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主流文化构建的重要途径,然而,这一文化的重建面临多重困境。其中,价值多元化是其主要困境之一。但是,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架构不同于历史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式的文化架构,价值多元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并不是纯粹的绝对对立的关系,二者之间可以做到“求同存异,和合共生”。理顺这一关系,对于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当代中國价值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价值多元化;求同存异;和合共生
当今世界,社会发展所呈现的基本态势之一是价值多元化。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着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放到日益重要的地位。这既反映了新时代价值观供给的必然要求,也内在地彰显了人们的普遍价值需求与期待。当然,大学生价值需求与期待既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也包括人类其他优秀价值传统,特别是“文化自信”基础上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多元化之间的关系有必要澄清和探讨,以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架构模式形成正确合理的认识。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对此加以论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背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在面临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应对二十一世纪新时代挑战所提出的。众所周知,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解体及全球化的到来与深入发展,当今中国社会呈现出价值多元化的态势,我国正是在这种复杂局势中日益崛起,而新的发展呼唤新的理论支撑,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所面临的主要背景。
(一)中国传统文化解体
自近代以来,我国面临内忧外患的重重矛盾,从器物、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有识之士对我国所身处的困境展开了由浅入深的多方面反思与探索。尤其自五四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甚至被定性为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五四所树立的“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中国传统文化加速解体。激进的革命运动对整个文化发展造成极大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更是首当其冲。
中国传统文化的解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历来文化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单向度的问题,文化的解构和重构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并且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在整体上已经解体,但并不等于我们要全盘抛弃既往传统,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在传统文化解体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矫枉过正倾向。同时,伴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文化上的自尊、觉醒又促使一部分国人展开“寻根”之旅。
(二)多元价值文化共存
中国曾经占据主流的传统文化解体之后,社会上至今却并没有形成占绝对优势的文化样态,中国社会出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等共存的局面。
马克思主义文化作为中国的官方文化,在社会多个层面都占据一席之地。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改革等阶段,马克思主义作为其始终如一的指导思想,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方面。中国今日的辉煌成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大力支撑,马克思主义文化是中国社会重要的精神支柱。
中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西学东渐”使西学中的多种文化样态早已在中国固有文化中生根发芽。国人心态上对西学也表现出由排斥到被动接受,再到主动学习的特点。与早期传教活动相伴随的是一些自然科学及器物的传入。中国近现代过程中,不断兴起“师夷”浪潮,包括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思想文化已经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中国日益崛起
中国崛起是一个整体上的概念,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一方面,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精神文化领域的自觉、自强意识逐步增强;另一方面,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理论的支撑,尤其是需要整合社会多元的价值文化,凝聚共识,守住底线,共谋发展。从内在的文化自觉到外在的文化自强、中国崛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紧密相连。
二、核心价值观的来源
从来源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多元化之间亦有有着密切的关联。可以说,价值多元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多元化必然结果之一。
1.内容来源
从内容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是某一种文化发展的结果,它恰恰是古今中外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和融合,是多元价值文化的融旧铸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在诸层面的价值中,“民主”、“自由”、“平等”等都是西方资产阶级当初反对封建阶级所提出的思想和口号,他们是西方文明的果实;当然,“平等”观念也是佛教思想中的核心观念之一;但同时,这些价值的内涵又远不同于它们某一历史境域中的原始或单一含义,而是经过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获得了新的理论内涵。此外,“和谐”、“爱国”、“诚信”、“友善”等都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曾经固有的极为重要的社会价值理念。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包容的体系,容纳了人类众多优秀文化传统。
2.形成方式
从形成方式上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架构不同于历史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式的文化架构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多元化并不绝对冲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诸价值虽然来源于多元的文化价值,但这些价值基本上是不同文化主体都可以接受和认可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体上是多元文化主体达成的一些广泛共识,而并非某一元强势文化对其他多元文化的强权和压制。这些共识性的价值理念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底线价值。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多元化的关系
通过对价值多元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联系多方面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二者可以是求同存异、和合共生的关系。 (一)价值多元化亟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多元化是一种文化事实,这种文化事实有其内在合理性,在全球化的今天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但是,单纯的价值多元化不利于社会的长期发展,更不利于其自身的有序发展。
首先,价值多元化是社会的一种进步。社会的文明需要文化的包容精神。并且,社会进步为人的“个性解放”、“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深层发展”提供可能性空间。个体的人突破层层桎梏,日益彰显出独立人格、个性色彩。“价值多元化的出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赋予了个人以独立和自由,促进个人主体意识的增强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激发了社会活力。”[1]P3其次,多元化同时增加价值冲突与社会危机的可能性。“转型中价值疏离 道德失范 进退失据 举止错位等现象迭出,利益,信仰与文化主体趋于多元化,各主体因自我评价标准分殊产生形形色色的价值冲突。”[2]P39在全球化的今天,价值冲突的可能性激增;并且,在现实中因价值冲突而带来的社会矛盾与危机的情况比较严重。为了使多元化价值有序、和谐发展,有必要在社会上倡导一些共识性价值,底线性价值以整合社会人心。这些价值共识、底线正是“核心”二字的要义所在。
(二)核心价值观捍卫价值多元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得益于价值多元化,同时它又可以反哺、捍卫价值多元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许多包容性的价值观念,如民主、和谐、自由、平等等,都体现了对多元化的价值主体的尊重。换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不会压缩多元价值文化的生存空间,反而还能为它们的有序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在全球化的時代,价值多元化是大势所趋;在中国日益崛起的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义之当然、理之必然。“归根结底,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每一社会都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普遍的价值标准,从而出现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社会行为模式。”[3]P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多元化的深入发展,必然会形成一种求同存异、和合共生的良性互动局面。
在价值观方面,只有对核心价值观与价值多元化二者之间的内在张力进行正面梳理与引导,才能为大学思政课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供求更加协调化的教学互动性理论基础。
[基金项目]:广东理工学院2018年校级科技项目“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及其实现路径研究”(编号:GKJ201802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董新春.论价值多元化场景中的和谐社会建构[J].鞍山: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
[2]闫顺利,王学浩.转型中的价值冲突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J].南昌:南昌大学学报,2012(1).
[3]闫顺利,孙帅.价值多元化的危机及其出路[J].苏州: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8(2).
(作者单位:广东理工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部)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价值多元化;求同存异;和合共生
当今世界,社会发展所呈现的基本态势之一是价值多元化。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着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放到日益重要的地位。这既反映了新时代价值观供给的必然要求,也内在地彰显了人们的普遍价值需求与期待。当然,大学生价值需求与期待既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也包括人类其他优秀价值传统,特别是“文化自信”基础上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多元化之间的关系有必要澄清和探讨,以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架构模式形成正确合理的认识。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对此加以论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背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在面临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应对二十一世纪新时代挑战所提出的。众所周知,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解体及全球化的到来与深入发展,当今中国社会呈现出价值多元化的态势,我国正是在这种复杂局势中日益崛起,而新的发展呼唤新的理论支撑,这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所面临的主要背景。
(一)中国传统文化解体
自近代以来,我国面临内忧外患的重重矛盾,从器物、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有识之士对我国所身处的困境展开了由浅入深的多方面反思与探索。尤其自五四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甚至被定性为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五四所树立的“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中国传统文化加速解体。激进的革命运动对整个文化发展造成极大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更是首当其冲。
中国传统文化的解体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历来文化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单向度的问题,文化的解构和重构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并且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在整体上已经解体,但并不等于我们要全盘抛弃既往传统,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在传统文化解体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矫枉过正倾向。同时,伴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文化上的自尊、觉醒又促使一部分国人展开“寻根”之旅。
(二)多元价值文化共存
中国曾经占据主流的传统文化解体之后,社会上至今却并没有形成占绝对优势的文化样态,中国社会出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等共存的局面。
马克思主义文化作为中国的官方文化,在社会多个层面都占据一席之地。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改革等阶段,马克思主义作为其始终如一的指导思想,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方面。中国今日的辉煌成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大力支撑,马克思主义文化是中国社会重要的精神支柱。
中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西学东渐”使西学中的多种文化样态早已在中国固有文化中生根发芽。国人心态上对西学也表现出由排斥到被动接受,再到主动学习的特点。与早期传教活动相伴随的是一些自然科学及器物的传入。中国近现代过程中,不断兴起“师夷”浪潮,包括经济,军事,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思想文化已经渗透到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中国日益崛起
中国崛起是一个整体上的概念,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一方面,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精神文化领域的自觉、自强意识逐步增强;另一方面,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理论的支撑,尤其是需要整合社会多元的价值文化,凝聚共识,守住底线,共谋发展。从内在的文化自觉到外在的文化自强、中国崛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紧密相连。
二、核心价值观的来源
从来源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多元化之间亦有有着密切的关联。可以说,价值多元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多元化必然结果之一。
1.内容来源
从内容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是某一种文化发展的结果,它恰恰是古今中外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和融合,是多元价值文化的融旧铸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在诸层面的价值中,“民主”、“自由”、“平等”等都是西方资产阶级当初反对封建阶级所提出的思想和口号,他们是西方文明的果实;当然,“平等”观念也是佛教思想中的核心观念之一;但同时,这些价值的内涵又远不同于它们某一历史境域中的原始或单一含义,而是经过了马克思主义的洗礼,获得了新的理论内涵。此外,“和谐”、“爱国”、“诚信”、“友善”等都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曾经固有的极为重要的社会价值理念。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包容的体系,容纳了人类众多优秀文化传统。
2.形成方式
从形成方式上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架构不同于历史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式的文化架构模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多元化并不绝对冲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诸价值虽然来源于多元的文化价值,但这些价值基本上是不同文化主体都可以接受和认可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体上是多元文化主体达成的一些广泛共识,而并非某一元强势文化对其他多元文化的强权和压制。这些共识性的价值理念也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底线价值。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多元化的关系
通过对价值多元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联系多方面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二者可以是求同存异、和合共生的关系。 (一)价值多元化亟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多元化是一种文化事实,这种文化事实有其内在合理性,在全球化的今天更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但是,单纯的价值多元化不利于社会的长期发展,更不利于其自身的有序发展。
首先,价值多元化是社会的一种进步。社会的文明需要文化的包容精神。并且,社会进步为人的“个性解放”、“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深层发展”提供可能性空间。个体的人突破层层桎梏,日益彰显出独立人格、个性色彩。“价值多元化的出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赋予了个人以独立和自由,促进个人主体意识的增强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激发了社会活力。”[1]P3其次,多元化同时增加价值冲突与社会危机的可能性。“转型中价值疏离 道德失范 进退失据 举止错位等现象迭出,利益,信仰与文化主体趋于多元化,各主体因自我评价标准分殊产生形形色色的价值冲突。”[2]P39在全球化的今天,价值冲突的可能性激增;并且,在现实中因价值冲突而带来的社会矛盾与危机的情况比较严重。为了使多元化价值有序、和谐发展,有必要在社会上倡导一些共识性价值,底线性价值以整合社会人心。这些价值共识、底线正是“核心”二字的要义所在。
(二)核心价值观捍卫价值多元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得益于价值多元化,同时它又可以反哺、捍卫价值多元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许多包容性的价值观念,如民主、和谐、自由、平等等,都体现了对多元化的价值主体的尊重。换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不会压缩多元价值文化的生存空间,反而还能为它们的有序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在全球化的時代,价值多元化是大势所趋;在中国日益崛起的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义之当然、理之必然。“归根结底,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每一社会都有一些共同认可的普遍的价值标准,从而出现普遍一致的或大部分一致的社会行为模式。”[3]P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多元化的深入发展,必然会形成一种求同存异、和合共生的良性互动局面。
在价值观方面,只有对核心价值观与价值多元化二者之间的内在张力进行正面梳理与引导,才能为大学思政课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供求更加协调化的教学互动性理论基础。
[基金项目]:广东理工学院2018年校级科技项目“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及其实现路径研究”(编号:GKJ201802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董新春.论价值多元化场景中的和谐社会建构[J].鞍山: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1).
[2]闫顺利,王学浩.转型中的价值冲突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J].南昌:南昌大学学报,2012(1).
[3]闫顺利,孙帅.价值多元化的危机及其出路[J].苏州: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8(2).
(作者单位:广东理工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