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试教育下,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造成了学生的负担,特别不利于学生成长。而在素质教育下,教学理念发展转变,实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教学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如此,通过实施减负增效,学生学习相对轻松,学习主动性也大幅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大为提高。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大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减负增效;有效策略
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的关键。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学生可形成良好的应用汉语习惯,并提升自身阅读、写作水平。各个小学教师虽然没有反复强调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但是凭借其对语文教学的关注,无疑也加大了学生心理负担。当前,减负增效得到一定应用,但取得的效果并不突出。怎样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价值,语文教师要重点探究。
一、实施减负增效策略的意义
在我国教育工作中,受以往应试教育影响,判断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就是考试成绩。而语文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卷面分数,除了课上生硬地通过填鸭式方式给学生们灌输知识外,还会增加课后作业量,导致学生有沉重的压力,可以说,除了学习,再没有多余的时间开展一些爱好活动。在众多作业下,学生产生了对语文的抗拒感,根本没有兴趣可言[1]。在新课改下,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要实施增效减负。在有效的时间内,语文教师必须要提高教学实效性,从而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让其自主学习,并获取相应的知识,从而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并且,语文教学实施减负增效,要为学生提供放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主动思考。在此基础上,学生思维更具活跃性,语文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地也会提升,对于课文中的感情、内涵,学生们也能掌握得更加透彻,最终将课本内涵转化自身想法,提升自身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有效策略
1.改良教学模式,构建有效语文课堂
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占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绝大多数。他们是教学的主体,而小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没有课堂参与感。事实上,这正好本末倒置,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占据绝对主体地位的应该是缄默不语的小学生。而且小学生正处在快速成长阶段,是人一生中认知自我、探索世界、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好奇心与探知欲旺盛,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使用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课堂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习变得枯燥,成为学生的任务[2]。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改良教学模式,构建有效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活跃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使学生得到锻炼,提升能力,培养兴趣。教师应该努力加强书本理论内容和实践结合,在理论的教学中充分融入现实生活经验,达到推动和培养学生全面成长的教育目标。教师首先应该根据现代小学生好奇心强、表达欲强、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丰富课堂形式,优化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并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支持,使学生得到心理满足,从而形成正向循环。
例如,在对《古诗三首》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这节课三个中国传统节日,即元旦、清明、重阳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学生选取一个节日,按照古代过节的传统方式,在课堂上演绎小型古代过节的情景剧并给予最好的一组學生适当的奖励。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直接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三首古诗作品的理解和认知,使学生得到心理满足,形成学习的正向循环。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在潜意识里完成对课文的深度理解和思考,契合减负增效的精神理念和内在要求。
2.革创小学语文教学方式
以往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教学时,都是用“填鸭式”的方式,教师最大的希望便是学生在每一次课堂中都掌握到更多的知识,而忽视了学生是否能够完全消化所讲的知识,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和压力。有效实施减负增效,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多样的、有新意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带领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便是兴趣,只有在他们喜欢语言、喜欢拼音、喜欢识字读字、喜欢阅读的基础上,才会主动融入课堂。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也不会有负担,并且大幅度提升了语文学习质量。在课堂中,学生可消化、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至于课后作业,自然能够缩减,从而将减负增效落实到位。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或者进行游戏教学或是角色扮演,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的转变。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也有更多时间,展开思考,在提高积极性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掌握,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能得以保证。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方面,教师可展开有趣的、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比如开展广告设计赛、朗诵会等,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起到一定的减压效果。
3.布置实践性作业
学生通过写作业,其实也是对课上所学知识的巩固。若要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知识,必须借助实践。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必须将实践性放在首位,由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在教师节、儿童节时,教师可让学生制作贺卡,做得好的同学给予适当奖励,能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语文教学还要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彰显学生的自主性。
比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让同学将学习这首古诗后的收获描绘出来,不一定用写的方式,可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来表达。在这种情况下,有画图的,有制作小报的,也有写成作文的,总之,学生表达收获的方式各异。在此情况下,学生情绪高涨,深度掌握了知识。除此之外,实践性作业要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活动,比如郊游、制作关于语文知识的小板报等,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主动融入实践活动中,以亲身体验获得学习规律,一定程度上激发自身潜能,提升了语文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推进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增效减负的有效策略,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其效用,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在健康成长的同时,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邵晚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7).
[2]吴晓娣.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8).
【关键词】小学语文;减负增效;有效策略
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的关键。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学生可形成良好的应用汉语习惯,并提升自身阅读、写作水平。各个小学教师虽然没有反复强调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但是凭借其对语文教学的关注,无疑也加大了学生心理负担。当前,减负增效得到一定应用,但取得的效果并不突出。怎样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的价值,语文教师要重点探究。
一、实施减负增效策略的意义
在我国教育工作中,受以往应试教育影响,判断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就是考试成绩。而语文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卷面分数,除了课上生硬地通过填鸭式方式给学生们灌输知识外,还会增加课后作业量,导致学生有沉重的压力,可以说,除了学习,再没有多余的时间开展一些爱好活动。在众多作业下,学生产生了对语文的抗拒感,根本没有兴趣可言[1]。在新课改下,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要实施增效减负。在有效的时间内,语文教师必须要提高教学实效性,从而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让其自主学习,并获取相应的知识,从而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并且,语文教学实施减负增效,要为学生提供放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主动思考。在此基础上,学生思维更具活跃性,语文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地也会提升,对于课文中的感情、内涵,学生们也能掌握得更加透彻,最终将课本内涵转化自身想法,提升自身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有效策略
1.改良教学模式,构建有效语文课堂
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占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绝大多数。他们是教学的主体,而小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没有课堂参与感。事实上,这正好本末倒置,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占据绝对主体地位的应该是缄默不语的小学生。而且小学生正处在快速成长阶段,是人一生中认知自我、探索世界、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好奇心与探知欲旺盛,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使用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课堂形式难以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习变得枯燥,成为学生的任务[2]。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改良教学模式,构建有效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活跃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使学生得到锻炼,提升能力,培养兴趣。教师应该努力加强书本理论内容和实践结合,在理论的教学中充分融入现实生活经验,达到推动和培养学生全面成长的教育目标。教师首先应该根据现代小学生好奇心强、表达欲强、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丰富课堂形式,优化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并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和支持,使学生得到心理满足,从而形成正向循环。
例如,在对《古诗三首》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这节课三个中国传统节日,即元旦、清明、重阳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组,每组学生选取一个节日,按照古代过节的传统方式,在课堂上演绎小型古代过节的情景剧并给予最好的一组學生适当的奖励。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直接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三首古诗作品的理解和认知,使学生得到心理满足,形成学习的正向循环。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在潜意识里完成对课文的深度理解和思考,契合减负增效的精神理念和内在要求。
2.革创小学语文教学方式
以往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教学时,都是用“填鸭式”的方式,教师最大的希望便是学生在每一次课堂中都掌握到更多的知识,而忽视了学生是否能够完全消化所讲的知识,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和压力。有效实施减负增效,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多样的、有新意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带领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便是兴趣,只有在他们喜欢语言、喜欢拼音、喜欢识字读字、喜欢阅读的基础上,才会主动融入课堂。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也不会有负担,并且大幅度提升了语文学习质量。在课堂中,学生可消化、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至于课后作业,自然能够缩减,从而将减负增效落实到位。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或者进行游戏教学或是角色扮演,通过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的转变。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也有更多时间,展开思考,在提高积极性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掌握,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能得以保证。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方面,教师可展开有趣的、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比如开展广告设计赛、朗诵会等,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起到一定的减压效果。
3.布置实践性作业
学生通过写作业,其实也是对课上所学知识的巩固。若要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知识,必须借助实践。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必须将实践性放在首位,由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在教师节、儿童节时,教师可让学生制作贺卡,做得好的同学给予适当奖励,能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语文教学还要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彰显学生的自主性。
比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可让同学将学习这首古诗后的收获描绘出来,不一定用写的方式,可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来表达。在这种情况下,有画图的,有制作小报的,也有写成作文的,总之,学生表达收获的方式各异。在此情况下,学生情绪高涨,深度掌握了知识。除此之外,实践性作业要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活动,比如郊游、制作关于语文知识的小板报等,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主动融入实践活动中,以亲身体验获得学习规律,一定程度上激发自身潜能,提升了语文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推进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增效减负的有效策略,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其效用,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使学生在健康成长的同时,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邵晚霞.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7).
[2]吴晓娣.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