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全脑预防照射海马回区保护的Ⅱ期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l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小细胞肺癌全脑预防照射海马回区减量保护的剂量分布、疗效及认知功能。

方法

2014-2017年入组肿瘤医院收治的应用螺旋断层治疗技术保护海马回区全脑预防照射的49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在完成标准手术或放化疗后1个月内先行脑部MRI排除脑转移。处方剂量为95% PTV 25 Gy分10次。评价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治疗后1年以上患者的不良反应及认知功能,并分析海马回区剂量分布、生存率及脑转移率。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海马回区的平均剂量为7.23 Gy,外扩减量区平均剂量为8.46 Gy,较处方剂量分别降低71.88%和66.16%。海马回区最大剂量为10.66 Gy,外扩减量区最大剂量为15.43 Gy。49例患者中8例死亡,1年生存率为85.1%,2年生存率为70.3%。9例(18.3%)患者发生脑转移,其中1例广泛多发脑转移患者(13个转移灶)海马回区附近出现转移。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轻度头疼、头晕、脑水肿,未发生≥2级不良反应。治疗后6个月HVLT-R评分下降较治疗前明显,治疗后12个月HVLT-R评分平均相对下降6.78%。未发生脑转移的患者治疗后12个月HVLT-R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螺旋断层治疗技术保护海马回区全脑预防照射达到了理想的剂量要求,可有效保护患者的认知功能,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少。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影像组学技术分析发生放射性肺炎(RP)的肺癌患者定位及复位CT图像特征参数变化,筛选与RP发生密切相关的指标。方法选取放疗后经过随访发生2级及以上RP的肺癌患者31例,获取其放疗前的定位CT图像和经过40 Gy放疗后的复位CT图像,将患侧肺和健侧肺设置为提取参数的ROI,在完成正常肺组织自动分割后,使用IBEX软件进行radiomics特征参数的提取,比较这些特征参数在定位和复位CT图像中
期刊
鼻咽癌是一种起源于鼻咽部上皮组织的鳞状细胞恶性肿瘤,在东南亚和中国华南地区具有很高的发病率,目前放疗已成为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放射抗拒是鼻咽癌放疗成功的主要障碍,寻找鼻咽癌放射抗拒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明确放射抗拒的产生机制,对治疗具有重大意义。MicroRNAs通过结合靶mRNA的3’UTR从而诱导其翻译抑制或降解,调节蛋白的表达,参与放疗反应相关的所有重要的细胞过程如DNA损伤反应与修复、细胞凋
目的前瞻性研究对比高分辨率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与扩散峰度成像(DKI)预测鼻咽癌放疗反应。方法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41例均行IMRT。所有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结束时(达计划剂量后1~2 d)行常规MR、高分辨率DWI和DKI检查,并于放疗结束后3、6、9个月和1年行常规MR随访。按照Resist1.1标准评估疗效,将患者分为放疗敏感组(RG)和放疗抵抗组(NRG)。分析放疗前及放疗结束
三维近距离治疗(3D-BT)在宫颈癌根治性治疗中的作用已获得广泛认可。其中,通过模拟定位获得影像信息是3D-BT的关键步骤。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MRI或CT定位技术,这2种技术在放射外科手术中会显示出各自的缺点。因此,探寻一项精准、高效、简便的新型定位技术十分必要。超声是继MRI与CT后临床工作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新型定位技术。笔者查阅了20余篇相关文献,总结了超声在3D-BT模拟定位中的应用,以期为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恶性肿瘤放疗后常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包括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肺纤维化。放射性肺损伤不仅限制肿瘤放疗剂量,还影响后续的治疗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机理的研究,大多数是在动物模型。众多的细胞、因子、分子等参与免疫应答调节,最终导致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还有,对于放射性肺损伤的治疗尚无一个指南及规范,多凭借临床经验及专家委员会的权威意见。本文将对近几年有关放射性肺损伤的相
目的经会阴实时超声图像引导(TPUS)技术实时监测前列腺各分次内运动幅度,以期为前列腺癌的精确放疗和大分割放疗提供参考。方法应用TPUS技术采集70例前列腺癌患者1 588个分次运动数据。每次放疗前均采用CBCT纠正分次间误差,采用VMAT技术放疗。放疗过程中实时采集超声图像(1次/s),获取出束时间内的前列腺左右(x轴)、头脚(y轴)、腹背(z轴)方向上的位移范围,整合时间因素分析前列腺四维运动
目的对Artiste加速器image beam line (IBL)模式下2Dplanar、MV CBCT以及6 MV 2Dplanar和Somatom CT图像引导方式放射剂量进行测量,结合患者照射部位选择恰当图像引导方式。方法利用IBA Dose 1静电计和FC65指形电离室对头、胸、盆腔仿真模体在2Dplanar、MV CBCT及6 MV 2Dplanar图像引导模式下放射剂量进行测量,用I
目的初步比较前列腺癌术后不同分割模式放疗不良反应。方法收集我院2011-2017年间接受前列腺癌术后中等分割(62.75 Gy分25次,2.51 Gy/次)和术后常规分割(72 Gy分36次,2 Gy/次)放疗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调强放射治疗(IMRT),每日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PSM)将两组分别匹配35例,匹配因素包括年龄、照射范围、内分泌治疗、手术—放疗间隔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对其术后中位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自临沂市中心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选取进展期胃癌患者中选取7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术后化疗组(37例)与术后放化疗组(37例)。两组均采用腹腔镜D2根治术,术后化疗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术后放化疗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两组均化疗4个周期。疗程结束后统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