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8月100例胃溃疡患者,把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奥关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观察两组治愈率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治愈率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胃溃疡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可在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胃溃疡;三联疗法;中药汤剂
引言:
胃溃疡病症多属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肝胃气痛”、“心痛”、“吞酸”等范畴。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胃溃疡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该病的复发率较高。老中医表示,胃溃疡通常以反复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痛为临床特点,常伴有嗳气、返酸、灼热、嘈杂等感觉。由于其严重的发展形势,其临床治疗具有着一定的紧迫性。我院2011年5月~2013年8月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00例,均经电子胃镜确诊为胃溃疡,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在16~79岁,平均年龄为48.5岁;病程在1个月~25年;56例患者经检测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每组各50例,两组间的性别、年龄、病程、HP感染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治疗(抗HP、胃黏膜保护和抗酸治疗的三联疗法),即克拉霉素片和阿莫西林胶囊1.0g、每日两次、饭后服用,同时服用奥美拉唑胶囊20mg,以上药物连用一周;另外,还需服用雷尼替丁0.1g、每日两次、共用八周。观察组则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汤剂:党参15g、延胡索15g、枳实12g、高良姜12g、白芨20g、生大黄12g、乌赋骨15g、三七10g、甘草10g。随症加减:脾胃虚寒加黄芪20g、山药15g、桂枝6g;气阴两虚加北沙参20g、麦冬15g、石斛15g;中焦湿热加丹皮12g、蒲公英15g、藿香12g;便黑者减高良姜加炒茜草、蒲黄各15g;食滞者加鸡内金、山楂、神曲、麦芽各20g。每日 1剂,水煎2次,合汁分2次温服。20剂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观察疗效。
疗效评定方法
①胃痛程度分1、2、3级:无疼痛症状,不影响工作学习或不需服药为1级;有疼痛症状,部分影响工作或常服药为2级;有疼痛症状,全休,服药或服药无效者为3级。症状改善>2级为显效;改善>1级为有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②胃镜检查:溃疡周围炎症全部消失、溃疡面愈合为治愈;溃疡周围仍有充血水肿、溃疡面缩小>50%为好转;溃疡面缩小<50%为无效。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及Ridit检验。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疗效结果所示。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50 41 17 2 95%
对照组 50 32 19 9 82%
讨论
目前,医学界对于胃溃疡的主要发病原因尚无明确定论,但通常认为是由会损伤胃黏膜的防御因子与攻击因子之间失去平衡而造成的,防御因子主要是指上皮细胞和生长因子、非蛋白巯基、前列腺索、黏膜屏障、重碳酸氢盐的分泌、胃黏膜血流的再生能力;攻击因子主要是指溶血磷脂酰胆碱、胆酸、某些药物、幽门螺旋杆菌、胃蛋白酶、胃酸等的作用。
西医认为胃溃疡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和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之间的平衡失调,所以根据此种理论,西医则以抗酸和抗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为主的三联疗法为原则采取相应治疗,但是临床观察发现西医治疗的近期效果较为满意,而远期则易复发。因此若在西医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那么临床效果就会大大提高、而且复发率也会降低。
胃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进一发展还可危及生命。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其形成与胃酸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受损及失衡等因素有关。属中医“胃脘痛”、“胃疡”、“便血”等范畴。我们根据脾胃气虚复感外邪所致脾胃运化失司,气虚阴血不足,胃络失养,损胃成疡的病机,在治疗上采用具有健脾益气,解毒养血的中药及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和抗幽门螺杆菌的西药治疗,自拟中药汤剂中党参性味甘平,具有补中益气、和胃养血的功效;延胡索活血、利气、止痛、镇静解痉;枳实健脾开胃、理气止痛;高良姜温胃散寒、行气止痛;白芨敛疮收口、消肿生肌;生大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湿止痛、攻积泻下;乌贼骨收敛生肌、制酸止痛;三七活血止血、化瘀止痛;甘草缓急止痛、健脾益气。上述九味中药具有收敛制酸、止痛、消胀,缓解肠管平滑肌痉挛.增强胃肠蠕动,保护胃黏膜。促进新生肉芽生长,加速溃疡面愈合等作用。从临床实践中看,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起到了治疗与调理的双重作用,提高了临床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毒副作用小,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振业.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48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唐友明,林寿宁,朱永苹.安胃汤治疗胃溃疡的远期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4):21-23
[3]吴坚芳,陆喜荣.疏肝理气活血法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62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1,43(6):34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胃溃疡;三联疗法;中药汤剂
引言:
胃溃疡病症多属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肝胃气痛”、“心痛”、“吞酸”等范畴。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胃溃疡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该病的复发率较高。老中医表示,胃溃疡通常以反复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痛为临床特点,常伴有嗳气、返酸、灼热、嘈杂等感觉。由于其严重的发展形势,其临床治疗具有着一定的紧迫性。我院2011年5月~2013年8月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00例,均经电子胃镜确诊为胃溃疡,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在16~79岁,平均年龄为48.5岁;病程在1个月~25年;56例患者经检测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每组各50例,两组间的性别、年龄、病程、HP感染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治疗(抗HP、胃黏膜保护和抗酸治疗的三联疗法),即克拉霉素片和阿莫西林胶囊1.0g、每日两次、饭后服用,同时服用奥美拉唑胶囊20mg,以上药物连用一周;另外,还需服用雷尼替丁0.1g、每日两次、共用八周。观察组则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汤剂:党参15g、延胡索15g、枳实12g、高良姜12g、白芨20g、生大黄12g、乌赋骨15g、三七10g、甘草10g。随症加减:脾胃虚寒加黄芪20g、山药15g、桂枝6g;气阴两虚加北沙参20g、麦冬15g、石斛15g;中焦湿热加丹皮12g、蒲公英15g、藿香12g;便黑者减高良姜加炒茜草、蒲黄各15g;食滞者加鸡内金、山楂、神曲、麦芽各20g。每日 1剂,水煎2次,合汁分2次温服。20剂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观察疗效。
疗效评定方法
①胃痛程度分1、2、3级:无疼痛症状,不影响工作学习或不需服药为1级;有疼痛症状,部分影响工作或常服药为2级;有疼痛症状,全休,服药或服药无效者为3级。症状改善>2级为显效;改善>1级为有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②胃镜检查:溃疡周围炎症全部消失、溃疡面愈合为治愈;溃疡周围仍有充血水肿、溃疡面缩小>50%为好转;溃疡面缩小<50%为无效。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及Ridit检验。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疗效结果所示。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50 41 17 2 95%
对照组 50 32 19 9 82%
讨论
目前,医学界对于胃溃疡的主要发病原因尚无明确定论,但通常认为是由会损伤胃黏膜的防御因子与攻击因子之间失去平衡而造成的,防御因子主要是指上皮细胞和生长因子、非蛋白巯基、前列腺索、黏膜屏障、重碳酸氢盐的分泌、胃黏膜血流的再生能力;攻击因子主要是指溶血磷脂酰胆碱、胆酸、某些药物、幽门螺旋杆菌、胃蛋白酶、胃酸等的作用。
西医认为胃溃疡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和胃黏膜的保护作用之间的平衡失调,所以根据此种理论,西医则以抗酸和抗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为主的三联疗法为原则采取相应治疗,但是临床观察发现西医治疗的近期效果较为满意,而远期则易复发。因此若在西医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那么临床效果就会大大提高、而且复发率也会降低。
胃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进一发展还可危及生命。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其形成与胃酸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受损及失衡等因素有关。属中医“胃脘痛”、“胃疡”、“便血”等范畴。我们根据脾胃气虚复感外邪所致脾胃运化失司,气虚阴血不足,胃络失养,损胃成疡的病机,在治疗上采用具有健脾益气,解毒养血的中药及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和抗幽门螺杆菌的西药治疗,自拟中药汤剂中党参性味甘平,具有补中益气、和胃养血的功效;延胡索活血、利气、止痛、镇静解痉;枳实健脾开胃、理气止痛;高良姜温胃散寒、行气止痛;白芨敛疮收口、消肿生肌;生大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湿止痛、攻积泻下;乌贼骨收敛生肌、制酸止痛;三七活血止血、化瘀止痛;甘草缓急止痛、健脾益气。上述九味中药具有收敛制酸、止痛、消胀,缓解肠管平滑肌痉挛.增强胃肠蠕动,保护胃黏膜。促进新生肉芽生长,加速溃疡面愈合等作用。从临床实践中看,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起到了治疗与调理的双重作用,提高了临床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毒副作用小,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振业.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48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唐友明,林寿宁,朱永苹.安胃汤治疗胃溃疡的远期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4):21-23
[3]吴坚芳,陆喜荣.疏肝理气活血法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62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1,43(6):34