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众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活动的主体通常情况下是人民群众,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将娱乐方式视为活动的内容,满足精神生活方面更高层次的追求;人们通过群众文化来表达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过程中,产生、发展并贯穿着群众文化,群众文化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使群众参与成为现实。在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中,群众主动参与,进而实现自我教育、提升整体素养,同时还能陶冶情操,获得美的享受。对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改变思路,多方筹措资金,搞好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建设
搞好群众文化建设的前提是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因为基层文化设施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必要场所,过去以馆、站组织开展活动逐渐被现在的主个性化所取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逐渐转变为群众依靠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活动。
基础文化设施是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也越来越高,导致基层文化设施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投入,不仅要投入必要的物质支持,更应该投入精神支撑。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搞好文化馆、文化宫、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同时,各地还应采取吸引企业投资、社企共建等多种方式加强相关文化设施的建设,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整体水平
实施“政团合一”改革,培养现有文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在文化建设中,各地主管部门与艺术团体应加强合作,形成合力,不断提升文化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开展与实施。具体而言,各地主管部门与艺术团体应联合起来,有计划地进行系统培训,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文化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内部人力管理,完善专业文化队伍建设。各地主管部门应严格把关文化单位从业人员的综合情况,配齐、配足相关的工作人员。同时,各部门还应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对相关的从业人员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有优化文化队伍,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民间文化活动团队的广泛参与。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各地应充分发专业文艺团体退休人员、民间艺人的龙头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建立更多的业余文化团队。同时,还应对业绩突出的民间文艺团队及个人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不断激发他们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群众文化单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明确职责和义务,采取各种措施接纳更多的活动参与者,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强化馆、站办的影响力。此外,对于那些在各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各地主管部门还应采取多种鼓励方式,进而不断壮大民間文化活动团队。
三、拓展群众文化的主阵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通常情况下,阵地活动对于群众文化生活管理部门来说就是其主阵地,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性窗口,对群众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示范性作用。当前的阵地活动对于大多数馆站来说,设施和管理都是比较陈旧和单一的,形式枯燥乏味,没有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群众文化单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采取各种措施接纳更多的活动参与者,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强化馆、站办阵地活动的影响力。
要想更好地进行群众文化建设,我们就必须充分利用多种空间,拓展群众文化的主阵地。如校园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活动空间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如广场文化,广场和开放式公园是人民群众的主要精神活动场所,要充分利用广场开展文化活动,减轻人们因日常生活而产生的疲劳和压力,使人民群众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出,在当前的文化建设中,我们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种文化空间的建设,而应充分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有效空间,加大对群众文化产业资金和人力投入,使其成为弘扬时代主旋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四、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馆的职能,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壮大
文化馆可以向人民群众传达党和政府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还可以充分运用文化艺术手段,进一步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因此,各地区的文化馆应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具体而言,文化馆可以开展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如音乐、舞蹈、小品、攝影、曲艺等方面,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同时,文化馆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职能,搜集、整理一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建立、健全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这些都将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真正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加大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我们更应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积极开展一些群众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会形成群众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并最终达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陶冶群众思想情的目的。
作者简介:刘恒伟,哈尔滨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油画学会主席。
一、改变思路,多方筹措资金,搞好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建设
搞好群众文化建设的前提是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因为基层文化设施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必要场所,过去以馆、站组织开展活动逐渐被现在的主个性化所取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逐渐转变为群众依靠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活动。
基础文化设施是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精神追求也越来越高,导致基层文化设施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投入,不仅要投入必要的物质支持,更应该投入精神支撑。加大对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搞好文化馆、文化宫、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同时,各地还应采取吸引企业投资、社企共建等多种方式加强相关文化设施的建设,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的整体水平
实施“政团合一”改革,培养现有文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在文化建设中,各地主管部门与艺术团体应加强合作,形成合力,不断提升文化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开展与实施。具体而言,各地主管部门与艺术团体应联合起来,有计划地进行系统培训,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文化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内部人力管理,完善专业文化队伍建设。各地主管部门应严格把关文化单位从业人员的综合情况,配齐、配足相关的工作人员。同时,各部门还应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对相关的从业人员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有优化文化队伍,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民间文化活动团队的广泛参与。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各地应充分发专业文艺团体退休人员、民间艺人的龙头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建立更多的业余文化团队。同时,还应对业绩突出的民间文艺团队及个人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不断激发他们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群众文化单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明确职责和义务,采取各种措施接纳更多的活动参与者,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强化馆、站办的影响力。此外,对于那些在各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人才,各地主管部门还应采取多种鼓励方式,进而不断壮大民間文化活动团队。
三、拓展群众文化的主阵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通常情况下,阵地活动对于群众文化生活管理部门来说就是其主阵地,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性窗口,对群众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示范性作用。当前的阵地活动对于大多数馆站来说,设施和管理都是比较陈旧和单一的,形式枯燥乏味,没有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群众文化单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采取各种措施接纳更多的活动参与者,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强化馆、站办阵地活动的影响力。
要想更好地进行群众文化建设,我们就必须充分利用多种空间,拓展群众文化的主阵地。如校园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活动空间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如广场文化,广场和开放式公园是人民群众的主要精神活动场所,要充分利用广场开展文化活动,减轻人们因日常生活而产生的疲劳和压力,使人民群众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出,在当前的文化建设中,我们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种文化空间的建设,而应充分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有效空间,加大对群众文化产业资金和人力投入,使其成为弘扬时代主旋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四、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馆的职能,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壮大
文化馆可以向人民群众传达党和政府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还可以充分运用文化艺术手段,进一步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因此,各地区的文化馆应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具体而言,文化馆可以开展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如音乐、舞蹈、小品、攝影、曲艺等方面,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同时,文化馆还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职能,搜集、整理一些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建立、健全群众文化艺术档案,这些都将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真正发挥其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和示范作用。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加大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我们更应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积极开展一些群众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会形成群众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并最终达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陶冶群众思想情的目的。
作者简介:刘恒伟,哈尔滨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哈尔滨油画学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