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教与学的融合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413060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校园建设首先应表现为教与学的和谐,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教与学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高校只有不断加强教与学的融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教与学 和谐校园
  [作者简介]王永利(1964- ),男,河北保定人,江苏工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江苏 常州 213164)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9-0159-02
  
  和谐校园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从学校的主要宗旨看,和谐校园首先是教与学的和谐,因此,如何加强高校教与学的融合,是当前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教与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教与学两者是对立的统一体,其对立性突出表现在学生日益增长的对学校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生活条件的要求与高校相关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的。高校师生之间的关系从总的方面来讲是一种理性的人际关系,师生双方为了实现国家教育事业的目的而开展教与学的活动,从根本意义上讲他们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但是,高校师生之间从形成人际关系起,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就开始了矛盾运动。这些矛盾或表现为在教育教学要求上的差异,或表现为在教育教学计划实施时双方配合的不协调,或表现为教育和教学活动中的直接冲突,或表现为心理、气质、价值观等。尤其是在大众化时代,学生缴费上学,接受服务的意识越来越强,加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师对知识的垄断性相对减弱,部分教师观念停留于精英教育时代,从而在教学、管理、服务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
  (二)教学内容上的规定性与学生认知基础的矛盾
  高校的培养目标是通过教学内容体现出来的,学生在上课之前,他们的认知基础与更高层次的教学内容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是教学矛盾的核心部分。教师和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目的就是要实现培养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学生必须掌握教学内容。但目前有些专业的教学内容设计没能考虑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新知识与已有知识没能很好地联系起来,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基础之间存在矛盾。有些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缺乏感性的认知基础,很难接受新知识,因而,教学活动过于枯燥。在教学活动中应处理好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基础之间的矛盾,设计教学内容应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增加必要的实践环节,并且要落到实处。
  (三)学校环境和教与学活动的矛盾
  高校教与学活动的开展并非是孤立进行的,学校环境如何,对教与学活动影响极大。学校环境好,会推动教与学活动的开展;学校环境不好,会妨碍教与学活动的进行。学校环境好,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学校的教与学活动丰富多彩,才能使学生终身难忘。反之,如果学校环境不好,教学活动也将变得难以开展。校内系科之间、专业之间、学科之间等各具特色,它们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教与学效果。教学与活动的开展需要交叉进行,相辅相成,以达到资源的最佳整合。现在办学形式和教与学模式多样,形成了一定的差异性,学校应加强信息交流,展开竞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改善教学活动。
  (四)教与学效果评价制度与客观实际的矛盾
   首先,缺少对教师教学效果客观准确的评价。高校教师在职称晋升中,主要看公开发表的论文数目和刊物类别,或科研成果数目和质量,很少或根本没有体现教学质量,忽视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很多教师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科研上,而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甚至讲义、教案的准备都被忽视。
  其次,缺乏对学生学习效果客观准确的评价。第一,考试评价制度不健全。这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考试形式陈旧。高校对学生开设每门课程,最后都是通过考试手段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所有内容都是教材和笔记的内容,这样使学生不用动脑思考,甚至不用认真听课,只要背书就可以考出好成绩。二是综合评价制度缺失。长期以来,对大学生的评价还是以考试成绩高低作为重要标准,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很难在综合测评中体现出来。
  
  二、加强教与学的融合,建设和谐校园
  
  以上分析的问题,高校要通过不断加强教与学的融合,从而实现和谐发展。为此,高校要不断更新教与学的工作理念,建立教与学融合的保障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教与学评价制度等。
  (一)教与学的工作理念:从传承知识到建构知识的转变
  长期以来,教学就是传承知识,传承人类经验和社会文化;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和演示,学生的任务就是理解、记忆、巩固和掌握。师生关系是传授和接受关系,是主动与被动关系。新的教学理念应从人的发展认识教学。教学是在师生互动中建构知识、体验学习、探究发现、发展自己的活动,是对话、沟通与合作。学生是发展主体,师生在互动中互为主体,是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先进的教育思想应用了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原理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保证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建构。学生的主动建构是最具个性化的行为。
  (二)教与学的工作的机制:从部门分割到教与学管理的融合
  加强教与学的融合,除了更新教与学工作理念外,还应改革现有的高校教与学的工作机制。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主管教学工作的部门是教务处,主管学生工作的部门是学生工作部(处)。这两处都是直接面对学生的工作部门,在学校的学风建设、学籍管理、成绩考核等方面有许多交叉的地方,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难以形成合力。在院(系)层面,教师的教学信息、教学秘书的学生成绩分析和辅导员、班主任的学生管理信息的沟通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机制来保障。
  针对以上情况,应在教与学的融合机制上大胆探索,将教务处和学生工作部(处)合并为一处。具体是将招生、管理、就业融为一体。以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指导学校教学工作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院(系),将教务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合并为教学工作办公室,促进院(系)层面教与学的融合。
  (三)教与学的内容:从注重教学大纲到关注学生需求的转变
  学生逃课,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学内容的枯燥。一是在制订专业培养方案时,许多大学是参考重点大学的方案,没有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和本校的实际。二是选用的教材大多以名校、名师编的为主,结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少。三是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之间的矛盾。四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学生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此,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设立由校外企业、人事部门和校内专家、学生等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研究、制订、修改专业培养方案。
  (四)教与学的手段和方法:从单向传授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转变
  首先,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互动。一是要确定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来实施教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平等的。二是教师要了解大学课堂教学的特殊性,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新问题。三是教师的自身素质和知识面也很重要,如何将课堂知识讲授得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的重点。
  同时,在教与学互动的基础上,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现在高校班级教学在大学课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教师将全体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模糊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而要教师在课堂上理解、照顾到每个学生也非易事。所以,可以以专业为基础,打破班级限制,施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同时辅之以兴趣小组、研究团队、俱乐部、沙龙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来进行讨论、学习。
  其次,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一是要明确学习目的。建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克服过分功利性学习的意识倾向,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二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要通过方法论教学,介绍学习方法和策略,使学生掌握继续学习的技能,能够有效地学习。三是学习要让学生以自己为中心。乔纳森·沃伦(Johnathan Warren)对学生进行了粗略的划分:有的学生以自己为中心,另外的学生则以教师为中心。以自己为中心的学生不喜欢受教材的约束,喜欢讨论课,甚至喜欢讲课。而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则喜欢正规的课程内容和有组织的教学计划,喜欢倾听教师的讲授。
  (五)教与学的考核体系:从只注重成绩考核到综合素质测评的转变
  随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深入进行,各校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师的考核:一是应将教师的教学质量与职称评定、工作量津贴、年终聘任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师职称评定中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对教学质量不过关的教师不再聘任。二是对任课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育人要求,重教书轻育人的教师,是不合格的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一是要加大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力度。实行最后考试准考制度,对平时积分达不到一定标准者,不得参加最后考试,从而把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紧密结合起来。二是改变单纯对课本内容和课堂内容的考核,适当增加与课程密切相关的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应具方向性、系统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引导学生不只局限于课堂内容,而要主动获取多而广的知识,提高获取知识、融会知识的能力,同时也促进课程间、学科间教学内容的交流和丰富。三是对学生的评价要在传统的德智体综合测评的基础上,应增加对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精神、诚信品质、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定。尤其工科院校更要加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学生在校期间要经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多个实践环节,这些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十分重要。除此之外,高校还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我们要通过教与学的融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段建国,孟根龙.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张先华.教育思想的革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论[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4]朱建君.高教教与学的辩证关系[J].河海大学学报,2005(12).
  [5]张辉.工科院校教与学之思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12).
  [6]王松良.评价制度:高校教与学效果提高的动力[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1).
  [7]谭玲.高校教与学互动的作用与机制探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0).
  [8]吴松.基于“交互主体性”与“存在之真理”的教学理念——“教为不教,学为创造”作为教学理念再诠释[J].云南大学学报,2006(4).
   [9]郭红宇.我国大学教与学的分析与思考[J].高教研究,2006(9).
其他文献
采取有效的道德教育模式,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其德、智、体全面发展是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但目前高校德育仍然沿袭传统的重“教”轻“学”、重“理性”轻“情感”、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正在向现代化教育模式发展。文章从实现大学物理现代化教育模式入手,探讨了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转变教育观念、优化重组教学内容
在卫生管理专业本科生教学中采取PBL教学模式,是医学教育与管理学教育相结合的有效举措。以在医院管理学课程中引入PBL教学为例,总结PBL课堂教学的教学准备、学生组织、课堂讨
根据目前煤矿开采的实际情况,从煤矿通风管理中的新技术、矿井“一通三防”工作对策及建议、通风安全管理措施工作等几个方面分析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综合治理技术的可行性。
基于PLC的刮板输送机监控系统可以直接将监控分为主站与分站,实现系统主体结构的分层,而监控主站可以在PLC系统监控下实现数据采集,通过信息搜集与处理,可以帮助监控主站实现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由于有极强的竞争力,将会在中低运量城市和旅游景区得到广泛应用。鉴于车辆下部空间有限、节能以及经济性方面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