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回顾了二次多项式模型用于卫星钟差长期预报特点的基础之上,考虑到钟差中随机项部分的影响,以天为尺度,利用拟合推估法建立钟差预报模型,并根据拟合推估模型的两步极小解法解算该模型,依据模型残差拟合协方差函数系数。所得结果与常用的钟差预报算法结果进行比对,验证了该模型在卫星钟差长期预报方面的有效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回顾了二次多项式模型用于卫星钟差长期预报特点的基础之上,考虑到钟差中随机项部分的影响,以天为尺度,利用拟合推估法建立钟差预报模型,并根据拟合推估模型的两步极小解法解算该模型,依据模型残差拟合协方差函数系数。所得结果与常用的钟差预报算法结果进行比对,验证了该模型在卫星钟差长期预报方面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为了验证地面检校场代替空对地检校场的可行性,本文参照国际上已经成熟的方案布设了不同的检校场,在建立国产POS与SWDC-4A系统集成检校的数学模型之后,基于不同的检校场进行了多传感器集成直接地理定位的实验,并对最终的结果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地面检校场进行直接地理定位可以达到平面中误差0.3m、高程中误差0.4m的精度,这种检校方法可靠稳定,能够代替空对地检校场进行实际作业。
本文提出利用进化策略算法搜索单频GPS整周模糊度,即先利用序贯最小二乘估计降低法矩阵维度,利用正则化算法得到比较接近模糊度真值的浮点解,以此为初值确定搜索范围,并利用进化策略算法搜索模糊度固定解。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1min内固定整周模糊度,动态定位结果与GrafNav解算结果误差在2.5cm之内。
文章针对《大地形变测量学》课程,从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创建实验教学平台、改进课程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讨,对该课程进行集"课堂讲授、自主学习、课程设计、创新性实验"于一体的全方位改革与实践,旨在发挥其作为测绘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本文采用欧洲范围内部分可以同时接收GPS和GLONASS观测数据的IGS跟踪站,分别用CODE和IGS分析中心的轨道对GPS和GPS+GLONASS组合定位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CODE分析中心完全一致的轨道产品和IGS综合轨道产品得到的定位结果在3个方向上的差异保持在0.5mm以内。GPS+GLONASS组合定位结果在N方向和U方向上比单一GPS系统稍差,但是在E方向上内符合精度相当,
为了满足深空探测器自主导航定位对极移参数中长期预报的需求,阐述了基于LS_AR模型的极移参数中长期预报和精度评定的原理,提出了4种改进方案对LS_AR模型的构建进行优化,并利用IERS提供的1990~1996年的极移参数的时间序列检验4种优化方案,得到了最优的预报模型,在400 d跨度上,其预报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比未优化的模型小3 mas左右。
根据IGS提供的2012年TEC数据,在得到TEC值残差序列的基础上,利用谱分析去掉周期项和Matlab工具箱去掉趋势项并采用平滑算法去噪后,对随机项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目前,电离层格网点的预报均建立在原始TEC上,阐述了采用差分后的TEC值进行预报的方法,以减少日变化周期项的影响。根据AR(p)模型预报的结果加上周期项和趋势项后,再加上前一天对应时段的TEC值与IGS发布的数据比较,结果表明,该方
随着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及接收机的发展,软件接收机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BDS)的接口控制文档(ICD),分析了BDS B1I信号,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码相位和并行频率捕获的算法,实现了对BDS-B1I/GPS信号的捕获跟踪、导航电文解码。利用HG-SOFTGPS02采集器采集的数据进行BDS/GPS定位,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介绍了GPS/北斗组合单点定位的数学模型,采用IGG-Ⅲ方案对单/双系统单点定位进行定权,并将结果与等权处理结果作比较。分析表明,对于单系统而言,GPS/北斗组合可以显著增加可用卫星数,降低pDop值,提高定位精度;无论是单系统还是组合系统,使用选权迭代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定位精度,提高解算成功率,且对组合定位效果更佳。
为了改善传统GPS/GLONASS组合精密单点定位的法方程,推导出一种基于等价消参法的融合法方程。该融合法方程是由GPS系统的法方程和GLONASS系统的法方程进行消除参数叠加得到,既易于实现GPS/GLONASS系统组合单点定位,也便于进行单系统定位的切换。理论证明,基于等价消参法的融合法方程和传统的组合法方程是等价的。程序设计和算例分析显示,基于等价消参法的融合法方程在GPS/GLONASS组
针对基于CORS的大区域整体测量与坐标分区域转换之间的矛盾,提出自动分区坐标转换方法,并研制了应用软件,实现了批量坐标数据的自动分区转换。测试结果表明,该软件可以提高大区域坐标分区转换的效率和可靠性,实用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