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目前的小学教育现状令人堪忧,例如:课本知识过于落后,且严重脱离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对于小学生的德育内容缺乏适当的安排,且与知识基本毫无关系。当新课程改革要求颁布的时候,作为小学教育,更应该顺应其要求,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有内涵的、明确的德育。
关键词:小学德育;有效提升;新课改
在我国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后,全国多数的小学课程安排、教材的革新编排等方面,都有了重大创新,同时,对于小学生的德育也有很多新元素的加入。在此,本文通过研究小学德育的教学理念、教材编写的逻辑方法和小学德育教学的课程安排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探讨,得出相关结论。
一、小学德育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在新时代到来的时候,生产力逐渐向世界化、全球化演变,社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科技进步更为迅猛。世界在向多元化转型,那么教育也应该伴随世界的进步而改革创新。如果在社会发展阶段依然采用落后的教育方式,那么就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作为身背基础教育重任的小学,更应该将老旧的教育方式进行创新,把德育工作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重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这个新的时代。只有在教育的同时向小学生展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才能够将学生带入德育的境界。例如,在平日的教学中应该加入诚实守信、团队合作、保护环境、热爱社会等教学重点,避免空喊口号、空谈形式,必须落实到位。
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小学培养出的是未来社会的人才。很多学生的家长会遭遇失业、下岗等残酷的社会现实,这些鲜明的实例能够代替理论的说教,让学生明白在不久的将来还有更多挑战等着他们。在小学德育中,教师应该通过类似的手段引导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正确的认知。近年来,我国各大小学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理论指导,将此要求与小学德育有机融合,把团结友善、爱国守法、勤俭自强、明礼诚信和敬业奉献这“二十字方针”贯穿到对小学生德育的实践当中,为学生而办学、为打动学生而办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发挥自身的高尚情操,将德育完整、有效地传输给学生。
二、小学的德育工作应该更加全面
学校作为教授学生知识的殿堂,在我国一直以来都秉承着不便的教育模式,即重书本、轻实践,缺创造、无实践。由于该理念从古至今的错误引导,我国小学中的德育工作也呈现着落后的现状,例如:一般而言,教师会将一成不变的教学纲要或老旧的道德建议口述传输给学生,更有甚者,就是直接将道德条例、定义强加给学生,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智力条件,完全剥开了德育和教育管理的关系。同时,由于教师传达的德育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层次以及社会经验毫不相关,因此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德育就失去了意义,最后变成了空谈和教条。小学生的年龄小,社会经验几乎为零,因此对他们进行德育,应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不能制定短时期内的过高目标。
(一)德育目标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前,教师需要确定学生需要了解什么、学习什么,学生对德育的看法是什么,学生对德育能够理解到什么样的深度等方面。通过细致的了解,接着制定德育方案,才能有效果。例如对于农村小学而言,学生之间由于家庭等各方面原因,差距较大。在教育工作中,应该加入“爱心救助”项目,通过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重返校园来使其他学生了解“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要求他们寻找自身的社会角色、养成社会品质,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完善自己。
(二)德育工作要有科学的思想作指导,有层次性
“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一位哲学家如是说。而我国小学的德育,更应该保证把知识和实践有机统一起来,鼓励、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德育理论转化为实践。
三、小学的德育工作应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1)成立校内的家长委员会,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保证学生在回家后还能受到正确的教育。
(2)将小学生带入学校附近的企业或者敬老院中,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推进小学生的实践学习,达到德育的要求。
(3)可尝试聘请兼职法制副校长,通过领导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强化其法律意识。
(4)开办学校课余辅导,组织中高年级的学生充分利用假期活动,开展社会实践。
(5)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点一线的教育机制,共同抵御社会上不良思想对小学生纯净心灵的侵害,保障学生的心灵健康,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轉变思想不正确的学生,彻底消除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来到的同时,单纯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已经不合时宜,学生需要全面发展,包括心理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健全等方面,只有通过国家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从小学德育开始,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全方面发展的、合格的、符合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民.桃李如何遍天下 芬芳应该满校园——例谈十年课改对小学德育带来的新变化[J].小学德育,2011(02)
[2]杨旭红.小学德育新课程开设现状、问题与对策——来自重庆市南岸区的调查报告[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02)
[3]李化树.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课的生活化发展方向[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03)
[4]郭振懿.突出“三性”积极创新 顺应中小学德育发展新态势[J].课外阅读:中旬,2012(03)
关键词:小学德育;有效提升;新课改
在我国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后,全国多数的小学课程安排、教材的革新编排等方面,都有了重大创新,同时,对于小学生的德育也有很多新元素的加入。在此,本文通过研究小学德育的教学理念、教材编写的逻辑方法和小学德育教学的课程安排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探讨,得出相关结论。
一、小学德育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在新时代到来的时候,生产力逐渐向世界化、全球化演变,社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科技进步更为迅猛。世界在向多元化转型,那么教育也应该伴随世界的进步而改革创新。如果在社会发展阶段依然采用落后的教育方式,那么就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作为身背基础教育重任的小学,更应该将老旧的教育方式进行创新,把德育工作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重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这个新的时代。只有在教育的同时向小学生展现生活中的丰富多彩,才能够将学生带入德育的境界。例如,在平日的教学中应该加入诚实守信、团队合作、保护环境、热爱社会等教学重点,避免空喊口号、空谈形式,必须落实到位。
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小学培养出的是未来社会的人才。很多学生的家长会遭遇失业、下岗等残酷的社会现实,这些鲜明的实例能够代替理论的说教,让学生明白在不久的将来还有更多挑战等着他们。在小学德育中,教师应该通过类似的手段引导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正确的认知。近年来,我国各大小学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理论指导,将此要求与小学德育有机融合,把团结友善、爱国守法、勤俭自强、明礼诚信和敬业奉献这“二十字方针”贯穿到对小学生德育的实践当中,为学生而办学、为打动学生而办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发挥自身的高尚情操,将德育完整、有效地传输给学生。
二、小学的德育工作应该更加全面
学校作为教授学生知识的殿堂,在我国一直以来都秉承着不便的教育模式,即重书本、轻实践,缺创造、无实践。由于该理念从古至今的错误引导,我国小学中的德育工作也呈现着落后的现状,例如:一般而言,教师会将一成不变的教学纲要或老旧的道德建议口述传输给学生,更有甚者,就是直接将道德条例、定义强加给学生,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智力条件,完全剥开了德育和教育管理的关系。同时,由于教师传达的德育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层次以及社会经验毫不相关,因此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德育就失去了意义,最后变成了空谈和教条。小学生的年龄小,社会经验几乎为零,因此对他们进行德育,应该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不能制定短时期内的过高目标。
(一)德育目标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前,教师需要确定学生需要了解什么、学习什么,学生对德育的看法是什么,学生对德育能够理解到什么样的深度等方面。通过细致的了解,接着制定德育方案,才能有效果。例如对于农村小学而言,学生之间由于家庭等各方面原因,差距较大。在教育工作中,应该加入“爱心救助”项目,通过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重返校园来使其他学生了解“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帮助他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要求他们寻找自身的社会角色、养成社会品质,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完善自己。
(二)德育工作要有科学的思想作指导,有层次性
“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一位哲学家如是说。而我国小学的德育,更应该保证把知识和实践有机统一起来,鼓励、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德育理论转化为实践。
三、小学的德育工作应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1)成立校内的家长委员会,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保证学生在回家后还能受到正确的教育。
(2)将小学生带入学校附近的企业或者敬老院中,通过动员社会力量推进小学生的实践学习,达到德育的要求。
(3)可尝试聘请兼职法制副校长,通过领导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强化其法律意识。
(4)开办学校课余辅导,组织中高年级的学生充分利用假期活动,开展社会实践。
(5)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点一线的教育机制,共同抵御社会上不良思想对小学生纯净心灵的侵害,保障学生的心灵健康,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轉变思想不正确的学生,彻底消除青少年犯罪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来到的同时,单纯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已经不合时宜,学生需要全面发展,包括心理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健全等方面,只有通过国家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从小学德育开始,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全方面发展的、合格的、符合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民.桃李如何遍天下 芬芳应该满校园——例谈十年课改对小学德育带来的新变化[J].小学德育,2011(02)
[2]杨旭红.小学德育新课程开设现状、问题与对策——来自重庆市南岸区的调查报告[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02)
[3]李化树.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德育课的生活化发展方向[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03)
[4]郭振懿.突出“三性”积极创新 顺应中小学德育发展新态势[J].课外阅读:中旬,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