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应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落到实处。
关键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我刚刚讲过的题学生怎么就忘了呢?”“这些我都讲过,怎么考得这么差?”“我每次都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题抄到黑板上,一步一步地分析、板书,讲解得不能再仔细了,看着他们当时也都会了呀,怎么就……唉!”“讲课讲得我嗓子都哑了,可学生还是有些迷糊。”……我在和老师交流时总会听到这些抱怨声,不由得想说一句: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落到实处。
一、教师的理念要真正转变
那些在讲台上泛泛讲解,课下也不放过给学生补课的教师可谓是“煞费苦心”,可他们忽略了教育的目的重在教给学生一种思想、一种方法,让学生成为有理想、会学习的人;忽略了“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的课改精神;忽略了“教是为学服务”的教育理念。这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使“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成为一句空话。
二、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已越来越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喜欢和接受,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很多教师更多地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而对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没有真正把握,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马上就投入了讨论,即使有些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短,学生还没理清头绪,就陷入了讨论,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已经会的学生把答案告诉给不会的学生,没有达到小组讨论的目的。所以我们必须注意,讨论前一定要留给每个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尽量让学生去发现。波利亚认为:“學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就是思维,只有学生自己动脑筋去想,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这样让每位学生都在有了一定的想法或疑惑以后再加入讨论,不然讨论只能流于形式。
三、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自由
讨论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也是一节课的核心所在。教师通过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议一议”,在动脑、动口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告别消极、被动的聆听吸收。此时学生思维处于开放状态,经过广泛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借鉴,能有效地使学生的认识趋于完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所学内容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讨论的结果则进一步强化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营造了民主、平等、互帮互学的教学氛围,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健康的人格。
但实际的课堂往往是:教师有时怕课堂纪律调控不住,乱得不成样子,就草草收场;有时生怕花时间去研究探索,会完不成教案,完不成教学任务,忍不住越俎代庖了;有时教师在上课时遇到课堂突发事件或“节外生枝”,就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拽回到既定的教学思路上来。结果,我们的学生缺少了讨论的热情,习惯了等待,习惯了依赖,习惯了灌输,习惯了接受。所以,我们教师不能急,要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耐心等待,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也许这个探索过程要花很多时间,甚至表面一无所获,但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磨砺碰撞,活跃了起来,比起短暂的急功近利的强行灌输,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四、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脱离教师的主导地位
经常看到学生在集体讨论或者独立练习时,教师或者站在讲台上看教案、或者急着在黑板上出题,再或者在学生中穿梭,但眼神游离,不在学生身上,似乎是在讲前休息。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学生集体讨论时,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当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参与学生的讨论,和学生“打成一片”,或者旁听,或者进一步提出问题,或者指导,或者答疑,或者与他们争辩,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能准确地把握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针对性地安排和调整下一步授课方式。在全班交流时,教师采取的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如,“合作成功,工作效率高”“你们的合作很有创意”“组长组织能力强”“合作很有创新”等等,教师的评价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整合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
五、订正作业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实效
课堂上经常会听到教师这样问:“全做对的同学请举手。”做对的学生刷地一下举起了手。那么接下来该干什么呢?有的教師象征性地环视一下,然后针对举手人的多少或表扬或批评,接着进行下一项内容,好像举手这一环节只是一种形式,并不为了获取信息及时反馈;有的教师心细一点,看看哪些人错了,叮嘱其订正,但是这些学生是否理解、是否订正对,就没有下文了。教师可以让做对的学生讲解题思路,做错的学生说说出错的原因。如果有争议允许学生进行辩论,可以全班交流,可以同桌交流。家庭作业可以利用上课之前的时间,由小组长带领订正,对不同答案进行讨论,作出判断。为了避免学生抄袭现象,出错学生要在组长或做对学生的指导下说出错误原因,说出正确的解题思路。这种方法首先要培养小组长的责任心,要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进行,这其中渗透着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及探索能力的培养。我觉得这样扎实地抓订正,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和锻炼,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那么教学将变得轻轻松松,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学生将真正地学会学习,也一定会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编辑 谢尾合
关键词: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我刚刚讲过的题学生怎么就忘了呢?”“这些我都讲过,怎么考得这么差?”“我每次都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题抄到黑板上,一步一步地分析、板书,讲解得不能再仔细了,看着他们当时也都会了呀,怎么就……唉!”“讲课讲得我嗓子都哑了,可学生还是有些迷糊。”……我在和老师交流时总会听到这些抱怨声,不由得想说一句: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落到实处。
一、教师的理念要真正转变
那些在讲台上泛泛讲解,课下也不放过给学生补课的教师可谓是“煞费苦心”,可他们忽略了教育的目的重在教给学生一种思想、一种方法,让学生成为有理想、会学习的人;忽略了“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的课改精神;忽略了“教是为学服务”的教育理念。这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使“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成为一句空话。
二、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已越来越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喜欢和接受,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但很多教师更多地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而对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没有真正把握,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马上就投入了讨论,即使有些教师注意提示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短,学生还没理清头绪,就陷入了讨论,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已经会的学生把答案告诉给不会的学生,没有达到小组讨论的目的。所以我们必须注意,讨论前一定要留给每个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尽量让学生去发现。波利亚认为:“學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就是思维,只有学生自己动脑筋去想,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促进思维的发展。这样让每位学生都在有了一定的想法或疑惑以后再加入讨论,不然讨论只能流于形式。
三、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自由
讨论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也是一节课的核心所在。教师通过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议一议”,在动脑、动口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认识过程,告别消极、被动的聆听吸收。此时学生思维处于开放状态,经过广泛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借鉴,能有效地使学生的认识趋于完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所学内容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讨论的结果则进一步强化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营造了民主、平等、互帮互学的教学氛围,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健康的人格。
但实际的课堂往往是:教师有时怕课堂纪律调控不住,乱得不成样子,就草草收场;有时生怕花时间去研究探索,会完不成教案,完不成教学任务,忍不住越俎代庖了;有时教师在上课时遇到课堂突发事件或“节外生枝”,就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拽回到既定的教学思路上来。结果,我们的学生缺少了讨论的热情,习惯了等待,习惯了依赖,习惯了灌输,习惯了接受。所以,我们教师不能急,要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耐心等待,让学生亲自参与、体验。也许这个探索过程要花很多时间,甚至表面一无所获,但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磨砺碰撞,活跃了起来,比起短暂的急功近利的强行灌输,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四、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脱离教师的主导地位
经常看到学生在集体讨论或者独立练习时,教师或者站在讲台上看教案、或者急着在黑板上出题,再或者在学生中穿梭,但眼神游离,不在学生身上,似乎是在讲前休息。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学生集体讨论时,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当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参与学生的讨论,和学生“打成一片”,或者旁听,或者进一步提出问题,或者指导,或者答疑,或者与他们争辩,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能准确地把握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针对性地安排和调整下一步授课方式。在全班交流时,教师采取的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如,“合作成功,工作效率高”“你们的合作很有创意”“组长组织能力强”“合作很有创新”等等,教师的评价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整合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使优等生的才能得以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
五、订正作业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实效
课堂上经常会听到教师这样问:“全做对的同学请举手。”做对的学生刷地一下举起了手。那么接下来该干什么呢?有的教師象征性地环视一下,然后针对举手人的多少或表扬或批评,接着进行下一项内容,好像举手这一环节只是一种形式,并不为了获取信息及时反馈;有的教师心细一点,看看哪些人错了,叮嘱其订正,但是这些学生是否理解、是否订正对,就没有下文了。教师可以让做对的学生讲解题思路,做错的学生说说出错的原因。如果有争议允许学生进行辩论,可以全班交流,可以同桌交流。家庭作业可以利用上课之前的时间,由小组长带领订正,对不同答案进行讨论,作出判断。为了避免学生抄袭现象,出错学生要在组长或做对学生的指导下说出错误原因,说出正确的解题思路。这种方法首先要培养小组长的责任心,要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进行,这其中渗透着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及探索能力的培养。我觉得这样扎实地抓订正,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和锻炼,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那么教学将变得轻轻松松,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学生将真正地学会学习,也一定会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