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高体积稳定性等多方面的优越性被广泛运用。本文对回弹法检测早龄期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回弹法;早龄期;高性能混凝土(HPC);抗压强度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混凝土作为用量最大的人造材料,不能不考虑它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998年吴中伟院士首次提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普通混凝土无法比拟的优良性能,如果将高性能混凝土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考虑,则成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GHPC)。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下列特征:(1)更多地节约熟料水泥,降低能耗与环境污染;(2)更多地掺加工业废料为主的细掺料;(3)更大地发挥混凝土的高性能优势,减少水泥与混凝土的用量。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当今建筑材料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就回弹法检测早龄期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技术进行了探讨,对工程实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回弹仪的检定及其工作原理
2.1回弹仪的检定
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强度检测过程中,为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要在使用仪器前都要对仪器进行校对和调整,同时要定期对仪器进行检定,保证仪器在工作时是处于标准状态下。在规程中有规定,回弹仪的标准状态应是在洛氏硬度HRC为60±2 的标准钢砧上垂直向下弹击三次,其平均率定值应为80±2,否则回弹仪在使用前就必须进行调整或者是校验。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回弹仪会受到当时的工作环境以及仪器各个部件的工作情况的影响。在回弹仪的冲击长度、指针摩擦力以及起跳位置等技术条件全部满足检定规程时,才能保证回弹仪处于标准状态下,这样所检测的混凝土强度值才准确并且精确度高。
2.2回弹法的工作原理
在工程中常用到的回弹法就是根据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其表面硬度以及弹击锤回弹高度与混凝土表面硬度之间存在的换算关系,从而推算出混凝土的抗壓强度,达到检测的目的。其具体的原理是:在测试时,将有一定动能的重锤弹击混凝土表面后,这个动能一部分被混凝土吸收,另一部分就转化为重锤的反向动能,而混凝土吸收的那部分动能由其表面的硬度决定,当表面硬度低时,则混凝土就吸收的能量多,而回传给重锤的就少,重锤回弹高度就低,从而就可以间接地反映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3、混凝土强度的预测
3.1 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强度的测定
回弹法是国内进行现场检测混凝土实体强度使用较多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尤其适用于低碳化深度的混凝土。对于早龄期( 7d~14d) 高性能混凝土来说,其碳化深度为零。因此, 可以选择回弹法测定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强度。
3.2 早龄期强度与28d强度相关关系的确定
设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强度与28d强度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按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回归方程有: = (1)
其中, a, b 为系数, 可通过试验数据计算确定。
4、混凝土强度稳定判断
控制图能反映质量过程控制状态,把握控制时机,实现超前预控[4]。将采用回弹法获取的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强度利用公式(1)计算出其28d强度,分组整理28d强度数据并绘制强度均值控制图和级差R控制图,依据控制图判断规则进行分析高性能混凝土28d强度质量状态是否稳定。
5、实例分析
5.1 混凝土组分
某商品混凝土搅拌站,C60混凝土,配合比如表1所示。
表1C60掺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
5.2 确定回归方程的系数
为确定该混凝土7d抗压强度与28d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回弹法测得3个试验试件(截面b×h=300㎜×500㎜,长l=1500㎜)Ⅰ面7d和Ⅱ面28d换算后强度值见表2。
表2试件7d和28d强度值
利用表2中数据,计算公式(1)中a,b系数。其中:;。
4.3混凝土强度状态预测
回弹法测得C60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构件7d强度及换算后28d强度见表3。
(1)计算均值和极差R,见表3。
表37d和28d构件抗压强度
(2)计算:总均值=67.6,,极差平均值R=。
(3)计算控制界限。图的控制界限计算,由于每组3个数据,从控制图控制限制系数表中查得A2=1.023,D4=2.575,D3=0;
UCL=
CL==67.6
LCL=-AR=67.6-=66.5
R图的控制界限计算:
UCL=DR=2.5751.04=2.7
CL=R=1.04
LCL= DR==0
(4)制作控制图
根据各样本的均值和极差在控制图上描点,分别绘出强度控制图(图1所示)和R控制图(图2所示)。
图1 控制图
图2 R控制图
(5)分析
依据控制图判断标准,由于图中有点子落在控制界限外面,所以,可以判断为该C60混凝土强度状态不稳定。
6 、结束语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参考本文所述方法,及早预测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状态是否稳定,从而为组织管理下一步施工生产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余红发.混凝土非破损测强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
[2] 姚振纲,刘祖华.建筑结构试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3] 田洪臣,周忠臣,任加良. 回弹法检测早龄期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技术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3((2):285~289.
作者简介:马永录(1975-),男,工程师,现供职于广州市峻兴混凝土有限公司。
关键词:回弹法;早龄期;高性能混凝土(HPC);抗压强度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混凝土作为用量最大的人造材料,不能不考虑它的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998年吴中伟院士首次提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普通混凝土无法比拟的优良性能,如果将高性能混凝土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考虑,则成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GHPC)。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下列特征:(1)更多地节约熟料水泥,降低能耗与环境污染;(2)更多地掺加工业废料为主的细掺料;(3)更大地发挥混凝土的高性能优势,减少水泥与混凝土的用量。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是当今建筑材料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就回弹法检测早龄期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技术进行了探讨,对工程实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回弹仪的检定及其工作原理
2.1回弹仪的检定
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强度检测过程中,为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要在使用仪器前都要对仪器进行校对和调整,同时要定期对仪器进行检定,保证仪器在工作时是处于标准状态下。在规程中有规定,回弹仪的标准状态应是在洛氏硬度HRC为60±2 的标准钢砧上垂直向下弹击三次,其平均率定值应为80±2,否则回弹仪在使用前就必须进行调整或者是校验。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回弹仪会受到当时的工作环境以及仪器各个部件的工作情况的影响。在回弹仪的冲击长度、指针摩擦力以及起跳位置等技术条件全部满足检定规程时,才能保证回弹仪处于标准状态下,这样所检测的混凝土强度值才准确并且精确度高。
2.2回弹法的工作原理
在工程中常用到的回弹法就是根据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其表面硬度以及弹击锤回弹高度与混凝土表面硬度之间存在的换算关系,从而推算出混凝土的抗壓强度,达到检测的目的。其具体的原理是:在测试时,将有一定动能的重锤弹击混凝土表面后,这个动能一部分被混凝土吸收,另一部分就转化为重锤的反向动能,而混凝土吸收的那部分动能由其表面的硬度决定,当表面硬度低时,则混凝土就吸收的能量多,而回传给重锤的就少,重锤回弹高度就低,从而就可以间接地反映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3、混凝土强度的预测
3.1 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强度的测定
回弹法是国内进行现场检测混凝土实体强度使用较多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尤其适用于低碳化深度的混凝土。对于早龄期( 7d~14d) 高性能混凝土来说,其碳化深度为零。因此, 可以选择回弹法测定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强度。
3.2 早龄期强度与28d强度相关关系的确定
设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强度与28d强度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按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回归方程有: = (1)
其中, a, b 为系数, 可通过试验数据计算确定。
4、混凝土强度稳定判断
控制图能反映质量过程控制状态,把握控制时机,实现超前预控[4]。将采用回弹法获取的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强度利用公式(1)计算出其28d强度,分组整理28d强度数据并绘制强度均值控制图和级差R控制图,依据控制图判断规则进行分析高性能混凝土28d强度质量状态是否稳定。
5、实例分析
5.1 混凝土组分
某商品混凝土搅拌站,C60混凝土,配合比如表1所示。
表1C60掺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
5.2 确定回归方程的系数
为确定该混凝土7d抗压强度与28d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回弹法测得3个试验试件(截面b×h=300㎜×500㎜,长l=1500㎜)Ⅰ面7d和Ⅱ面28d换算后强度值见表2。
表2试件7d和28d强度值
利用表2中数据,计算公式(1)中a,b系数。其中:;。
4.3混凝土强度状态预测
回弹法测得C60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构件7d强度及换算后28d强度见表3。
(1)计算均值和极差R,见表3。
表37d和28d构件抗压强度
(2)计算:总均值=67.6,,极差平均值R=。
(3)计算控制界限。图的控制界限计算,由于每组3个数据,从控制图控制限制系数表中查得A2=1.023,D4=2.575,D3=0;
UCL=
CL==67.6
LCL=-AR=67.6-=66.5
R图的控制界限计算:
UCL=DR=2.5751.04=2.7
CL=R=1.04
LCL= DR==0
(4)制作控制图
根据各样本的均值和极差在控制图上描点,分别绘出强度控制图(图1所示)和R控制图(图2所示)。
图1 控制图
图2 R控制图
(5)分析
依据控制图判断标准,由于图中有点子落在控制界限外面,所以,可以判断为该C60混凝土强度状态不稳定。
6 、结束语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参考本文所述方法,及早预测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状态是否稳定,从而为组织管理下一步施工生产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余红发.混凝土非破损测强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
[2] 姚振纲,刘祖华.建筑结构试验[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3] 田洪臣,周忠臣,任加良. 回弹法检测早龄期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技术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3((2):285~289.
作者简介:马永录(1975-),男,工程师,现供职于广州市峻兴混凝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