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生不爱写作、害怕作文,空话套话连篇,表达虚假感情,写作教学陷入了只重视方法技巧、只追求快速应试的畸形发展之中。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创新写作教学提倡大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突出学生在写作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并且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探索写作过程的综合性学习。
关键词:兴趣;创新;想象
众多语文教师最痛苦的事是批改作文,而最让学生头疼的事也是写作文。许多学生都认为,他们并不是讨厌作文课,而是作文时他们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每当作文题目布置下去,几十双茫然、不知所措的眼睛盯着你,很多次不少学生不能按时交作文,就是那些勉强交上来的作文,也少有优秀的。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让写作文不再成为中学生的负担,让他们不再为写作文而累?怎样让学生形成一种好的作文习惯并乐于写作呢?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认为应当将作文教学贯穿于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切实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努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的成败关键就是学生对写作有没有兴趣。我们的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非常优秀的。其中有很多是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的,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心理共鸣的。例如在教授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各种顽皮的行为,学生们大多经历过,因此在教学中适时的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童年故事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很好的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也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在阅读教学中积累创新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对一些优美生动的词语和凝练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反复体味,并教会他们可以怎样将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其中文章中对春风、春雨、春花、春草等景物的细致描写,在引导分析品味课文之后,我指导学生马上对目前所处的初春季节进行描绘。由于季节相同,景物相似,有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就有了这样的语句“轻风微微的吹拂着,小小的花朵迎风飘扬,跳着轻盈的舞蹈,散发出一阵阵幽雅的清香。使人陶醉,使人沉迷,使人流连忘返”,在这里,学生将刚学过的优美生动的语句灵活运用到了自己的文章中,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创新,有了修辞手法的使用,读来使人耳目一新。我还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章优美的语言,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认真领会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绘的,又是怎样根据景物特点来遣词造句、组织语言的。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作写景的文章,学生习作中又有了这样的语句“春天来了,大地焕然一新,四野里到处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有的能叫上名字,有的我连名字也叫不上。小草儿偷偷的从土里钻出了它们的小脑袋,看看春天这一幅美丽的图画。一场春雨过后,大自然中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这两段文字既模仿了文章又都有所创新,达到了将别人的好的东西学到自己的头脑里,并巧妙地做到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岂不妙哉?
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敏锐观察意识和能力,为想象储备能源。学生之所以将完全个性化的作文写得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没有创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作文之“根”,即没有真实的、活生生的生活素材。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生活,没有写作素材,怎么能写出具有创新性的好作文呢?而没有写作素材的原因是:学生自己缺乏对生活的敏锐观察意识和能力,教师缺乏对生活贴近生活、观察体验生活的正确引导和指导。一个人的想象水平的高低,想象的多样性和正确性,是随着大脑贮备表象的数量与质量情况为转移的。我们应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体验生活。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辐射开来。
三、在阅读教学中学会谋篇布局
在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一文时,我着重向学生分析文章的总分结构和准确和语言,在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全文,仔细领会,并引导他们在自己的写作中也可采用这一结构,抓住说明事物的共同特点,从几个角度分别解说,写出来的文章既谨严有序,又条理分明。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纪书慧在作文《我的校园》中采用这一结构形式,抓住校园整洁、美观等特点,从教室、操场、花坛、走廊、图书馆等几个角度来对校园进行说明,结构清晰,条理分明,语言准确。
四、在阅读教学中学会续写或改写课文故事练习写作
续写是一种想像作文,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续写课文故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加深对课文故事的理解,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学习小说《范进中举》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文章结尾把故事续写下去,练习写作。学生陈必智的文章中就大胆想象,既幽默又引人思考,想像力丰富,语言保持与原作一致,情节发展一线贯穿。这样多次练习后,学生既对续写有了正确理解和认识,写出得文章符合续写的要求,同时也培养了多种能力。 在《皇帝的新装》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课本改编为剧本并表演出来,七年级的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中轻松的理解了作者的讽刺艺术,也掌握了写作的方法。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语文老师能在阅读教学中认真督导学生做到以上几点,一定能激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使他们懂得作文,会写作文,乐写作文,并且还能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作文来。虽然这个过程如“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般非一朝一夕能实现,但只要我们语文老师认真督导、贯彻,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师生共同走进快乐的作文课堂,作为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勤于思考,追求创新,开拓学生的思路,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这样学生就能写出富有创意的佳作。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魏书生论文集》上册[M].群众出版社1998年版.第244页.
[2]杨雁斌.《创新思维法》[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2页.
[3]章安祺.《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59页.
[4]潘大华.《大学写作基础》[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页.
[5]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卷[M].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232页.
[6]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
王丽辉,锡林浩特六中,中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兴趣;创新;想象
众多语文教师最痛苦的事是批改作文,而最让学生头疼的事也是写作文。许多学生都认为,他们并不是讨厌作文课,而是作文时他们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每当作文题目布置下去,几十双茫然、不知所措的眼睛盯着你,很多次不少学生不能按时交作文,就是那些勉强交上来的作文,也少有优秀的。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让写作文不再成为中学生的负担,让他们不再为写作文而累?怎样让学生形成一种好的作文习惯并乐于写作呢?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认为应当将作文教学贯穿于平时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切实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努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的成败关键就是学生对写作有没有兴趣。我们的语文课本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非常优秀的。其中有很多是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的,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心理共鸣的。例如在教授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各种顽皮的行为,学生们大多经历过,因此在教学中适时的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童年故事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很好的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也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在阅读教学中积累创新
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对一些优美生动的词语和凝练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反复体味,并教会他们可以怎样将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春》一文时,其中文章中对春风、春雨、春花、春草等景物的细致描写,在引导分析品味课文之后,我指导学生马上对目前所处的初春季节进行描绘。由于季节相同,景物相似,有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就有了这样的语句“轻风微微的吹拂着,小小的花朵迎风飘扬,跳着轻盈的舞蹈,散发出一阵阵幽雅的清香。使人陶醉,使人沉迷,使人流连忘返”,在这里,学生将刚学过的优美生动的语句灵活运用到了自己的文章中,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创新,有了修辞手法的使用,读来使人耳目一新。我还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文章优美的语言,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认真领会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绘的,又是怎样根据景物特点来遣词造句、组织语言的。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作写景的文章,学生习作中又有了这样的语句“春天来了,大地焕然一新,四野里到处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有的能叫上名字,有的我连名字也叫不上。小草儿偷偷的从土里钻出了它们的小脑袋,看看春天这一幅美丽的图画。一场春雨过后,大自然中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这两段文字既模仿了文章又都有所创新,达到了将别人的好的东西学到自己的头脑里,并巧妙地做到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岂不妙哉?
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敏锐观察意识和能力,为想象储备能源。学生之所以将完全个性化的作文写得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没有创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作文之“根”,即没有真实的、活生生的生活素材。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生活,没有写作素材,怎么能写出具有创新性的好作文呢?而没有写作素材的原因是:学生自己缺乏对生活的敏锐观察意识和能力,教师缺乏对生活贴近生活、观察体验生活的正确引导和指导。一个人的想象水平的高低,想象的多样性和正确性,是随着大脑贮备表象的数量与质量情况为转移的。我们应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体验生活。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辐射开来。
三、在阅读教学中学会谋篇布局
在教学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一文时,我着重向学生分析文章的总分结构和准确和语言,在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全文,仔细领会,并引导他们在自己的写作中也可采用这一结构,抓住说明事物的共同特点,从几个角度分别解说,写出来的文章既谨严有序,又条理分明。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纪书慧在作文《我的校园》中采用这一结构形式,抓住校园整洁、美观等特点,从教室、操场、花坛、走廊、图书馆等几个角度来对校园进行说明,结构清晰,条理分明,语言准确。
四、在阅读教学中学会续写或改写课文故事练习写作
续写是一种想像作文,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续写课文故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加深对课文故事的理解,同时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学习小说《范进中举》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根据文章结尾把故事续写下去,练习写作。学生陈必智的文章中就大胆想象,既幽默又引人思考,想像力丰富,语言保持与原作一致,情节发展一线贯穿。这样多次练习后,学生既对续写有了正确理解和认识,写出得文章符合续写的要求,同时也培养了多种能力。 在《皇帝的新装》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课本改编为剧本并表演出来,七年级的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中轻松的理解了作者的讽刺艺术,也掌握了写作的方法。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语文老师能在阅读教学中认真督导学生做到以上几点,一定能激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使他们懂得作文,会写作文,乐写作文,并且还能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作文来。虽然这个过程如“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般非一朝一夕能实现,但只要我们语文老师认真督导、贯彻,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师生共同走进快乐的作文课堂,作为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勤于思考,追求创新,开拓学生的思路,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这样学生就能写出富有创意的佳作。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魏书生论文集》上册[M].群众出版社1998年版.第244页.
[2]杨雁斌.《创新思维法》[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2页.
[3]章安祺.《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59页.
[4]潘大华.《大学写作基础》[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页.
[5]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卷[M].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232页.
[6]马正平.《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简介:
王丽辉,锡林浩特六中,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