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复习课是在中、高考中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困扰师生的老难题。在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利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语文复习课的课型设计,是提高语文复习课有效性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有效性复习;课型设计
如何上好初三的语文复习课,是多数语文老师不断思考的问题。语文新课改强调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在这种理念的背景下,复习课如何恰当有效的发挥教师的主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及教师如何扮演好“促进者” 和“帮助者” 的角色,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应该作为语文复习课型设计的一个基本理论基础。
一、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的基本理论是:在确定发展与教学的可能关系时,需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已达到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水平。学生独立活动所达到的水平和借助教师帮助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现有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正处于形成状态的心理机能和活动水平,是学生经过努力后所能达到的教高一层的只智能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要取得效果,必需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的现实性,教和学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发展。
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组织语文复习活动,对复习内容与方法进行选择与调整.使学生突破最近发展区,可以克服厌学情绪,保持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与素养,达到考纲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语文复习课有着重要的启示.教师要重视分析和思考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情合理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与调整。“最近发展区” 理论强调教学在发展中的主导性、决定性作用,启示我们复习课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业已形成的内部心里机制,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促进者” 和“帮助者” 的角色。
二、如何基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中学语文复习课型
高效是教师应该把握的基本准则,是评价复习课的核心所在。教师力求把知识系统的传给学生,以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这种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复习课型设计值得注意与借鉴的。议论文知识点的梳理与系统化是必要的,教师通过让学生抢答的方式,以此来查漏补缺,把握学情。让学生阅读短文习题自己总结议论文考察的知识点并讨论总结方法,学生的原有水平与自己独立完成的能力便可体现出来。这很关键,它与节约时间、提高能力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接下来教师把对议论文的知识点讲解与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潜在能力衔接起来。完成发展性教学。之后安排连线进行巩固与提高,再次总结答题思路。学生充分动起来,思维高度运转,为教师的主导点拨提供依据;使潜在能力的获得与巩固得到实践经验。这样的复习课针对性特别强。所以是高效的。
基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中学语文复习课型设计,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来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整与选择教学内容:
1. 复习课是对学生旧知识的梳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复习课,就是通过复试让学生观旧的知识更加系统、全面,目的是做到查漏补缺,最忌教师以自我讲解自我展示为主。否则,会让学生兴趣全失,听课疲劳,导致所讲知识部分是学生原有水平的重复,浪费时间与精力。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所需学习的内容来选择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然后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做相应的调整与选择。
2. 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并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所谓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就是教师尽量设计让学生亲自参与的活动.如让学生来做题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等,而不是老师自己包讲包解,学生被动地听。复习课最易让学生疲倦、乏味,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复习课应该注重学生间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等方面的交流,一则学生之问相互交流学习进步,个别不会的同学从其他同学那里学习。避免了老师面向全班的全面讲解。一则学生的经验与方法可能更适合学生。
3. 充分利用教材,加大复习容量。复习课中,教师往往选用课外的文章进行教学,以此来梳理学生的知识点。既然是复习课,我们应该更注重从课内来挖掘材料,这样可以复习多个内容,而非单一的知识点,做到“几场谷子一场收”。
高效的复习课需要“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引教师讲什么,怎么讲。教师滔滔不绝的系统的灌输,即耗费了时间,学生的能力又得不到提高。复习课应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设计。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与能力,才能合理选择内容与方法来挖掘学生的潜力。这就避免了机械重复,加大负担,扼杀积极性与兴趣。除此之外,应该在平时的课堂夯实基础,让学生在平时多积累,以减轻复习课的压力。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松泉,王相文,韩雪屏.语文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M].北京:北京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杨世新(1960-),男,汉,云南腾冲人,专科,云南省腾冲县马站中学,中学一级职称。)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有效性复习;课型设计
如何上好初三的语文复习课,是多数语文老师不断思考的问题。语文新课改强调过程与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在这种理念的背景下,复习课如何恰当有效的发挥教师的主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及教师如何扮演好“促进者” 和“帮助者” 的角色,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应该作为语文复习课型设计的一个基本理论基础。
一、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的基本理论是:在确定发展与教学的可能关系时,需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已达到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水平。学生独立活动所达到的水平和借助教师帮助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现有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正处于形成状态的心理机能和活动水平,是学生经过努力后所能达到的教高一层的只智能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学要取得效果,必需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也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的现实性,教和学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发展。
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组织语文复习活动,对复习内容与方法进行选择与调整.使学生突破最近发展区,可以克服厌学情绪,保持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与素养,达到考纲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语文复习课有着重要的启示.教师要重视分析和思考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情合理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与调整。“最近发展区” 理论强调教学在发展中的主导性、决定性作用,启示我们复习课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业已形成的内部心里机制,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促进者” 和“帮助者” 的角色。
二、如何基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中学语文复习课型
高效是教师应该把握的基本准则,是评价复习课的核心所在。教师力求把知识系统的传给学生,以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这种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复习课型设计值得注意与借鉴的。议论文知识点的梳理与系统化是必要的,教师通过让学生抢答的方式,以此来查漏补缺,把握学情。让学生阅读短文习题自己总结议论文考察的知识点并讨论总结方法,学生的原有水平与自己独立完成的能力便可体现出来。这很关键,它与节约时间、提高能力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接下来教师把对议论文的知识点讲解与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潜在能力衔接起来。完成发展性教学。之后安排连线进行巩固与提高,再次总结答题思路。学生充分动起来,思维高度运转,为教师的主导点拨提供依据;使潜在能力的获得与巩固得到实践经验。这样的复习课针对性特别强。所以是高效的。
基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中学语文复习课型设计,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来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整与选择教学内容:
1. 复习课是对学生旧知识的梳理。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复习课,就是通过复试让学生观旧的知识更加系统、全面,目的是做到查漏补缺,最忌教师以自我讲解自我展示为主。否则,会让学生兴趣全失,听课疲劳,导致所讲知识部分是学生原有水平的重复,浪费时间与精力。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所需学习的内容来选择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然后教师根据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做相应的调整与选择。
2. 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并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所谓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就是教师尽量设计让学生亲自参与的活动.如让学生来做题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等,而不是老师自己包讲包解,学生被动地听。复习课最易让学生疲倦、乏味,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复习课应该注重学生间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等方面的交流,一则学生之问相互交流学习进步,个别不会的同学从其他同学那里学习。避免了老师面向全班的全面讲解。一则学生的经验与方法可能更适合学生。
3. 充分利用教材,加大复习容量。复习课中,教师往往选用课外的文章进行教学,以此来梳理学生的知识点。既然是复习课,我们应该更注重从课内来挖掘材料,这样可以复习多个内容,而非单一的知识点,做到“几场谷子一场收”。
高效的复习课需要“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引教师讲什么,怎么讲。教师滔滔不绝的系统的灌输,即耗费了时间,学生的能力又得不到提高。复习课应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设计。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与能力,才能合理选择内容与方法来挖掘学生的潜力。这就避免了机械重复,加大负担,扼杀积极性与兴趣。除此之外,应该在平时的课堂夯实基础,让学生在平时多积累,以减轻复习课的压力。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松泉,王相文,韩雪屏.语文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M].北京:北京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杨世新(1960-),男,汉,云南腾冲人,专科,云南省腾冲县马站中学,中学一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