用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渴望揭示本质、试图解决问题的积极心理,这种积极的学习心理态势,往往能促使学生投入新知识的学习,进行创造性思维。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第一:注重观察,丰富表象。情境教学,往往从观察入手。大量的观察,在学生眼前展现一个富有美感的、意向深远的情境,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表象。情境教学前经常开展有目的观察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世界细微变化的习惯,可以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
第二:注重想象,发展思维。人的想象活动,总是充满创造性的。反之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人创造活动的一个必要因素,激励学生大胆设想,大胆思维。
通过提问和讨论,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启发了他们的心智,训练了思维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如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有学生设计了将氢氧化钠注入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可发现瓶变瘪;有学生则提出先用试管收集二氧化碳后,将试管倒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可发现试管中会形成液柱。这样“一题多解”的练习,教师提供命题并规定学生至少设计出若干种不同方案,促使学生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努力实现多种途径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目标。
第三:注重感觉,培养直觉。实验是引导学生进行直觉思维的最好方法。在教学中设计许多能培养直觉思维的题目,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思维环境,以训练直觉思维。发掘教材中有利探索和创造的因素,改进和增设一些设计题目。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把验证性质的习题和某些基本理论改变成探索性题目,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论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例如:在讲到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时,先介绍几种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制取气体的方案及选用的药品,然后可以演示实验同学生共同分析。如用大小相同的石灰石分别和等浓度的稀盐酸和稀硫酸作用,观察并对比产生气体的量。实验可看到石灰石加盐酸产生大量的气泡,反应持续时间也比较长,而石灰石加硫酸开始有少量气泡冒出,很快气泡越来越少,石灰石有剩余而反应停止了。看到此现象,学生们的思维会很快活跃起来,很容易就得出盐酸与石灰石反应比硫酸效果好。
接下来可以深入提出问题:能否用碳酸钠粉末代替石灰石?学生会感到疑惑,有回答可以的,也有回答不可以的。带着问题然后再做实验。取同量石灰石和碳酸钠粉末,各加入同量的稀盐酸,观察对比产生气体的速度,很快就看到碳酸钠粉末加盐酸后白色粉末逐渐溶解,冒出大量气泡,药品很快消耗完,实验现象让学生马上“顿悟”,碳酸钠粉末反应快,产生气体速度太快。
通过探索性实验,创设了研究问题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旺盛的学习热情,将学生思维层层引向深入,从而点燃学生创设性思维的火花。
总之,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怎样加工处理信息,如何让推理、验证,促进知识迁移和创新,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姗姗.谈谈中学化学教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2]黄云媛.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训练.现代教育教研,2009
[3]张银东.中学化学教学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闽西大学学报;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石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