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中寻找光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w_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的偶像特别多,关于作家有两个,一个是《小王子》的作者,虽然我当时一直记不住他的名字,但是他会开飞机,我觉得会开飞机的作家特别了不起,所以崇拜他。
  另一个作家偶像是海明威,那是小学五年级的一个晚上,我吃完饭抱起足球要下楼,妈妈喊了一句“刚吃完饭不许运动”,于是爸爸强迫我坐下来听他读了一篇小说,小说叫做《桥边的老人》,是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里的作品,听完那篇小说我郁闷了好久,一种莫名的哀伤盘踞在我胸口,我开始认真地读那套两卷本的全集,海明威的小说带我走进一个新的世界,和狄更斯、高尔基等作家不同,他的短篇小说里充满了失败,但是那些失败衬托出的是永不服输的精神。
  小学毕业的暑假我被检查出了眼底疾病,医生说是视网膜色素变性,又叫做视网膜退化症,视网膜中的细胞停止了更新,当现有的感光细胞衰亡,我就失明。
  在北京跑了几个大医院,都说不能治,301医院的一个医生特意留我父母深聊,他要我回避,但是我躲在科室门口偷听,其实他所说的坏消息我在其他医院都听过,唯一没听过的是他说出了年限,他说我的眼睛还能再用十到二十年,能不能用到二十年取决于有没有保护好,视疲劳是我眼睛的杀手,所以我不能看电视,也要少看书。
  我把医生的叮嘱告诉班主任,所以初中三年我的家庭作业可写可不写,但是我并没有真的让自己的眼睛休息,我开始疯狂地读书,我买来许多哲学著作,我要寻找命运的答案。
  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阶段,视网膜的退化进程也在加快,我的视力在明显地下降,视野在明显地缩小,我终于还是想到了放弃,因为我有了一个发现——既然我十几年后一定会失明,那就什么也没必要努力了,比如我考上一个还可以的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个还可以的工作,然后呢,失明了,一切都是白搭。
  放弃之后我感到轻松了许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数学考出个位数,只有语文成绩还好,哲学也放到了一边,我发现那些哲学家都是自说自话,还互相攻击,想靠他们找到答案是不可能了。
  小说是一直在读的,连上课的时候也在读,因为它是我唯一的消遣,有一天我在书店看见了海明威的名字,这位我曾经的偶像,于是我买了那本《老人与海》,万万没想到,我苦苦追寻的答案就在这本小说之中。
  小说中的老人好不容易打到一条大鱼,但是那鱼太大不能拉到小船上,只能在水里拖着,鲨鱼闻着血腥味拥来,老人和它们搏斗着,可是上岸之后,那条大鱼还是只剩下了骨头。
  那么老人是成功还是失败?海明威的答案是人可以被打倒,但是不能被打败,我在小说里看见了自己,没错,我的结果是失明,就像那条大鱼的结果是白骨,就像每个人的结果也是骨灰,如果总是盯着结果,那当然什么都没有意义,但是人活着是为了这个过程,当我想到这些,我重新振作了起来,转变思维之后我明白一个道理,恰恰因为我会失明,我更应该在失明之前好好努力,让这个过程更加充实。
  是小说帮助了我,是小说拯救了我,我为之前一直把小说当消遣感到遗憾,原来小说有很多种,确实大多数小说是娱乐性的,但是还有一些小说做出了深入的思考,读到卡夫卡的《变形记》时我惊呆了,仿佛一面魔镜照出我的灵魂,我彻底爱上了这样的小说,那时候是初中毕业的暑假,我决定要写小说。
  我带着一书包的小说去外地读盲人学校,父母希望我考上长春大学的特殊教育学院,但是我很明显把时间都花在小说上,高中几年我写了很多短篇小说,不停投稿,后来发现只有一篇《寂寞公路》值得保留,但是那篇小说也要在几年之后才在《福建文学》发表,完全拿不出成绩的我让父母十分担忧,即将读高三的暑假,父亲带我去见了一个诗人。
  诗人道辉是我们县当时唯一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住在农村,他说我如果是搞娱乐小说的话就算了,居然搞什么严肃文学,迟早饿死,我说我也写诗,他说写诗就更完蛋了,唯一的出路是上大学。
  从道辉老师家出来我就开始流泪,我认清了一个现实,文学不能谋生,如果不上大学,我就必须工作,而我能做的工作只有盲人按摩,如果我考上大学,我就可以获得五年的校园生活,也就是我还可以专心地写作五年。
  高三我彻底收起文学,为了争取到五年的文学时间,我没日没夜地读着教材做着题海,被大学录取后父亲又带我去见了诗人,这回道辉老师不再是一副愤懑的样子了,他留我们吃饭,饭桌上有好菜有好酒,完全没有快“饿死”的迹象,道辉老师不再跟我说搞文学要完蛋的话了,他说要坚持自己的理想,要追求高品质的文学,只要文学上有所收获,生活上的任何困难都不算什么。
  上大学后我开始尝试写作长篇小说,把电脑文档里的字体调成最大的初号,每天晚上在宿舍里敲键盘,但是我的写作素材明显不足,每次开篇写到四万字就不知道还能写什么,集体宿舍也不是一个适合创作的场所,常常有同学凑到电脑桌边问我在干什么,每当这种时候,我竟然没有勇气说我在写小说,我担心自己会被传说成一个怪人,所以我总是说我在聊QQ。
  失败了四部长篇,我决定先放一放,我的专业针灸推拿学属于中医,于是我开始在专业学习的同时为小说积累素材,准备今后写一部关于中医的小说。这下学习成绩立刻提上去了,那些需要重修的课程全部通过,考试不再挂科,大学毕业之前有几个月时间用来准备论文,我用两天时间把毕业论文写好,剩下的时间属于小说。
  这是我最后的机会,逼入绝境才能激发出潜能,我在家里没日没夜地写,连做梦都是小说里的情景,写作异常顺利,文稿写出三分之一的时候,整部小说已经基本在我的脑中完成,我需要做的只是将剩下的部分打出,每天起床都有强烈的创作冲动驱使我坐到电脑前,到最后阶段,我的眼睛已经支撑不住,视疲劳让我眼前的世界不断变色,电脑上的大字体已经揉成一团,但是这并不影响我打字,只是打出许多错别字,后来是我父亲帮我校对。
  我用了整整五十天的时间打出了长篇小说《星期八》,让眼睛好好休息了几天,可是视力不仅没有恢复,甚至什么也看不见了,我早有心理准备,医生的预测很准,没错,十年到了,我根本没想过保护眼睛,所以活该只用到十年。
  小说的修改和写作同样重要,我给电脑安装上读屏软件,它可以把屏幕上的字读给我听,又修改了几个月,《星期八》正好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出版了,这部小说得到许多好评,居然开始有人把我称为作家,是许多人的支持让我可以继续写下去。
  乔伊斯说“在我一生中遇到的所有事情里,失明是最无关紧要的一件”,博尔赫斯觉得乔伊斯有点夸张了,他说失明确实很不好,但是一个人只要选择了写作,所有的坏事都可以当成宝贵的经历。乔伊斯和博尔赫斯都是我的榜样,我比他们幸运得多,他们失明以后只能通过口述来创作,而我借助电脑里的读屏软件就可以用普通的键盘写作,音箱会念出我打的每一个字,我也不需要别人读书给我听,借助扫描仪我可以把书本制作成方便听读的电子书,我与文学之间基本上是无障碍的。
  文字是一個个光量子,当它们排列成文学就可以把世界照亮,我还没有写出心目中最完美的小说,对文学的追求让我忘记失明的苦恼,我的幸福感很容易获得——把我深爱的某部小说重读一遍,读到一篇好作品,自己写出一个好句子。
  命运考验过我,文学救了我,我相信,我深爱的文学一定也爱我,它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它也一定会陪我走到最后。
其他文献
这几年,我专注于探究阳明地域文化,所以很早就知道在县内安厚镇有一座合祀朱熹、王阳明的文祠,也经过查阅相关史料,了解到一些情况,但却因琐事缠身,或因“近溪搭无船”的心态作祟,一直未能实地考察。年初,因筹办、举办县里的“2020年三下乡启动仪式”而下乡到该镇,终于两度谒访安厚文祠。尽管现存的文祠只留下后进一幢面阔三间、年久失修的古建筑,还有门前几块卧地而躺的残碑。这些古屋、断碑与周围一幢幢的现代新构相
期刊
在县城,到电影院看电影的基本是年轻人。乡村或者街头哪个小区到了年末的时候倒是不时上映电影,但那更多的是“社戏”的成分,看的人并不太多,完全没有小时候看电影的激情和热闹。  在记忆中,乡村里放映电影是很奢侈的事情,有可能十天半个月前就成为热议的话题,颇有如今的重大活动倒计时一般。在哪村放映电影,东道主的感觉很明显,亲戚之间是要通气邀请来看电影的,否则就是没有人情味,说不定影响了以后亲戚的来往走动和感
期刊
2001年,我来到福州的一家酒店上班,不经意间爱上一个叫秀的女孩,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燃起的爱火。尽管在以后的岁月中,无论经历过多么刻骨铭心、缠绵悱恻、生死离别的爱情我始终忘不了她。  记得那是一个夏日的黄昏,我从旧书摊买了一袋书走回酒店宿舍,突然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我飞奔起来,手中的袋子却破裂了,书散落一地。这时有个女孩撑着伞,停留在我的身边,当我捡完最后的一本书,才发现眼前的女孩竟如此美丽,我呆呆
期刊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歌,每个人心中流淌的旋律,无不打上时代和青春的印记。  我上大学的时候,恰逢改革开放之初,那时电视机还是稀罕之物,交谊舞、迪斯科还在半路上,课余娱乐主要是读小说和看电影。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告别了十年动乱,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文学作品井喷式地出现,文学思潮一浪高过一浪。  我如饥似渴,读了能找到的所有的书:《伤痕》《班主任》《乔厂长上任记》《
期刊
思念故乡  冬季 压抑得让我麻木  我的神经 如光秃的树枝  缺乏生机  故乡 以一种什么方式让我思念  我收到 来自故乡的特快专递  里面装满 故乡春的信息  圆山脚下 水仙花如凌波仙子  婀娜开放 清香裹带着九龙江水  流进我干涸的心田  碧湖公园 一声声“啾啾”鸟鸣  如鸣唱一首协奏曲  悠悠扬扬 抒情得让人陶醉  柔风掠过 湖水泛起涟漪  桃红柳绿 燕子呢喃  春天的脚步 离我越来越近  
期刊
“树树笼烟疑带火,山山照日似悬金。行看采掇方盈手,暗觉馨香已满襟。”这是唐代诗人张彤的吟柑橘诗句,写出了果农采摘柑橘的动人美景。这不由令人想起2002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那大片丰收的橘园灿若红火,不时回放在我记忆的屏幕。  漳州和台湾(以下简称“漳台”)人惯将“橘”写为“桔”;柑,也习称为“大吉”(大桔)。因而,柑桔更成为象征吉祥如意,人见人喜的热门水果。在“四时不断瓜果,八节长青花卉
期刊
一  我妈妈是个可怜的人,从出生到现在都没见过她爸爸,据说,当年我外公被抓壮丁去了,至今还生死不明。  我妈妈和外婆相依为命,在农村里,家里没个男人受尽了欺负,所以早早地就招了个上门女婿,在她25岁时,已生下了我们姐弟五个。  记得我小时候,妈妈特别辛苦,外婆在我小弟弟刚5岁时就过世了,家里家外全靠我妈妈,那时还是公社化,不能搞副业,我爸为了一家子有口饭吃,经常偷偷做点小生意,一家人本来劳力就少,
期刊
如今漳州古城里的那些老店铺,它们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正风采依旧地向游人述说着往日的故事。百年老店承载着古城的商业灵魂,蕴藏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基因与精神暖流。走进它,也就走进了古城的文化核心。  天益寿药店  “北有同仁堂,南有天益寿”。天益寿药店是台湾路的点睛之作,是漳州古城里少数仍每天准时开门营业的百年老字号。来到那条曾叫“府前街”或叫“雨伞街”的台湾路,天益寿是一处不可绕过的百年老店和人文景观
期刊
最美的浪漫莫过于心爱的人为你留下的一行行话语,或熨烫你的心,或温柔你的眼。记得一位友人曾经在我面前小小地炫耀她和爱人的书信,他们年轻时曾分居两地,靠的是鸿雁来往,柔情蜜意全在小小的信纸上,当他们终于在一起,这些信成了最珍贵的爱的见证。友人是个低调的朴实人,跟我分享时眉眼却全是幸福的模样,那一瞬间我都被迷住了,心里暗暗发誓将来我也要攒这样的情书。  那年的春雨来得特别漫长,我们都戏称开学的日子够“水
期刊
“朋友”这个词,最早起源于《易》经:“君子以朋友讲习”。这里说的“朋友”和我们现在说的朋友不大一样,是两个概念。按照古人的解释,“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同门”,是在同一个老师门下学习的人,所以,“朋”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同学;所谓“同志”,是指志趣相投,能合得来的人,所以这个“友”,就是我们现在的“朋友”的概念。  人是群居动物,活在世上,或多或少,总会有几个朋友。其实朋友之交,也有深浅。有的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