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Z高中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阻抗具体表现为: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适应新教学模式能力不足,对课堂教学改革认同感低。笔者认为Z高中应该调整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的客观要求,引导教师正确解读教学模式改革的理念,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师考评检测制度,积极推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阻抗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3-0100-02 收稿日期:2016-06-20
作者简介:谭冬冬(1991—),女,湖北十堰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
从2012年9月到2015年底,S市Z高中以成功教改中学为典范,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乐学”课堂,进行了近3年的课堂教学改革。笔者以Z高中教师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3份,回收率88%;参与此次调查的高一教师30人、高二教师30人;文史类教师21人,理工类教师39人;另随机访谈教师8人。笔者调查在此次课堂教革中教师阻抗的具体表现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该校教改的成功。
一、Z高中积极构建“乐学”课堂,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颁布后,Z高中迅速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并选派担任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参加了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和网上远程全员培训,实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组织教师到湖北省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河北衡水中学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学校又结合省级示范高中的创建,重点对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全校师生进行了交流。
1.坚持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照“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发现结论—论证运用”四个基本环节,形成不同科目、不同课型、不同教师的教学模式及课堂特色。 注重学思结合,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究、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注重知行统一,强化实践环节,重视能力培养,让学生体会成功;注重因材施教,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2.注重营造“乐学”环境
学校激励教师对导学案的探究、制订、完善和推广。教师们在导学案的制订中坚持做到:在明确课程要求、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有针对性地处理关键教学环节;注重结构,张弛有度,循序渐进,注重新旧知识的连贯性和思想方法的累积性。同时Z高中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有计划地设置难度和障碍,梯度适中,进而开展有效的变式,在提高训练水平的同时再为学生制订“学习自助餐”,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全校推广小组管理与小组评价,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同伴互助中积极成长。通过教师对小组整体性的学习过程和成效评价、小组内的互帮互促与互评,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帮助和最大的进步,在成功的体验中不断提高。
二、Z高中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阻抗因素调查结果
通观众多课堂教学改革的案例发现:课堂教学的改革也是教师的变革。只要教师自身转变教学观念、方式和角色,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和成功就是不难的。但如果教师本身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行为不科学,那他就会成为教改路上的阻抗因素。
1.教师思想观念保守,排斥改革
Z校此教学改革的理念意在让教师充分主动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学生成为学习主体。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您认为在高中教学中是否有必要运用现在的教学模式?”虽有53.0%的教师提出是有必要的,但是仍有3.9%的教师认为是没必要的,有43.1%的教师认为有必要进行教改但是又觉得实施起来难度大。笔者还发现其中认为有必要进行教改但是难度大的教师中,大部分为学校中年偏老年教师。该部分教师由于多年从教生涯,已经发现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缺点,他们有教改的愿望,但多年的从教经验也使得他们容易墨守成规,又无意中排斥教改。
当问到“您认为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各自的角色地位”时,有45.0%的教师承认学生应该是学习主体,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辅助者,但是仍有10.5%的老师仍坚持保守的传统思想观念,认为教师主宰课堂,教师就是指挥官,学生听从指挥即可。总的来说,对于该校的教改,教师并未在思想观念上与新教改同步。
2.教师自身能力不足以应对课堂教学新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提前备课、预设课堂教学情景等。以前教师只是考虑如何教的问题,但是此次的教改则是围绕“学生如何学”,教师要做的就是随时准备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教师不论对学科专业知识有再精、再深的把握,也需要在组织、引导等教学策略上灵活运用。
当问到“您认为实施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否增加教师备课负担”时,有86.8%的教师都反映增加了负担。当问到“一节课40分钟,您通常讲课时间”时,众多教师表示上了讲台后“下不来台”。笔者又进行了访谈,了解到许多“下不来台”的教师主要集中在数学、物理等理科类的教师队伍中。此类学科的教师不仅要按照教改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何去引导学生。因此,新课堂教学模式让这些教师感到有一定难度。
3.教师混淆主体与主导,课堂教学“不作为”
Z高中在进行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未真正把握“教师主导”的角色定位。
当问到“在猜想与假设过程中,您大多数时候倾向于哪一种”时,有24.5%的教师回答“尽可能给出较多的信息,让学生从中归纳得出假设”;有3.8%的教师回答“尽可能少地直接呈现信息和知识,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与猜想”;有51.7%的教师则是完全交由学生,让学生自主自觉探索知识。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如果教师仅仅抓住“学生主体”,而忽视自身的“主导”作用,这必然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在问到“在总结反思教学情况方面,您的做法是什么”时,有30.2%的教师偶有反思,有3.8%的教师很少反思甚至是从不反思。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也不能将教学效果的好坏归结在学生方面,而教师自身作为教学主导的角色,放松对自身的要求。 4.教师对教学改革缺乏认同,满意度低
许多学者都提出了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态度很重要,没有对教育改革这项活动的专业关切,教师将不会为变革付出额外的努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Z高中大部分教师对此次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持消极态度,自然而然地会出现教师对当前学校教改的低满意度。调查问卷在一开始就问到“您对Z高中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满意吗?”,仅有7.5%的教师表示很满意,有35.8%的教师表示较满意,有26.6%的教师则表示一般,勉强满意,有30.1%的教师则是不满意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对不满意原因访谈调查中,教师选择最多的是变革理念理想化。纵观现如今推行的课改和教改中,教师的地位并未得到充分的肯定,或是对教师的重视只停留在口号上。因此,倡导教学改革的领导层应当高度重视教师的地位,否则,再先进的变革理念和再多的措施都是枉然。
三、对策与建议
迈克·富兰(M.Fullan)说:“教师的信念、思想和价值观等的真正变革是最难发生的,通常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
1.调整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的客观要求
彻底转变具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具有几十年教学经历的教师而言是较大的冲击和挑战。这时如果再给教师提出一些硬性的但远远超出他们实际接受能力的要求,就会加重教师的消极情绪,进而不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行。因此要调整教学改革对教师的客观要求,就要坚持“教师为本”的教学改革观念。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执行者,还是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接受改革的主体。因此,在实施新课堂教学模式时,要将改革的要求和目标具体化为教师改善教学的内在需要和动力,对教师的努力和转变给予理解和支持,从而促进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
2.引导教师正确解读教学模式改革的理念
思想观念是总阀门,如果打不开,如何努力效果也不会明显。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参与式培训,鼓励教师与来校培训的课程专家就教改中遇到的困难面对面进行深度交流;另外,则是邀请课程教学专家直接参与到教改的实践中。教师通过与课程专家的直接交流,从而学习已有的教学改革实例,这必将有助于将新课堂教学模式理念具体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指导。另外,参与式培训有利于充分利用和分享教师的丰富教育教学经验。
3.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师考评检测制度
众多中学教改的成功,一个重要因素还在于有一整套制度体系为其服务。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和促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考评检测制度。考评检测制度要打破以往将学生学习成绩作为教师工作业绩进行评测的传统方式,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和同事共同参与的考评检测制度。考评检测教师课堂教学的成效,主要维度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交流、思考等,也就是说考评检测制度关注的是教师如何促使学生学习。
4.加强领导,积极推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学校应成立“学术委员会”“课程指导委员会”和“学科课程小组”,制订一系列相关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步骤,积极开展工作,对实施新教学模式的思想动态、工作态势、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得力措施推进课程改革。学校的主要领导力量和教学骨干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次,同时要通过定期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实行推门听课、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了解教情、学情,收集新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学生遇到的困惑,并组织人员对困惑进行分析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及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刘娟娟.教师阻抗变革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以淮安市中小学为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谢利民.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的重要内涵——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教材·教法,2006,(9):24—28.
谭 琳.课堂教学动态生成中的阻抗与转化思路之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阻抗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3-0100-02 收稿日期:2016-06-20
作者简介:谭冬冬(1991—),女,湖北十堰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
从2012年9月到2015年底,S市Z高中以成功教改中学为典范,结合学校实际构建“乐学”课堂,进行了近3年的课堂教学改革。笔者以Z高中教师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3份,回收率88%;参与此次调查的高一教师30人、高二教师30人;文史类教师21人,理工类教师39人;另随机访谈教师8人。笔者调查在此次课堂教革中教师阻抗的具体表现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该校教改的成功。
一、Z高中积极构建“乐学”课堂,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颁布后,Z高中迅速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并选派担任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参加了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和网上远程全员培训,实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组织教师到湖北省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学、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河北衡水中学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学校又结合省级示范高中的创建,重点对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全校师生进行了交流。
1.坚持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照“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发现结论—论证运用”四个基本环节,形成不同科目、不同课型、不同教师的教学模式及课堂特色。 注重学思结合,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究、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注重知行统一,强化实践环节,重视能力培养,让学生体会成功;注重因材施教,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2.注重营造“乐学”环境
学校激励教师对导学案的探究、制订、完善和推广。教师们在导学案的制订中坚持做到:在明确课程要求、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有针对性地处理关键教学环节;注重结构,张弛有度,循序渐进,注重新旧知识的连贯性和思想方法的累积性。同时Z高中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有计划地设置难度和障碍,梯度适中,进而开展有效的变式,在提高训练水平的同时再为学生制订“学习自助餐”,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全校推广小组管理与小组评价,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同伴互助中积极成长。通过教师对小组整体性的学习过程和成效评价、小组内的互帮互促与互评,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帮助和最大的进步,在成功的体验中不断提高。
二、Z高中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教师阻抗因素调查结果
通观众多课堂教学改革的案例发现:课堂教学的改革也是教师的变革。只要教师自身转变教学观念、方式和角色,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和成功就是不难的。但如果教师本身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行为不科学,那他就会成为教改路上的阻抗因素。
1.教师思想观念保守,排斥改革
Z校此教学改革的理念意在让教师充分主动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学生成为学习主体。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您认为在高中教学中是否有必要运用现在的教学模式?”虽有53.0%的教师提出是有必要的,但是仍有3.9%的教师认为是没必要的,有43.1%的教师认为有必要进行教改但是又觉得实施起来难度大。笔者还发现其中认为有必要进行教改但是难度大的教师中,大部分为学校中年偏老年教师。该部分教师由于多年从教生涯,已经发现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缺点,他们有教改的愿望,但多年的从教经验也使得他们容易墨守成规,又无意中排斥教改。
当问到“您认为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各自的角色地位”时,有45.0%的教师承认学生应该是学习主体,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辅助者,但是仍有10.5%的老师仍坚持保守的传统思想观念,认为教师主宰课堂,教师就是指挥官,学生听从指挥即可。总的来说,对于该校的教改,教师并未在思想观念上与新教改同步。
2.教师自身能力不足以应对课堂教学新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提前备课、预设课堂教学情景等。以前教师只是考虑如何教的问题,但是此次的教改则是围绕“学生如何学”,教师要做的就是随时准备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教师不论对学科专业知识有再精、再深的把握,也需要在组织、引导等教学策略上灵活运用。
当问到“您认为实施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否增加教师备课负担”时,有86.8%的教师都反映增加了负担。当问到“一节课40分钟,您通常讲课时间”时,众多教师表示上了讲台后“下不来台”。笔者又进行了访谈,了解到许多“下不来台”的教师主要集中在数学、物理等理科类的教师队伍中。此类学科的教师不仅要按照教改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还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如何去引导学生。因此,新课堂教学模式让这些教师感到有一定难度。
3.教师混淆主体与主导,课堂教学“不作为”
Z高中在进行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未真正把握“教师主导”的角色定位。
当问到“在猜想与假设过程中,您大多数时候倾向于哪一种”时,有24.5%的教师回答“尽可能给出较多的信息,让学生从中归纳得出假设”;有3.8%的教师回答“尽可能少地直接呈现信息和知识,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与猜想”;有51.7%的教师则是完全交由学生,让学生自主自觉探索知识。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如果教师仅仅抓住“学生主体”,而忽视自身的“主导”作用,这必然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在问到“在总结反思教学情况方面,您的做法是什么”时,有30.2%的教师偶有反思,有3.8%的教师很少反思甚至是从不反思。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也不能将教学效果的好坏归结在学生方面,而教师自身作为教学主导的角色,放松对自身的要求。 4.教师对教学改革缺乏认同,满意度低
许多学者都提出了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态度很重要,没有对教育改革这项活动的专业关切,教师将不会为变革付出额外的努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Z高中大部分教师对此次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持消极态度,自然而然地会出现教师对当前学校教改的低满意度。调查问卷在一开始就问到“您对Z高中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满意吗?”,仅有7.5%的教师表示很满意,有35.8%的教师表示较满意,有26.6%的教师则表示一般,勉强满意,有30.1%的教师则是不满意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对不满意原因访谈调查中,教师选择最多的是变革理念理想化。纵观现如今推行的课改和教改中,教师的地位并未得到充分的肯定,或是对教师的重视只停留在口号上。因此,倡导教学改革的领导层应当高度重视教师的地位,否则,再先进的变革理念和再多的措施都是枉然。
三、对策与建议
迈克·富兰(M.Fullan)说:“教师的信念、思想和价值观等的真正变革是最难发生的,通常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
1.调整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的客观要求
彻底转变具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具有几十年教学经历的教师而言是较大的冲击和挑战。这时如果再给教师提出一些硬性的但远远超出他们实际接受能力的要求,就会加重教师的消极情绪,进而不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行。因此要调整教学改革对教师的客观要求,就要坚持“教师为本”的教学改革观念。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执行者,还是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接受改革的主体。因此,在实施新课堂教学模式时,要将改革的要求和目标具体化为教师改善教学的内在需要和动力,对教师的努力和转变给予理解和支持,从而促进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
2.引导教师正确解读教学模式改革的理念
思想观念是总阀门,如果打不开,如何努力效果也不会明显。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参与式培训,鼓励教师与来校培训的课程专家就教改中遇到的困难面对面进行深度交流;另外,则是邀请课程教学专家直接参与到教改的实践中。教师通过与课程专家的直接交流,从而学习已有的教学改革实例,这必将有助于将新课堂教学模式理念具体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指导。另外,参与式培训有利于充分利用和分享教师的丰富教育教学经验。
3.学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师考评检测制度
众多中学教改的成功,一个重要因素还在于有一整套制度体系为其服务。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和促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考评检测制度。考评检测制度要打破以往将学生学习成绩作为教师工作业绩进行评测的传统方式,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和同事共同参与的考评检测制度。考评检测教师课堂教学的成效,主要维度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交流、思考等,也就是说考评检测制度关注的是教师如何促使学生学习。
4.加强领导,积极推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学校应成立“学术委员会”“课程指导委员会”和“学科课程小组”,制订一系列相关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步骤,积极开展工作,对实施新教学模式的思想动态、工作态势、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得力措施推进课程改革。学校的主要领导力量和教学骨干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次,同时要通过定期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实行推门听课、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了解教情、学情,收集新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学生遇到的困惑,并组织人员对困惑进行分析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及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刘娟娟.教师阻抗变革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以淮安市中小学为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谢利民.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的重要内涵——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教材·教法,2006,(9):24—28.
谭 琳.课堂教学动态生成中的阻抗与转化思路之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